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这次人大常委会提出了两个引起很大争议的修法草案,一是经济犯罪免除死刑,二是代表法修订草案。讨论免除经济犯罪死刑时,有人大常委直接主张贪官免死,消息传出,激起了广大公众的强烈反对。搜狐首页上“贪官免死惹争议”一文的跟帖竟然多达十几万条,几乎全是痛骂、非常激烈。与此同时,代表法修订草案也在关心民主政治的人士中激起了很强的反对声浪。

  • 标签: 人大代表专职化 公民权利 人大常委会 修订草案 经济犯罪 民主政治
  • 简介:英国的殖民征服与统治剥夺了澳大利亚土著应有的公民地位,使得“第一民族”长期处在一个备受欺凌的社会境地。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土著争取自身权益尤其是公民的运动也从未止歇过,并从1920年代起进入一个有组织领导的阶段。在近半个世纪中,土著争取公民运动不仅不断走向深入,而且其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并在1967年迎来了一次决定其公民身份的全民公决。土著争取自身权益的运动之所以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成果,除土著群体自身努力与斗争之外,非土著社会有识之士的呼吁与支持可谓弥足珍贵,当然与“白澳政策”的日渐褪色也存在重要关联。

  • 标签: 澳大利亚 土著 全民公决 公民权
  • 简介:中国是世界文物大国之一,然百余年来,中国多次受西方列强入侵,其间不计其数的文物被掠夺和毁损,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近年,世界范围内文物被盗及非法出口现象严重,我国也不例外.由于文物法规不健全,拍卖市场不规范以及执法不严,文物仍以惊人数量流失.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我国在加强打击文物犯罪的同时,也日益关注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和回购.

  • 标签: 国际公约 文物追索诉讼 中国 流失文物
  • 简介:《马尼拉宣言》强调旅游是“人人享有的权利”,而不是政府“发给公民的福利”。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人们却越来越忽略了旅游的权利理念,而功利性地把发展经济作为发展旅游的单一目的,形成了旅游的不公平现象。在进入21世纪人类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今天,我们对旅游的认识,也应该由单一的功利化目的——发展经济逐步回归到旅游的本质——把旅游作为人的基本权利。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国家和地方政府及一切社会机构,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人类旅游权利的实现提供政策保障、创造物质条件,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更应该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保障其旅游权利和旅游愿望的实现。

  • 标签: 旅游权利 残疾人旅游 弱势群体旅游 社会公平
  • 简介:在法学理论界,有学者对权利结构观表达为“差序格局论”;在宪法(学)、民法(学)与国际法(学)的视野中,则对权利的种类进行了横向的划分,将其表达为一种共时性的权利结构观。这些思维格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理论盲点,即失去了对于权利的整体性把握。笔者以为,应当引入网状权利的观念。它不但有助于描绘权利的全貌,树立相互联系的权利观,还可以廓清法学与权利二者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差序格局 权利分类 网状权利 法学观
  • 简介:现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在人类社会引发了两大政治潮流:一是民族独立运动,即寻求自由、独立和平等的民族力图建立民族独立国家;二是国家整合运动,即民族国家力图以共同的国家认同为基础,有机整合国内各民族,从而建立一体化的民族国家共同体。于是,在全球范围内,民族与国家之间就出现极为复杂的政治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在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国家整合与保障国内少数民族权力之间的内在关系。

  • 标签: 民族 国家 民族权利 国家整合
  • 简介:高拱,字宿卿,河南新郑人,以地望名之高新郑,是明代嘉隆万三朝的重臣。《病榻遗言》是高新郑在神宗初政后被逐出政坛回籍赋闲期间撰写的政治回忆录,是高张(张居正)交恶的一家言。高新郑与张江陵恩怨深结,在该书中是己而非张,攻江陵“附保逐拱”、“矫诏顾命”、“招权纳财”、“谋害元辅”等,对万历十年以后的明代政局影响极深。然而,《病榻遗言》中多有不实之词,真假混杂,虚虚实实,体现了高新郑的政治智慧,更折射着高新郑的政治谋,今人如欲理解万历政局,必须对其中一些关键说法加以厘清。

  • 标签: 高拱 《病榻遗言》 政治权谋
  • 简介:党员民主权利的保障和实现程度,决定和标志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党员能否正确地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是一名党员是否具有高度政治觉悟的体现,也是衡量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本文着重从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其表现以及健全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对选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党员 民主权利
  • 简介:宋元之际阿拉伯贸易对于南宋政权的兴亡具有加速或延缓作用,一方面阿拉伯贸易为南宋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提供巨额海关税收,另一方面以蒲寿庚为首的阿拉伯商人集团与福建左翼军形成了一种对蒙元和南宋政治走向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势力。在南宋与蒙元交战的最后时期,蒲寿庚叛宋投元加速了南宋的灭亡。因此,对蒲寿庚的功与过学界论说不一,本文认为蒲寿庚叛宋的间接原因是陈宜中等滥杀无辜,造成了福建左翼军与朝廷的相互不信任。当然,直接原因则是张世杰劫掠蒲氏的船舶和家赀。

  • 标签: 南宋 阿拉伯商人 蒲寿庚
  • 简介:本文以英国北肯色诺顿丁山狂欢节的精彩叙述和深入分析为线索,展示了社会象征的戏剧性过程和仪式符号承裁的权力再生产状态,揭示出文化样式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是分析复杂文化情景的范例。它探讨了在种族、阶级、移民、贫富等交织而成的复杂社会里,人们如何认同身份,继承文化传统,利用仪式,节日创新,组织社会剧,达到娱乐自己,满足心理需要,动员群体力量,寄托信仰,表达政治渴求的目的?最后对艺术和政应该保持何种关系才能完成这一任务作了回答。

  • 标签: 狂欢节 钢鼓 瑞格舞 塔法里教 西印度群岛
  • 简介:在中华民国统治权的来源问题上,孙中山的革命派与袁世凯的官僚派有过激烈交锋,反映了两股政治势力围绕中华民国政权正当性问题的斗争。孙中山认为民国的统治权是人民创建的,而袁世凯则认为他对民国的统治权是因袭了清朝的君权。有关民国政权正当性的这两种理论反映了中华民国特殊的建国过程,而人民创建论无疑是当时的主流理论,其核心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不过人民主权论在把人民奉为主人的同时,还面临如何把人民变回被统治者的问题。民初政治思想处理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把主权与统治权分开,更多地从财产权的角度去理解主权,从而形成了不同于卢梭与洛克的人民主权论。但是民初的人民主权只是一个尚未兑现的承诺,人民不仅不能亲自行使主权,一度代替人民行使主权的机关也被迫解散。

  • 标签: 民初政治 主权 统治权 正当性 制宪权
  • 简介:《人民日报》2012年7月18日刊登张洋的文章说,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对公共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相对于这种要求而言,目前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依旧较弱。不少人认为,政治是国家的事,老百姓参不参与没有多大关系,最终对公共事务熟视无睹。这是公民公共精神缺失的最直接、最普遍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公民对公共精神滥用或者错用。由于社会上商业化浪潮的

  • 标签: 公共精神 精神缺失 张洋 政治生活 精神需要 网络谣言
  • 简介:满族同进会(1912—1929)的成立及其主要实践活动,体现了满人的身份认同与权利诉求,即“求得生存权利与争取民族平等”,具体表现为经济上着力筹划解决八旗生计、政治上争取参政权与民族平等。通过对其进行研究,不仅侧面反映出满人在民国初年强烈的民族危机意识与民族自我认同感,而且也反映了民国前期中国社会政治与民族关系的特点。

  • 标签: 权利诉求 民国前期 满人 满族 民族平等 心志
  • 简介:久负盛名的民权街辖区,地处汉口繁华闹市中心。我们亲身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目睹这里所发生的变化,抚今追昔,浮想连翩,与耄耋之年长者在一起相叙,受益匪浅,顿时脑海浮现老街昔日的情景,今天与过去对照,变化万千。

  • 标签: 民权街 汉口市 历史文化建筑 商业经济 社区建设
  • 简介: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光绪辛巳年文儒坊公约【译文】坊墙之内,不得私自开挖朝向坊巷的门.也不得在坊内供奉神佛、搭棚、积存物件.以防疏忽失误;立三社的大街,不得排列木料等物品。

  • 标签: 公约 文儒 清末 神佛 物件 排列
  • 简介:在我国藏族聚居区的社会发展中,政治参与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青海等省藏族聚居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公民基层政治参与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和理性目标及其实现等方面,对藏族聚居区政治参与问题作一分探析,希望对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决策有所裨益。

  • 标签: 青海等省藏区 政治参与 基本特征 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