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电子熔炼(EBM)是一种快速制造工艺,它用逐层制造法制成密实度与锻造件完全相同的零件。在一层钛粉膜熔化并凝固后,下一层钛粉膜重复施行,直至整个零件制成。对于像宇航之类的工业部门,这一技术为制造钛零件样品及小批量产品提供了方便。

  • 标签: 电子束熔炼 熔炼技术 快速制造工艺 小批量产品 工业部门 零件
  • 简介:利用透射电镜中的电子柬对银(Ag)前驱体进行辐照,制备纳米Ag颗粒,分析结果表明,用化学还原法制得的Ag粒子的尺寸较大,约500nm,呈现多足结构的团聚状态,以化学还原法制得的Ag粒子作为前驱体,用电子柬辐照可得直径为2—50nm、外形圆形的纳米Ag颗粒,分散性好。

  • 标签: 纳米Ag粒子 电子柬辐照法 成核-生长机制
  • 简介:碳纳米管(CNTs)由于已被证实且有突出的力学性能,而成为具有潜力的复合材料增韧体。CNTs与聚合物间韵强界面粘接度也已由理论模拟和实验所证实。高粘接强度有利于强化CNTs对聚合物的作用,同时。聚合物也可用作粘接剂提高CNT微结构的力学性能。近日。清华大学以催化化学蒸汽沉积(CCVD)法合成了长线型双壁碳纳米管(DWNT)

  • 标签: 双壁碳纳米管 拉伸性能 环氧树脂 插层 CNTS 化学蒸汽沉积
  • 简介:利用反应性有机硅整理剂结合电子辐照加工技术提高纯棉织物的抗皱性能,以整理剂浓度、浸泡时间以及辐照剂量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将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作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整理剂浓度160g/L,浸泡时间18h,辐射剂量43kGy,在该工艺参数下整理得到的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达到了175.6°,比原样增加了33.13%,接枝率为11.20%,白度下降到原样的88.24%,经纬向强力保留率分别为77.09%和84.27%,经过5次洗涤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下降5.3%,耐洗性能较好。分析辐照前后织物的红外谱图以及扫描电镜图可知,有机硅与纤维素大分子链间发生反应,形成了稳固的交联结构,限制了大分子链的相对滑移,从而提高了纯棉织物的抗皱性能。

  • 标签: 棉织物 电子束辐照 有机硅 抗皱整理 交联
  • 简介:10月23日,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了位于曼彻斯特大学的英国国家石墨烯研究院。2004年,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和他的老师--安德烈·盖姆,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证实其可以单独存在,2人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参观过程中,习近平肯定了曼彻斯特大学国家石墨烯研究院在石墨烯领域的研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习近平表示,“在当前新一轮产业升级和科技革命大背景下,新材料产业必将成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先导,对全球经济、科技、环境等各个领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同时指出,“中国是石墨资源大国,也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活跃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已经备受关注石墨烯,一时间再度成为科技领域瞩目的焦点。

  • 标签: 石墨资源 曼彻斯特大学 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革命 国际影响力
  • 简介: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熟,它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建筑等领域的应用逐步拓宽,其方便快捷、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等优势不断显现,与传统制造的结合也更加紧密,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目前,我国的3D打印技术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产业化应用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较大,除了产学研用相脱节等问题,上游原材料制约也是阻碍3D打印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材料利用率 打印技术 3D 传统制造业 产业化发展 航空航天
  • 简介:C92200铜合金是一种Cu-Sn-Zn-Pb系合金,是锡青铜的一种,过去被称为“M”海军青铜与蒸汽装置青铜,有着悠久的历史,获得广泛应用,典型用途:阀和法兰铸件,油泵、齿轮、衬套、轴承、巴氏合金衬管轴管轴承,以及温度Q90℃,压力≤20N/mm2的压力容器零配件。

  • 标签: 锡青铜 海军 材料 海洋 压力容器 蒸汽装置
  • 简介:美国能源部己拨款820万美元给罗切斯特大学,支持该大学的极端状态物质聚变研究中心未来5年的项目研发。这次的支持力度比2004年的550万美元增加了50%。聚变中心通过研发聚变的新方法帮助物理学家认识物质的极端状态。

  • 标签: 聚变 氢弹丸 罗切斯特大学 加热 压缩 激光
  • 简介:201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罗夫因“突破性地”采用撕裂的方法得到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超薄材料石墨烯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从那时开始,石墨烯这种世界上最薄且最坚硬的材料激起了全世界的研发热潮。从2013年欧盟首个未来10年投入10亿欧元的石墨烯旗舰项目,到韩国知识经济部预计在2012到2018年间向石墨烯领域提供2.5亿美元的资助,再到我国《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将石墨烯列为重点发展的前沿新材料,石墨烯可以说已经被世界各国政府视为通过发展科技从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新引擎之一。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鼓舞下,石墨烯科技发展捷报频传。从实验室中石墨烯超导体的出现,到石墨烯超级电容器应用于无人驾驶车辆,再到石墨烯增强的无人机的问世,这些无疑都为人们勾画出更加美好的石墨烯科技发展蓝图。全世界都在关注石墨烯,我国在这股新浪潮中终于摆脱追赶的地位,发令声响的那一刹那,我国不仅同时起飞,而且已经以一个领先者的姿态大步向前。无论是科技投入的经费,还是科研成果的产出,在数量上都遥遥领先于世界上多数国家。在这样一个前景十分乐观的发展热潮下,不禁要问,科技成果的质量是否如数量一样遥遥领先?从科技成果的产出到转化到最终走向市场,还有多远的路要走?与国外有无差距或区别,如果有,在哪里?当然这些问题不是简单几个分析就能得出的结论,本文中笔者仅从科技成果的产出之一专利的角度尝试着去解读目前中外在专利产出与布局上的异同点,以期为我国规划石墨烯发展方向、细化科技战略与制定研发目标提供一些参考。

  • 标签: 石墨 专利 异同 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材料产业 曼彻斯特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