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白沙心学是宋明儒学史上的重要环节.从白沙门人的数量、地理分布、举业与职业情况、传播白沙心学的方式、传播动力以及学派的组织化程度等角度,可以管窥白沙门人传播白沙心学的基本情况.

  • 标签: 白沙门人 白沙心学 传播
  • 简介:明代心学是批判程朱理学的产物。不但心学的建构是与书院密切关联的,而且面对官方的禁学,心学的代表人物及其门人纷纷创建、修复书院以传播心学,使心学成为明代的显学。为解决书院研究、传播心学与教授科举应试知识的矛盾,心学家主张将书院应试教育与传播心学结合起来,二者互为表里,使书院在研究、传播心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标签: 书院 明代心学 理论建构 传播 科举应试
  • 简介:敬畏是对万物尊严的直观,是对超然性的辨识。犹太一基督教认为,智慧由敬畏推动,敬畏是信仰的前提,是信仰的根源。人们应当接受敬畏的指导。丧失敬畏,就会缺少洞察力。科学主义是失去敬畏的结果。学术界最近对科学主义的讨论,说明人文精神开始崛起。科学主义大概是一种国产货。我们今天应当在世界大家庭的语境中说话或言说。敬畏自然与敬畏生命,二者同中有异。但是,我们所说的敬畏自然,一点也不意味着自然主义。我们反对科学技术的僭越。自然主义恰恰忽视不同于单纯物质的生命。国内学者已经普遍注意到人类道德的关怀应当扩大到人类之外的存在上。

  • 标签: 科学 敬畏 科学主义 自然主义 生命 智慧
  • 简介:南宋时期,胡安国、胡宏、张栻等理学家在湖南创办书院,传道授学,形成湖湘学派.自'朱张会讲'后,朱学、永嘉等学派的大师相继到湖南各地书院探访和讲学,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和争鸣,使湖南书院成为理学传播的凭藉之所,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南宋 湖南书院 理学 传播
  • 简介:现有的书院研究注重于其教学、藏书功能方面,而对于祭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缺乏必要的关照。书院并非单纯的教学组织,应该是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组织。书院祭祀仪式中的符号崇拜和符号消费,展现了书院在传播社会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书院祭祀所体现的文化载体功能,表明了它作为社会组织在文化传播活动中的独特地位。

  • 标签: 书院祭祀 仪式 文化 传播
  • 简介:晚明天主教在华传播有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天主降生出像经解》是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的一部木刻版画作品。内容取材于四福书的耶稣生平事迹,形式为晚明流行的版画连环画。在这部作品中,艾儒略不仅继承了利玛窦“学术传教”的传统,而且开始寻求与福建本地士人文化的契合,以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图像、语言和传播媒介,向来自各个阶层的教徒和教外人士直接传教。这种“当时当地”求同,体现了耶稣会对“本地化”原则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同时也体现了天主教传播走向通俗化、大众化的全新尝试。

  • 标签: 晚明天主教 《出像经解》 本地化 木刻版画 传播媒介
  • 简介:学校是意识形态传播的主阵地,课程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渠道,教材是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载体。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材是观察和理解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窗口。从1982国家教委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到2011年教育部颁布修订后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版)》,我国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材在知识内容生活化与书写形式童趣化上都发生了重要改变。以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典型性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为研究文献,展开系统和深入的分析,是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变迁的重要途径。

  • 标签: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传播 变迁
  • 简介:《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的传播和研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史整体图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引起学界的重视。从传播和研究进程来看,《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经历了日据时期的“解放学说”、戒严时期的“妖魔理论”和解严之后的“一种理论学说”形象的改变。思想是时代的精神镜像,台湾地区对《共产党宣言》认知形象的改变背后实际上折射的是时代变迁。对《共产党宣言》在台湾地区的传播和研究史进行系统化地梳理,既有助于丰富我们对《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和研究史的认识,也有助于拓展和深化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内涵的理解,还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

  • 标签: 《共产党宣言》 阶级斗争 革命 台湾马克思主义
  • 简介:当代西方实践哲学积极地阐发了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实践智慧(Phronesis)概念,并在当代的思想与实践语境中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与解答,形成一股实践智慧复兴的潮流。在诸多关于实践智慧的哲学研究中,大致可以区分出四种研究进路:伦理学进路、存在论及诠释学进路、修辞学进路,以及后现代进路。本文旨在对这些进路分别进行扼要的分析和述评,为读者呈现出当代实践智慧研究的一个全景式的概观。

  • 标签: 当代西方实践哲学 实践智慧 研究进路
  • 简介:“无为而无不为”不仅仅是《道德经》的重要命题,而且是其本根智慧的集中呈现。原创性、前提性、融通性是其本质属性,返本归根、和光同尘、道隐无名是其主要内涵。

  • 标签: 老子 无为而无不为 本根智慧
  • 简介:李达选择了“专做理论的研究与传播”的马克思主义者角色,在中国孜孜不倦且卓有成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工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建构和学术特色的形成。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 简介:新疆作为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自古以来就有“欧亚十字路口”的地理枢纽作用,有着地缘性的战略地位,因而在近代成为帝国主义侵夺的对象。抗日战争打响后,国内外各方势力为争夺“新疆问题”的解释权和政治主导权,从各自的意识形态与立场出发,对“新疆问题”进行了截然不同的阐述。新民主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其基本理念及其关于“新疆问题”的科学阐释,在向新疆传播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新疆政局各方的普遍认同,有力推进了新疆的和平解放,为结束新疆政治社会动荡奠定了基础,也为重塑新疆地区作为“革命枢纽”的地缘特性创造了条件,补充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 新疆 民族解放
  • 简介:海德格尔在早期对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进行了独特的存在论的诠释。他的基础存在论是这一诠释的重要成果。其中,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实践智慧的诠释居于中心地位。海德格尔把实践智慧诠释为此在揭示真理的根本方式。实践智慧是促使人进行本真的决断的“良知”,因此它是人本真的个体化存在的前提。而在决断中,体现出一种特别的时机性。正是从亚里士多德描述的人的行动的时机性概念中,海德格尔揭示出了源始的时间性——融将来、过去和现在于一体的绽出的当下。

  • 标签: 实践智慧 良知 时机 时间性
  • 简介:《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以下简称《农业四十条》)是农业集体化时代毛泽东领导制订的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对这一公共政策在农村的具体传播与执行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对了解历史、戒鉴现实和丰富学术都有一定的意义.《农业四十条》在农村的传播、讨论方式及途径,反映了国家话语对民间表达的借用及国家权力与村庄权利的关系;而《农业四十条》在基层执行中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则可纠正学术界既往对有关问题认识方面存在的偏差.

  • 标签: 《农业四十条》 农村 传播 讨论 执行
  • 简介:文章从翻译的视角入手,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接受,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译介,经由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摘译、节译特别是转译值得细致考察。翻译发挥了历史规划和主体召唤的巨大作用。从对等词的选择和思想的把握等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是晚清以来西学东渐过程的有机组成和延续。

  • 标签: 翻译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历史 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