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日语及其词汇最初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可以上溯至19世纪70年代,清朝的驻日官员和少数访日的文人在他们出版的著述和游记中有所记载。但日语词汇开始对汉语产生影响以致出现日语借词应在甲午战争前后。其中,1895年黄遵宪《日本国志》的出版,以及1896年《时务报》的发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中日词汇交流史的角度出发,对《时务报》中的二词进行了全面的整理与分析,旨在弄清其中的日语借词的来龙去脉。

  • 标签: 日语借词 词源考证 词语调查 中日词汇交流史
  • 简介:文章对现存八思巴汉语应用文献进行了全面的整理研究,发现八思巴的拼写形式与《蒙古字韵》十分吻合,从而认为《蒙古字韵》就是元代官方的译音标准,八思巴汉语应用文献中与《蒙古字韵》不合的用例则反映了实际语音的演变。文章还结合史实进一步提出《蒙古字韵》的音系性质应是北方官话。

  • 标签: 八思巴字 《蒙古字韵》 译音标准 北方官话
  • 简介:《灿烂的中国文明》网站简体版启动新闻发布会于2005年12月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该会由中国文化研究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主办。许嘉璐副委员长出席了会议.并为简体版网站的启动剪彩,同时在会上做了重要的讲话。他说,文化是国家之命脉,民旅之根,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灿烂的文明,《灿烂的中国文明》网站简体版的启动不仅对中国大陆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还能让世界更多的了解中国。

  • 标签: 中国文明 新闻发布会 简体字 网站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人民大会堂
  • 简介:湘语辰溆片泸溪武溪话蟹摄开口一等见系同一语音形式的文白异读实际上分属异源层次和同源层次,溆浦卢峰话蟹摄开口一等见系同一语音形式的文白异读是由异调变韵现象造成的。由于同一个语音形式可能分属异源层次和同源层次,也可能是声调的音类变体和声母的音类变体,所以只有一读的我们不能仅凭语音形式归入文读层或白读层,还要参考本方言或邻近方言文白异读情况,确定它的文白归属。

  • 标签: 湘语辰溆片 蟹摄 同一语音形式 文白异读
  • 简介:翻译学和语料库的结合产生了语料库翻译学,对翻译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本研究通过自建《骆驼祥子》汉英平行语料库,节选部分章节,对其中81例"小"英译进行探析与分类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汉英翻译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汉英平行语料库对文学翻译学习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骆驼祥子 平行语料库 文学翻译
  • 简介:一文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任何一种文字体系都有或多或少的、稳定的书写符号.书写符号是指文字体系中具有独立的形体并且记录了语言要素的单位.为论述方便,本文把书写符号叫"字符".汉字体系中的字符是"",表音文字体系中的字符是"字母".对""的解释是"文字",而对"文字"的解释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汉字、拉丁字母等".这个解释虽然比较笼统,可也表明了"字母"与""都是字符的关系.

  • 标签: 文字学理论 “字母” “字” 书写符号系统 汉语 表音文字体系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后,徐通锵先生以本位思想为核心构建出研究汉语的一种综合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的提出在中国语言学界引发许多讨论和争议。作为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本位理论自身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其理论视角的价值和局限性都可以讨论。但是,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了解它的基本思想,理解它的研究立意和取向,都应该是基本的前提。为此,我们对徐先生这一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力求客观地对徐先生的本位理论做一个概述。

  • 标签: 字本位理论 徐通锵 语言理论 语言文字 20世纪90年代 论坛
  • 简介:《甲骨文字典》中沟通际关系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不确定。一套术语指称了两类性质不同的际关系;同一个术语指称不同的际关系,同一种际关系用不同的术语指称。上世纪80年代末,学术界中,际关系术语已经有了比较规范的用法,《甲骨文字典》并没有反映出来。《甲骨文字典》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甲骨文工具书编纂中也应该注意。

  • 标签: 《甲骨文字典》 字际关系术语 工具书缡纂
  • 简介:汉字的认读与书写是语文教育重要一环,是进行其他科目学习的基础。本文统计不同时期语文教材中的用字,提出现代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及汉字教学的建议。

  • 标签: 小学语文 汉字教学 字种 字量 教材改革
  • 简介:词、、音节三者之间的关系──十论汉语文教学与索绪尔的贡献和局限徐德江一、现代语言文字理论关于词、、音节三者间的关系尚未有统一的结论。什么是,对于西方拼音文字来说,现在就有三种观点:一种认为,只有字母和词,没有;另一种认为,字母是;再一种认为...

  • 标签: 索绪尔 “文字” 书面语言 符号系统 语音 汉语文教学
  • 简介:<正>0吴方言的一大特点是整齐地保留了与清声母相对应的浊声母。它们与切韵音系的清浊系统有着继承和对应关系。但是,在吴方言的浊声母系统中又有一些例外现象。一些按历史对应关系应该读浊音的,读成了清音。其中最突出的是奉母微母的。本文打算采用由点及面、逐层扩大、选点描写、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三个方言区域各有侧重的描写来反映音变扩展的不平衡性。并探讨清化的一些原因。这三个方言区域是逐步扩大的,呈扇状展开。它们是:(1)江苏常州城内;(2)常州周围及临近村镇;(3)江苏南部和浙江大部。本文的重点是描写常州城内方言(以下称常州方言)。

  • 标签: 节拍群 吴方言 不平衡性 方言影响 声母系统 清化
  • 简介:近几十年来,汉字文化圈文字(也叫汉字系文字)方块壮的研究方兴未艾,单篇论文盈千累万,资料汇集及工具书屡见于世,但研究性的著作却凤毛麟角。覃小航先生著的《方块壮研究》可谓汉字系文字研究的集大成者,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

  • 标签: 汉字文化圈 文字研究 方块壮字 研究成果 里程 集大成者
  • 简介:文章评介人民教育出版社版《汉语图画字典》,指出其特色及不足,并据此探讨积极型汉外/词典的编纂和出版.文章认为,《汉语图画字典》作为国内外为数极少的积极型汉英字典,在该类词典的编纂和出版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值得其他同类/词典学习,但该字典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也值得辞书界及出版界人士深思.

  • 标签: 《汉语图画字典》 特色 不足 积极型汉英字 词典 编纂和出版
  • 简介:在明清官话的研究中,基础方言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作者在1984年写成《明代官话及其基础方言问题——读(利玛窦中N}L记)》,1985年正式发表,此文首次提出明代官话的基础方言是南京话的假说,这是起点。此后作者继续利用其他资料作纵深的开掘,学术观点也随之有一些改变,于今二十三年。文章前四节陈述作者多年来上下求索的历程,取以“史”带“论”的方式。作者认为,考据须与义理结合,故第五节对有关明清官话基础方言的多种论点,逐一述评,仿效先哲,故取对话录的体裁。末节则呼吁决破罗网,突破数十年的凝固化的研究范式,提倡“文史语言学”。

  • 标签: 明清官话 基础方言 文史语言学 利玛窦 金尼阁 瓦罗
  • 简介:《谷梁传》范宁集解、《毛诗正义》中多有“厶地”“厶氏”的情况,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认为是俗从简便,“厶”其实即是古“某”。在北宋,已经出现了“厶”“某”通假的说法,然而两字音形无可通之理,“厶”实际是代表阙文或疑义的标识符号,“鑯以识之,非有音义”,功能类似于古书中常见的四角空围。明正统道藏存留了陶弘景整理《真诰》的很多古本旧貌,“厶”被用作阙文标识符号;传世敦煌写本卷子中“厶”的功能近似于“△”;元刻本《朱文公校韩昌黎先生集》中“厶”则作为分隔符。诸例共同说明,尽管“厶”具有文字属性,但在古书中常被用作标识符号,不能认为是“某”之古字。

  • 标签: 陆游 古今字 标识符号
  • 简介:通过考察100万的中介语语料库中“N+V+得+A”句,发现韩国、印尼、越南、日本四国学习者习得这一句式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初级二阶段是萌芽期,这一时期该句式的功能较单一;中级一阶段是繁盛期,表达功能开始多样化,但该阶段也是学习者偏误率较高的时期;中级二到高级二阶段是高原期。四国学习者在习得“N+V+得+A”句时的表现各有不同,但差异并不明显。了解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各个时期的特点,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同时也为对外汉语教材和大纲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习得 萌芽期 繁盛期 高原期
  • 简介:《左传·成公十年》有“攻之不可,达之不及”一句,杜预把“达”解释为“针”。后世大型训诂资料集未予收录,字典辞书不设这一义项。通过系统梳理达的古文字字形,参考达的直接引中义,证明达确实有“针”义,而且是它的本义。

  • 标签: 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