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痰护理方案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气道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常规气道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用集束痰护理方案。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结果:实施集束痰护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集束痰护理方案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道管理中,通过有效雾化吸入、背部叩击、体位引流、机械吸痰及改良口腔护理,可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集束排痰护理方案 重型颅脑损伤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与振动痰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择7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采用雾化吸入,观察组35例采用雾化吸入联合振动痰,比较临床疗效、干预前后日痰量、BDI评分和SGRQ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P<0.05);干预前无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日痰量比对照组更大,BDI评分和SGRQ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雾化吸入联合振动痰在呼吸系统疾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痰,改善生活质量和呼吸困难症状,疾病康复效果理想,值得应用。

  • 标签: 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 呼吸系统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仿真支气管镜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20例小儿气管及支气管阴性异物并经手术证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验证20例阴性异物CT表现与术中探查吻合。结论应用仿真支气管镜诊断气管及支气管阴性异物较为可靠并直接,能为临床提供详实的有力的诊断依据。

  • 标签: 多排螺旋CT 仿真支气管镜 气管及支气管异物 阴性异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16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颅内多发肿瘤患者80例,运用16螺旋CT扫描仪对其进行检查诊断,所有给予MSCTA检查与MSCT平扫,并比较其检出率。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率,MSCTA检查的检出率为97.5%;MSCT平扫的检出率为76.25%,MSCTA检查的检出率明显优于MSCT平扫,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检查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为100%;MSCT平扫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3.5%,MSCTA检查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优于MSCT平扫。结论16螺旋CT技术应用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不仅能有效检测出颅内动脉瘤的存在,且具有较高的确诊率,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16排螺旋CT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血管三维重建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价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门胆管癌43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5例,女18例,年龄分布52.6±24.4岁。对该组患者进行64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扫描,总结其癌症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结果原发性胆管癌、肝部肿瘤转移以及肝血管肿瘤的平扫中发现去病灶多为低密度病灶,转移瘤及肝血管瘤平扫期多为低密度灶,原发性胆管癌在动脉期及静脉期多为不均匀强化,肝转移瘤多呈环形强化或不强化,肝脓肿于动脉期病灶边缘呈宽带状强,血管瘤动脉期及静脉期可见结节样强化。结论64螺旋CT对于肝门胆管癌的增强扫描可以对于占位性病变的一些特征进行正确的分析,并且得到一定的与病理学符合的特征,这样对于手术时间的选择就有了更加好的把握,并且对于手术的选择也能起到一定的应用价值,总而言之,该CT三维重建在肝门胆管癌术前评价的价值很大。

  • 标签: 63排CT 三维重建 增强扫描 胆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振动痰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选取所在科室60例慢阻肺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抽签分类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Ⅱ组和Ⅲ组,每组实验样本为30例,Ⅱ组进行常规拍背痰护理,Ⅲ组开展振动痰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患者的运动耐受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相对于Ⅱ组,Ⅲ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相对于Ⅱ组,Ⅲ组患者的运动耐受情况更好,P<0.05。结论给予慢阻肺患者采用振动痰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好,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和运动耐受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效仿。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慢阻肺 运动耐受性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预防多螺旋CT增强检查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我院接受多螺旋CT增强检查的患者15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多螺旋CT增强检查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多螺旋CT增强检查时血压波动、心率波动、焦虑情绪情况,检查后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以及护理总满意度情况。结果多螺旋CT增强检查时,观察组患者血压波动、心率波动、焦虑情绪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多螺旋CT增强检查后,观察组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CT增强检查时心理、生理上的不适,降低多螺旋CT增强检查后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多排螺旋CT增强检查 对比剂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持续气道湿化加振动痰机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痰效果以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ICU共收治的107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气道痰组(34例),振动痰机组(35例)和持续气道湿化加振动痰组(38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痰量及呼吸频率、肺部啰音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共完成642例检测,气道湿化加振动痰机应用组(228例次)前后的平均痰量显著增多,呼吸频率和肺部啰音和血氧饱和度也显著改善。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加振动痰机在气管切开患者中有良好的痰效果,可明显提高肺通气质量,改善呼吸功能。

  • 标签: 持续气道湿化 振动排痰机 气管切开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气泵雾化吸入联合振动痰在治疗婴幼儿肺炎中的作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将138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气泵雾化吸入后给予吸痰。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气泵雾化吸入后给予机械振动痰、吸痰。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比较,实验组患儿发热时间、咳嗽咳痰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X线胸片状况好转,费用及成本效果比-低。结论气泵雾化吸入联合振动痰治疗可有效解决患儿痰液积聚,改善肺部体征,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

  • 标签: 振动排痰 肺炎 雾化吸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同时行MSCTA及DSA(减影血管造影术)进行诊断,将MSCTA与DSA的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SCTA诊断总符合率为90.00%,DSA诊断总符合率为70.00%,由此可知,MSCTA的总符合率明显优于DSA的总符合率(P<0.05)。结论采用64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总符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长期住院治疗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体外振动痰仪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44例长期住院治疗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2例,采用传统扣背法痰,观察组22例,采用体外振动痰仪。对两组痰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照组住院治疗后第一天平均痰量明显超过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后第四天平均痰量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七天平均痰量明显大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体外振动痰仪应用于长期住院治疗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有助于患者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外振动排痰仪 长期住院治疗合并肺部感染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腕、踝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40例腕关节、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单排CT平扫、DR摄片、16螺旋CT薄层平扫,并把16螺旋CT平扫图片进行三维重建,分析三种检查的结果。结果16螺旋CT检查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单排CT平扫和DR摄片(P<0.05)。16螺旋CT检查漏诊率明显低于单排CT平扫和DR摄片(P<0.05)。结论16螺旋CT检查可以全面和立体的反映腕关节、踝关节损伤的部位、程度与范围,是较为理想和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标签: 16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腕关节损伤 踝关节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CT用于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成像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阻塞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16CT扫描,并给予血管三维重建,其中17例患者给予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30例患者共560节段,其中闭塞90节段,血管重度狭窄107节段。给予DNS检查105节段,只有3节段CTA与DSA分级出现误差。结论16CT用于腹主动脉及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成像基本上与DSA相符合,其是一种非侵袭性和高准确度的成像技术,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下肢动脉 腹主动脉 16排CT 阻塞性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痰效果及感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心胸外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普通护理干预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组,两组患者的人数之比为4242。其中,普通护理干预组在术后实施常规的护理,而综合护理组则在该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的痰效果和感染情况。结果综合护理干预组在术后24h、48h的痰情况明显优于普通护理干预组;普通护理组出现感染情况远高于综合护理组。(P<0.05)结论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在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痰效果,同时也能减少感染情况的出现。

  • 标签: 心胸外科手术 综合护理干预 排痰效果 肺部感染
  • 简介:目的:探讨256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35例疑似MB—MCA患者,采用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计算Kappa值,并分析其在诊断MB—MCA长度与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CTA及CAG对浅表型、深在型MB—MCA的诊断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95和100。CTA测量的浅表型MB—MCA中MB长度显著大于CAG的测量值,而在深在型MB—MCA中,两种方法测量的MB长度无统计学差异。CTA所测MCA的狭窄程度低于CAG,但尚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56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MB—MCA与C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MB长度和MCA狭窄程度检测中也可以优势互补,值的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肌桥-壁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多CT全脑灌注成像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为脑血管病变的确诊提供有效的检查手段。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就诊的80例脑血管病变的患者,对患者分别在24h内进行常规头颅CT平扫检查以及多CT全脑灌注成像检查,在24h后再次进行复查确诊,对比两次扫描的结果。结果常规头颅CT扫描后48例患者发现69个病灶,多CT全脑灌注成像扫描后73例患者发现94个病灶,不同方式扫描结果的病灶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CT全脑灌注成像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提高脑缺血灶的检出率,对于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多排CT 全脑灌注成像 脑血管病变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功能训练及咳嗽痰在肺结核手术后患者疗效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00位采取肺结核手术患者,随机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50)与观察组(50),对照组患者采取咳嗽痰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呼吸功能训练。结果在对照组中手术以后的3d到5d拔管患者有90%,其他患者在手术以后的14d之内拔管进行引流。观察组在手术以后有96%的患者拔管,气压患者在10d之内拔管进行引流。结论对于肺结核手术患者采取咳嗽训练与呼吸功能训练有重要作用,并对引流管与呼吸道加强护理,有助于手术以后肺叶的复张,能有效预防并发症。

  • 标签: 呼吸功能训练 咳嗽训练 肺结核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