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术后各种不良现象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9例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四肢骨折患者的不良现象及原因,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伤口感染、疼痛、肢体肿胀、褥疮、功能障碍、骨折不愈合、胃肠功能障碍、肺部和泌尿系感染以及创伤引起的不良情绪。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专科护理和常规护理,肢体骨折术后不良现象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四肢骨折术后不良现象,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肢体骨折 不良现象 护理措施
  • 简介:摘 要:近年来,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延续和影响,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整体在下滑,继而舞蹈课上始终难以看到学生们积极的热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舞蹈兴趣,尤其不愿意参加有一定强度的舞蹈活动,请假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还出现了厌烦舞蹈课的现象。为此,笔者根据实际情况对本校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找出了其中原因,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高职高专 舞蹈课 厌学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为了使重大政策或者重大项目落地,一味地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并不科学。基于此,应当正确认识到城市总体规划持续调整现象的弊端,进行弹性的城市总体规划调整。以下本文将着重分析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的必要性,结合案例来分析城市总体规划持续调整现象,进而探讨如何解决以上现象,促进城市良好发展。

  • 标签: 城市 总体规划 持续调整 现象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锯齿状腺瘤被公认为直肠癌的癌前病变,锯齿状通路被认为是可以独立发展成直肠癌的重要通路,但目前对于锯齿状腺瘤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还知之甚少。本文旨在分析锯齿状腺瘤在直肠中的分布特点及潜在恶变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诊断为锯齿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病理类型病变的患者。总结锯齿状腺瘤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在28 730例行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311例(1.08%)锯齿状腺瘤患者,共发现锯齿状腺瘤372枚。按WHO分类,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22枚(5.9%),传统锯齿状腺瘤84枚(22.6%),未分类锯齿状腺瘤266枚(71.5%)。病理结果显示:无异型增生病变106枚(28.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变228枚(61.3%),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38枚(10.2%)。病变长径<10 mm有204枚(54.8%),≥10 mm有168枚(45.2%);病变位于左半直肠238枚(64.0%),右半结肠134枚(36.0%)。内镜下大体分型:扁平型16枚(4.3%),无蒂型174枚(46.8%),亚蒂型117枚(31.5%),带蒂型59枚(15.9%)。窄带成像国际直肠内镜(NICE)分型:Ⅰ型85枚(22.8%),Ⅱ型280枚(75.3%),Ⅲ型4枚(1.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大小、病变位置、病变部位及不同WHO分类与直肠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有关(均P<0.05);不同NICE分型的锯齿状腺瘤,其恶变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径≥10 mm(OR=6.699,95% CI:2.843~15.786)以及病变位于左半直肠(OR=2.657, 95% CI:1.042~6.775)是直肠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锯齿状腺瘤主要位于左半直肠,当病变长径≥10 mm或病变位于左半直肠时,易发生恶变。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锯齿状腺瘤 临床和病理特征 恶变因素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直肠癌诊断中低剂量CT的临床价值,并分析直肠癌的影像表现。方法 择取高度疑似直肠癌患者86例,选自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患者均行低剂量CT扫描检查、手术病理诊断,对比低剂量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并对患者低剂量CT影像表现加以分析。结果 手术病理与低剂量CT检查诊断结果及分期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经低剂量CT诊断后其影像表现为腔内局限性软组织肿瘤28例,肠壁不规则增厚59例,病变肠壁外缘光整39例,不光滑或有结节影突出48例。结论 直肠癌应用低剂量CT诊断有时效性,推荐使用。

  • 标签: []结直肠癌诊断 低剂量CT 临床价值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常规检验大数据构建直肠癌(CRC)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长海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结肠镜检查者,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全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根据肠镜联合病理结果标注或参照ICD-10编码,分别纳入CRC组和非CRC组。采用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人工神经网络(ANN)、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4种机器学习算法挖掘入组患者的所有常规检验项目数据,选择模型特征并建立CRC的分类模型。在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长海医院所有就诊者对模型效能进行前瞻性验证,并验证模型对<50岁患者及粪隐血阴性患者CRC鉴别能力。结果采用XgBoost算法构建了包含粪隐血,癌胚抗原、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7个特征的CRC风险预测模型CRC-Lab7。模型在验证集与前瞻性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9和0.816,明显高于粪隐血(AUC为0.68和0.706)。CRC-Lab7对50岁以下及粪隐血阴性的CRC也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AUC分别为0.84和0.69)。结论本研究通过挖掘常规检验大数据建立了CRC风险预测模型,模型效能优于粪隐血,且对粪隐血阴性及小于50岁人群的CRC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机器学习 实验诊断 大数据 风险预测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31例妊娠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肛门指诊可触及肿瘤的占比达50%以上,而首诊确诊率仅为19%。31例患者中印戒细胞癌1例,低分化腺癌11例,中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10例,中高分化腺癌3例,高分化腺癌2例;Ⅰ期2例,Ⅱ期5例,Ⅲ期13例,Ⅳ期11例。11例在妊娠期确诊患者中10例人工终止妊娠,1例妊娠晚期行剖宫产术,胎儿健康存活;20例为妊娠结束后1年内确诊患者,20名胎儿均健康。26例手术治疗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21例。31例妊娠期直肠癌患者的1、2、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7%、67%、56%、50%。妊娠期直肠癌易误诊、漏诊,肛诊简便易行,应予以重视;病理分型以中、低分化腺癌为主,预后较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aier法,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22例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9.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24.7%和9.9%。122例患者中,行卵巢切除99例(81.1%)。行卵巢切除患者的中位OS(21.9个月)高于未行卵巢切除的患者(10.3个月,P<0.01)。单纯卵巢转移、原发肿瘤切除和卵巢转移灶切除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1);原发肿瘤切除和卵巢转移灶切除为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1)。结论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接受积极的手术治疗,包括原发肿瘤切除术和卵巢转移灶切除术,可能获得生存改善。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卵巢转移 卵巢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相关分子与直肠息肉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肠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26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GF19)、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直肠息肉的发生、病理类型、大小、数目的影响因素。结果262例受检者中,无息肉检出116例,检出腺瘤性息肉113例,炎性息肉33例。息肉组HOMA-IR、VCAM-1及FGF19分别为2.904±1.754、(334.415±139.573)ng/ml和(135.865±98.470)pg/ml,均高于无息肉组[分别为2.369±1.306、(302.480±99.946)ng/ml和(110.694±76.044)ng/ml,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4.269,95%CI为1.963~9.405)和FGF19(77.0~131.4 pg/ml:OR=2.385,95%CI为1.155~4.926)为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799,95%CI为1.650~8.748)和FGF19(77.0~131.4 pg/ml:OR=2.290,95%CI为1.072~4.891)是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6.725,95%CI为1.853~24.410)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047,95%CI为0.009~0.245)是炎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539,95%CI为1.293~9.689)为单发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5.063,95%CI为2.048~12.515)、FGF19(77.0~131.4 pg/ml:OR=2.502,95%CI为1.102~5.681)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282,95%CI为0.095~0.839)是多发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416,95%CI为1.134~10.289)和空腹胰岛素(≥9.4 μU/ml:OR=9.480,95%CI为1.485~60.521)为发生<0.5 cm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3.151,95%CI为1.244~7.984)和空腹血糖(≥6.5 mmol/L:OR=0.310,95%CI为0.102~0.941)为发生0.5~0.9 cm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OR=22.649,95%CI为4.154~123.485)、年龄(55~64岁:OR=4.473,95%CI为1.070~18.704;≥65岁:OR=5.815, 95%CI为1.300~26.009)、体质指数(≥28 kg/m2:OR=5.310,95%CI为1.224~23.032)和FGF19(77.0~131.4 pg/ml:OR=7.474,95%CI为1.903~29.351)为发生≥1.0 cm直肠息肉的独立影响因素。按性别分层后,对于男性受检者,血清FGF19为直肠息肉(77.0~131.4 pg/ml:OR=6.109,95%CI为1.688~22.104)和腺瘤性息肉(77.0~131.4 pg/ml:OR=6.401,95%CI为1.717~23.864)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女性受检者,年龄(55~64岁:OR=3.783,95%CI为1.052~13.611)和VCAM-1(≥352.8 ng/ml:OR=4.341,95%CI为1.142~16.493)为直肠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55~64岁:OR=5.743,95%CI为1.205~27.362;≥65岁:OR=6.885,95%CI为1.143~41.467)、VCAM-1(≥352.8 ng/ml:OR=6.313,95%CI为1.415~28.159)和IGF-1(≥7.6 ng/ml:OR=5.621,95%CI为1.069~29.543)为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的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及糖脂代谢有关,血清FGF19是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是直肠息肉及腺瘤性息肉潜在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 标签: 结直肠息肉 胰岛素抵抗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首次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息肉患者,第二次行电子肠镜下手术时,更换操作者对直肠息肉术中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陆军第九四六医院接受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息肉、并在3个月内来院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首次电子肠镜检查和复查由不同的两位医生完成。记录患者两次电子肠镜检查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首次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直肠息肉患者576例,其中3个月内来院治疗的患者且符合纳入条件者423例,由同一操作者复查新检出息肉人数的检出率为22.7%(96/423),更换操作者后为24.3%(103/42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操作者和更换操作者新检出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20.8%(220/1 059)、25.9%(294/1 133),其中新检出直径≤ 5 mm息肉占新检出息肉分别为73.6%(162/220)、82.0%(241/294),新检出扁平型息肉占新检出息肉分别为71.8%(158/220)、79.9%(235/2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操作者和更换操作者新检出乙状结肠息肉占新检出息肉分别为35.0%(77/220)和39.1%(115/2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肠镜检查出直肠息肉的患者,手术时更换操作者,术中能更多的检查出漏诊的息肉,特别是直径≤ 5 mm的扁平息肉;建议直肠息肉患者手术时更换操作者,提高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 标签: 电子肠镜 结直肠息肉 检出率 更换操作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尼醇X受体(FXR)在正常肠黏膜、直肠腺瘤(CRA)、直肠癌(CRC)演变进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FXR表达与直肠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UALCAN网站工具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CRC以及正常直肠组织中FXR基因转录本的表达水平。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航天中心医院行肠镜检查及治疗的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CRA组织、47例CRC组织以及11名健康人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健康对照)中FXR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FXR蛋白表达与直肠肿瘤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依据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分析CRC患者FXR基因转录本中位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FXR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分析FXR基因表达与CR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对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CRC组织中FXR基因转录本表达水平低于正常直肠组织(P<0.01)。对收集的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从盲肠到直肠,FXR蛋白阳性率逐渐降低;健康对照、CRA、CRC患者FXR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0.9%(10/11)、24.0%(24/100)、6.3%(3/47),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6,P<0.01);CRC组织FXR蛋白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6.3%(3/47)比65.2%(1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8,P<0.01)。不同性别、年龄、腺瘤长径及是否进展期CRA患者间FXR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的CRC患者间FXR蛋白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据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生存分析显示,FXR高表达的CRC患者无复发生存优于FXR低表达患者(P=0.003)。结论FXR在健康人、CRA、CRC人群肠道组织中表达水平依次降低。FXR低表达的CRC患者预后不良。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腺癌 腺瘤 法尼醇Ⅹ受体 生物学标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与直肠癌间的关系,为直肠癌的预防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从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所有他汀类药物与直肠癌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和Jadad评分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0和Stata 12.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1篇文献,162万受试者参与。病例对照研究(RR=0.93,95%CI:0.88~0.98)、队列研究(RR=0.75,95%CI:0.63~0.88)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RR=0.79,95%CI:0.65~0.97)均显示他汀类药物对直肠癌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服用他汀类药物<5年(RR=0.86,95%CI:0.76~0.96)、日均服用剂量≥34 mg(RR=0.81,95%CI:0.66~0.98)和服用脂溶性他汀类药物(RR=0.86,95%CI:0.74~0.99)会降低直肠癌发生风险。结论他汀类药物对直肠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结直肠肿瘤 Meta分析
  • 简介:摘 要:随着新时期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可拆卸脚手架原位拉装置设计水平,技术人员要结合具体实际,加强绿色建造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设计更加高效的可拆卸脚手架原位拉装置,以提高脚手架应用安全与效率。本文结合上港集团军工路地块项目工程,对其中脚手架拉置换特点、组成进行了分析探讨,在此基础上发表点个人的见解。希望分析能进一步提高实践研究水平。

  • 标签: 绿色建造技术 可拆卸脚手架 原位拉结装置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是直肠癌肝转移(CRLM)治疗的核心手段,但即使是初始可切除的CRLM,仍存在较高的术后复发率。究其原因,除了外科因素,肿瘤生物学行为层面的"可切除"更能预测治疗的有效性。对于初始可切除CRLM,新辅助治疗有利于消灭微转移、降低术后复发率、筛选肿瘤生物学行为、改善预后。但是,哪一类CRLM患者更适合接受新辅助治疗,其方案该如何选择等问题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将从初始可切除CRLM的分层管理、新辅助治疗的策略和方案选择,特别是联合靶向药物的价值等方面,结合最新指南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初始可切除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循环肿瘤DNA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直肠癌联合肝脏转移灶切除术治疗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2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直肠癌联合肝脏转移灶切除术组(观察组,18例)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联合肝转移灶切除术组(对照组,24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膈下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术后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联合肝脏转移灶切除术治疗效果较好,且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腺瘤伴黏膜下层假性浸润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并总结相应的假性浸润模式。方法收集2016—2019年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病理科4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5例直肠腺瘤伴黏膜下层假性浸润的病例,共计9例,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结肠有蒂腺瘤8例,黏膜下层可见肿瘤性腺体,类似浸润性腺癌。黏膜下层腺体结构和细胞形态与黏膜内肿瘤相同,局部黏膜下层肿瘤与黏膜内肿瘤有连续性。黏膜下层肿瘤呈推挤式的分叶状或巢团状,腺体轮廓平滑钝圆,腺体周围少量间质组织类似于黏膜固有层间质,部分病例腺体外围黏膜肌错综增生,并常见黏膜肌包绕腺体。有些病例黏膜下层腺体扩张、间质内黏液结节形成及含铁血黄素沉积。1例为发生在直肠的广基隆起型腺瘤伴局部高级别异型增生累及集合淋巴小结形成淋巴腺复合体,并陷入黏膜下层,类似浸润性腺癌周围被淋巴组织包绕。淋巴腺复合体内的肿瘤腺体和黏膜内病变相延续,并且组织学形态相同,肿瘤前缘可见腺体轮廓呈推挤式类圆形,以及不连续的黏膜肌,无典型浸润性腺癌所有伴有的纤维间质反应、肿瘤出芽、腺体锐角分支及脉管浸润等形态特征。结论直肠腺瘤伴黏膜下层假性浸润可总结为两种独特的形态学模式,模式一为分叶状,缺少淋巴组织反应;模式二为淋巴腺复合体样。两种模式的主要特征为黏膜下层肿瘤和黏膜内肿瘤形态相同,并有连续性,推挤式的腺体周围伴固有膜间质和黏膜肌包绕,并且无典型浸润性腺癌的形态特征。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腺癌 复合体 淋巴细胞, 肿瘤浸润 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aier法,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22例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9.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24.7%和9.9%。122例患者中,行卵巢切除99例(81.1%)。行卵巢切除患者的中位OS(21.9个月)高于未行卵巢切除的患者(10.3个月,P<0.01)。单纯卵巢转移、原发肿瘤切除和卵巢转移灶切除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1);原发肿瘤切除和卵巢转移灶切除为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1)。结论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接受积极的手术治疗,包括原发肿瘤切除术和卵巢转移灶切除术,可能获得生存改善。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卵巢转移 卵巢切除术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