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7 个结果
  • 简介:在正畸临床工作中,AngleⅡ类错是常见畸形类型。据我科近两年临床资料统计约占门诊病人35%。AngleⅡ类错矫治成功与否,关键取决咬合打开及颌间关系调整。作者采用上颌前牙平面导板(MaxilaryPlaneBitePlane,MPP)结...

  • 标签: 固定矫治器 平面导板 上颌前牙 打开咬合 错 方丝弓矫治器
  • 简介:不进行机械预备情况下,使用粘接银汞合金方法进行窝沟封闭,并且与树脂窝沟封闭进行了5年临床效果对比。术后6个月、1年、2年和5年临床检查两组无差异。尽管单纯用银汞合金行窝沟封闭可能并不具备优越性,但是可以用于保守窝洞预备型周围窝沟封闭,即“预防性银汞合金充填”。另外,当银汞合金与粘接剂共同使用时,不必要求传统银汞合金充填窝洞固位型和洞缘90°角。

  • 标签: 粘接银汞合金窝沟封闭 树脂窝沟封闭 粘接剂 粘接充填技术
  • 简介:目的对近半个世纪以来曾经流行过有关对颞下颌关病认识,从机械学说发展到心理-机体学说,进行个人评述。其中涉及有关学说有:(1)心理压力在人类口腔副功能中作用;(2)咀嚼肌疼痛发病机理。材料和方法文献是作者多年从事跟颞下颌关节病临床和科研中积累,同时也采用了一些与颞下颌关节病研究有关以前和近期文献。此外还采用了一些与颞下颌关节病研究有关以前和近期文献。此外还采用了一些与颞下颌关节病相关疾患,如:与压力有关疾病研究、心理-社会医学、职业医学及病因学文献。结果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对颞下颌关节病病因、发病机理、治疗认识发展有一条明显脉络,从对Costen综合征纯机械解释,发现到由哥伦比亚大学及芝加歌大学引入心理和心理-生理理论,以及现在逐渐被可生物-心理-社会观点和把难治性颞下颌关节病看成是慢性疼痛疾患。结论以前占主导地位以咬合为中心理论,包括口内矫治器(He垫)。由于其确切作用机理仍然没被解释清楚,现在正逐渐被抛弃,或被认为仅起到心理安慰作用。因此曾经被广泛应用全面的咬合治疗,现在逐渐被生理性治疗和保守行为疗法所替代。目前学说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口腔副功能运动和咀嚼肌疼痛起因。

  • 标签: He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 颞下颌关节病
  • 简介:目的:研究桩冠修复中不同余留牙体高度与箍效应之间关系,分析其应力分布特点.探讨小同牙体高度对箍效应影响.方法:建立上颌中切牙烤瓷核桩冠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临床两种箍效应3种牙体高度.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牙本质受力情况.结果:①随着余留牙体高度降低,桩冠应力分布呈现出从颈部向根中部应力逐渐增高趋势.②核颈环组应力低于冠包绕组应力.结论:随着余留牙体高度降低,箍效应会逐渐减少.但保留1mm牙体高度也可以提供箍效应.

  • 标签: 桩核技术 牙应力分析 三维有限元模型 桩冠修复 余留牙体高度
  • 简介:目的:对尼美舒利分散片(NimesulideDispersibleTablets,NDT)用于预防根管治疗术后疼痛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随机选择进行根管治疗术174例老年患者作为试验组,术后当日口服NDT0.1g,每日2次,连服5天.同时选择162例未服NDT老年根管治疗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病例术后疼痛发生率和疼痛指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NDT用于预防治疗三聚甲醛糊剂根管充填所致术后疼痛疗效良好.

  • 标签: 尼美舒利分散片 预防措施 老年人 根管治疗 术后疼痛 NDT
  • 简介:目的:观察RECOLITE(脱敏王)治疗老年人静止根面龋伴牙本质过敏症疗效.方法:实验组使用RECOLITE,对照组使用0.48mol/L氟化钠溶液.记录第3次治疗后疗效及实验组3个月后随访结果.结果:实验组:显效50颗(90.90%),有效3颗(5.45%),无效2颗(3.63%),总有效53颗(96.36%);对照组:显效23颗(40.90%),有效29颗(52.72%),无效3颗(5.45%),总有效52颗(94.9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显效率差异显著(P<0.05).3个月后实验组疗效:显效43颗(89.58%),有效3颗(6.25%),无效2颗(4.16%),总有效46颗(95.83%).结论:RECOLITE对老年人静止根面龋既有消毒作用又对其伴牙本质过敏症具有治疗作用.

  • 标签: 老年人 牙根龋 氟化钠 牙本质过敏 洞漆
  • 简介: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起作用,其中前列腺素E2(PGE2)一直受到关注。本研究选取13例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双尖牙正畸患者,用PaulGjessing设计上颌尖牙后移簧(PGCRS)远中移动尖牙,在严格控制口腔卫生条件下,以滤纸条法取受力前、受力后1小时、24小时及168小时一侧尖牙远中龈沟液(GCF)。用放射免疫法(RIA)测GCF—PGE2含量。结果显示受力前即可检出GCF-PGE2,平均为46.739pg/ml。受力后1小时、24小时及168小时分别为126.609、208.878和121.728pg/ml。均较受力前显著增加(P<0.05)。表明牙受力初期GCF-PGE2含量增加,且在24小时达到峰值,提示GCF-PGE2含量增加与牙齿受力移动有关。GCF-PGE2提供了一种研究人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生化指标变化活体检测方法

  • 标签: 牙齿移动 龈沟液 前列腺素E2
  • 简介:目的研究再植时牙根尚未发育完全牙齿对正畸所致咬合变化反应,以及这些再植牙对牙槽骨发育影响。研究方法脱位4个下切牙在脱位1小时内再植,再植后7个月开始上颌前方牵引治疗以改善覆盖,之后应用Begg技术不拔牙矫治恒牙列错He畸形。结果再植后14年4个月复查,发现再植牙齿保持着良好咬合功能,未发生骨粘连。活髓再植牙牙根在植入后继续发育,牙周组织和骨硬板也得以继续形成。结论再植牙成活并获得稳定咬合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 标签: 骨性Ⅲ类错He 年轻下颌恒切牙脱位 牙再植 预后 牙槽骨发育
  • 简介:本文应用K-5R型MKG观察37例少年儿童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JD)患者正畸治疗前后下颌边缘运动,息止颌位,CRO-ICO滑动运动轨迹及开闭口运动及咀嚼运动变化,得出少年儿童TMJD患者经正畸治疗后稳定性、咀嚼运动功能以及与肌肉协调性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和改善。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下颌运动轨迹 正畸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增殖和DNA、蛋白质及PGE2合成影响.方法实验分为9组,每组设平行4孔(瓶),分别加入VEGF,使其终浓度为0.005ng/ml、0.01ng/ml、0.05ng/ml、0.1ng/ml、0.5ng/ml、1ng/ml、5ng/ml、10ng/ml、50ng/ml.每组均设空白对照.在实验后第1、3、5天分别检测细胞OD值、DNA、蛋白质和PGE2含量.结果随着培养时间增长,VEGF促进DNA及蛋白质合成,明显刺激A系小鼠胚腭突细胞分裂增殖.VEGF对腭突细胞PGE2合成具有双重效应,即加入VEGF后,培养早期促进PGE2合成;而在VEGF作用后期,则抑制腭突细胞PGE2合成.结论VEGF促进腭突细胞增殖,与其他生长因子一起,共同调节腭突发育.

  • 标签: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腭突 细胞培养 增殖 代谢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一个有20多年时间跨度流行病学样本中,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和体征发展变化,并分析这些症状和体征以及其它相关变量之间可能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35名15岁研究对象,经过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后入选本研究。入选本研究研究对象经过5年、10年和20年后用同样方法进行检查。20年后共追查到124个(92%)研究对象,并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在这124个研究对象中有114个(92%)完成并返还了调查问卷,有100个(81%)研究对象参加了临床检查。结果:在20年期间,患者反映症状和临床记录体征都存在一些起伏波动,但是很少发展到咀嚼系统严重疼痛和功能紊乱。在15岁和35岁组研究对象中,有13%研究对象报告有一种或一种以上颞下颌关节病症状.根据Helkimo指数,在35岁研究对象中,只有3个研究对象(3%)可以被认为临床症状是重度或中度功能紊乱,这些以前报告要少。女性人群比男性人群报告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头痛、肌肉紧张、关节弹响更多。被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相当弱,只在紧咬牙、磨牙、颞下颌关节响声、肌肉疲劳这些症状之间有很高相关性(rs=0.4)。结论:本研究追踪从15岁到35岁流行病学样本中,随着时间变化,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和体征有一定起伏变化,但是极少发展到严重疼痛和功能紊乱。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病 症状 体征 纵向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对比SY-28、SY-20和MDX4—4210硅橡胶机械性能。方法:以MDX4—4210硅橡胶为对照,对SY-28、SY-20硅橡胶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永久变形率(3分钟)、撕裂强度、硬度(邵氏A)进行测试,对其机械性能加以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Y-28硅橡胶扯断伸长率、撕裂强度和邵氏硬度优于MDX4—4210硅橡胶;扯断强度和永久变形率与之相似。SY-20硅橡胶邵氏硬度优于MDX4—4210硅橡胶,扯断强度、扯断伸长率、永久变形率和撕裂强度与之相似。结论:①SY-28、SY-20硅橡胶可以满足颌面软组织缺损赝复材料机械性能要求。②在硬度上,SY-28硅橡胶适合用于耳、鼻等缺损修复,SY-20硅橡胶适合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③应用硅橡胶并用技术弥补现有硅橡胶性能缺陷,可以获得更适合临床应用硅橡胶赝复材料。

  • 标签: 硅橡胶 机械性能 赝复体 材料
  • 简介:目的:应用肌电图仪评价骨性Ⅲ类错He畸形患者正颌手术前后咀嚼肌功能变化:方法:收集16例骨性Ⅲ类错He畸形需正颌手术病例和20例正常He对照组.应用MedelecSynergy肌电图仪分别在静息放松、正中紧咬、前伸、开口、侧方和咀嚼运动时.测定双侧颞肌前束、咬肌和二腹肌前腹表面募集电位,并计算其肌不对称指数运动:病例组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重复测定,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病例组咀嚼肌电位小于对照组,尤以紧咬和咀嚼时差异显著(P<0.05),肌不对称指数与对照组无差异。术后3个月时,部分肌功能恢复,但紧咬和咀嚼时募集电位下降显著(P<0.001),肌不对称指数也增大,提示此时肌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术后6个月各种功能运动时募集电位均大于术前水平.肌不对称指数则基本小于术前水平,说明肌功能有所改善:结论:骨性Ⅲ类错He畸形患者手术前咀嚼肌功能弱对照组,正颌手术矫正了颌骨位置和咬合关系.改善了患者咀嚼肌功能.

  • 标签: 骨性Ⅲ类错He畸形 肌电图 正颌外科 咀嚼功能
  • 简介:制定咬合接触点数量和位置适当咬合设计方案,对于任何修复治疗远期成功率都是至关重要。但是,这是一个耗费时间过程。为了避免过多误差,需要临床医师和技师必须要表现出高超能力。尤其是在进行较大范围修复时,很多医生确信要想较好地控制复杂多变咬合,有必要使用精密设备和复杂操作步骤。本文介绍一种在临床和技工室操作步骤中使用简单而可靠工具来制作一件成功修复体方法基本原理。第一部分介绍记录患者上下颌牙弓空间关系。

  • 标签: 牙合重建 制作设备 咬合接触点 牙合架位置 牙合架数量
  • 简介:目的:探讨珊瑚人工骨(naturalcoral,NC)作为骨组织工程学载体吸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可行性,并比较两种可降解性屏障膜PLGA-NC复合膜和PLGA膜生物相容性及用于牙周引导组织再生术可行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狗BMSCs,检测其成骨活性;将NC和可降解性屏障膜材料分别吸附原代培养BMSCs,观察复合物形态,进行细胞蛋白含量测定.结果:BMSCs在NC孔隙中生长良好,并有细胞基质分泌;两种屏障膜与细胞均有较好生物相容性,但PLGA-NC复合膜较PLGA膜有更多微孔和更好成形性.结论:NC可作为牙周骨组织工程学中细胞载体;PLGA-NC复合膜比单纯PLGA膜更适合作为牙周引导组织再生屏障膜材料.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可降解性膜 珊瑚人工骨 生物相容性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义齿基托材料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前后,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变化情况,探索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镀用义齿树脂基托表面后抗菌可能性.方法:采用热凝牙托材料制作30mm×10mm×2mm标准试件30个.按不同粗糙度(280目、600目、1200目)分成3组,每组10个.相同粗糙度10个试件再分成2组,每组5个,一组试件双面镀用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作为实验组,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3组不同粗糙度试件实验组及对照组均存在变形链球菌黏附,实验组少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1200目P<0.05;600及280目P<0.01);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试件表面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均随粗糙度增大而增多(P<0.05),实验组增多趋势相对较小.结论: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能够改善义齿树脂基托表面的变形链球菌黏附量,具有部分抑菌功能.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纳米非晶金刚石膜 纳米材料 丙烯酸树脂类 细菌黏附 义齿基托
  • 简介:把涉及种植43例上颌骨重度吸收患者分成3组:植骨并种植者(植骨组)、改良种植但不植骨者(实验组)、改善总义齿修复者(非种植组),各组分别有16人、20人、7人。在一年随访中,10%种植体脱落。只有少数失败(3/22)发生于义齿修复以后。植骨组织累积成功率为83%,实验组是96%。很多患者移植骨块发生骨吸收,尤其是上置式植骨患者。从修复完成到追踪一年期间,平均每个种植体边缘有0.5mm骨吸收。尽管治疗过程复杂,但是,各种植组除了一位患者以外,其他人都表示愿意再次接受治疗。大多数患者对治疗效果以及咀嚼力提高非常满意。而那些未接受种植患者能够适应他们义齿,但对固位和咀嚼不甚满意。

  • 标签: 上颌骨重度吸收 植骨后种植 直接种植修复
  • 简介:多数有关牙槽嵴牵引病例报告报道了上、下颌骨垂直牵引,也有少数报告报道了牙槽嵴水平和斜向牵引。本文报道l例次全上颌牙槽嵴萎缩向前方牵引10mm,同时垂直向牵引5mm,随后植入9个种植体。此患者为55岁健康女性,患者主诉全部上颌牙齿松动,除了左侧上颌第二磨牙,上颌11颗牙患有进行性边缘性牙周炎,无法保留而拔除。拔牙后3个月,远离上颌窦在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间行水平截骨术,在其远中行垂直截骨术。确认牙槽骨完全移动后,用小型钛钉固定牵引器,并用树脂水门汀粘附在硬腭上。l周后,上颌牙槽嵴开始向前下方牵引,每日2次,每次0.25mm,连续牵引25日结束。牵引完成后行CT检查显示上颌牙槽嵴处于种植最佳位置。4个月后植入9个种植体。所有种植体具有良好初期稳定性并形成骨结合。但是。2个前牙种植体因戴过渡性可摘局部义齿而松动被拔除。种植体植入后16个月无严重边缘性骨吸收。说明垂直、水平和斜向牙槽嵴牵引可广泛应用于增高萎缩牙槽嵴。

  • 标签: 前下方牵引种植术 次全上颌牙槽嵴萎缩 牙槽嵴牵引 种植体植入
  • 简介:目的应用种植体对局部无牙患者进行修复治疗正日益增多。但是,将种植体置于下颌骨后部区域常常受到限制。本项长达10年纵向随访研究目的是对位于下颌骨后部短种植体支持式固定局义齿(FPD)进行评价,并且对种植体支持FPDs和牙-种植体支持FPDs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3名尚有剩余下颌前牙患者,每位患者接受单侧FPDs修复。一侧FPD由2枚种植体支持,另一侧FPD则由一枚种植体和一颗天然牙支持,这样可进行个体内比较。每一颌骨上两种类型FPDs分布是随机。研究项目包括种植成功率、边缘骨变化和机械并发症。结果牙-种植体连接方式在10年中没有表现出对整体成功率有任何不良影响,也没有发现短种植体有不满意之处。结论本实验提示由一颗天然牙和一枚种植体共同支持修复结构,可推荐作为一种在下颌骨后部可预测和可靠治疗选择。

  • 标签: 牙-种植体支持 种植体支持 固定局部义齿
  • 简介:目的对下颌前突骨性Ⅲ类错He畸形合并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病例,通过不拔牙矫治建立稳定咬合关系,消除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改善面部美观。对象与方法一男性少年曾被建议正颌手术治疗。现舌体较大并运动异常,舌系带短,双侧咀嚼肌活动失衡,腭扁桃体肥大及上牙弓狭窄。由此引起He干扰造成下颌偏斜。后牙临床冠短导致He平面和Spee曲线异常。结构和功能不对称对关节形态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矫治目标是扩大上牙弓并促上颌向前下生长。通过固定矫治器直立后牙重建功能He平面,结合舌弓或上颌扩弓导板,解除He干扰。结果下颌矫正到合适位置,B点后移,功能He平面重建,建立了基本正常覆He覆盖。后牙达到良好尖窝咬合关系。A点前移,有效地改善了颌骨及牙齿咬合关系。唇侧貌得到改善。结论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肌功能训练及牙齿正位器戴用利于通过调整舌活动空间大小、舌体位置和功能建立良好口周环境、调整口周肌肉活动以及建立正确呼吸习惯,这些是能够维持长期咬合稳定重要因素。

  • 标签: 严重下颌前突骨性Ⅲ类错He 非手术疗法 不拔牙 矫治 咬合关系 长期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