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道"理论的政治正当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道"体虚无、"道"性"无为"所昭示的"虚己无为"、"以不治"的治理理念;二针对世俗"有为"政治所彰显出来的"柔弱"之、"无知"之、"少私寡欲"之、素朴纯真之和好静无事之;三治理目标上的"无不为"境界,核心百姓"自为"。但"道"也隐涵着三个基本的悖论:"蔽于天而不知人"、"蔽于道而无以论术"、"蔽于君(无为)而少论民(自为)"。

  • 标签: “道治” “无为” 正当性 悖论
  • 简介:“幸福”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的主观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的评价。人们对幸福的感受与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心理欲望相辅相成的。从社会或人际的角度看,幸福一种可以观察、可以评价的生活状态。创造幸福的过程痛苦的,但同时享受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体验,要学会创造幸福,学会享受幸福,这种享受不是独亭而需要分享。分享有两个好处,就个人来说,与人分享不仅更安全,也更有幸福感。就社会的角度来说,幸福的分享程度越广泛,说明这个社会越公平,秩序越好。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目标要与公民的幸福目的一致。

  • 标签: 幸福 幸福广东 创造幸福 享受幸福
  • 简介:合成生物学被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领域之一,给生物技术产业带来了空前变革,但同时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风险,如何对其进行管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国政府以及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伦理指导原则,但依然存在诸多管理问题。对此,有人提出自我管才是合成生物学最好的出路。那么究竟自我管是否可行?本文将梳理合成生物学的政策和伦理管现状,分析存在的管理问题,介绍自我管的经验,探析自我管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 标签: 合成生物学 自我管治 伦理探析 可行性 局限性
  • 简介:<正>一、谈及医学伦理思想的中医医籍我国的传统医学非常重视医生的道德修养,历史上有很多医籍中都谈及医生道德问题。最早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有《疏五过论》和《征四失论》篇,通过讲述医生临床治疗中容易犯的过失,指出医生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

  • 标签: 中医学伦理 医生 古代医家 吴瑭 太医 孙思邈
  • 简介:<正>“人目的,不是手段”的口号,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十八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康德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物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目的,而自然物只是人的手段。他认为没有理性、没有意志、没有尊严因而也没有自身目的的自然物,只能充当人的工具,只具有手段的价值。而有理性、有意志、有尊严、有自己生活目的的人,不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为别人所利用,人本身作为一

  • 标签: 劳动者 剥削者 康德 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和手段
  • 简介: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根本制度安排和人们的一种基本权利,产权社会道德的基础.一定的利益差别和产权界定,道德产生的前提;社会产权制度的性质和变迁,规定着社会道德体系的特质和演变;社会产权安排的结构和状况,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和社会道德风尚.健全的产权安排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选择,安定人们的生活心态,创造积极的道德环境和条件,从而优化人们的道德行为选择,促进良好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

  • 标签: 产权安排 社会道德 道德行为 道德秩序
  • 简介:道德根源于人性,道德的最终基础在于人性的内在矛盾,道德的力量来源于道德的人性基础,人性化的生活即道德生活,人类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 标签: 人性 内在矛盾 道德
  • 简介:文化自信的逻辑起点群体自信,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体现在人的价值自信中。文化自信的关键人的价值自信,价值自信的更高层次具体表现为道德自信,道德自信价值自信的提炼和升华。但文化自信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整体性文化认知缺乏、文化自卑心理严重和道德价值建构不足三重障碍,这些价值认知障碍影响文化自信建构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人的自信 文化自信 道德自信 价值自信
  • 简介:<正>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天下除残贼,宜缟素(缟素意为俭朴)资(资一依靠),今始

  • 标签: 缟素 沛公 樊哙 帷帐 木化 毒药
  • 简介:<正>我国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机关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但也确有一些党政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经不起物质利益的诱惑,参与赌博活动。赌博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却严重玷污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禁赌应是惩治腐败的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禁赌 惩治腐败 重要内容 党和国家机关 纸牌 打麻将
  • 简介:伦理学的核心问题"与"应当"的问题,特别是"应当"的问题。在新闻工作中,应当的问题表现为应当如何选择新闻题材,应当如何报道新闻事实以及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的各种应当之冲突的问题,而最根本的就是如何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问题。

  • 标签: “是”与“应当” 事实与价值 前见 伦理冲突
  • 简介:人类在解决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生存问题的同时却带来了生态学意义上的生存危机。原因何在?乐观的人们会认为由于我们的经济和技术还不够发达。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发展。当然还有些较清醒的人看到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不平衡和社会的非正义也是原因之一,因为这种不平衡和非正义影响

  • 标签: 《启蒙之后》 卢风 生态环境 文化内涵 自然主义
  • 简介: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人们达成了诸多反歧视共识。然而面对“艾滋病毒感染者能否当老师”这个复杂事件时,反歧视的专家批评意见与非歧视的公众自我评价之间呈现矛盾的状态。这种矛盾状态的背后隐含着反歧视与非歧视的解释鸿沟。从法律的描述性、伦理的规范性和实践的合理性三个层面反思艾滋反歧视,或许可以为“反歧视一非歧视”问题提供参考。

  • 标签: 歧视 反歧视 非歧视
  • 简介:<正>不少人认为,似乎只有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寸反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其实这是一个绝大的误会。台湾出版的《爱的哲学》一书,清楚地表明了该书作者反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立场。抄录几段,以资证明:在谈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该书指出:“个人与社会不应该是两个对立的现实”,它们“相辅相成而不对立。……人既然生来就具有社会性,那么不只应

  • 标签: 爱的哲学 台湾出版 个人主义 个人与社会 以资证明 培养方法和途径
  • 简介: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与其国家凝聚力有着紧密的正相关关系。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凝聚力的精神核心,对于国家凝聚力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是国家凝聚力最具广泛性的道德基石,而且国家凝聚力最坚突的精神支柱。当今中国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克服几个认识上的障碍:一把“世界主义”与爱国主义对立起来,进而否定爱国主义精神;二把爱国主义等同于狭隘民族主义,从而否定爱国主义精神;三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分裂开来,因而把人们的认知引向歧途。

  • 标签: 爱国主义 国家凝聚力 精神核心 世界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目前学界对流行防控的伦理探讨尚十分欠缺,而现有的生命医学伦理学理论不能较好地解决流行防控中的伦理问题,应用伦理学亟需对流行防控做出伦理回应。流行防控中主要涉及隐私、自由和正义三个方面的伦理问题,亦即个人权利或自由与公共健康的冲突问题。流行防控对个人行为的家长主义干预,特别是对个人自愿自涉行为的强家长主义干预必须得到伦理证明。流行防控与社会正义和人权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促进正义与保护人权流行防控的应有之意。

  • 标签: 流行病防控 强家长主义 自愿自涉行为 社会正义 人权
  • 简介:本文试图同情地理解《理想国》第一卷中的特拉叙马库斯,论证他提出的两个有关正义的论题,即正义强者的利益和正义令人受损前后一致的,他也很好地抵抗了苏格拉底最初提出的挑战。苏格拉底最终"驯服"特拉叙马库斯的论证其实存在诸多问题,但特拉叙马库斯最终放弃抵抗也并非不可理解。本文最后讨论了苏格拉底与特拉叙马库斯的论辩对整部《理想国》的对话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柏拉图特 拉叙马库斯 正义德性 灵魂功能论证
  • 简介:儒家的已之学传统一以贯之的。儒家的已之学传统其价值导向的精神实质,一成人成圣的心性之学,而非功名利禄的事功之学,旨在强调一种道德价值而非功利价值;二对人的自我完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的弘扬,对人不受外在的功名利禄所役的独立精神和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三学的正确学风的倡导,对功利的、虚浮的不良学风的贬抑。其现代意义体现为:第一,对于当代社会生活提升价值理性、弘扬人文精神,克服工具理性与功利主义思潮过于膨胀的偏颇有积极的借鉴意义。第二,对于引导民众注重修德成善、安身立命的内在价值,提高国民道德素质,提升民族精神气质有积极作用。第三,对于端正学风教风,克服学术与教育中过于功利化、工具化的偏颇和不良社会风气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儒家 为己之学 精神实质 道德价值 主体性 学风
  • 简介:正义社会的首要价值,维系社会秩序、塑造社会风尚的伦理智慧。新自由主义者诺奇克与罗尔斯的正义观在自由问题上无实质分歧,二人争论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平等,具体表现在正义基石—权利VS公正、政府角色—最低限度的国家VS多功能国家,以及分配正义—资格理论VS背景制度三方面。分析这些争论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群体价值取向和大同理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等思想渊源的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可借鉴“最大最小值”规则,从尊重公民基本权利,平等优先于善;合理把握市场机制与国家调控之张力,发挥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之关系,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健全社会扶贫体系,增进百姓福祉等路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期做好扶贫工作,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

  • 标签: 正义 权利 公正 最低限度国家 社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