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96.67%)与对照组(98.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安全性比较:观察组的术后第1天β-hCG降幅(79.54±12.42)%,高于对照组(74.27±11.57)%(P〈0.05),术后β-hCG恢复正常时间(25.49±11.23)d、术中出血量(65.37±20.37)ml、术后阴道流血天数(8.36±1.45)d低于对照组(29.37±10.53)d,(77.59±22.44)ml和(7.76±1.41)d(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无差异,但经腹腔镜手术的术后β-hCG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阴道流血天数少。

  • 标签: 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手术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及对患者应激水平、卵巢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对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医院267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诊治经进行研究分析,其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50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117例(开腹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的长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的的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术后,腹腔镜组患者的FSH、LH水平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E2、窦卵泡个数显著的高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皮质醇水平显著的低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皮质醇较本组术前均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患者卵巢功能恢复快的优势。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应激水平 卵巢功能
  • 简介:乳房不仅是哺乳器官,也是重要的女性器官,是女性人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乳腺疾病常需进行手术治疗。常规乳腺手术必须在乳房表面取切口,需要足够长的切口实现手术野的显露,以便在直视下完成手术;难以避免的巨大切口是尚待解决的外科技术问题。手术造成的乳房缺失和某些手术并发症可影响女性形体美观,造成心理伤害。因此,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量减少生理和心理创伤,维持和恢复女性乳房的美观形态是现代乳腺外科发展的特殊需求。

  • 标签: 腔镜手术 乳腺疾病 技术操作 女性乳房 指南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5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例晚孕期因附件包块住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妊娠结局和新生儿情况。结果4例患者的孕周为28^+2~31^+5周,临床表现均为急腹症,疑诊附件包块扭转而行腹腔镜手术,病理诊断为3例输卵管系膜囊肿扭转坏死,1例为增大坏死的卵巢。术后出现宫缩予硫酸镁、吲哚美辛等保胎治疗成功,未发生手术相关合并症。4例患者均足月分娩,3例因产科因素行剖宫产,1例阴道顺产,新生儿无窒息。随访6周-6年,患者月经正常、肿物无复发,小儿发育良好。结论晚孕期腹腔镜手术风险相对较大,对于N附件包块而致急腹症的患者,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由有经验的内镜医生施术,不失为一种治疗方法。

  • 标签: 晚孕期 急腹症 腹腔镜手术
  • 简介:面对当前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国家层面出台了很多医改措施,以期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住院难的问题,提升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但仍然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就医需求和住院需求。

  • 标签: 乳腺肿瘤 病房 手术室 医业管理
  • 简介:目的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和乳房全切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连续完成的保留乳房或乳房切除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按照人组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32例,使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制定的测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和QLQ-BR23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调查期间,发放并回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207份,分为保留乳房组(101例)和乳房全切组(106例)。两组患者腋窝手术方式、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文化程度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肿瘤分期差异采用Z检验,生活质量数据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问卷回收率为89%(207/232)。对比两组患者-般资料,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和乳房全切组在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手术情况、化疗、内分泌治疗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25,x^2=5.129、0.121、1.943,P均〉0.050),但保留乳房组的放射治疗比例明显高于乳房全切组[91.1%(92/101)比28.3%(30/106),x^2=84.248,P〈0.001],且文化程度高者(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0.2%(81/101),显著高于乳房全切组的60.3%(64/106)(x^2=9.684,P=0.017)。QLQ—c30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领域及疲乏、恶心与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便秘、腹泻、经济困难等子量表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6、2.297、2.106、-1.529、-0.400、0.689、-1.050、0.354、-1.219、-0.473、1.027、-0.118、0.623、0.179、-1.066,P均〉0.050)。QLQ-BR23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患者的体象评分(83.2±19.6)显著高于全切�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区段 生活质量
  • 简介:1997年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hydrogel,PAHG)作为软组织填充物由乌克兰引进中国,由于其操作相对简单,被广泛应用于注射式隆乳。有文献报道,注射式隆乳术后可能出现疼痛、炎性反应、硬结、团块、变形、移位等并发症,并高达18.3%。

  • 标签: 内窥镜 水凝胶类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慢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其手术方式。方法本研究纳入2003年2月至2015年11月于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乳腺外科住院治疗的慢性乳腺炎患者259例,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cellmastitis,PCM)组(n=111)和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mastitis,GM)组(n=148)。分析其病例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并根据随访结果分析其复发情况。年龄、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其余指标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复发间隔时间。结果PCM组发病年龄为(30.1±6.9)岁,低于GM组(32.7±7.8)岁(t=2.81,P=0.005),两组发病年龄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P=0.006),患者发病主要集中在26-35岁。以单纯肿块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分别占GM组和PCM组的72.3%和52.3%,两组主要临床表现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P=0.003)。GM组和PCM组病变部位距离乳头2cm以内的例数分别为105例(70.9%,105/148)和93例(83.8%,93/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P=0.016)。GM组患者无乳头内陷者101例(68.2%,101/148),PCM组无乳头内陷者为54例(48.7%,54/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3,P=0.001)。与GM组比较,PCM组院外治疗抗生素及激素使用史的患者更多(χ^2=4.87,P=0.027),病变位置及手术次数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32,P=0.198;χ^2=3.95,P=0.139)。全部患者中,接受切开引流38例、包块或局部切除186例、全乳切除35例,复发率分别为78.9%(30/38)、55.4%(103/186)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4,P〈0.001),其中切开引流组复发率高于包块或局部切除组(χ^2=7.27,P=0.007)。切开引流组和包块局部切除组复发间隔时间分别为66.0d、9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P=0.030)。结论PCM患者发病年龄小于GM,两者均以单纯肿块型�

  • 标签: 乳腺炎 引流术 乳房切除术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加温CO2气腹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宫外孕且择期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加温CO2气腹组和不加温气腹组,每组各50例,加温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WOLF加温气腹机,CO_2加温至37℃,不加温组患者常规处理,不使用加温CO_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变化、手术前后体温变化以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加温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不加温组,加温组手术开始后各个时间点的体温以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不加温组的体温,加温组患者中有6例(12.00%)发生寒战,而不加温组患者中有41例(82.00%)术后发生寒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加温CO_2建立气腹,能够降低寒战发生率,有效维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正常体温。

  • 标签: 体温 二氧化碳 气腹 宫外孕 腹腔镜
  • 简介:目的评价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在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医院就诊的20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给于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锻炼盆底肌,对照组100例进行单纯Kegel锻炼盆底肌,3个月后填写尿失禁等级评分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盆底肌肉功能Glazer评估测试,评价盆底肌功能训练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评分降低,有效率、盆底肌收缩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优于单纯Kegel锻炼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生物反馈 电刺激 尿失禁 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孕产妇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对策。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5年5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32例孕产妇合并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中,表现为头痛30例,伴呕吐23例,精神异常3例,视物模糊12例,一侧或双侧肢体无力7例,痫性发作6例,意识障碍10例,感觉障碍5例,病理征阳性17例,视乳头水肿22例,合并发热5例,均经头颅CT、MRI/MRV及DSA检查确诊。19例患者采用单纯全身抗凝治疗,痊愈16例,存留功能障碍2例,1例颅内静脉窦广泛血栓合并脑内出血、脑疝形成重症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13例重症患者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痊愈8例,存留功能障碍5例;3例妊娠早期患者在病情稳定后终止妊娠;6例妊娠晚期患者评估胎儿产后有存活可能,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妊娠,5例新生儿存活,1例早产儿死亡。结论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当孕产妇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时,应高度警惕CVST的可能,尽早行影像学检查确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严重程度及时行抗凝、多途径血管内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孕产妇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抗凝 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治疗的乳腺良性叶状肿瘤(直径≤30mm)患者42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均为女性。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手术组(微创组,21例)及常规局部切除手术组(对照组,21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等指标为偏态分布,采用Mann-Whitney检验,两组术后感染、出血、瘀斑、局部复发例数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8.57±5.04)min比(37.62±10.44)min,(20.00±9.49)ml比(31.90±14.70)ml,(4.00±0.89)mm比(20.00±4.47)mm,Z=-2.896,-2.739,-5.650,P均〈0.050]。微创组患者术后感染、出血、瘀斑及局部复发例数分别为1、1、2、4例,对照组为4、3、4、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8、0.276、0.194、0.194,P均〉0.050)。微创组患者均对乳房术后外观表示满意(100%,21/21),对照组15例满意(71.4%,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1,P=0.027)。结论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微创旋切系统治疗直径≤30mm的乳腺良性叶状肿瘤,具有手术切除范围准确、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优于传统局部扩大切除术。

  • 标签: 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活组织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蜕膜脱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阴道镜下诊断的妊娠合并蜕膜脱垂患者14例。结果平均年龄(30.21±5.01)岁,多发生在早孕及中孕期,13例(92.86%)的患者表现为停经后无腹痛的阴道流血,阴道镜下多表现为宫颈脱出暗红紫色赘生物,蒂宽,根深,呈袖口状。3例行人工流产,其余11例均采取保守治疗,并随访至妊娠结束后42d,其中5例足月产,3例早产,3例流产,产后复查均未见宫颈赘生物。结论阴道镜是临床诊断妊娠合并蜕膜脱垂的有用方法,保守治疗防止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妊娠合并蜕膜脱垂 阴道镜 保守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对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产妇中符合PPH诊断标准且需接受输入血液制品的287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限制输液组(148例)和常规输液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输入血制品数量及种类、总住院费用及其构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家属误工时间等,通过SF-36量表评估患者术后1月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八个维度的差异。结果限制输液组产妇出血总量低于常规输液组(P〈0.05),血液制品的用量和种类少于常规输液组(P〈0.05),从输液总费用、输入血液制品费用、抗生素费用和护理费用等方面降低了住院总费用(P〈0.05),减少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家属误工时间(P〈0.05),增加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八个维度的评分(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可减少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和输血量,减少患者及家庭住院期间人力和物力支出,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限制性输液 产后出血 经济负担 人力成本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出现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院的359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疗痊愈组(329例)和治疗失败组(30例)。采用x。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产后时间、年龄、脓腔位置、脓腔数量等方面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失败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仅脓肿位置是否位于中央区这个因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98,P=0.001)。产后时间、年龄、脓腔数量、最大穿刺脓液量、感染细菌、白细胞计数情况以及初次穿刺前是否应用抗生素等因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86,P=0.666;x^2=1.006,P=0.316;x^2=0.113,P=0.737;x^2=0.677,P=0.410;x^2=0.123,P=0.726;x^2=0.017,P=0.897;x^2=1.097,P=0.2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位于中央区是引起穿刺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OR=3.607,95%CI:1.606~8.103,P=0.002)。结论对于脓肿位于中央区的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通过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治疗后出现治疗失败的概率较高,临床工作中对于这部分患者是否首选穿刺抽脓治疗应慎重考虑。

  • 标签: 乳腺疾病 脓肿 超声检查 穿刺术
  • 简介:为推动中国乳腺癌的规范化诊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发布了第1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简称《指南》),并结合乳腺癌领域最新循证医学进展每2年进行1次更新,指导中国乳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最新公布的2015版《指南》从乳腺癌筛查、影像诊断、病理诊断、手术及全身治疗等方面对乳腺癌临床诊治策略进行了规范。本文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抗HER-2分子靶向治疗、化疗与骨保护治疗的角度出发,对2015版《指南》药物治疗策略的更新内容进行了解读。

  • 标签: 乳腺肿瘤 药物疗法 实践指南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变化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甘肃省肿瘤医院乳腺科门诊进行乳腺癌筛查确诊为健康者30例(健康对照组),以及就诊于放射治疗科的1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YKL-40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健康对照组与抽签法随机抽取的30例乳腺癌患者之间,以及10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或放射治疗后CEA、CA153阳性与阴性患者之间YKL-40水平的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CEA、CA153阳性或阴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与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水平的差异。并且,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升高者与降低者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生存曲线绘制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1)3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YKL-40水平分别为(104.21±22.07)ng/ml和(90.14±23.85)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9.04±9.61)ng/ml(t=12.491、8.673,P均〈0.001)。100例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血清YKL-40水平分别为(102.17±22.04)ng/ml和(91.67±29.18)ng/ml,放射治疗后血清YKL-40水平逐步下降(t=4.002,P〈0.001)。(2)CEA和CA153阳性患者血清YKL-40水平在放射治疗后较放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CEA:(87.26±30.28)ng/ml比(107.23±25.54)ng/ml,CA153:(77.52±31.01)ng/ml比(108.12±19.95)ng/ml,t=5.443、4.750,P均〈0.001]。(3)无论是放射治疗前,还是放射治疗后,CE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血清YKL-40水平均接近(t=1.414、-0.992,P=0.164、0.523);而在放射治疗后,CA153阳性患者血清YKL-40水平却明显低于CA153阴性者[(77.52±31.01)ng/ml比(95.90±27.42)ng/ml,t=-2.559,P=0

  • 标签: 乳腺肿瘤 生物学标记 糖蛋白类 放射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ubclinicalhypothyroidism,SCH)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1月江苏盛泽医院产科诊断为妊娠期SCH患者54例为SCH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孕妇54例为正常组,同期经我院体检中心检测的育龄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女性54例为对照组。SCH组患者予以左旋甲状腺素,其他各组不做处理。观察SCH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月、3组的叶酸水平及甲状腺功能,并加以对比;比较SCH组和正常组的妊娠结局情况、新生儿情况以及子女随访至3岁时的智力发育情况。结果治疗后SCH组患者的叶酸水平高于治疗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TSH)降低(P均〈0.05),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thyroxine,FT4)水平较治疗前无变化(P〉0.05);SCH组剖宫产率高于正常组(P〈0.05),而分娩周数和产后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中神经管畸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新生儿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组子女3岁时的智力发育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甲状腺激素治疗SCH,可有效增加叶酸水平,降低TSH含量,对妊娠结局产生积极影响,并可改善后代子女的生长发育情况。

  • 标签: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妊娠期 左旋甲状腺素
  • 简介: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循环中的肿瘤细胞,来源于原发肿瘤或从转移性病灶脱落入血。外周血CTCs检测已成为一种高度可行且可重复的非侵入性新型诊断方法。CTCs的血源性传播在乳腺癌转移、进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TCs检测既能评估临床干预措施的疗效及患者的预后,又可作为分析患者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实时样本,及时发现肿瘤的生物学变化。临床医师可根据CTCs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个体化治疗。目前,在基因和分子生物学水平对CTCs的研究已广泛开展,有望为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主要介绍CTCs检测在转移性乳腺癌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肿瘤循环细胞 乳腺肿瘤 继发性 治疗 预后
  • 简介:乳腺癌治疗相关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herapy—relatedmyelodysplasticsyndrome,t-MDS)病例较少见,不易早期发现,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不良。现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肿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