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今年四月下旬,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华东政法学院共同主持,在上海召开首次法学理论会议,全国各地立法、司法、法学研究和法律教育的专家、学者六十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这次讨论会集中探讨了有关建立中国式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问题,这是当前我国法制建设中一个关系全局的重要理论课题。与会同志在提交大会许多论文的基础上,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开展了不同意见的自由讨论。通过讨论,交流了观点,明确了认识,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在许多根本问题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个重大理论问题作出了良好的开端。在讨论中,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经济法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一部分同志坚决认为,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法是根本不存在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这里选登刘春茂同志的这篇论文,就代表这种观点;而不少同志在论文中都提到和肯定了经济法,有的甚至认为经济法是极为重要的基本法,主张这种观点的文章,本刊已经发表过几篇(见1981年第1期),这里暂不刊登。希望政法界和法学界同志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上,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为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作出贡献。

  • 标签: 经济法 法律部门 调整对象 调整方法 法律体系 经济关系
  • 简介:对政府失灵及其缘由的追寻和考究,是经济法学人长期以来的不懈追求,也获得了诸多真知灼见。然而,鲜有人注意到,人性中的“强”、“群”、“乐”等因素,才是政府失灵更为深刻的原因,从干预者人性的角度对政府失灵进行解读,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可靠的认识论基础,也可为经济法克服政府失灵提供有效方向和路径。

  • 标签: 国家干预 政府失灵 人性 控制
  • 简介:“涉众型”经济犯罪侵害的是众多不特定受害群体的财产,其外延应是不确定的。“涉众型”经济犯罪的“不特定公众”应当以广泛性、不确定性和实质的公开性标准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可以从实质上非法控制或支配他人财物的意图和使财物完全脱离权利人控制的意图两方面进行认定。本文认为,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要打破“先刑后民”刑事诉讼原则,应根据不同案件的具体属性,重构“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处理机制,创新性地运用“共犯”理论确定打击范围,采取“优势证据原则”和“就低原则”综合判断犯罪数额。

  • 标签: “涉众型”经济犯罪 不特定公众 法律适用
  • 简介:<正>竞争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只要有商品经济,就必然有竞争。竞争和联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竞争推动联合,联合促进竞争。联合起来竞争必然导致垄断,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特别是伴随着联合竞争而出现的不正当竞争,会严重干扰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扭曲社会主义经济竞争的性质。因此,对竞争和垄断进行法律调整,就成为法制建设中一个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 标签: 不正当竞争行为 企业竞争 联合竞争 社会主义竞争 经济联合 商品经济
  • 简介: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确定违约当事人民事责任的根本事由,标准或依据,是在确定违约责任时所遵循的法律原则.违约责任的确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归责原则,这表明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同时,一定的法哲学理论、道德观念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 标签: 违约责任 归责原则 过错责任 严格责任
  • 简介:中国证监会《证券市场禁入制度暂行规定》的缺陷评析周卫昕证券市场禁入制度,是指相关人员因进行证券欺诈活动或者有其它严重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被国家证券监管部门认定为市场禁入者,在一定时期内或永久性不得从事证券业务的制度。这项制度在一些证券市场...

  • 标签: 市场禁入 证券市场 中国证监会 暂行规定 缺陷评析 上市公司
  • 简介: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其中强调要加快经济法制建设,促进经济调控规范化、制度化,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经济法规体系。这是有待我国广大法律工作者和法学工作者共同努力构筑一项重大、艰巨的社会工程。为此,本刊编辑部于1991年1月18日特邀请在京部分民法学、经济法学的专家学者,座谈如何贯彻党的七中全会的精神,实现《建议》提出的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快经济法制建设的任务,并推进民法学和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下面是几位学者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

  • 标签: 经济法制建设 民法学 涉外经济法 经济法学 理论研究 法律工作者
  • 简介:反胁迫并非为了维护意思自治,而是源自公权力对私人自我执行的反感与打击,这是区分合法威胁与违法胁迫的关键。与刑法针对胁迫行为的类型化和直接定罪不同,民法对胁迫行为的类型化不够科学,亦未针对胁迫行为本身加以制裁,颇值改进。民法的胁迫制度需要超越《民通意见》第69条而设定更科学的类型化标准:胁迫不仅会引发法律行为(合同)的无效,本身更会诱发法律所设定的公法或私法责任;胁迫责任的认定和本质,乃是胁迫人违反了社会契约,即违法地谋取本该让渡给公权力之执行权限。

  • 标签: 胁迫 违法性 博弈论 类型化 自我执行
  • 简介:中国经济法是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法律部门。中国经济法理论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表现为:经济法理论对公法与私法两分法局限的突破;经济法理论对传统部门法调整对象理论的更新;经济法理论对法律调整机制及其功能的拓展;经济法学提出社会本位观丰富了法的理念,是对个体本位理论的超越。经济法理论的进一步创新既需要坚持思想的大胆解放,又必须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现实,还应当经受社会生活与法律实践的检验。

  • 标签: 经济法 公法与私法 调整对象 法律功能 社会本位 平衡协调
  • 简介:古典自由主义法律理念是一种以“自由放任”为表征的消极法律理念,是早期经济危机发生的法律理念根源。新自由主义法律理念是一种以“国家干预”为表征的积极的法律理念,在它的指引下,通过以法律调整为核心的“罗斯福新政”得以基本确立,从而在克服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古典自由主义法律理念与古典自由主义法律理念具有同质性,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与新自由主义法律理念的斗争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以“限制干预、保障自由”为表征的中庸法律理念。在其引导下,从法律上逐渐弱化甚至抛弃了国家干预,从而导致了包括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在内的一波又一波的当代经济危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新的模式,秉持一种以“国家参与”为表征的与西方国家的法律理念迥异的法律理念。为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需要构建一种以“共同利益与共同自由”为表征,以世界整体为单位、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全新的法律理念——整体主义法律理念。

  • 标签: 经济危机 法律理念 自由主义 整体主义
  • 简介:<正>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法律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是,有些法学理论著作这样描述:“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可能在旧社会里自发地形成”,“社会主义法并不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存在的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当社会主义法出现后,首要的任务即摧毁旧经济,建立发展社会主义新经济,为自己创立坚实的经济基础。”(见《法学基础理论》67页、183页)这样说来,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不是上层建筑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而是先有了社会主义的国家和法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才

  • 标签: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法律 发展变化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社会主义公有制
  • 简介:文章对我国目前国家安全与经济安全审查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相关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分析了《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国家经济安全政策的规定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完善我国外资并购中国家经济安全审查法律制度提出了建议。

  • 标签: 国家经济安全审查 并购规定 消危协议
  • 简介:<正>对外经济贸易中的法律问题很多,本文仅对经常遇到的各类对外经济合作形式的法律性质作一些探讨。在对外经济贸易关系中,除了普通的进出口贸易关系之外,对外经济合作的形式很多,各种不同的经济合作形式,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性质,双方当事人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根据项目的不同情况,我们应善于选择最好的形式。下面就对外经济合作形式的法律性质,比较一下它们的利弊。

  • 标签: 法律性质 对外经济合作 对外经济贸易 法律问题 所有权 双方当事人
  • 简介:<正>《经济合同法》自1982年实施以来,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各方面,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广袤的中国大地推行的时候,它的带有许多计划经济特征的规定,已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桎梏。"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对不适应的内容作相应的修改已成为客观经济关系的迫切需要。因此,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的决定》,对原经济合同法作了重要修改。

  • 标签: 涉外经济合同法 当事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提高经济效益 仲裁机构 仲裁委员会
  • 简介:邪教组织具有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的本质,与普通刑事案件相比,邪教案件有其显著特点。通过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聚敛钱财,攫取经济利益,是邪教组织头目及其骨干成员的主要动机之一。惩治邪教活动,必须在认清邪教的非法政治目的的同时,掌握其在经济上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从而更加有效地揭露、证实犯罪,为充分运用法律武器打击邪教组织及其违法犯罪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邪教 经济违法犯罪 侦查
  • 简介: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综合考察了知识对资本的改造。从静态看,知识改善了资本结构,提高了无形资本比重,提高了投资收益率,不断地改变着有形资本;从动态看,知识使投资方向发生变化,使投资在劳动力和科研开发上的费用增加,在投资本身中所起的作用增大。文章还指出,认识这种改造的目的,在于克服人们在利用资本上的盲目性,从而对资本做更科学、更合理的利用,提高投资收益。

  • 标签: 有形资本 无形资本 静态 动态
  • 简介:公共利益是不同于个体利益,国家利益的第三种有独立意义的利益。经济法以公共利益的实现为根本目标,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与公共利益的实现休戚相关。经济法应当从实体到程序上设计出全面,合理的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行为,以保证公共利益的最好实现。

  • 标签: 公共利益 社会利益 政府经济管理行为 信息制度
  • 简介:<正>读了本刊90年第三期的《解除经济合同的通知,是否一定要用书面形式?》一文后,本人有不同看法,我认为,解除经济合同的通知,光靠口头通知不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理由如下:一、《工矿产品购销合同条例》与《经济合同法》的规定无冲突。《经济合同法》第28条规定“变更或解除经济合同的通知或协议,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包括文书、电报等)。”《条例》第8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时,在新的协议未达成以前,原合同仍然有效。但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的一方

  • 标签: 经济合同法 书面形式 解除合同 口头通知 工矿产品 当事人
  • 简介:<正>随着横向经济联合的开展,企业的活动空间和行为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现有的税收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其中包括纳税主体的概念和范围,对征税客体的调节作用,政府管理部门对税收法律制度的影响,都需要重新研究和探讨。一、横向联合体的纳税人地位问题。经过利改税的改革,我国的国营企业已经在税收法律的形式上获得了完全的主体人格,国营企业对税后利润拥有收益权,能够自主的支配、处分;对完不成税收义务的

  • 标签: 税收法律制度 主体人格 征税客体 纳税主体 收益权 横向经济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