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民国时期的四川军阀群体中,杨森向以追慕新潮而著称.他对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洋体育尤为青睐,并举办过一些客观上有利于近代西洋体育在四川传播的大型活动,1925年的四川省运动即为其中一例.

  • 标签: 学校运动会 成都地区 四川省 民国时期 杨森 教会势力
  • 简介:南洋劝业会是中国近代工商业界的一次盛会,但鲜为人知的是,其间还举办的首届全国运动,成为全国运动的开始。

  • 标签: 全国运动会 南洋劝业会 商业界
  • 简介:笔者收藏着一本纪念册,题目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朝鲜碧潼战俘营营际奥运纪念册))。这本纪念册,使我们经常忆及半个多世纪以前在朝鲜半岛东北部地区举办的那场特殊的运动,以及主编这本纪念册的老战友、女翻译应琳。

  • 标签: 中国人民志愿军 朝鲜半岛 运动会 战俘营 东北部地区 纪念
  • 简介:旧中国在国际体育运动中没有地位,国内举办的比赛也很少。1910年和1914年在南京与北京举办的两届全国运动,规模都很小,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1924年在武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运动,却非同一般。当时之所以选择在武昌举行全运会,是因为武昌既是湖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为华中重镇。明末清初,当时的汉口镇即被称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乃“楚中第一繁盛”。清末的洋务运动中,武昌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地区。武昌还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祥地之一。至20世纪初期,武昌已成为一个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市政建设较为完善的大都市。武昌是完全有能力来举办全运会的。艰难的筹备2

  • 标签: 全国运动会 业余运动 运动员 旧中国 体育协会 公共体育
  • 简介:1948年,在二战后第一次举行的伦敦奥林匹克运动期间,亚洲各国体育界的代表聚集在一起,共同发起举办亚洲运动。第一届亚运会于1951年在印度新德里举办。那时我国还没有专门的体育工作部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也处于初创阶段,其工作由团中央主管。我国在接到东道主印度的邀请信后,决定派观察代表团前往参加。团长是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长吴学谦,团员包括50年代著名的篮球运动员陈文彬等。可惜我们没有就势加入亚运联合会。1954年,当第二届亚运会在未与我国建交

  • 标签: 亚运会 雅加达 印尼 1962年 奥林匹克运动会 苏加诺
  • 简介:第五届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在河南开封召开。参加本次研讨的有来自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以及台湾、香港地区的50多位专家、学者。根据中、日、韩三国实学会商定,东亚实学国际学术研讨每隔两年,分别由中、日、韩...

  • 标签: 研讨会综述 现代东亚文明 21世纪 国际学术研讨会 实学思想 中国实学
  • 简介:2009年11月12日上午,广西地方志系统第一届职工运动在广西体育馆拉开帷幕。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李秋洪,自治区政协常委、教科文卫体委员副主任、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顾问、原主任蓝日基,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吴数德等领导亲临会场祝贺广西地方志系统第一届职工运动开幕。李秋洪主任致开幕词,吴数德副局长致贺词。开幕式由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副巡视员文崇礼主持。本次运动的宗旨是强身健体,增进友谊,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运动历时3天,设羽毛球、气排球、扑克拖拉机三大类比赛项目,共设45个奖项。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以及来自全区各市地方志办公室在职职工组成15个代表团、16个代表队,190多名运动员参赛。在自治区地方志办广西地方志系统第一届职工运动在南宁举行$广西地方志办公室@韦言

  • 标签: 南宁举行 地方志系统 广西地方志
  • 简介:<正>“东亚社会变化与国际环境”共同研究计划是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化研究所主持并于1989年开始实施的学术活动。它旨在通过文献史料的研究,搞清18世纪至20世纪初期东亚社会变化与外部世界曾经有过何种有机的联系的问题。该计划拟每年召开两次学术讨论,每次讨论将安排不同的议题,并邀请外宾出席会议。其成果将依次发表于《东亚史研究丛刊》和史料集《东亚史资料丛刊》。

  • 标签: 东亚社会 内蒙古 国际环境 非语言文化 文献史料 学术讨论会
  • 简介:贵州的体育运动在一些运动项目中成绩较突出,在国际国内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名次。1988年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24届奥运,是贵州首次选出运动员参加的奥运,贵州射击运动员张卫刚参加了射击飞碟双向比赛,并获第5名,是贵州参加奥运的第一人,也是贵州运动员取得奥运会比赛名次的第一人。

  • 标签: 射击运动员 奥运会 贵州 比赛名次 运动项目 体育运动
  • 简介:按语:2012年4月27-28日,“山——人类学的视野”国际学术工作坊在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公馆老街民族志展览馆举办。此次学术工作坊由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召集,活动由安仁镇公馆老街民族志展览馆承办,由北大蒙养山学社和西南民族大学他山学社协办、,工作坊旨在开拓和深化人类学关于山的研究,基于理论方法和个案考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拓展人类学视野作一次讨论。工作坊的核心部分,由三个讲话构成。,工作坊召集人王铭铭教授,韩国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教授、韩国文化人类学学会会长文玉杓及著名历史人类学家、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人类学系教授、日本学国际研究中心访问教授大贯惠美子,分别就中、韩、日的山形象作了论述。这些讲话涉及东亚文明中的山之历史民族志与比较研究,颇具新意。三个发言由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李菲菲、马浪、贺乐、兰婕、胡冬雯根据录音整理、汤芸副教授校对,现刊发于此,以供参考。

  • 标签: 东亚文明 历史民族志 西南民族大学 人类学家 威斯康辛大学 国际学术
  • 简介:本文分别介绍《广州亚运志》和《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志》的编纂情况,并进行横向比较。两志在组织模式上既存在相同之处,又呈现明显区别。《广州亚运志》由编辑部收集资料、编写志稿和进行总纂,而《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志》采取专家修志,编辑部总纂的模式。其区别体现在拟定篇目、搜集资料、编写初稿、志稿评议、志书总纂、审查验收等环节及体例方面。最后对专志编纂进行思考,提出要灵活选择专志编纂模式、充分发挥主编单位的职能、明确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职责。

  • 标签: 专志 独立专志 《广州亚运会志》 《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志》
  • 简介:东亚共同体的建构过程中,东亚人有必要重新审视东亚史.尽管东亚各国在力图把握自己的命运时,民族国家利益、社会生活习惯、宗教文化传统以及长期沿袭的成见根深蒂固,全球化新阶段的挑战和国际关系格局模式的转换加剧了已有的隔阂与矛盾,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东亚人有着共同的命运、经历过共同的历史.无论东亚概念何时起源,东亚人的自觉早已孕育在东亚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中了.

  • 标签: 东亚多元一体 东亚共同体 建构过程 东亚史 律令制度 铜钱货币
  • 简介:世纪交替之际,以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为背景,东亚区域统合问题陡然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政治家和学者在谈及这一话题时,普遍意识到在不同政治体制和存在严重历史纠葛的东亚国家间建立共同体的难度,认为这种东亚共同体的形成将是很遥远的事情.同时,一些以中日两国国民间相互认识为主题的问卷调查也常常得出彼此间存在严重不信任的结论,而罕有亲和之意.但吊诡的是,人们对这一'遥远目标'的热情却未因其实现艰难而减弱.相反近年来关于构建东亚共同体的政坛峰会和学界论坛络绎不绝,这显然与全球化的历史大背景有着密切的关联.

  • 标签: 全球化 民族国家 东亚认同 区域统合 区域“空间分裂” 区域认同
  • 简介:在“东亚”成为流行语汇的历史研究中,“朝贡体制”常被用作一个统摄性的概念使用。然而“朝贡体制”在清代,主要体现中国与朝鲜、琉球、安南等国的关系,其中尤以中朝关系最为密切,并不覆盖“东亚”。本文通过梳理清代史料,呈现清代中国与朝鲜封贡关系的特点,其中包括敕封、给印、颁历、参与常态礼仪活动、日月食救护、赈济灾伤、常态互市,朝鲜人参与八旗等等,不仅凸显中朝关系近于中国与其他封贡国、无藩封关系的其他朝贡国之间的关系,更反衬出中朝关系与地处“东亚”而与清无邦交的日本之间关系的差别。由于中、朝、日在“东亚”区域的国际关系中皆具有重要性,前述考察提示,17至19世纪中叶的“东亚”国际秩序并非笼罩在任何单一制度化体制之下,“朝贡体制”或“朝贡贸易体制”不能涵盖该时代“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和秩序格局,对相关的研究方法也需要反思。

  • 标签: 清代 中朝关系 中日关系 朝贡体制 东亚
  • 简介:唐朝后期新罗张保皋的海洋活动带有海权性质,其形成的政治原因是多元的。唐朝的国策导致其战略上重视内陆,放弃海上开拓的地缘政策的形成。淄青镇李氏集团曾一度割据海疆,构成海上影响力,但被唐宪宗平定。此后,唐朝便默许张保皋海洋势力的兴起。

  • 标签: 张保皋 海权 地缘政治 海上力量 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