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胎儿NT增厚的染色体异常风险,为临床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诊断NT增厚或临界增厚胎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CGH结果。结果1例绒毛染色体细胞培养失败。G显带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胎儿47例(21.2%),其中致病性异常35例(15.8%);aCGH检出37例(16.6%)异常,其中致病性异常35例(15.7%)。按照NT值分组,2.5mm≤NT〈3.0mm者共67例,G显带分析及aCGH共检出致病染色体异常5例(7.5%);3.0mm≤NT〈3.5mm者共62例,共检出致病染色体异常6例(9.7%);3.5mm≤NT〈4.0mm者共36例,共检出致病染色体异常6例(16.7%);4.0mm≤NT〈5.0mm者共29例,共检出致病染色体异常9例(31.0%);NT≥5mm者共29例,共检出致病染色体异常11例(37.9%)。NT增厚合并其他超声异常者共29例,G显带核型及aCGH分析发现有8例(27.6%)存在致病性染色体异常。结论胎儿NT增厚与染色体异常关系密切,且染色体异常风险随NT值增高而增高,aCGH技术能提高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建议NT增厚胎儿应同时行传统染色体核型和aCGH分析。

  • 标签: NT增厚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ACGH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踝骨折临床治疗重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6例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资料,观察踝骨折的临床特点,对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结果。结果经过手术治疗,所选患者中愈合者24例,占总体的92.31%,完全复位者23例,占总体的88.46%,随访患者疗效,达痊愈标准者18例,改善者5例,无效者3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8.46%。结论踝骨折应首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中需重视精准复位、良好固定等以确保手术效果。

  • 标签: 踝部骨折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踝骨折临床手术治疗体会。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的94例踝骨折患者,为患者使用手术固定,手术切路口为内外双侧,分析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了半年至17个月的随访,全部患者的踝骨折情况均完全愈合。我们对患者的功能进行了评定,共有61例优秀,28例良好,5例差,总体优良率是94.6%。一些患者使用Z字切断跟腱显露后踝骨折清楚,操作简单,复位快速,出血量少。结论踝骨折伴随脱位患者可以选择内外双侧切口入路来进行手术内固定,骨折部位容易观察,操作更加容易。

  • 标签: 踝部骨折 手术治疗 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新生儿脐的有效护理方法,并观察其护理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于本卫生院出生的50例新生儿进行临床研究,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所有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包含25例新生儿。对照组25例新生儿为其提供常规的脐护理服务,研究组25例新生儿则施行护理干预,即常规消毒后修剪脐带残端,以脐带包对创面进行包扎等。观察两组的脐带脱落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研究组新生儿的脐带3~6d脱落率明显较高,7~14d脱落、>14d脱落率明显较低,研究组新生儿的脐渗血、潮红及感染等发生率均明显较低,(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方法可有效缩短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降低新生儿的脐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脐感染的原因,并且研究不同护理方法对新生儿脐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选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出生的新生儿110例,对新生儿脐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将这11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新生儿,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55例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对观察组55例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临床感染率为27.3%。观察组55例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临床感染率为12.7%。两组新生儿的临床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分析新生儿脐感染的原因,并且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能够减少新生儿脐感染率,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新生儿 脐部 感染原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新生儿脐护理两种方法比较暴露与包扎护理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531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71例和实验组2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沐浴后脐包扎护理法,实验组常规沐浴后脐带残端不予包扎,直接暴露。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感染发生率是否有差异。结果两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感染发生率有差异。结论脐暴露护理法优于包扎护理法。

  • 标签: 新生儿 脐带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肝门胆管癌(hilarcholangiocarcinoma,HCCA)是指累及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的胆管黏膜上皮癌,亦称高位胆管癌、近端胆管癌或Klatskin肿瘤,是胆管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0%~60%[1]。根治性手术切除(R_0切除)是可能治愈肝门胆管癌的唯一选择。

  • 标签: 肝门部胆管癌 高位胆管癌 HILAR 左右肝管 肝总管 黏膜上皮
  • 简介:1.无法治愈的脚掌疼痛。这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升高的血糖浓度会导致脚神经的破坏,表现为由压力或摩擦而引起的刮伤、切伤或刺激。2.大脚趾突然增大。可能是痛风性关节炎的一种,通常由尿酸过多引起。尿酸通常存在于体温较低的身体部位,而身体最凉快的地方莫过于离心脏最远的大脚趾。3.脚关节疼痛。风湿性关节炎,通常首先会感受到小关节如脚趾和手指节的一种关节性病变,疼痛的同时通常伴有肿胀和僵硬,而且这种疼痛是对称性的。

  • 标签: 关节疼痛 痛风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大脚趾 血糖浓度 身体部位
  • 简介: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入院24h内咽拭子培养结果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咽细菌定植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住院治疗的934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新生儿为527例,女性为407例。本研究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新生儿;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及自动出院者。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24h内即行咽拭子培养,并收集新生儿一般资料,分析新生儿细菌定植和致病菌感染情况、胎膜早破(PROM)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以及早产儿、足月儿细菌定植与感染的关系。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城东病区)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者监护人的知情同意。结果12011-2014年934例新生儿的咽拭子培养检查结果中,混合菌群为487份(52.1%),单一菌(致病菌)为259份(27.7%),培养结果呈阴性为188份(20.1%)。934例新生儿咽拭子培养中,致病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前5种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为43株(16.6%)、副流感嗜血杆菌为26株(10.0%)、流感嗜血杆菌为26株(10.0%)、肺炎克雷伯菌为21株(8.1%)、大肠埃希菌为19株(7.3%)。2母亲出现PROM新生儿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96.7%)与未出现PROM者(8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2,P=0.013)。PROM时间〉24h新生儿的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的感染率(70.0%)高于未出现PROM者(50.7%),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5,P=0.013)。3早产儿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为92例(55.8%),足月儿咽拭子培养呈阳性者为654例(85.0%)。足月儿咽拭子培养阳性率及咽拭子培养呈阳性合并感染率均显著高于早产儿(85.0%vs55.8%,53.5%vs37.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53,P〈0.001;χ^2=8.855,P=0.004,)。此外,早产儿和足月儿咽拭�

  • 标签: 咽拭子培养 细菌 细菌定植 婴儿 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颊鳞状细胞癌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例需要进行颊鳞状细胞癌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0%,对照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70%,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要进行颊鳞状细胞癌切除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颊部鳞状细胞癌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通过微创小切口置入的钢板和可以与钢板锁定在一起的螺钉组成。当螺钉与钢板锁定以后,就与钢板成为一个整体。具有角度稳定性,在轴向负荷的时候不会发生螺钉松动,从而大大减少了术后复位丢失的可能性。他的固定不是通过给骨板与骨面加压所产生的摩擦力和预应力来维持,而是靠钢板与螺钉的锁定,成角稳定性来维持稳定度。锁定螺丝钉在疏松的骨质内也能获得更好的把持力。其利用自攻螺钉与LISS接骨板的角度来牢固固定,无需对接骨板进行精确的预弯而且不需要钢板完全服贴。且因为它们是自攻单皮质螺钉,很容易和快速应用于骨折的复位。

  • 标签: 股骨髁部骨折 钢板锁定 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