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慢性脑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发的长期脑血流灌注不足,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Binswanger病等多种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理过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的痴呆,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明显下降。神经病理方面的改变除了神经元的变性和坏死外,还有胶质细胞的攻变:近年的研究证明,慢性脑缺血后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动异常活跃,缺血性脑损伤所激发的神经胶质细胞反应极其复杂,已经远远超出了对神经元的营养作用和清除变性坏死组织的范围。

  • 标签: 慢性脑缺血 胶质细胞损伤 血管性痴呆 神经元 BINSWANGER病 神经胶质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选的1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浆Hcy、常规生化检测及心脏超声检查,以Hcy=10mmol/L为分界线,患者被分为H型高血压组(高Hcy组,65例)和高血压正常Hcy组(JE常Hcy组,56例)。分析血浆Hcy水平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结果:(1)H型高血压占53.7%,H型高血压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正常Hcy组(67.7%比37.5%,P〈0.01);(2)正常Hcy组比较,H型高血压组左房内径[LAD,(34.4±3.3)mm比(37.6±5.4)mm]、左室重量[LVM,(183.5±37.0)g比(205.6±53.1)g]、左室重量指数[LVMI,(111.1±19.2)g/m^2比(121.2±31.8)g/m^2]、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二尖瓣环舒张早期流速峰值的比值[E/Em,(8.4±2.6)比(15.3±7.4)]显著增加(P〈0.05或〈0.01);(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cy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Era、LVM和LVMI呈正相关(r=0.247~0.620,P〈0.05或〈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血浆Hcy是E/Em的影响因素(偏回归系数=0.529,t=7.599,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左室舒张功能不全呈显著正相关,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

  • 标签: 高血压 高半胱氨酸 心室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颅外和(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复发或死亡卒中危险因素及不同治疗方式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证实有颅外和(或)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梗死4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0例;选择药物治疗39例,血管内治疗23例。采集患者既往史(包括心肌梗死、脑梗死、高血压病等)、个人史(包括吸烟、饮酒等)、血管病家族史及血三酰甘油等生化指标。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复发或死亡)的发生情况。平均随访(354-19)个月。结果DSA结果显示,颅外动脉中、重度狭窄17例(27.4%),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52例(83.9%,P=0.000,其中7例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卒中复发6例,死亡3例,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4.5%。复发或死亡发生在药物治疗的患者中8例(8/39,20.5%)、血管内治疗患者1例(1/23,4.3%,P=0.170)。两种治疗方式对终点事件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管内治疗有优于药物治疗的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OR=12.107,P=0.005)和治疗方式(OR:0.069,P=0.026)是终点事件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青年颅内动脉狭窄率(尤其M1段)远高于颅外动脉。对有中、重度动脉狭窄的青年患者采用血管内治疗是积极的选择。

  • 标签: 危险因素 治疗学 青年 颅内外动脉狭窄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炎性疾病过程。可溶性。P选择素是机体炎性反应的标记物之一,也是作为细胞黏附分子选择素成员之一,广泛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管内皮细胞中。有研究报道,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P选择素的表达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是否老年人冠心病病情变化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关,

  • 标签: 可溶性P选择素 老年冠心病患者 血小板检测 临床意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胰岛素抵抗(IR)抗心磷脂抗体(ACA—IgG、ACA—Ig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EH患者120例(检验组),体检健康者45名(对照组)。定量检测血清内皮素、胰岛素、血糖、ACA—IgG、ACA—IgM、hs—CRP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并测量血压。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并对ACA—IgG、ACA—IgM、hs—CRP和ET分别IAI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检验组血清IAI为-4.45±0.41(0.55)、内皮素(62.43+18.09)pg/ml、hs-CRP(3.68+1.35)mg/dl、ACA—IgG1.47±0.63、ACA—IgM1.64±1.49,较对照组-3.86±0.33(1.0)、(37.45±16.58)mg/dl、(1.19±0.76)mg/dl、0.87±0.29、1.01±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检验组血清ACA—IgG、hs—CRP和ET水平分别IA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53和-0.44(P〈0.05和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炎症状态、内皮功能紊乱相伴随,且ACA—IgG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患者存在血栓倾向。

  • 标签: 抗体 抗心磷脂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 胰岛素抗性 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胸导联心电图变化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测量受检者血压并作心电图检查,在胸导联血压之间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胸导联V1S、V3S、V5R收缩期血压相关(P〈0.01),舒张期血压不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胸导联V1S、V3S、V5R的变化收缩期血压增高有关。

  • 标签: 血压 心电图 胸导联
  • 简介:农村人群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很低,而且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分散于各个自然村,对患者的追踪和管理造成难度。因此,如何在基层社区开展对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有效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已成为当前防治工作重点之一。

  • 标签: 农村 高血压病 综合干预 卫生院发展
  • 简介: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致残率的特征,因此对有脑血病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进行预测及早期干预,是现代医学、健康预防及社区保健最为关注的问题。目前已知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通过微血管的改变引发脑组织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眼底视网膜检查是直接观察微血管改变的唯一途径,通过评价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程度可以提示系统性微血管病变的状况。

  • 标签: 视网膜微血管病 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肌酐(Cr)、尿酸(UA)、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关系。方法根据Hcy水平将189例高血压患者分为Hcy正常组(68例)和Hcy升高组(121例)两组,检测其Cr、UA、PTH水平,分析HcyCr、UA、PTH的关系。结果Hcy升高高血压组患者Cr[(78.65±27.75)μmol/Lvs(61.96±10.97)μmol/L,P〈0.01]、UA[(370.34±93.54)μmol/Lvs(328.04±80.78)μmol/L,P〈0.05]、PTH[(59.51±11.95)pg/mlvs(37.30±10.18)pg/ml,P〈0.05]显著高于Hcy正常高血压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中Hcy水平PTH呈正相关(r=0.66,P〈0.05)。结论Hcy升高的高血压患者易出现Cr、UA、PTH升高,且Hcy水平变化PTH相关。

  • 标签: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肌酐 尿酸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的同时行非选择性颈、肾、骼动脉造影,从而研究冠状动脉颈、肾及髂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103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后即刻行颈、肾及髂动脉非选择性造影的病人,分析颈、肾及髂动脉粥样病变的检出率、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相关性.结果:颈、肾、及髂动脉粥样病变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4.6%(15/103)、21.4%(22/103)、20.4%(21/103);冠心病患者中颈、肾及髂动脉粥样病变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颈、肾及髂动脉粥样病变的发生率随之增加(P<0.05).结论:颈、肾及髂动脉粥样病变冠心病密切相关,对于有脑血管病症状、顽固性高血压、下肢缺血性病变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冠脉造影后行颈、肾及髂动脉造影,除外周围血管病变.

  • 标签: 动脉硬化 冠状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 肾动脉 髂动脉
  • 简介:目的比较静注普罗帕酮和西地兰转复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将58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普罗帕酮组和西地兰组,分别静脉推注西地兰0.4mg~0.6mg或普罗帕酮70mg~210mg,观察房颤转复情况、心室率变化及药副作用.结果普罗帕酮组30例,转复成功22例(73.3%);西地兰组28例,转复成功13例(46.4%);P<0.01.半小时转复成功率:普罗帕酮组43.8%,西地兰7.8%;P<0.01.转复成功时间:普罗帕酮组(47.6±37.7)分钟,西地兰组(86.1±53.5)分钟.P<0.01.结论在转复阵发性房颤中普罗帕酮的成功率高于西地兰,普罗帕酮转复成功时间比西地兰亦有显著差异.

  • 标签: 转复阵发性房颤 普罗帕酮 西地兰 静脉注射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目前通用的诊断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标准.方法将220例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电图,220例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室肥厚者的心电图进行对照.结果目前通用的判断左心室肥厚的心电图标准,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低(P<0.05,但QRS电压对时间的积分却是判断左心室肥厚的较好指标.)结论QRS电压对时间的积分应是判断左心室肥厚的较好指标.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心电图 QRS积分 左室肥厚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12导联同步Holter(简称DCG)诊断缺血型ST段改变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2倒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CAG)、12导联Holter检查的住院者,统计其CAG结果和DCG栓查结果中各导联缺血型ST段改变。结果①22例中,3例CAG未见异常DCG存在缺血型ST—T改变(占13.64%);1例CAG异常DCG未发生心肌缺血(占4.55%);②DCG示各导联缺血型ST段改变的发生率,以V6导联最高,占86.36%(19/22);其次为V6导联,aVL导联未发生;③DCG示ST段下降程度最重的是V6导联(-37mm),其次为V5导联(-32.3mm)。结论DCG无创、费用低,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技术。

  • 标签: 12导联Hoher 冠状动脉造影 缺血型ST段
  • 简介:随着心血管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术中切口美观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逐渐推行微创小切口手术。现选择我院1999年2月-2003年6月40例动脉导管未闭(PDA)行左腋下小切口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1999年2月前46例左胸后外侧切口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微创手术 小儿 成人
  • 简介:目的探讨吸烟男性早发冠心病(PCAD)的关系。方法纳入2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其中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等)进行分析。结果PCAD患者男性组和女性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无差异,但男性HDL-C(mg/d1)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PCAD吸烟呈正相关(OR=153.82,P〈0.01),HDL-C呈负相关(OR=0.95,P〈0.01)。结论男性PCAD的发病年龄早于女性,且男性的吸烟和低HDL-C密切相关。

  • 标签: 早发冠心病 危险因素 吸烟
  • 简介: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于南方医院住院的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的413例行冠脉造影患者,采集病历数据,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尿酸(UA)、纤维蛋白原(Fg)、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冠脉造影通过直径目测法判断是否患冠心病。以单因素分析心血管危险因素冠脉病变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冠心病组患者男性比例、平均年龄、体重指数、LDL-C、TG、UA、CRP、F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合并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例显著多于非冠心病组(P〈0.05~〈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HDL-C、增龄、高尿酸入选回归方程(OR=3.559~1.003,P〈0.05~〈0.001),其中LDL-C为最显著的独立相关出素(OR:3.559,95%可信区间2.143~5.911,P〈0.001)。结论:LDL-C水平升高、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体重指数上升、HDH—C水平降低、增龄、高尿酸水平为冠心病的显著,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急性期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院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急诊科的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209例,根据RDW三位数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L-RDW组(73例)、M-RDW组(56例)和H-RDW组(80例)。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病死率的差异性。根据临床转归再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70例)和病死组(39例),比较其急性期RDW水平的差异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OR);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对RDW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RDW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L-RDW组及H-RDW组[分别为1.8%(1例)、12.3%(9例)、36.2%(29例),均P〈0.01)];病死组患者的RDW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14.2(13.3,15.1)比12.5(11.9,13.5),P=0.002]。高RDW水平(OR=12.164,95%CI:2.544~58.181,P=0.002)及NIHSS评分(OR=1.136,95%CI:1.056~1.221;OR=1.229,P=0.001)是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DW水平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167,P=0.016)。结论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不同RDW水平的病死率呈"U"形,高水平RDW的病死率最高。RDW水平对判断老年脑梗死严重偏瘫患者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老年人 偏瘫 预后 红细胞分布宽度
  • 简介: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持续时间后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58例,男性378例,女性280例,平均年龄(64.03±11.13)岁,按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同侧TIA,将其分为无TIA组(536例)和TIA组(122例),TIA组又按持续时间分为<5min组(20例),5~20min组(68例),21~60min组(26例)和>60min组(8例)4个亚组.采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后,分析T1A的缺血预适应与TIA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在5~20min组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比率较高(82%),Ⅰ级预后(79%),无TI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1~60min组、>60min组和无TIA组患者神经缺损程度较严重,<5min组Ⅰ级预后(65%),21~60min组Ⅰ级预后(62%),>60min组Ⅰ级预后(6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IA的缺血预适应与TIA发作持续时间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塞 时间因素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