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1 个结果
  • 简介:英美法系通过建立土地发展权制度实现对土地发展利益法律调整,其核心功能在于实现对超越不动产法定使用限度所产生增值利益合理分配以及对其他不动价值减损公平补偿。尽管两大法系法律制度之间巨大差异,土地发展权概念难以直接见融于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之内。但事实上,通过对英美法系土地发展权概念分析,不难发现,土地发展权功能可以加载于大陆法系物权法中所有权及用益物权使用权能。囿于物权法定原则限制,尽管土地发展权不能成为一项独立物权,但是土地发展利益可以依靠物权法规则加以调整,进而形成法定土地发展利益与约定土地发展利益两种类型。前者通过不动产相邻关系修正以及对《物权法》中征收补偿范围解释得以实现;后者则完全可以纳入地役权制度范畴之中。

  • 标签: 土地发展利益 土地发展权 物权法
  • 简介:利益相关者是舆情事件分析中出现一个新概念,在涉警舆情分析尤其是涉警舆情危机事件处置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从分析非利益相关者角色入手,对其价值进行了理性地辨析,进而分析其产生深层原因,并提出了涉警舆情危机事件中对非利益相关者导控措施。提出应站在国家治理高度,以国家治理现代化思维去探寻对策,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实现涉警舆情事件中警民和谐。

  • 标签: 涉警舆情 非利益相关者 导控
  • 简介:构成中国海上交通要道国际战略海峡主要分布于亚洲地区。我国在航海上是地理不利国家,在国际海运咽喉要道地区影响力有限,一些重要国际海峡又存在主权争议,导致我国使用国际海峡面临航行安全和效率问题。为保障我国海上航道通行,应就我国使用主要国际海峡进行战略规划,就危机应对规定相应法律机制,应特别重视与国际海峡沿岸国和国际海峡主要使用国国际合作,采取多种方式增强我国在海峡事务上影响力。

  • 标签: 国际海峡 海上通道保障 国际合作
  • 简介:利益利益冲突解决是法学研究基本范畴,环境法研究也当应以利益利益冲突解决为主要任务。从社会发展规律来看,环境法领域利益需求显现为人生存和发展持续性需求,而利益冲突则表现为持续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利益需求与持续增长环境保护利益需求之间冲突。环境法领域利益冲突实质是正当利益之间冲突,本质上是利益所储存价值发生了抵牾。因此,环境法领域内利益冲突解决不能用排除方法来解决,只能用价值“权衡”方法来解决,是两个正当利益优位性选择问题,表现形式是基于可行条件和问题紧迫性时空优先顺序安排,并非对抗性淘汰式选择,应当奉行“统筹”、“兼顾”和“双赢”衡平理念。在环境法利益识别和衡平功能实现过程中会发生公法与私法竞合。不同于私法上“利益最大化”法律理念,环境法应坚持一个最终底线原则,即把握损失底线——损失最小化。面对中国纷繁复杂环境问题和利益分配问题,环境法衡平利益冲突是生态文明实践智慧一种现实展示。

  • 标签: 利益冲突 利益衡平 环境法 损失最小化
  • 简介:作为获取、限制、剥夺利益规范方式,法律对利益关系调整以衡平利益冲突为核心任务。环境法利益衡平应遵循一体化、损失最小化、紧缺优位和协商四项基本原则。一体化原则认为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均为正当利益,提倡二者由竞争走向竞合,实现统筹、兼顾和双赢。损失最小化原则包涵最小侵害和最大补偿。前者要求利益侵害必要且不可替代,后者要求利益获得必须支付对价。紧缺优位原则关注时空阶段性和位序性。前者强调当冲突不可调和时经济利益应让位于环境利益,后者强调生存利益居于永久优先位置。协商原则主张通过有效正当程序建构,维护各方利益主体诉求表达,促成环境法上利益共享普惠。

  • 标签: 环境法 利益衡平 基本原则
  • 简介: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契合了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多元化现实趋势,当前处理好群体利益关系问题是摆在我国政治生活领域中心问题。因此,要明确利益表达权利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功能定位,培育成熟利益表达主体,疏通利益表达渠道,行使法治化利益表达方式。

  • 标签: 利益表达 国家治理 现代化
  • 简介:2014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实现6.55万亿(兆)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1.05万亿元,较上年5337亿元大增97%。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在直接投资领域开花结果。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以人民币进行结算跨境货物贸易累计为5.9万亿元,而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累计为6565亿元。

  • 标签: 人民币跨境流通 制度安排 监管理念 结算业务 人民币国际化 货物贸易
  • 简介:一、人民币现金国际流通现实状况[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2]按照实际汇率换算为10.4万亿美元,美国为17.4万亿美元,日本为4.8万亿美元,德国为3.8万亿美元,法国为2.9万亿美元。

  • 标签: 支付结算 国际流通 货币兑换 存款货币 中央银行 国际化背景
  • 简介:一、问题提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折射出以美元为中心国际货币体系所面临危机和弊端,中国政府以此为契机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摆脱对美元过度依赖,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货币金融政策,如货币互换协议,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等。人民币国际化实质是人民币职能从国内扩展到国外过程。

  • 标签: 人民币国际化 纠纷解决机制 国际化进程 全球金融危机 国际货币体系 货币金融政策
  • 简介:为了解决一方当事人缺席时造成诉讼障碍问题,德、日两国分别形成了以缺席判决主义和一方辩论主义为特征两种内容迥异缺席审判制度。以当事人利益保护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德、日两国缺席审判制度立法规定详细分析,发现这两国缺席审判制度在缺席程序中都能实现对双方当事人平等保护。但是在救济措施中德国异议制度倾向于保护缺席方当事人利益,而日本上诉制度倾向于保护出席方当事人利益

  • 标签: 缺席审判制度 利益保护 缺席判决主义 一方辩论主义
  • 简介:债之关系中固有利益是与履行利益、信赖利益并列债权人利益,可能因债务人加害给付或违反保护义务而受到侵害。但加害给付与保护义务违反是各自独立两种给付障碍形态。就加害给付损害赔偿,德国民法以瑕疵担保责任予以救济,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则采债务给付障碍一般规则救济。我国民法上不存在独立瑕疵担保责任,故而未来制定民法典仅须采用债法总则加害给付一般规则即可解决各种债务中因给付有瑕疵而造成债权人固有利益损害问题。加害给付如与侵权行为发生请求权竞合,如果所适用责任规范法律效果有差异,应由当事人自由选择诉由,但同时应根据法律目的确定是否竞合之责任规范相互发生影响作用。

  • 标签: 瑕疵担保责任 不完全给付 加害给付 请求权竞合 规范目的
  • 简介:近世以来,民主观念在中国内忧外患情况下被引进,其后,各路精英们对民主观念不同理解左右了中国政治走向。围绕“民主”观念在中国传播,可梳理出从“民主”到“人民民主”嬗变过程,及不同民主观念对中国政治影响,以期对当下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 标签: 民主 人民民主 嬗变
  • 简介:一、人民币结算一般理论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国际化首经阶段和重要内容。发展人民币结算既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客观要求。我国人民币结算自2009年跨境贸易试点开始,人民币结算业务在循序渐进地推进,逐步过渡到资本项下跨境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并从机构结算发展到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

  • 标签: 人民币结算 结算制度 国际化背景 人民币国际化 改革 国际金融危机
  • 简介:一、插花飞地及其流弊受历史地理学者关注插花飞地问题,[1]自战国时期就已存在。史念海先生在“战国时期‘插花地’”一文中提到,“战国时各国疆域并不是各据一方整整齐齐,而是相互错乱。这种相互错乱情形也不是通常所说犬牙相错。因为犬牙相错只是形容接界地方不大整齐,而那时候说不定这一国土地会孤伶伶地伸入到另一个国腹地、有时候竟离开本国有千百里远路程”。

  • 标签: 插花 飞地 纠纷案 荣县 治理 利益
  • 简介:制定1979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是"文革"后恢复国家政权建设重要措施。彭真直接领导了这部法律制定工作,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草案和说明基础上,对检察机关性质、任务、领导体制、检察权范围以及检察机关工作原则等重大事项,提出了重要修改意见。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实际是1982年宪法确立检察机关基础,是新时期我国检察制度形成和发展源泉。

  • 标签: 草案和说明 性质和任务 领导体制 检察职权范围
  • 简介:在实践中,仲裁裁决侵害案外人利益情形时有发生、形式多样,而现行法并不能为仲裁裁决案外人提供充分、有效救济。通过对比分析,在既有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基础上,构建案外第三人撤销仲裁裁决之诉制度较为可行。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该撤销之诉适格当事人、撤销之诉客体范围以及程序选择适用等问题。

  • 标签: 仲裁裁决 仲裁案外人 撤销仲裁裁决之诉
  • 简介: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确定“编纂民法典”为依法治国重大任务之一,立法机关已经决定重启民法典制定工作,首先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民法典是国家法律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宪法重要法律,而民法总则又是民法典总纲和总规则,人格权法、物权法、合同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以及侵权责任法都受其拘束,具有特别重要作用。学者提出立法建议稿,是我国民事立法传统,既具有学术价值,也能够作为立法参考蓝本予以借鉴。本刊刊登杨立新教授牵头民法总则立法研究课题组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建议稿》,以此为立法机关制定民法总则提供参考,也为编纂民法典壮举助威。

  •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总则 建议稿 草案 国家法律体系 立法机关
  • 简介:遗传资源是一种决定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根基性要素与战略性资源,伴随着遗传资源生物研发技术迅猛发展,遗传资源知识产权及其惠益分配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当下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分配面临失衡,从表面看,是遗传资源分布与遗传资源价值评估失衡;实质则是国际社会利益博弈失衡,一定程度反映是欧美文化与目前处弱势传统部族文化之间“征服与反征服”。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要实现公平分配.“关民共享理论”是其中法理基础,“遗传资源提供行为”价值评估为其提供现实基础。无疑.建立公正有效遗传资源利用及其知识产权惠益分配机制,提升发展中国家遗传资源保护及博弈能力,对于遗传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惠益公平分享,有重要意义。而这也是对当前国家生态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次重要检验.也为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一个“生发于传统、深入到生态治理”视角。

  • 标签: 遗传资源知识产权惠益 分配失衡 根源 矫正
  • 简介:我国是目前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和第三服务贸易大国。国际贸易必然需要用某种货币进行支付结算,在现有各主权货币中,选择用人民币对我国来讲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取得发行收入,还可以减少我国汇率风险和外贸交易成本,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活动中地位,使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同经济实力相适应影响力,使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断向着有利于我国方向发展。人民币国际化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它不仅涉及国际法,更重要是需要对我国相关国内法进行修改和完善。本笔谈核心就是讨论人民币国际化相关法律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国际法中关于主权货币国际流通与争端解决基本规则,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对我国现行现金法规、支付结算法规进行哪些修改和完善,应该构建哪些人民币国际化纠纷解决制度,应对人民币跨境流通监管制度进行哪些修改和完善等。围绕着这些人民币国际化核心法律问题,我们在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国际法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过程中,将相关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并提供给读者,以期能够促进我国学术界和实务界对人民币国际化法律问题研究,并得到相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 标签: 人民币国际化 法律问题 国际法 货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人民币跨境流通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确立了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制定该制度直接目的是强化检察机关对逮捕监督和制约,在羁押必要性审查程序中实现诉讼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分离。而《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第六百一十七条规定羁押必要性审查工作主要由各个承担诉讼职能办案部门负责,这种审查权配置模式使诉讼职能与诉讼监督职能混同运行,无法保证审查主体中立性。该解释与《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存在矛盾。从《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立法意图来看,由相对中立部门作为羁押必要性审查主体是较为理性选择。检察机关可以考虑设立诉讼监督部门,羁押必要性审查主要由诉讼监督部门负责,以提升审查实效性和正当性。

  • 标签: 羁押必要性 审查主体 诉讼职能 诉讼监督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