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采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数为80例,其入院治疗的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12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支架介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分值差异较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在不良反应情况方面,对照组患者仅仅出现2例不良反应患者,而观察组也仅出现3例不良反应患者,数据差异较小,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而言,血管支架介入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临床意义较为深远。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支架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动脉瘤采取血管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实施血管栓塞术治疗的136例脑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高于对照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采取血管栓塞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可提高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恢复,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脑动脉瘤血管栓塞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入2013年11月到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血管栓塞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均分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之后的COS评分指标。结果经过COS评分,实验组评分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动脉瘤血管栓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及心理问题,加快康复速度。

  • 标签: 脑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最近我院后循环的血管介入治疗出现术后中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以及成功预测血管再通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后循环中风患者100例,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术或者血栓抽吸术。观察并对比患者相关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①在预后理想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得分明显低于预后不良患者,术前行溶栓者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患者,TICI2b/3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②预后理想患者术前进行溶栓处理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6小时以内优于预后不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预后理想穿刺的时间在6小时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P<0.05);预后理想血管再通时间在6小时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P<0.01);预后理想患者TICI为2b/3比例明显高于预后不良所占比例(P<0.01);④支架植入术和血栓抽吸术患者平均治疗时间、实施抢救患者所占比例,三个月内mRS得分≤2患者所占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血管闭塞位置、溶栓处理、支架治疗、血栓吸取、实施急救、发病到穿刺时间均与血管再通情况无相关性(P>0.05)。结论开始进行治疗时间可以作为对后循环闭塞血管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因子。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管内手术 中风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科重症患者护理中应用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时间顺序,分为护理前组和护理后组,分析护理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心血管疾病者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加强了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性。结论对于心血管科重症病患,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能够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新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活血化瘀止痛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中药。治疗3个疗程(治疗10天),观察预后,记录结果。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在控制心绞痛频次和持续时间方面更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冠心病 心绞痛 预后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疾病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舒血宁、盐酸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变化情况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变化水平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时,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舒血宁、盐酸曲美他嗪,得到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 舒血宁 盐酸曲美他嗪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心血管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心血管科2015年01月-2016年12月收治288例急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40例采用常规内科治疗为对照组,另148例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氯吡格雷片。将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心绞痛再发次数、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长对照。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2%,对照组86.43%。治疗组患者心绞痛再发次数、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急性心绞痛患者而言,在心血管科基础治疗之上,联用氯吡格雷,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再发次数与持续时间,使患者尽早康复出院,效果理想。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绞痛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心血管科是医院中高风险的专科之一,由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来势凶猛,有时病情突然恶化甚至发生在病情已获改善的情况下,使得护理风险伴随着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许多护理问题很容易引起法律纠纷。因此,深入探讨心血管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寻求相应的改进措施,增加护理人员的抗风险能力,并提高护理质量,是摆在心血管科护理人员面前的首要任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胃镜下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食管癌伴狭窄的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的患者例数共计80例,所有患者均是在2015年4月~2017年1月入院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胃镜下扩张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胃镜下食管内支架置入术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17.50%,治疗前的两组狭窄口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狭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12.5%,差异较大,p<0.05。结论针对于食管癌伴狭窄的患者,采用经胃镜下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效果较良好,安全性较高,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保证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经胃镜下 食管内支架置入术 食管癌 狭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的血管栓塞治疗效果。方法65例接受血管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预后效果。结果经随访,GOS结果Ⅰ级18例,Ⅱ级4例,Ⅲ级6例,Ⅳ级9例,Ⅴ级28例,预后良好率56.9%,病死率27.7%;32例早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59.4%、28.1%,33例晚期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率、病死率为48.5%、33.3%,对比早期与中晚期治疗的预后良好率、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6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栓塞治疗,并发症4例。结论Hunt-Hess高分级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栓塞早期治疗,可减少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血管痉挛发生,改善预后效果。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切实有效的控制护理环节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容有价值的、整体的、连续性的进行记录。方法研制使用心血管科心电监护仪监测巡视单,按照心电监护仪使用病人的护理管理要求,简洁明了地记录患者在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的整个服务过程。结果心电监护仪监测巡视单书写简洁明了,具有动态连贯性,可以使医疗护理连接更加紧密,提高护士护理预见性和主动性,保证护士为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的连续的优质护理服务,并为护理科研积累资料。结论通过此表单信息反馈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可靠信息,使用过程及早发现安全隐患,保证护理安全,达到持续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心电监护 监测巡视单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心血管科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上半年内在心血管科接受住院治疗的140例患者,依据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70)与参照组(n=70),对实验组患者施以循证护理,对参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比较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参照组的21.43%;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参照组更高;组间比较P<0.05。结论为心血管科患者开展循证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还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较比常规护理方案更具优势。

  • 标签: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心血管内科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隐性护理知识在心血管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收的88例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实习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带教,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带教基础上运用隐性护理知识。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合格率以及临床实践合格率分别为100.0%和97.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实习生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科护理带教中应用隐性护理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带教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隐性护理知识 心血管内科 护理带教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管科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36例心血管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9月~2018年4月,对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88.88%)远远大于对照组(55.5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55.56%),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心血管科护理中效果明显,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舒适护理模式 心血管内科 内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及分析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管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当作此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给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的方式治疗,观察组患者以注射血塞通的方式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结合了常规治疗的同时,对患者采用血塞通针剂的方式来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避免患者出现二次伤害,有必要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血管内科 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护患无隙沟通方法在心血管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心血管科在2017年1--12月收治的128例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n=64)予以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n=64)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护患无隙沟通方法,对比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不同护理方案后,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参照组(98.44%>87.50%),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科的临床护理中,采用护患无隙沟通方法,对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均有一定帮助,值得推广。

  • 标签: 护患无隙沟通 心血管内科 焦虑 抑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人造血管瘘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将80例血液透析人造血管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完成透析、病死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39例完成透析,对照组33例完成透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和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人造血管内瘘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狭窄患者行支架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脑血管狭窄需进行支架植入手术患者20例,对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结果20例患者中并发脑高灌注综合征6例,治疗时通过有效及时的控制血压,患者得到明显改善,14例患者支架介入手术后病情稳定,无明显的并发症,并恢复良好。结论脑血管狭窄支架介入患者的治疗后进行细致的护理能明显提高脑血管狭窄疾病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及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血管狭窄 支架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