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置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2018年 12月期间我院于我院接受人工耳蜗置入的 45例 语前聋患儿,按照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22) 和观察组(n=23) ,对照组患儿围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围期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30%、 4.35%,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77.27%、 4.3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在 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置入围手术期中,医院可对其实施舒适护理模式,以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语前聋儿童 人工耳蜗置入术 围术期护理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置入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于我院接受人工耳蜗置入的45例语前聋患儿,按照患儿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22)和观察组(n=23),对照组患儿围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围期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30%、4.35%,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27%、4.3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置入围手术期中,医院可对其实施舒适护理模式,以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语前聋儿童 人工耳蜗置入术 围术期护理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应用及其护理的基本方法。方法 选取64例行PICC置管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同步实施置管前护理、置管期间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置管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置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88%>81.25%,χ =4.01),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5%<28.13%,χ =5.38),P均<0.05。结论 在PICC置管治疗过程中予以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置管一次成功率,缓减患者痛楚,且并发症发生率得以显著降低,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 应用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支架置入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左半结肠癌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4月~2018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接受传统开腹进行治疗的3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应用,接受支架置入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3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略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淋巴清除数目(21.87±2.45)个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淋巴清除数目(17.98±2.01)个;观察组患者中出血量(55.73±10.01)mL、肛门排气时间(1.24±0.38)d以及住院时间(8.29±1.78)d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中出血量(137.99±20.32)mL、肛门排气时间(2.29±0.65)d以及住院时间(14.98±2.0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应用支架置入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中出血量,使淋巴结清扫更彻底、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支架置入 腹腔镜微创手术 左半结肠癌 肠梗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外动脉多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术后血压监测。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7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颅内外动脉多支架置入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以50例为一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血压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血压异常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内外动脉多支架置入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尽可能血压异常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与预后效果,促进患者能尽快出院,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颅内外动脉 多支架置入术 并发症 血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X线辅助内镜置入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并梗阻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结直肠癌并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抽选出80例,将其按照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加中结肠灌洗治疗,观察组结直肠癌并梗阻患者实施X线辅助内镜置入支架联合腹腔镜手术,对比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对结直肠癌并梗阻患者给予X线辅助内镜置入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效果十分令人满意。

  • 标签: X线辅助内镜 支架 腹腔镜 结直肠癌并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支架置入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62例左半结肠癌肠梗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 2013年 4月~ 2018年 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接受传统开腹进行治疗的 3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应用,接受支架置入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 3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治疗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手术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略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淋巴清除数目( 21.87±2.45)个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淋巴清除数目( 17.98±2.01)个;观察组患者中出血量( 55.73±10.01) mL、肛门排气时间( 1.24±0.38) d以及住院时间( 8.29±1.78) d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中出血量( 137.99±20.32) mL、肛门排气时间( 2.29±0.65) d以及住院时间( 14.98±2.01)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3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应用支架置入辅助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可有效降低中出血量,使淋巴结清扫更彻底、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支架置入 腹腔镜微创手术 左半结肠癌 肠梗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肠镜联合X线下行肠道支架置入与直接在X线下肠道支架置入在改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中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2010年7月至2017年7月64例不同支架植入方式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纳入分为肠镜联合X线下行肠道支架植入组(36例)与直接在X线下肠道支架置入组(28例),观察2组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临床缓解率。结果肠镜联合X线下行肠道支架植入组与直接在X线下肠道支架置入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临床缓解率、并发症差异有临床意义(P<0.05)。结论肠镜联合X线下行肠道支架植入在改善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上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肠镜联合X线 肠道支架植入术 左半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 2017年 1月 -2019年 4月收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9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 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 [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L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LEDV) ]与 B型脑钠肽( BN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 7d后,研究组 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而 LESV、 LEDV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 ;治疗 7d后,研究组 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关键词 介入 ;心痛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塑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 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and its effect on ventricular remodeling.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7 to April 2019, 94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admit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7 cases in each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Routine treatment was given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ronary intervention was given in the study group. The changes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lesv),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ledv)) and 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7 days of treatment, LVEF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lesv and ledv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7 days of treatment, BNP level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标签:
  • 简介:摘要:报告一例主动脉瓣置换+搭桥术后突发心脏骤停患者的护理经验。患者术后当日循环稳定,氧和可,医嘱予拔除气管插管。术后一天突发心脏骤停,经抢救,患者恢复自主心律,复苏成功后患者,循环系统:血压波动大,尿少,予去甲肾、付肾、多巴胺、速尿持续泵入,置入IABP管,严格控制出入量,维持心律血压稳定。抗凝管理; :阿司匹林+华法林口服、肝素泵入,及时检查患者凝血功能。感染:控制感染,舒普深+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营养支持:提供足量膳食纤维,充分满足限液患者膳食纤维需求。神经系统:精神状态差。护理要点包括:出入量管理、IABP护理、心理护理、抗凝管理、康复运动护理,患者住院两月余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患者状况良好。

  • 标签: 冠脉搭桥 IABP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采用经皮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整理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均35例。对照组应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经皮介入治疗治疗。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介入治疗可以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急性综合征搭桥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 2018-2019年的 100例急性综合征搭桥患者,结合护理方法随机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围期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比较 2组急性综合征搭桥患者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情绪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压塞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情绪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综合征搭桥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安全性、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搭桥术 临床护理路径 术后并发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综合征(ACS)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CI)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ACS并行急诊PCI患者100例,按入院顺序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并实施健康宣教;观察组自入院起按照ACS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健康教育达标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观察组100%,高于对照组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4,P=0.004);观察组满意率96.0%,高于对照组7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23,P=0.0447)。结论应用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进门-球囊扩张时间(D-to-B)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及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诊PCI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用于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接诊的98例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顺序的单双号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9)与对照组(n=49)。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的用药方案,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以及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方案。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继发性心力衰竭等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心电图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脏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χ2=3.857,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93.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χ2=8.612,P<0.05)。结论氯吡格雷对于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综合征患者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氯吡格雷 老年非ST 段抬高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性修饰蛋白(IMA)在早期急性综合征(AC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住院的150例出现胸痛症状并冠状动脉造影确诊ACS患者为观察组,选同期体检结果为健康的150例普通胸痛患者为对照组,就诊后立刻记录各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ECG)水平,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发病后2h和4h时的IMA与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水平,同时检测肌红蛋白(Mb)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检测。结果发病2、4h时检测,观察组患者IMA、cTnT、Mb以及CK-MB水平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A2h检测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91.4%,阳性检出例数优于单独检测的ECG、cTnT、Mb(P<0.05);4h时灵敏度为88.4%,特异度为93.4%,阳性检出例数优于单独检测的ECG、cTnT、Mb(P<0.05)。结论IMA检测早期ACS的性能明显优于单一检测ECG、cTnT、Mb,能够作为临床上ACS的早期评估指标。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缺血性修饰白蛋白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行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收治中青年AMI行PCI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流程、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流程及护理方案基础上,依据中青年发病特点,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接诊-球囊扩张时间(D-to-B)、中舒适度、住院时间、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中舒适度明显提高,住院时间、并发症明显减少,D-to-B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在中青年AMI患者PCI中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护理效果,值得推广与改进。

  • 标签: 个体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探究CT联合血清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血清CXC趋化因子(CXCL16)用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可疑或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经造影检查未见异常的患者纳入对照组,造影显示异常的患者分为急性综合症组(ACS)及稳定性心绞痛组(SAP),根据CTA检查结果所示的斑块性质再次分为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PDGF、CXCL16水平,并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易损斑块在ACS组的分布显著高于SAP组(P<0.05);而稳定斑块在SAP组分布显著高于ACS组(P<0.05);混合斑块在两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ACS组、SAP组及正常组患者血清PDGF、CXCL16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CS组血清PDGF、CXCL16水平高于SAP组,且均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斑块组、易损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患者血清PDGF、CXCL1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易损斑块组及混合斑块组血清PDGF、CXCL16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结论CT可对斑块性质作出判定,血清PDGF、CXCL16水平可作为斑块稳定性预测的诊断指标,CT联合血清PDGF、CXCL16水平检测对斑块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CT 血清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 血清CXC趋化因子 冠脉斑块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患有急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干预当中,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对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86例急性综合征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86例患者采取单双数分组,单数为常规组,双数为信念组,根据临床干预方式不同均分,每组43例。常规组患者单纯接受临床常规性质的健康教育干预,信念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基础上接受健康信念模式干预,针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方式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干预之前的自我管理评分不存在差异,但是信念组患者接受健康信念干预后的自我管理评分明显提高,且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在接受对比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当中,应用健康信念模式干预的效果较好,该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冠脉综合征 健康信念 急性 自我管理 效果 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与经皮急诊及延迟介入(PCI)治疗近期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所选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120例,病例选取时间是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使用随机分组法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B组采用即刻PCI治疗,C组采用延迟PCI治疗,对比三组疗效。结果A组的再通率为57.50%,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C组的再通率为95.00%,(P<0.05),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治疗法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疗效明显,而延迟PCI治疗法的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溶栓治疗 经皮急诊及延迟冠脉介入治疗 近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