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016与2019年成人致泻性大肠埃菌(DEC)食源性腹泻临床特征与耐药性,了解北京市强化食品卫生安全措施前后DEC流行病学变迁。方法分别收集2016和2019年就诊于北京同仁医院肠道门诊食源性成人腹泻患者1 926例和1 482例,共计3 408例。患者信息录入“肠道预警系统”,便标本分离培养,菌落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鉴定。大肠埃菌采用多重荧光定量PCR对5种致病型进行分型。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2019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标准判读。分类资料采用χ²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 408份标本共检出DEC 581株,肠产毒性大肠埃菌(ETEC)占53.36%(310/581),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菌(EHEC)。2016年DEC检出率为14.54%(280/1 926),肠聚集性大肠埃菌(EAEC)占DEC检出率的18.21%(51/280),ETEC占71.79%(173/280)。2019年DEC检出率为20.31%(301/1 482),EAEC占DEC检出率的41.23%(116/301),ETEC占48.93%(137/301)。与2016年比较,2019年EAEC检出率增高(χ²=29.26,P<0.001),其次为肠致病性大肠埃菌(χ²=9.37,P=0.002),而ETEC检出率下降(χ²=15.43,P<0.001)。与其他致病型相比,EAEC易引起恶心(χ²=32.72,P<0.001),感染肠侵袭性大肠埃菌(EIEC)的患者便标本易观察到红细胞(χ²=16.44,P=0.001)和白细胞(χ²=26.82,P<0.001)。EIEC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0.95%(17/21)、66.67%(14/21)和57.14%(12/21)。2019年出现3株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EAEC,其中2株厄他培南及亚胺培南均耐药,1株仅厄他培南耐药。全基因测序显示存在多种耐药机制,以耐药结节性细胞分化家族外排泵、青霉素结合位点突变及产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5(NDM-5)为主。结论成人食源性腹泻患者DEC检出率高,以ETEC为主。与2016年相比,2019年ETEC下降,EAEC检出率显著升高,并于2019年分离到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致泻性大肠埃菌菌株,其生物学特征及流行病学变迁应引起临床重视。

  • 标签: 大肠杆菌 食源性腹泻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人源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埃菌(STEC)抗生素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携带状况。方法33株非O157 STEC菌株来自2011—2019年7个省份,包括青海、黑龙江(各1例),广西、山东(各2例),广东(4例),河南(11例),上海(12例),均分离自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微量肉汤法对非O157 STEC进行19种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检测;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进行O∶H血清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耐药相关基因预测。结果33株非O157 STEC分为19种O∶H血清型、17种MLST序列型;10株菌对1种或以上抗生素耐药,5株为多重耐药菌株,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30.3%,10株),并检出阿奇霉素耐药菌株(12.1%,4株),但所有菌株均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共检出22种耐药基因,全部菌株均携带blaEC基因,并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型blaCTX-M-15(3.0%,1株),首次检出fosA7基因。结论中国7省份33株人源非O157 STEC中存在多重耐药和阿奇霉素耐药菌株,且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型,但均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志贺毒素 耐药表型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简介:目的研究武汉市儿童医院临床分离高产质粒AmpC酶和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SBL)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临床分离的头孢西丁中介或耐药的大肠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61株。采用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表型确认试验检测ESBLs,质粒转化试验定位耐药基因;采用PCR技术扩增质粒AmpC与CTX—M基因;使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确定CTX—M基因簇的特征;利用基因测序确定AmpC酶及CTX—M的基因亚型。结果DHA-1型和ACT-1型为主要的质粒AmpC酶基因型,发现1种新的ACT型质粒AmpC酶,其与ACT-1的同源性仅为84%。CTX—M-14型和CTX-M-3型为主要的ESBLs基因型。最常见的大肠埃菌SSBL基因组合为CTX-M-14+DHA-1+ACT-1型,肺炎克雷伯菌的为CTX—M-3+DHA-1+ACT-1。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菌中,产SSBL菌株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单产质粒AmpC酶菌株;CTXM-14/CTX—M-3+DHA-1+ACT-1是大肠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最常见的SSBL基因型。

  • 标签: 质粒AmpC型β内酰胺酶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不同长度poly(A)尾对mRNA体外表达的影响以及含poly(A)尾转录模板在大肠埃菌中的传代稳定性。方法设计并构建含38、60、103、125 nt和60 nt+6 nt间隔序列+60 nt(简称126 nt)poly(A)尾的模板质粒,利用单酶切将其线性化并以此作为转录模板进行体外转录反应制备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mRNA。将含有不同长度poly(A)尾的EGFP-mRNA转染293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EGFP表达情况。将poly(A)尾长度为125 nt和126 nt的模板质粒分别转化至大肠埃菌TransStbl3感受态细胞以及Top10感受态细胞中,各挑取7个单克隆进行培养并提取质粒,质粒经双酶切后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分别从中选取3个测序正确的单克隆于37℃条件下进行连续传代,每两代提取一次质粒,双酶切后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同时将poly(A)尾长度为125 nt的两组单克隆再分别于30℃条件下进行连续传代,每两代提取一次质粒并进行双酶切鉴定和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含不同长度poly(A)尾的转录模板。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poly(A)尾长度为103 nt和125 nt的模板质粒荧光表达明显高于poly(A)尾长度为38 nt与60 nt的模板质粒。poly(A)尾长度为126 nt的模板质粒荧光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poly(A)尾长度为125 nt的模板质粒转化TransStbl3感受态细胞和Top10感受态细胞后稳定序列的百分比分别为76%和91%,37℃条件下连续传代均可稳定传代至第4代,30℃条件下连续传代可分别稳定传代至第16代和第10代。poly(A)尾长度为126 nt的模板质粒转化TransStbl3感受态细胞和Top10感受态细胞后稳定序列的百分比分别为95%和48%,37℃条件下连续传代均可稳定传代至第12代。结论mRNA中poly(A)尾的长度和组成对目的蛋白的表达均有影响,在poly(A)尾中添加长度为6 nt的间隔序列以及30℃低温培养均有助于增加模板质粒的传代稳定性,为mRNA疫苗体外转录模板的设计和生产制备提供参考。

  • 标签: Poly(A)尾 mRNA疫苗 转录 表达 稳定性
  • 简介:目的表达肠出血型大肠埃菌O104∶H4的融合蛋白GST-AatA,获得单克隆抗体。方法人工合成肠出血型大肠埃菌O104∶H4的转运蛋白基因aatA,连接至pMDl8-T载体,转化E.coliDH5α,双酶切回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GST-AatA,测序鉴定后,转化E.ColiBL21,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并纯化该重组蛋白。将纯化后的融合蛋白GST-AatA免疫Balb/c小鼠,制备相应单克隆抗体;并对该单克隆抗体的纯度、亚型、效价、特异性进行鉴定和分析。结果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GST-AatA能表达融合蛋白GST-AatA;亲和层析纯化后融合蛋白GST-AatA纯度达到95%,免疫小鼠后得到相应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论成功制备出一株抗转运蛋白AatA的单克隆抗体,该抗体为IgG1亚型,特异性好,效价高,纯度可达97%。

  • 标签: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抗体 单克隆 抗体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2018年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临床基本技能考试中评分者对评分标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探讨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SP)与考官评分的一致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随机抽取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类别分阶段考试第一阶段临床基本技能考试的某所学校,以其临床医学专业77名考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分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面拉模型(many facets Rasch model,MFRM),将评分者(包括2名考官和1名SP)的情景误差因素分离出来,对考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进行评估,并对评分者的内部一致性和评价的宽严度进行分析。结果77名考生能力估计值的平均数为2.75 logits(MFRM分析结果均采用洛基量尺logit作为基本单位),大部分考生的加权拟合检验量(Infit)小于1.5;评分者总体宽严度平均数为-0.55 logits;考官的宽严度平均数为-0.45 logits,SP的宽严度平均数为-0.70 logits,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9,P=0.903)。结论评分者对评分标准掌握较好,整体标准相对宽松,SP与考官评分的内部一致性较高。

  • 标签: 医师资格考试 评分者误差 拉希理论 多面拉希模型 标准化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罗氏电化学发光Cobase601与森美康化学发光酶联免疫HISCL5000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结果。方法选择在罗氏Cobase601检测仪上检测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结果大于1.00CIO,同时在森美康HISCL5000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检测标本数49例,其中罗氏检测结果为1-10COI的标本10份,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118X+0.462,相关系数0.225,10.10-350COI的39份标本中,两者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0.471X-12.70,相关系数0.936。结论罗氏检测结果1-10COI之间,两种方法结果无相关性,罗氏检测结果为10.10-350.00COI之间,两种方法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

  • 标签: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电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酶联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大肠埃菌产AmpC酶情况及2010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降低三代头孢菌素折点后对其药物敏感性的改变。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大肠埃菌814株,对于头孢西丁耐药者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方法检测AmpC酶,及用双纸片扩散试验检测ESBLs,药敏结果与2010年CLSI更新标准作比较,评估更新后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改变。结果814株大肠埃菌中检出AmpC酶68株,产ESBLs共188株,检出率分别为8.4%和23.1%。814株大肠埃菌在折点更新前对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24.1%、24.8%及25.3%,折点更新后耐药率为21.6%、24.1%、25.3%;产酶大肠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大部分均高于不产酶菌株。结论2010年三代头孢菌素折点改变后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有所下降,我院产AmpC酶的大肠埃菌日益增多且呈多重耐药,为临床经验用药应首选。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AmpC酶 ESBLs 2010CLSI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应用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至我院进行诊治的8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实验组给予阿帕替尼250mgqd靶向联合罗达1.5bid口服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罗达3片每天2次治疗。治疗60天后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控制10例,临床控制率为23.26%(10/43),实验组患者临床控制20例,临床控制率为46.51%(20/43),两组患者之间临床控制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罗达化疗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靶向治疗,可以更加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阿帕替尼替尼 靶向治疗 希罗达 近期疗效
  • 简介:<正>目的:评估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中氟喹诺酮抵抗性大肠埃菌的流行及意义并以此辨别高危人群。材料和方法:收集3个医疗机构从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136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男性患者的直肠拭子检测结

  • 标签: 前列腺穿刺活检 大肠埃希菌 氟喹诺酮 超声引导下 抵抗性 经直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蒙药结合走罐疗法治疗琪素拉偏盛型乌合日依力都病(银屑病)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佩尔-林道(VH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内淋巴囊肿瘤(ELST)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其与VHL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2020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ELST的病例24例为实验组,选取24例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中耳炎的病例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二步法检测VHL、VEGF、HIF-1α在ELST及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Sanger测序检测24例ELST中VHL基因突变情况。比较VHL、VEGF、HIF-1α在两组中表达情况,统计分析VHL、VEGF、HIF-1α表达的相关性及在ELST中与发病年龄、肿瘤大小、骨质侵袭、临床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VHL在ELST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EGF、HIF-1α在ELST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HL与VEGF、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VHL、VEGF、HIF-1α的表达与ELST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HIF-1α的表达与骨质侵袭、临床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ST中VHL表达降低、VEGF、HIF-1α表达升高;VHL与VEGF、HIF-1α的表达呈负相关;VEGF、HIF-1α的阳性表达与骨质侵袭、临床分期呈正相关。VEGF、HIF-1α可能成为ELST的靶向治疗靶点。

  • 标签: 内淋巴囊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是引起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房室结消融联合氏-浦肯野系统起搏是可行、有效的,尤其适用于难以耐受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无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失败的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本文对房室结消融联合氏-浦肯野系统起搏治疗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合并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起搏,人工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 房室结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血流与尿路感染大肠埃菌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4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大肠埃菌感染2型糖尿病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感染途径分为血流感染组(40例)及尿路感染组(42例),均进行PCT、FD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D-二聚体(DDi)、抗凝血酶Ⅲ活性、血电解质等检测,两组上述资料进行比较;以PCT与其他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并以PCT为因变量,其他相关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比较,血流感染组体温(T)[(39.49±0.64)℃]、白细胞计数(WBC)[(14.92±11.78)×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NEU)[(13.39±11.60)×109/L]、单核细胞计数(MONO)[(0.72±0.36)×109/L]、NLR[(14.86±10.52)]、PLR[(199.15±160.69)]、PCT[(22.81±17.86)μg/L]、CRP[(133.44±63.63)mg/L]、FDP[(49.71±41.44)mg/L]、DDi[(16.56±12.20)mg/L]均高于尿路感染组[(37.12±1.20)℃、(9.04±3.95)×109/L、(6.25±4.02)×109/L、(0.42±0.29)×109/L、(3.67±3.34)、(120.01±44.08)、(4.46±8.69)μg/L、(39.22±22.16)mg/L、(3.81±3.41)mg/L、(0.84±0.75)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56、2.578、3.162、2.958、5.538、2.591、2.810、4.825、2.902、2.375,均P<0.05);而血流感染组的血小板(PLT)[(167.50±104.93)×109/L]、淋巴细胞计数(LYM)[(1.06±0.58)×109/L]、血钠[(130.89±6.50)mmol/L]、抗凝血酶Ⅲ[(57.88±16.28)%]均低于尿路感染组[(239.40±82.52)×109/L、(2.14±0.71)×109/L、血清钠(138.46±5.96)mmol/L,抗凝血酶Ⅲ(90.11±8.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3、-6.313、-4.046、-7.350,均P<0.05);行PCT的相关分析:PCT与T(r=0.387)、WBC(r=0.355)、NEU(r=0.368)、CRP(r=0.605)、FDP(r=0.616)、DDi(r=0.486)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血清钠(r=-0.319)、抗凝血酶Ⅲ(r=-0.465)均呈负相关(均P<0.05),PCT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DP、T与PCT显著相关。结论经血流感染大肠埃菌的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指标PCT、T、WBC、NLR、CRP、FDP、DDi显著高于经尿路感染,而PCT与T及FDP均显著相关。

  • 标签: 糖尿病,2型 埃希氏菌属 细菌感染 血液 泌尿道感染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 简介:摘要目的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8—2016年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菌(CR-ECO)的耐药基因构成情况及相关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CR-ECO菌株,采用改良碳青霉烯类失活法和EDTA碳青霉烯类失活法进行表型确证,并采用llumina HiSeq进行二代测序,分析其耐药基因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特征。结果共收集CR-ECO非重复菌株16株,经过全基因组测序发现携带IMP-4基因5株,IMP-26基因1株,NDM-1基因1株,NDM-5基因4株,NDM-13基因2株。16株菌株中检测出AmpC酶和(或)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及各类外排泵基因,11株CR-ECO出现OmpC膜孔蛋白基因缺失;多位点序列分型、血清学分型呈多样化。结论深圳市人民医院2008—2016年CR-ECO的耐药机制主要以产IMP型或NDM型碳青霉烯酶同时合并AmpC酶和(或)ESBL为主。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可快速了解菌株在基因水平上的分子生物学信息。

  • 标签: 卡巴配能类 大肠杆菌 β-内酰胺酶类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 全基因组测序 分子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