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刑事诉讼法以基本法律的形式确立刑事案件未成社会调查制度。在审判程序中,社会调查报告不是刑事证据,而仅能作为量刑的参考,具有“量刑参考”机能。在未成刑事案件中秉承教育刑理念、坚持罪责与预防必要性并重、注重人身危险性以及奉行刑罚个别化为此种“量刑参考”机能构筑了坚实的法理根基。其亦能与刑事实体法的相关规定相互协调,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也为其提供了政策依据。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 社会调查报告 人身危险性 量刑参考
  • 简介:虽然中西方国情、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差异较大,但在未成道德养成途径上却存在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如中西方都主张道德养成要尽早抓起:都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力量;都强调道德实践在道德养成中的作用;都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都强调道德养成要从细微处着手,积善成德。

  • 标签: 中西方 未成年人 道德养成
  • 简介:未成讯问律师到场权广义上属于犯罪嫌疑、被告人被讯问时律师到场权的范畴,其含义是在刑事诉讼各阶段,未成犯罪嫌疑、被告人被讯问时,有权要求律师到场为其提供法律帮助。从狭义上说,未成讯问律师到场权特指在刑事诉讼的侦查阶段,自未成犯罪嫌疑第一次接受侦查机关的讯问开始直到侦查终结,均有权要求律师在讯问时到场。本文仅从狭义的角度探讨未成讯问律师到场权。一、

  • 标签: 法律援助律师 未成年人 讯问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实践 刑事诉讼
  • 简介:内地新疆籍流浪未成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新疆形象"和民族感情的社会问题,自治区开展的"接流浪儿童回家"行动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救助工作还面临很多困境和挑战。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有完善的法律机制保驾护航: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未成保护法律体系,尤其要完善未成监护制度,加强有关流浪未成权利保护的立法,制定对违法流浪未成教育矫治的地方性法规;另一方面,要严厉惩治拐卖人口犯罪,完善《刑法》关于拐卖人口犯罪的规定:取消拐卖妇女、儿童罪,恢复拐卖人口罪,取消拐卖人口犯罪中"以出卖为目的"的规定;加强内地与新疆公安机关的协同合作,做好关于新疆籍流浪未成的幕后犯罪团伙的情报分析工作,使打拐惩处机制制度化、常态化。

  • 标签: 新疆籍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 法律保障
  • 简介:6月5日,由农工党中央妇委会牵头主编的《问题少年心路探寻》一书在农工党中央举行出版座谈会。座谈会上,农工党中央表示将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北京市公安局监管总队收容教育所捐赠图书。《问题少年心路探寻》一书的付梓出版是农工党中央妇委会持续关注未成的健康成长并不断为之奔走呼吁的又一重要成果。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汪纪戎带领农工党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深入宁夏自治区对未成犯罪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后,形成了《关于预防未成违法犯罪问题的调研报告》,并做为农工党中央提案提交了全国政协。报告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最高人民检察院结合提案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修订了《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刑事案件的规定》,制定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目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就设立未成犯罪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和建立未成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等问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报送了专题研究意见。本文为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汪纪戎为该书作的序。

  • 标签: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成长 健康 最高人民检察院 妇女工作委员会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 简介:未成收容处遇与未成刑罚处遇的逐步分野归因于未成刑事政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演进发展,并以此推动未成刑事处遇多元化格局的实证选择,但其社会防卫与社会责任的双重刑法视角又无疑构筑了看似足以影响其内在品格的向度悖论关系,进而引发对其本体架构的适用现实阻却。由此,着眼于关系论的立场与方法,探寻这种向度悖论关系的时代情势变迁,自然成为调和与破解现实阻却的思绪指引。未成收容处遇也正是在这种向度悖论关系的调整与变迁之中清晰自己的发展路径。

  • 标签: 未成年人 收容处遇 现实阻却
  • 简介:由于未成的权利能力的实现因民事行为能力之不足而受影响,对于监护人的职责和承担的民事责任的研究就尤其显得重要。从监护人对被监护人的民事责任及其构成,未成侵权监护人的民事责任,在校期间未成被侵权学校承担的民事责任等诸方面对监护人的民事责任进行研究,并针对监护人的民事责任制度,尤其对校期间未成、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保护进行分析,希冀对监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未成年人 监护 监护人 民事责任
  • 简介:未成的监护问题纳入公权监督,不仅是我国履行国际法义务的外在要求,而且是弥补监护缺位,社会监督失灵,保护未成合法权利的本体需求,既要私权自治又要适当国家干预,符合公权监督私权的法理要求。因此,应当设置检察官走访制、出具报告制、诉讼辅助人和设立强制举报制度等一系列监督法律制度,做到事前预防和事后法律救济。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责任主体,多层次、多角度地构建未成人权保障监督机制。

  • 标签: 未成年人 公权监护 法律问题
  • 简介:我国未成单位监护制度始建立于计划经济时期,虽经《民法通则》等法律的完善,仍然未能发挥其应有功能。其原因在于立法指导思想与实际的偏离,立法技术的落后致使立法目标无法实现以及成文法自身的滞后性。将未成单位监护问题置于民法典视域下,可以赋予其时代特征,利用民法典丰富内涵为制度创新打开新思路,以及利用成熟的立法技术实现立法的精细化。结合外国经验,单位监护立法应当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其功能重点应当是监护救济而非直接监护;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借鉴保险、信托等制度对单位监护制度进行重构。

  • 标签: 民法典 未成年人 监护 单位
  • 简介:未成刑事案件社会调查报告具备了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应当被视为证据。未成刑事案件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内容应当根据《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16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刑事案件若干规定》第21条,以及六部门《规定》的相关内容来确定。但一份由矫正部门提供的社会调查报告是否符合刑事证据的要求,是否能够进入刑事诉讼,并最终为人民法院所采信,还应当进行程序审查和实体审查。

  • 标签: 未成年人 社会调查报告 品格证据 审查
  • 简介:我国对违法、轻微犯罪未成的非刑事处分措施主要有工读教育、社会帮教和收容教养,这些措施对预防矫治未成犯罪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进行完善.另外,还需要设立一些新的非刑事处分措施,如社区中心辅导、社区服务、少年监管.

  • 标签: 未成年人 非刑事处分制度 完善
  • 简介:2011年9月19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未检处会同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举办的“涉罪未成刑事记录封存专题研讨会”在闸北区人民检察院召开。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叶青、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服务处处长陈峰、上海市犯罪学学会秘书长肖庆平、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安文录等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曾勉、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刑事检察处处长樊荣庆等领导,以及闸北法院少年庭、闸北公安分局法制办、试点区院研究室和未检部门的负责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 标签: 专题研讨会 未成年人 刑事检察 研讨会综述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封存
  • 简介:未成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未成特殊保护制度。鉴于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建议建立由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作为委托主体,由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受委托主体开展社会调查的工作机制,规范社会调查内容体系及社会调查员的准入、培训、考核机制,以及互相协作的异地社会调查协作机制等。

  • 标签: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社会调查 异地协作
  • 简介:随着未成犯罪的严重化,未成的刑事责任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拟就我国现行刑法有关未成刑事责任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对我国未成的刑事责任范围、刑罚适用、缓刑制度、前科消灭等制度作出初步探讨.

  • 标签: 刑法 未成年人 刑事责任 中国 刑罚 缓刑制度
  • 简介:未成违法犯罪已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人们非常关注并迫切希望解决的社会问题。未成越轨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与学校教育内容的缺陷和失误密切相关。应从学校教育内容的完善上着手,有效地发挥其教育的功能,以预防未成的越轨行为。

  • 标签: 学校教育 内容 改进 完善
  • 简介:当代中国,未成的道德失范和道德危机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公共伦理素质不够理想和青少年犯罪率大幅增长;其根源在于现代性带来传统与现代的分离、成人社会道德涵化效应和未成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着薄弱环节;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弘扬、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找寻未成道德思想的文化维度,从德育目的、内容、手段和过程进一步完善未成道德教育体制,发挥道德教育功能。

  • 标签: 道德失范 现代性 道德涵化 德性
  • 简介:将涉罪未成置于自由社会进行观护,以替代羁押和监禁的传统矫治模式.已经成为国际少年司法的趋势和潮流,也符合我国对涉罪未成“教育、感化、挽救”“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和政策。本文在对涉罪未成社会观护体系构建的价值探析、基本依据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涉罪未成社会观护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情况的梳理和反思,提出了完善我国涉罪未成社会观护体系的解决路径。

  • 标签: 涉罪未成年人 观护 社会观护 观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