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阿奇霉素口服和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两种方法治疗沙眼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60例沙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口服和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沙眼治愈率为86.7%,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治愈率为70.0%,两种治疗方法的治愈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10.24,P=0.0014,P<0.05).结论阿奇霉素口服治疗沙眼的效果优于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且用药简单,依从性好,是一种治疗沙眼值得普及的方法.

  • 标签: 沙眼 阿奇霉素 磺胺醋酰钠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病例探讨和研究上睑退缩的分度,及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案,并观察手术治疗效果,以便对不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11/2010-12上睑退缩患者98例146眼,对其病情程度进行分度及根据其分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针对不同分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可以有效矫正眼睑退缩。结论:眼睑退缩由于病因及眼睑退缩的程度进行分度,对不同类型患者实施个性化手术,规范眼睑退缩临床治疗路径,填补国内同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空白。

  • 标签: 上睑退缩 分度 手术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及家庭联合治疗大龄儿童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15岁的大龄儿童73例(113眼),采用医院及家庭联合实施弱视综合疗法对患儿进行治疗,并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3眼中有96眼有效,总有效率84.96%,其中基本痊愈61眼(53.98%)、进步35眼(30.97%)、无效17眼(15.93%)。17例无效眼中,屈光度超过±10.00D者6眼、斜视伴双眼无同视功能5眼、眼颤者1眼、散光超过4.00D者2眼、家庭不配合未坚持治疗者3眼。轻、中度弱视的疗效优于重度弱视;中心注视的疗效优于旁中心注视。结论医院及家庭联合治疗大龄儿童弱视能取得满意疗效,需要医务人员、家属和儿童的共同配合。只有充分调动弱视患儿成长环境中关系密切的群体力量,才能提高其治疗效果。因此对大龄儿童的弱视治疗,除科学、系统及规范的治疗外,还应积极地提高家庭支持度。

  • 标签: 医院 家庭 大龄儿童 弱视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单眼视原理采用传导性角膜成形术(Conductivekeratoplasty,CK)治疗老视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选择31例(40眼)有明显老视症状的患者,术前屈光度球镜+0.50~+2.50D,散光≤+0.75D,采用CK进行治疗,术后预期目标屈光度主导眼矫正为0.00~-0.50D,非主导眼术后目标屈光度为.1.50~-2.50D,且近视力≥0.5(J3),术后随访1a以上。结果:术后1a双眼裸眼远视力≥0.8且近视力≥0.5(J3)或近视≥0.33(J4)者分别为61.3%,74.2%;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a等效球镜屈光度与预期目标差值在±0.50D、±1.00D以内者分别为45.0%,82.5%;术后1a术眼散光度在±1.00D以内者为87.5%;术后双眼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a无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无严重干眼症的发生;术后1a90.3%的患者表示满意。结论:应用单眼视原理采用CK治疗老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远期疗效和稳定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老视 传导性角膜成形术 单眼视
  • 简介:目的探讨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时机和疗效。方法将180例216眼按年龄大小分为2—6月,6—12月,12—36月共三组。用泪道探通术给予治疗,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Ⅰ组治疗成功率97%,Ⅱ组治疗成功率87%,Ⅲ组治疗成功率72%,总治愈率90.7%。结论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较佳的方法,且有效性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2-6月时行泪道探通术成功率最高。

  • 标签: 婴幼儿 泪囊炎 探通术 时机
  • 简介:目的观察18例声门癌(T1~3NoMo)患者行部喉切除术后喉形态及发音情况。方法在喉癌完整切除后选用几种不同修补方法:1.皮瓣法;2.双蒂肌软骨膜瓣法;3.单蒂肌新声带成形法;4.甲状软骨双蒂肌软骨膜瓣法。结果后两种方法能较好地重建喉的形态及恢复良好的发音功能,甲状软骨双蒂肌软骨膜瓣法新成形的声带是一垂直平面,其僵硬度不妨碍健侧声带振动,能产生接近正常的声音。结论后两种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喉癌 喉切除术 发音
  • 简介: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抑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配制0.125mg/ml的丝裂霉素C应用于术中,进行4-12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手术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6例。结论一定浓度的丝裂霉素C抑制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较理想的疗效。

  • 标签: 丝裂毒素C 翼状胬肉 复发
  • 简介:目的探究对角膜溃疡患者实施生物羊膜移植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1日至2017年5月21日我院60例角膜溃疡患者为观察对象,结合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32例,应用生物羊膜移植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传统羊膜移植术治疗)。均随访一年,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疗效、角膜水肿消退时间、视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100.00%)和对照组(100.00%)无显著差异,P〉0.05,但实验组治愈率(95.24%)相比对照组(81.08%)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角膜水肿消退时间[(7.24±1.23)d]相比对照组[(12.24±2.23)d]明显更短,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视力[(0.46±0.22)]相比对照组[(0.35±0.15)]明显更优,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急性排斥反应、羊膜脱落。结论对角膜溃疡患者实施生物羊膜移植联合绷带式角膜接触镜治疗的效果更佳,更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

  • 标签: 角膜溃疡 生物羊膜移植 绷带式角膜接触镜 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114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前后抑郁评分(HAMD)、焦虑评分(HAMA)。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1%低于对照组14.04%(P〈0.05);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4.74%高于对照组73.68%(P〈0.05);护理前两组HAMD、HAM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HAMD、HAM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性白内障 综合护理 HAMD评分 HAMA评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初学者学习0.7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改良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门诊和住院白内障患者50人,由初学者在老师指导下应用0.7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改良法施行手术。研究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灌注液应用量,术中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时间随着学习的进程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开始10例平均时间61分22秒下降到第5个10例的18分54秒。特别是30例后下降明显。共7例9次并发症发生。第4例出现后囊破裂,未行玻璃体切割的情况下成功植入人工晶状体于睫状沟内。前10例中共有2例,第2和4个10例中各1例术中角膜上皮水肿。另外还有1例发生后弹力层撕裂,两例切口撕裂,1例结膜水肿。结论经过短期的0.7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改良法训练,初学者可从传统同轴超声乳化安全转换至0.7毫米微创白内障手术。

  • 标签: 微创白内障手术 双手超声乳化 同轴超声乳化
  • 简介: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施图伦)对青少年低度数近视及视疲劳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于2015年6月至9月就诊于浙江省台州医院眼科门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根据用药情况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托吡卡胺组,施图伦组,每组40例80眼,分别比较三组用药前与用药后一月的裸眼视力与屈光状态,根据视疲劳问卷调查表评估用药前后的视疲劳症状变化。结果(1)裸眼视力:施图伦组及托吡卡胺组较治疗前裸眼视力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近视度数:施图伦组较治疗前矫正度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吡卡胺组矫正度数较治疗前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矫正度数较治疗前对比无差异。(3)视疲劳症状:施图伦组视疲劳症状改善37例,总改善率达92.5%。对照组及托吡卡胺组对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施图伦滴眼液能显著改善近视患者的视疲劳症状,对于低度数近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标签: 七叶洋地黄双苷 近视 视疲劳
  • 简介: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98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49眼)。对照组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采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治疗3个月后BCVA水平较对照组高,CMI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 标签: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继发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激光光凝
  • 简介:目的:通过临床的系统观察研究泪点发生炎症的原因及泪点炎发展转归的临床规律,以及设计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等,显示把泪点炎作为独立疾病列出的必要性。方法:用裂隙灯观察泪点和眼表,并泪道冲洗、探通检查;用微距照相记录泪点典型病变,其中有24眼泪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泪点炎病临床特征:几乎所有泪点炎患者都合并急、慢性结膜炎;多数为泪点单独发炎,少数与后续泪道炎性阻塞疾病合并存在。急性泪点炎少见,溢热泪,泪点局部红肿、痒痛,泪点壁贴合关闭泪点口,以抗炎药物治疗为主。慢性泪点炎多见,溢冷泪,主要有泪点壁软缩,泪点乳头平坦,泪点口向心性缩小;增殖膜覆盖泪点口;泪点壁肿胀、增生贴合关闭泪点口;增生的睑结膜包裹稀薄的积脓包埋泪点口,形成白色隆起的泪点外观四种类型。以手术治疗为主,效果良好。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泪点炎病多发而常见,有独特的发展转归临床规律,和单独的手术治疗方法,把泪点炎作为独立疾病单独列出,以减少泪道病诊治的疏漏和错误等非常必要。

  • 标签: 泪点炎 泪点炎病 泪点阻塞 泪道阻塞
  • 简介:<正>急性视网膜坏死是眼科致盲率较高的疾病,其发病急,预后差。现就我院收治急性视网膜坏死5例,经用无环鸟苷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急性视网膜坏死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最小33岁,最大55岁,均为青壮年;单眼发病3例,双眼发病2例,共7眼;双眼发病时间3~30天,

  • 标签: 急性视网膜坏死 治疗观察 视网膜动脉 地塞米松 联合治疗 致盲率
  • 简介:目的评估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弱视患儿120例(182眼)。治疗前,进行常规视力检查,散瞳后检影验光并判定弱视的类型、程度、注视性质。采用准确验光配戴眼镜法、遮盖疗法,抑制疗法、同时辅以精细目力圳练,使用弱视治疗仪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结果120例弱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治愈率为65.38%,有效率为26.92%,无效占7.7%。结论儿童弱视治疗的疗效与弱视类型、年龄、程度、注视性质、规范治疗、疗程及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弱视 综合治疗 疗效 病例
  • 简介:观察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无干预下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演变。方法:SPF级雌性SD大鼠34眼行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4,7,15和30d在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通过公式C/12×3.14×[r^2-(r-I)^2]计算角膜新生血管的面积。结果:在移植的34眼中出现新生血管的29眼(85%)。新生血管最初环角膜缘呈毛刷状生长,后向角膜中央蔓延,为扭曲粗大的血管,末端呈树枝状分支。高峰时期交叉密布成网状,以后逐渐萎缩。角膜移植后4,7,15和30d角膜新生血管平均面积分别为11.8±3.5mm^2,18.5±4.0mm^2,14.4±4.3mm^2和6.0±1.8mm^2,总体平均面积为12.7±1.9mm^2;新生血管面积占角膜面积百分比值分别为30.8%±8.7%,65.3%±12.8%.59.4%±14.5%和36.2%±10.9%,总体为48.7%±6.4%。结论:大鼠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角膜新生血管在第4d时出现,7d时面积达最大值;以后逐渐下降,30d时约降至7d时面积的1/2。

  • 标签: 大鼠 角膜移植 新生血管
  • 简介:<正>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由于肾脏排泄及调节功能衰竭引起全身多种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可引起视乳头、视网膜血管及黄斑部改变。对我院65例CRF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后眼底动态观察,以探讨其与有关眼底改变的关系。

  • 标签: 血液透析 慢性肾功能衰竭 眼底改变 血尿素氮 黄斑部 动态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活血素(Vasobral;二氢麦角隐亭)口服液治疗前庭性眩晕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法对318例16-74岁的前庭性眩晕患者分为活血素口服液(A组,下同)、利多卡因静脉滴注(B组,下同)、两药联合应用(C组,下同)3组进行治疗,并予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结果显示,A组的总有效率为89.1%,B组的总有效率为68.9%,C组的总有效率为92.2%,经统计学Ridit检验A组、C组较B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A、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活轿素口服液治疗前庭性眩晕较之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有显著差异(P<0.01);两药联用虽无显著意义(P>0.05),但有增强疗效,并可减少活血素治疗的毒副作用。

  • 标签: 活血素口服液 利多卡因 前庭性眩晕 疗效
  • 简介: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传统方法是小梁切除术,此种滤过性手术的并发症较多.如前房炎性反应、浅前房、脉络膜脱离、低眼压、眼内炎等[1].近几年开展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IS)联合透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对开角型青光眼治疗,完全可能取代小梁切除术.但生物胶价格较高.本文对不能承受此费用患者进行了单纯性NPIS10例12眼,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单纯性非穿透小梁切除术 联合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 明质酸生物胶植入术 手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