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是一方看不见边际的水泽,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道路;是寒冬一缕温柔的阳光,是酷暑一场淋漓的甘霖;是征人眼中的芳草,是闺妇梦里的关山。是历史对未来的馈赠。那时还是垂髫小儿,初通言语,字未多识。偶听见父母诵读唐诗,感其音韵和谐顺耳,竟为之迷,遂请求父母教我读诗。

  • 标签: 腹诗书 诗书书
  • 简介:笔者近年研习《南齐》,于古今有关校理成果之外,偶有一得,即笔之于纸,曾撰小文《(南齐)研读札记》(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98年第1期)对中华书局点校本《南齐》补校了若干则。本文仍以中华书局1972年版1987年11月印刷本为对象,讨论十一事,作为前文的续篇。

  • 标签: 《南齐书》 点校本 古今 校订 订补 札记
  • 简介:通过各种文献论述书法中的“势”。

  • 标签: 审美 “势”
  • 简介:徽州地处皖南,自古以来,物产丰富,文教发达。与发达的文教相适应的徽州私人刻(下称“徽刻”)也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在中国出版事业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在域内外有着一定影响,所以值得探讨,现概述如下。我国雕版印刷术何时发明,学者们观点不一,但有一点是统一的,那就是最迟要源于唐代中后期。那么徽刻又源于何时呢?笔者认为,它源于晚唐。据宋王谠《唐语林》卷七载:“僖宗入蜀,

  • 标签: 徽派版画 雕版印刷术 插图 中国版画 成就辉煌 徽州
  • 简介:我一生所爱惟有读书.每有闲暇,必与为伍,一日不读,就会心烦意乱,魂不守舍;而在我曲折、坎坷的一生中所弥足珍贵的一切,无一不是来自书对我的"恩赐"与"厚赠".

  • 标签: 书生命 生命泉
  • 简介:及其山水画秋心赵出生于1941年3月。是北京海淀外火器营正白旗满族人。他从小爱好美术,曾从师著名满族国画家段履青先生学画。1961年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在北京制呢厂从事毛毯美术设计工作。他所设计的产品销往37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了国内外的欢...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青绿山水 传统技法 先进工作者称号 虚实相生 毛泽东
  • 简介: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年)在其编撰的《汉书·艺文志》(下文一律省称为《汉志》)中考察由先秦至西汉时期的学术源流得失,并就所见的不同著作判分学派归属。班氏在道家类载籍中著录了一部佚失已久的作品——《郑长者》,本文即试图对此部佚籍作一探讨。关于《郑长者》,《汉志》中如此记述:'《郑长者》一篇。'班固自注:'六国时,先韩[非]子,韩[非]子称之。'而唐人颜师古(581-645年)在注解《汉书》,提及《郑长者》作者的时候,引用西汉晚期学者刘向(前77一前6年)的《别录》,指称:'郑人,不知姓名。'~①可知《郑长者》只有一篇,篇幅短小,作者大概生于战国时期,但是在班固的时代,对其身份已不大清楚。到唐代的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时,也仅能指出其作者是郑国(今河南省新郑市)人,真实的姓名已无从知晓。另一位东汉学者应劭的《风俗通义》,也透露了一

  • 标签: 书郑 佚书 道家佚
  • 简介:夜未央时.捧一本,便找到了对语的空间。痴迷于方块字组合生出的万种风情,久之竟恍入境,待黄粱饭熟。东方大白,方知是书香入梦而来,不禁抚而笑。

  • 标签: 读书 夜晚 情绪
  • 简介:李朱等几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研究生,向社科院的400多名博士生导师请教两个问题:“哪些曾经对他们的为人师表、学术思想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为什么是这些书籍?”他们从回收的120余份的问卷和大量的来函来电中

  • 标签: 思维能力 儒家思想 国学修养 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 书籍评论
  • 简介:刻字与金石篆刻不同,不仅表现在天地大小上,就是在用料、工具,刻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不可将刻字同金石篆刻混为一谈。当然,金石篆刻同刻字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如:它们虽然用料不同,刻的字大小不同,但多是刻的篆书。中国的刻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可以引例到甲骨、金文。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悬挂匾额、对联的传统习惯。人们把字写在木板上,用刀刻之,涂上漆,悬挂起来,装饰建筑,大概刻字就是这样来的。中国书法传到日本,在日本,最初“书法”并不叫“书道”,而是叫“入

  • 标签: 中国书法 书道 刻法 阳刻 力感 方笔
  • 简介:《韭花帖》,是五代时杰出书法家杨凝式的传世翰墨。法书上追“二王”兼师欧、颜、纵逸雄杰。楷法略带行体、欹侧取势,萧散有致,一变唐法。至宋朝黄庭坚鉴赏后,还特地撰诗以赞:“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凤子,下笔便到乌丝阑。”《韭花帖》如此盛名,历来为世人器重。且自打宋、元、明、清以来各朝,皇家皆将其深藏于大内,载人簿册,作为御览墨宝。

  • 标签: 杨凝式 黄庭坚 书法家 取势 博士 鉴赏
  • 简介:一则古代故事说:从前有个叫柳开的人,应举时,将千轴文章载以独轮车,投给考官。他想,就凭文章数量之多,也得把别人吓得却步!与此同时,有个叫张景的人,也来应举,他文章不多,一而已。考官看过他们的文章后,对张景之文大加赞赏,选为优等;而对柳开的文章却频频摇头。因而人们说:“柳开千轴,不如张景一。”

  • 标签: 柳开 文大 张景 古代故事 杨朔 作者队伍
  • 简介:段革从小就喜爱识文断字,而且对书法有极大的兴趣。他的段姓又恰好和识文断字的断是同音字。因此我在想,是不是段革的名字就使他与书法结下了今生这不解之缘。

  • 标签: 邻居 书法 段革书 风格
  • 简介:唐弢先生在《我与》中叹息道:“我对的感情已经渐渐地淡下去,淡下去,……不仅没兴趣买书,而且没兴趣读书。我感到的无力是真正的无力。对于,看来我实在有点疲倦了。天!为什么我觉得那样的疲倦、我会觉得那样的疲倦呢?”无独有偶,又见孙犁先生在1991年10月12日《光明日报》上发表的《文虑》中说:“目前为文,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环境越来越‘宽

  • 标签: 唐弢 中说 对读 情有所钟 孙二 禹锡
  • 简介:陈鲁民的杂文结集出版了,书名《冷眼热风》(中国文联出版社)。很快从报上看到评介文章,我难免技痒,因为自觉对其人其也有话说。

  • 标签: 陈鲁民 杂文 自觉 文章 书名 评介
  • 简介:读者一定会感到奇怪,这问题着实不怎么样,老师是教书的,注定要与书本打交道,什么不读?实际情况又如何呢?笔者曾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很多老师能在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挤出时间进行知识的更新、汲取最新教育理论的精华、关注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也有为数不少的老师“闭关自守”,很少涉猎课本、教参、习题集之外的其他书籍和报纸杂志,

  • 标签: 教师素质 课外书籍 知识结构 教师考评制度 教育观念 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