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6 年到 2019 年 1000 例输血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致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0 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 。输血血液制品的类型、临床输血的次数以及单次输血的持续时间等均为诱发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输血过程中,应严格把控患者的输血指征。合理掌握输血次数、时间及血液制品类型等,避免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输血 不良反应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综述替硝唑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参阅国内近年来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结果:替硝唑有1/3的病例出现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系统,其发生率约为25%。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较为常见,其发生率约为17.48%。过敏反应约占1.46%,较常见才为瘙痒,此外,心血管系统,造血系统,呼吸系统也有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结论:替硝唑的不良反应可涉及到全身各个系统,应用时应注意观察,对症处理。

  • 标签: 替硝唑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有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安全性信息,保障用药合理、安全、有效。方法从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出发,分析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结果与结论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存在于生产、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各环节中,必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以避免或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ADR) 安全性
  • 简介:现代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世纪40年代首先发现氮芥类药物,目的是杀死肿瘤细胞,但缺乏选择性,50年代末根据设想合成了环磷酰胺和氟尿嘧啶,70年代蒽环类和铂类药物进入临床实践,都是抗肿瘤药物发展的里程碑。以后,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新的衍生物,新的烷化剂、抗代谢药、抗癌植物药等相继出现,包括20年前上市的紫杉类药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治疗效果,但选择性仍不够。

  • 标签: 分子靶向治疗 不良反应 免疫抑制
  • 简介:目的:调查《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载文的引文频率和类型,揭示引文的特点。方法:收集2003~2007《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载文的引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引文频率、引文类型、普赖斯指数及主要被引期刊。结果:2003~2007年《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共有论文385篇,其中354篇有引文,共4849条,平均每篇12.6条。引文率为91.9%。在4849条引文中,89.3%引自期刊,7.5%引自图书,普赖斯指数为62.9%,引文频次在居前20位的被引期刊中的引文占引文总量的22.8%。结论:《药物不良反应杂志》载文的引文数量多、范围广,是我国药物安全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

  • 标签: 引文分析 文献计量学 期刊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热清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使用痰热清不良反应33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痰热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头痛、头晕,偶有喉头水肿、面部麻木。结论通过对痰热清不良反应的分析,采取及时合理的防治和护理对策,可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影响。

  • 标签: 痰热清 不良反应
  • 简介: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必用药物,但有些患者在使用后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胰岛素会有哪些不良反应,又如何预防呢?

  • 标签: 不良反应 胰岛素 用药物 糖尿病 患者
  • 简介:摘要“输液不良反应”系输液引起的或与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总称,习称“输液反应”。最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是热原反应,其他尚有热原样反应,菌(细菌、芽胞、真菌)污染反应,过敏反应等。常见症热有热原反应及热原样反应所致的发热、寒战、呕吐等。通过分析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直接诱因内毒素、微粒、理化性质、活菌污染、低温输液、致过敏原、输液操作不当,人为因素输液质量、贮存运输、处方配伍、输液过程、环境条件、个人病况等原因,针对在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一般是停止输液,分析症状,对症治疗、及时抢救,查找原因,避免临床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液不良反应 发生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近两年来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单,统计输血人次及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例数,比较不同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红细胞及血浆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类型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591例接受输血的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有84人次,发生率为0.23%,其中女性受血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多于男性受血者,有多次输血史/妊娠史者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多于首次输血者。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以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主,红细胞主要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浆主要引起过敏反应。结论临床严格把握输血指征合理用血和减少血浆应用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过敏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和临床合理用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上报的61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就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评价。结果612例ADR患者,男女之比1.481;ADR共涉及14类药品,其中,319例患者因抗生素类药品发生ADR,占52.12%,居首位;采取静脉注射给药方式的495例,占80.88%,局首位,可见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发生ADR比例最高。结论只有不断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用药时选择合适的药品种类、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才是降低ADR发生率的关键,才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策略。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ADR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探讨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正确判断ADR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13年收集到的36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03种;≥50岁的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89例,占51.6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34例,占91.25%);最易引发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87例,占23.77%),其次为心血管药物(73例,占19.95%);ADR损害类型主要以心外血管系统损害为主(106例,占22.80%),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0例,占21.50%).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4年上报的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ADR报告分级、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是ADR的高发人群;大多数ADR是通过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在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14个药品类别中,生物/生化药品位列首位(19.51%),其次为抗菌药物(17.68%)。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全身性损害(31.84%),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46%)。结论: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呈现新的变化趋势,生物/生化药品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关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ADR的监测,确保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生化药品 中药 合理用药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临床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临床特点,有效促进合理用药。文中使用临床分析统计方法,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等,对160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女性及中老年患者出现ADR的比例较高,引发的药物大多为抗菌药与中药制剂。因此加大医院相关技术人员的药物知识学习,预测与防治ADR发生。

  • 标签: ADR 合理用药 抗菌药 中药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分析、归纳有关文献。结果导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包括中草药所含的有效成分,制备成中药注射剂后其稳定性差,制剂工艺不尽合理;在临床使用时不对证,配伍不当,剂量不当,操作不当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日趋广泛,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由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