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B超联合FISH实验室诊断技术分析胎儿稽留流产与染色非整倍体关系并对其他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方法:采用FISH技术对广西267例B超诊断为稽留流产孕妇的胎儿绒毛组织行13,16,18,21,22,X,Y染色数目检测,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采用SPSS13.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7例稽留流产胎儿绒毛组织中,染色数目异常95例,异常率35.6%,数目异常以三最常见,其次为四,少见部分单体;异常病例样本中存在多种染色混合嵌合体现象,如混合嵌合三(2n+1/2n),混合嵌合四(2n+2/2n),混合嵌合单倍体、三、四(2n-1/2n+l/2n+2/2n)等;稽留流产与患者年龄、流产史、孕周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染色数目异常与染色混合嵌合均是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同时稽留流产发生与患者高龄、多次流产史、早期妊娠密切关系。

  • 标签: 稽留流产 FISH技术 染色体非整倍体 高龄孕妇 流产史 早期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各年龄段与胎儿染色异常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高龄孕妇(≥35岁)11 852例,行羊膜腔穿刺羊水原位培养染色G显带核型结果,分析高龄孕妇与胎儿染色异常率及类型的分布情况,按年龄分组(35岁组、36岁组、37岁组、38岁组、39岁组、40组、40+组),用χ2检验各年龄组的异常率的差异。结果在11 852例高龄孕妇的羊水染色核型分析中,共检出多态性390例(3.29%),异常核型946例(7.98%)。染色数目异常821例(6.93%),占异常构成比86.79%,其中21三比例最高498例(4.20%),占异常构成比52.64%。结构异常125例(1.05%),占异常构成比13.21%。易位38例(0.32%),倒位23例(0.19%),比例较高。从35到40+岁7个年龄组的染色核型异常率依次为5.29%、7.57%、6.51%、7.24%、7.77%、8.46%和11.70%,从38岁起,孕妇年龄递增胎儿染色异常率逐年上升。各年龄组间总体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8,P=0.000)。结论胎儿染色异常的风险随孕妇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结构异常的分布与母亲年龄因素相关性,38岁起胎儿染色总体异常率显著上升。对高龄孕妇进行产前诊断染色核型分析是避免染色异常儿出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高龄孕妇 年龄 产前诊断 核型分析 胎儿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号染色异常在血液病中的发生及其预后意义。方法回顾分析99例伴6号染色异常的血液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核型分析结果。结果99例患者主要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其中ALL占比最大,将ALL患者患者分为+6/-6、6p异常和6q异常3组,3组ALL患者的性别、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伴6q异常的ALL患者年龄和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6/-6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6p/6q异常及年龄大于14岁是影响ALL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ALL各组1年总生存率分别90.9%、20.0%、55.6%,6q和6p组1年总生存率均低于+6/-6组(P<0.05)。结论伴6号染色异常常见于B细胞性疾病,ALL中伴6q/6p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差,探讨6号染色异常对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6号染色体异常 细胞遗传学 核型分析 恶性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X线对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细胞染色和微核的影响,以保障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方法:选择363名介入放射科医生作为研究成员,435名未接触过电离辐射的健康从业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和微核进行培养、检测和分析。结果:介入放疗组总淋巴细胞偏差率(0.11%±0.373%)明显高于对照组(0.02%±0.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0,P

  • 标签: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 染色体畸变 微核率 电离辐射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产前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染色异常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综合研究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了超声检查在产前诊断胎儿染色异常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超声检查可以通过评估胎儿的形态、结构和生长情况,提供诊断染色异常的重要信息。此外,超声检查还可以检测一些与染色异常相关的结构性异常,如心脏畸形和脊柱畸形,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超声检查,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形态评估,结构性异常
  • 简介:摘要表观遗传是指在核苷酸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基因表达可遗传的改变。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多样,其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研究较深入。表观遗传调控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在视网膜变性疾病发生或发展过程中,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非编码RNA调控等多种表观遗传调控方式发生改变。DNA甲基化是视网膜变性的重要调控方式之一,异常的DNA甲基化发生在视网膜色素变性(RP)、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炎症及氧化应激等病变过程;组蛋白乙酰化与RP、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缺血性损伤等病变相关;非编码RNA与RP、AMD、病理性血管生成、DR等病变相关。本文就表观遗传调控在视网膜变性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表观遗传调控 DNA甲基化 组蛋白乙酰化 非编码RNA 视网膜变性
  • 简介:<正>肾癌并非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包含各种类型的肿瘤。每一类型的肿瘤均由不同的基因突变引起,有不同的组织学表现、临床表现及预后[1]。对遗传肾癌的研究已经确定出在家族性肾透明细胞癌,家族性肾嫌色细胞癌,家族性肾I型和II型乳头状癌及家族性无症状肾癌中的基因突变,所有这些肿瘤均有肾癌相关基因突变,最近Thompson等人总结出这些肿瘤的共同特征,及细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基因突变 无症状肾癌 家族性 信号通路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染色长臂异常女性不孕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效应。方法对7例X染色长臂异常女性不孕患者进行常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制备,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核型分析,并对其中3例患者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以明确其断裂位点。结果7例X染色长臂异常女性患者,X染色长臂缺失6例,X染色长臂重复1例。在6例长臂缺失患者中,2例del(X)(q24)临床表现分别为完全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POI)和隐匿性POI,1例del(X)(q26.2q28)临床表现为完全性POI,其余3例均无POI临床表现并分别携带del(X)(q24q27)、del(X)(q22)和del(X)(q26.3q27.3)。在1例长臂重复患者中存在trp(X)(q28q13),临床表现为隐匿性POI。结论X染色长臂异常与POI密切相关,但其所导致的个体临床表型多样,可能取决于所涉及的染色区域位置、大小、所含基因、变异类型以及X染色失活状态。对于此类患者应及早进行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分析,对确定其病因及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X染色体长臂 缺失 卵巢功能不全 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遗传学检测(PGT-A)在Y染色AZFc微缺失不育患者助孕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20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生殖医学科收治的56例Y染色AZFc微缺失导致不育且选择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进行助孕治疗的男性患者,年龄(34.22±4.15)岁,年龄范围为26~43岁;配偶年龄(32.93±3.91)岁,年龄范围为27~41岁。充分沟通后,根据患者意愿将所有患者分为PGT-A组(n=31)与形态学组(n=25),PGT-A组患者对胚胎活检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根据染色结果选择胚胎进行移植;形态学组患者根据形态学观测结果选择胚胎进行移植。比较两组患者配偶移植情况、临床妊娠率、移植周期活产率、抱婴夫妻占比及单胚活产率。结果形态学组22例患者进入移植周期,共进行29个移植周期,移植54枚胚胎,14个移植周期获得临床妊娠,10个移植周期获得活胎分娩,男胎6例,女胎5例(含双胞胎1例);PGT-A组21例患者进入移植周期,共进行21个移植周期,移植21枚胚胎,18个移植周期获得临床妊娠,15个移植周期获得活胎分娩,男胎1例,女胎15例(含双胞胎1例);形态学组移植周期数及移植胚胎数量均高于PG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T-A组临床妊娠率[85.7%(18/21)]、抱婴夫妻占比[48.4%(15/31)]及单胚活产率[71.4%(15/21)]均高于形态学组[48.3%(14/29)、40.0%(10/25)、18.5%(1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GT-A能在显著减少移植次数的情况下帮助患者获得无生育风险的后代,且不降低患者的抱婴率。

  • 标签: AZFc微缺失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 高通量测序技术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囊胚培养液及囊腔液的无创胚胎染色筛查技术(NICS)在不同年龄段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助孕的62对夫妇,共310枚囊胚,行囊胚活检同时收集D3-6囊胚培养液及囊胚腔液行NICS,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35岁组,35~<40岁组,≥40岁组。分别在每组中将NICS结果与胚胎滋养细胞(TE)活检结果进行比较,计算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然后将三个年龄段间NICS与TE的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个年龄段间NICS与TE的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龄组(35~<40岁、≥40岁组)有上升趋势,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阴性预测值与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S在不同年龄段的检测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35岁的人群中检测有效性有上升趋势。

  • 标签: 胚胎植入 囊胚 植入前诊断 无创胚胎染色体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囊胚培养液及囊腔液的无创胚胎染色筛查技术(NICS)在不同年龄段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助孕的62对夫妇,共310枚囊胚,行囊胚活检同时收集D3-6囊胚培养液及囊胚腔液行NICS,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35岁组,35~<40岁组,≥40岁组。分别在每组中将NICS结果与胚胎滋养细胞(TE)活检结果进行比较,计算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然后将三个年龄段间NICS与TE的一致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个年龄段间NICS与TE的一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龄组(35~<40岁、≥40岁组)有上升趋势,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阴性预测值与另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ICS在不同年龄段的检测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35岁的人群中检测有效性有上升趋势。

  • 标签: 胚胎植入 囊胚 植入前诊断 无创胚胎染色体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1个先天性心脏病家系的遗传学病因,并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联合应用G显带染色核型、染色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3种技术对本研究中患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left ventricular noncompaction,LVNC)的患者及其胎儿行遗传学检测。结果患者的核型结果为mos45,XY,rob(15;21)(q10;q10)[36]/46,XY[64],其胎儿的核型未见异常;患者及其胎儿的CMA检测结果均为arr[hg19]8p23.1(11 232 919-11 935 465)×1。MLPA检出患者及其胎儿GATA4基因的7个外显子全部缺失。结论染色8p23.1缺失是导致患者发生LVNC以及其胎儿发生室间隔缺损的原因,GATA4基因为关键致病基因。

  • 标签: 8p23.1缺失 GATA4基因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室间隔缺损
  • 简介:摘要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遗传肌肉疾病致病基因的检测得到了普及,但在变异位点致病性的判定以及疾病分子机制和干预药物的研究方面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国内肌病领域利用斑马鱼等模式生物开展的研究尚有限,而斑马鱼肌肉发育相关的基因保守性高,遗传操作方法丰富,运动行为表型的评价也相对容易,可作为遗传肌肉疾病研究的有力工具。本文就斑马鱼作为遗传肌病模式生物的优势、具体应用及局限性进行讨论,以期能够推动相关研究,并使遗传肌肉疾病患者获益。

  • 标签: 肌肉疾病 斑马鱼 基因突变 模式生物 药物筛选
  • 简介:摘要:遗传大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也可能是压轴题。遗传题中,在显隐性未知的时候,准确地判断显隐性遗传大题解答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本文就解遗传题时判断显隐性的常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配相应的题目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显隐性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

  • 标签: 遗传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染色18P部分三综合征是世界上罕见的一种染色畸变,1967年由Jacobsen和Mikkelsen[1]首次报道,由于此综合征比较罕见,使得临床表型难以定义。本文通过对1例18P三综合征患者进行出生后2年随访,探讨该病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 标签: 三体综合征 18号染色体 平衡易位 短臂 临床表型 染色体畸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自然流产与染色异常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为优生优育创造条件。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2013年12月间收治自然流产患者118例的外周血标本行培养、染色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118例标本培养成功108例,成功率91.53%,在培养基础上行染色制备及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异常染色共68例,检出率62.96%(68/108),其中常染色异常占异常核型总数的47.06%(32/68),X染色单体20.59%(14/68),性染色5.88%(4/68),多倍14.71%(10/68);罗氏易位和结构异常各占11.76%(8/68)。68例染色异常产妇年龄分布23~40岁,其中23~35岁者26例(38.24%),>35岁者42例(61.76%)。结论染色异常是导致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尤其是高龄产妇中发生率更高,尤其以染色异常最为常见,且有反复流产倾向。

  • 标签: 自然流产 染色体异常 核型分析 染色体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