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拉萨地区近年来志贺氏属的型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防治志贺氏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和急性胃肠炎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采集腹泻病人的新鲜粪便在麦康凯培养基上培养,把分离出的志贺氏作血清学鉴定,并按K—B法作药敏试验。结果71株志贺氏基本上是福氏志贺氏,占95.8%;而福氏志贺氏又以福氏2a型为主,占94.1%。药敏结果显示全部菌株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较低,在10%以下,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在85%左右,而对青霉素则完全耐药,耐药率为:100%。结论拉萨市5年来志贺氏属以福氏2a型为主要流行群。志贺氏的耐药性有所增加,提示医师应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增加。

  • 标签: 拉萨地区 志贺氏菌属 菌型分布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对大鼠肠道群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布拉氏酵母散剂在调节肠道群中的作用。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2只。A组喂养普通饲料,B组喂养高脂饲料,C组喂养高脂饲料,并予布拉氏酵母干预。实验初始、第10周末检测血清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数量。结果3组初始时LPS、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LPS、TNF-α较初始时明显升高(P〈0.05、0.01),A组无改变(P〉0.05);B组IL-6较初始时升高(P〈0.01),A、C组无改变(P〉0.05);10周末时B组LPS、TNF-α、IL-6均高于A、C组(P〈0.01),C组TNF-α高于A组(P〈0.01)。3组初始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大肠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周末时B、C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组及C组(P〈0.01),C组低于A组(P〈0.05);10周末时B组拟杆菌较初始时降低(P〈0.01),A、C组无改变(P〉0.05),B组低于A、C组(P〈0.01);10周末时B组大肠杆菌较初始时升高(P〈0.01),A组无改变(P〉0.05),C组降低(P〈0.05),B组高于A、C组(P〈0.01),A组高于C组(P〈0.05)。结论高脂饮食喂养会增加大鼠血清炎性因子释放,改变肠道群结构;布拉氏酵母可稳定肠道群结构,减少炎性因子释放。

  • 标签: 布拉氏酵母菌 高脂饮食 肠道菌群 炎性细胞因子 大鼠 Sprague-Dawley
  • 简介:目的观察酪酸梭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酪酸梭组和胃蛋白酶组各65例,胃蛋白酶组给予复方胃蛋白酶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酪酸梭组给予酪酸梭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酪酸梭组的总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胃蛋白酶组的8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蒙脱石散能清除肠道内过多水分和黏液,酪酸梭散修复肠道黏膜和恢复肠道群平衡,两药协同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散 蒙脱石散 复方胃蛋白酶散 小儿迁延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鱼石黄汤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效果评价。方法分别制麻鱼石黄汤(包括单组份麻黄、鱼腥草、石膏、黄芩)并制作成含药培养基对MRSA培养24h,记录生长菌落数进行分析.结果麻鱼石黄汤抑效果好于单位药。讨论应用麻鱼石黄汤治疗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尤其耐药菌株,均可取得良好效果,并可避免由于抗菌素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及长期用药引起的毒副作用或耐药性,提高临床满意度,使药品得到合理应用,对MRSA、临床治疗多采用万古霉素,时至今日,已发现耐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因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感染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 黄色葡萄菌
  • 简介:本文实验测定五种使用不同类型除材料的净水器的除效率并推断各自适用细菌学水质条件,来探讨以除效率代替滤出水细菌学质量作为鉴定净水器除质量的依据的可行性。结果:物理法滤(微孔滤膜、中空纤维、砂滤棒)净水器除效率99.8%以上,适用于各种自来水;化学法灭菌(渗银活性炭、载碘树脂)净水器除效率71~99%,然渗银活性炭因易使细菌增殖而不宜作除手段,而载碘树酯法只适于城市经完全处理自来水的残留的去除,并需限定其最大净水量,因使用时碘析出而灭菌能力减弱。本文测定除效率推知适用条件作为鉴定净水器除性能的方法较目前广为使用的以人工配水样滤出水合格与否作唯一依据的方法更具科学性和适用性。提出净水器外包装应注明适用自来水类型和使用条件以便消费者参照购买。

  • 标签: 净水器 除菌效率 鉴定方法 适用条件
  • 简介:中国领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菌类的良好的滋生地,孕育着丰富的食用资源。中国食用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当今世界性商业化栽培的十余种食用,绝大多数都起源于中国。

  • 标签: 中国 食用菌 产业 产量 出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酶底物法检测水中总大肠群大肠埃希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底物法对水中总大肠群、大肠埃希氏进行检测,对不同培养时间、温度和环境等因素进行分别对比研究,找出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结果不同温度和培养时间不同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不同,总大肠群、大肠埃希氏在温度28℃、32℃、40℃下检测结果和温度为36℃的检测结果差异明显,总大肠群培养时间在16h、18h、20h、32h的检测结果和24h的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环境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结论采用酶底物法对水中总大肠群、大肠埃希氏进行检测分析,需要严格控制温度(35~37℃)和时间(前者为22~28小时、后者为24~28小时),才能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为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酶底物法 总大肠菌群 大肠埃希氏菌 检测影响 因素对比
  • 简介:报道1例由球形孢子丝所致的婴儿固定型孢子丝病。患儿女,3个月,因左眼下内侧皮损2个月就诊,皮损脓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对培养获得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真菌培养阳性,镜下可见典型的套袖样菌丝。钙调蛋白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球形孢子丝。药敏试验显示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对该菌株的菌丝相最低抑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分别为0.5μg/mL和0.5μg/mL;对该菌株的酵母相的MIC值分别为0.25μg/mL和0.5μg/mL。给予患者口服特比萘芬32.5mg/d治疗10周后皮损消退呈瘢痕化修复。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病例为球形孢子丝所致固定型孢子丝病,特比萘芬治疗本病例显示较好疗效。

  • 标签: 婴儿 孢子丝菌病 球形孢子丝菌 特比萘芬
  • 简介:为提取桦褐孔质各活性组分并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将桦褐孔质醇提后分别梯度萃取获得各极性组分,将残渣沸水浸提醇沉得粗多糖;将获取的各活性组分别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并测定各组分中总多酚、总三萜的含量;同时与桦褐孔菌核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质和菌核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其总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相应的其他组分(P〈0.01);质的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菌核相应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质和菌核的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的总三萜和总多酚含量较高。结果显示桦褐孔质的乙酸乙酯、正丁醇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好,总多酚和总三萜含量较高,抗氧化活性的强弱可能与该二者活性成分的含量相关。通过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制得的桦褐孔质体外抗氧化作用较好。

  • 标签: 桦褐孔菌菌质 活性组分 DPPH自由基 OH自由基 亚铁还原能力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病原检验以及检验常见耐药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4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所有患者均取其中段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通过实验来对常见病原构成比例以及常见细菌耐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14名患者中,有25例为革兰氏阳性感染、有89例为革兰氏阴性感染。其中,大肠埃希占比最高,相较于其他病菌占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时,革兰氏阴性对氨芐西林、庆大霉素耐药性最高,革兰氏阳性对青霉素耐药性最高。结论在泌尿系统感染中,以革兰氏阴性感染最为常见,在用药时,需要选取病原耐药性最低的一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 标签: 泌尿系统感染 病原菌 检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小儿迁延性腹泻患儿应用酪酸梭片联合补锌制剂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8年01月-2021年12月期间接收的50例小儿迁延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采取酪酸梭片治疗、酪酸梭片联合补锌制剂治疗。比较两组小儿迁延性腹泻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片 补锌制剂 小儿迁延性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肠炎患儿采用酪酸梭片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单双号法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小儿肠炎患儿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参照组(n=29)采用酪酸梭片治疗,实验组(n=29)采用酪酸梭片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更高,且发热缓解时间、呕吐控制时间、腹泻控制时间更短(P<0.05)。结论:小儿肠炎患儿采用酪酸梭片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缩短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片 醒脾养儿颗粒 小儿肠炎 疗效 症状缓解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肠炎患儿采用酪酸梭片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单双号法将2021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58例小儿肠炎患儿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参照组(n=29)采用酪酸梭片治疗,实验组(n=29)采用酪酸梭片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更高,且发热缓解时间、呕吐控制时间、腹泻控制时间更短(P<0.05)。结论:小儿肠炎患儿采用酪酸梭片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缩短康复进程,值得推广。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片 醒脾养儿颗粒 小儿肠炎 疗效 症状缓解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对肺炎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肠道群、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0月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诊治的肺炎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新生儿4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布拉酵母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络酸梭二联活散剂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肠道群、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IL-2、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IL-2[(34.20±8.55)ng/L比(40.13±10.32)ng/L]、IL-6[(21.02±5.66)ng/L比(31.25±7.82)ng/L]和TNF-α[(30.10±6.20)ng/L比(43.55±9.52)ng/L]均低于对照组(t=7.501、6.885、8.264,均P<0.05)。治疗前两组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真杆菌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和真杆菌数量均明显增高(均P<0.05),且观察组肠道乳杆菌[(9.50±0.53)×108 CFU/mL比(8.95±0.44)×108 CFU/mL]、双歧杆菌[(10.60±0.53)×108 CFU/mL比(9.90±0.46)×108 CFU/mL]和真杆菌[(8.93±0.68)×108 CFU/mL比(8.08±0.40)×108 CFU/mL]均高于对照组(t=5.065、6.547、5.116,均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8+和CD4+/CD8+水平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CD3+[(62.55±5.06)%比(57.12±4.39)%]、CD4+[(40.52±3.52)%比(36.43±2.55)%]和CD4+/CD8+[(1.78±0.22)比(1.43±0.1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7.504、6.958、5.452,均P<0.05),CD8+[(21.22±2.05)%比(25.44±2.49)%]低于对照组(t=5.112,P<0.05)。结论在新生儿肺炎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治疗中,络酸梭二联活能改善患儿肠道群,减轻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效果更好。

  • 标签: 腹泻 肺炎 抗菌药 胃肠道 免疫 炎症介导素类 婴儿,新生
  • 简介:牙瘤是最常见的一类牙源性肿瘤。本病例展示了锥体束CT在对巨大上颌骨牙瘤进行定位,并确定其与上颌窦及磨牙位置关系时的优势,这对于治疗计划的制定和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有很大帮助。

  • 标签: 混合牙瘤 锥形束CT 牙源性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脂多糖(LPS)对阿萨希毛孢子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100~0.1μg/mL)铜绿假单胞脂多糖与阿萨希毛孢子共培养后,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形态学变化,并利用甲基四氮盐(XTT)减低法检测不同时间点生物膜生成量的变化。结果与生长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铜绿假单胞LPS对阿萨希毛孢子生物膜的生成具有菌株差异性和LPS浓度依赖性。其中,黏附阶段(2h),各浓度组铜绿假单胞LPS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生物膜形成阶段(24h),与生长对照比,100μg/mL、10μg/mL、1μg/mL的铜绿假单胞LPS对阿萨希毛孢子的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作用。而在生物膜成熟阶段(48h),只有100μg/mL的铜绿假单胞LPS对阿萨希毛孢子的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倒置显微镜下,实验组菌丝形成明显受到抑制,以孢子相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脂多糖可以通过抑制阿萨希毛孢子菌丝的形成来减少生物膜的形成,并且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以24h时,100μg/mL作用最为显著。

  • 标签: 生物膜 脂多糖 阿萨希毛孢子菌 铜绿假单胞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