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颈动脉支架置入(carotidarterystending,CAS)是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手术治疗相比具有创伤小、痛苦少、见效快、致残率低、并发症少、安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考虑其仍是一种侵袭性的介入性治疗,同样会有并发症,所以严格的术前、中、术后护理非常重要。2001年10月-2003年2月期间,我院共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20例21支颈动脉狭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治疗 颈动脉狭窄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成形(PTCA)+支架植入术前后炎症反应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水平对评估和预防再狭窄(R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采用ELIA法分别检测PlylA+支架植入术前、术后6h、术后2d及术后6dhs-CRP、IL-6血清水平,并随访6个月内急性和远期RS率,分别比较急性和远期RS组与非RS组之间血清hs-CRP、IL-6的值。结果PTCA/支架植入术后6h血清IL-6水平显著升高,而术后48h血清IL-6水平逐渐降低;PTCA/支架植入术后48h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术后6d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早期发现1例PTCA/支架术后急性再狭窄患者术后6hIL-6血清水平明显升高;随访中远期8例RS与37例非RS患者发现RS组PTCA/支架术后48h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而非RS组患者血清CRP水平相对较低。结论冠心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有炎症反应;hs-CRP和IL-6是反映PTCA/支架术后炎症反应加重的敏感性指标,hs-CRP和IL-6水平表现出正相关性;PTCA/支架术后6h高浓度IL-6可能与急性血管RS有关;PTCA/支架术后48h血清高浓度hs-CRP对远期RS有预测意义。

  • 标签: 术后 PTCA hs-CRP 支架术 IL-6 血清水平
  • 简介:股动脉穿刺法(Judkins法)行造影或介入治疗拔除股动脉鞘管时,通常用手压迫止血,不仅费时费体力,而且有时效果还不确切。我们改用一次性20ml塑料注射器压迫穿刺部位止血法,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股动脉穿刺 压迫止血 塑料注射器
  • 简介:心电图为无创诊断冠心病的常规手段,有关资料报道其诊断的敏感性为60%-70%,特异性为54%-90%。我们在临床中对有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正常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2例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变。报告如下。

  • 标签: 冠脉完全闭塞 诊断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心电图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搭桥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4例接受搭桥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2例。A组为体外循环下搭桥组,B组为非体外循环下搭桥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2h(T2)和术后24h(T3)时间点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改变。结果体外循环搭桥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m-Alb/Cr)、尿N-乙酸-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浓度组内各点相比,T1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搭桥组尿m-Alb/Cr和NAG在T1时间点较体外循环搭桥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体外循环搭桥可引起可逆性的肾功能早期损害。非体外循环搭桥较体外循环搭桥对肾功能损害明显减轻。

  • 标签: 冠脉搭桥术 体外循环 尿微量白蛋白 尿N-乙酸-β-D氨基葡萄糖苷 肾功能
  • 简介: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合并梗阻的左半结肠和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多需分期手术。近年来,内支架开始应用于结直肠恶性梗阻患者,使得患者避免了分期手术与结肠造口,为结直肠恶性梗阻患者进行一期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梗阻 支架
  • 简介:急性综合征(ACS)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的诊断概念,它涵盖了Q波心肌梗死(QMI)、非Q波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由于NSTEMI和UA有时在临床上难以鉴别,而治疗上并不需要严格区别,故合并为一个概念被提出.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多数为ACS.近10年来,我国ACS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接近国际的平均水平,正确合理地治疗ACS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易化性经皮冠脉成形术 院前溶栓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对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22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171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61.3±12.1)岁。外周肱动脉测量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记录患者病史及血脂水平。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用造影血管受累支数表示。结果:高血压组患者年龄较大(P<0.01)。高血压组患者双支病变患病率高(P<0.01)。血脂水平与糖尿病病史在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甘油三酯、高血压病是病变支数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合并高血压忠者脉压水平高,病变多较严重,提示对这部分患者降压治疗,适当控制脉压水平可能对改善冠心病预后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冠脉病变 严重程度 冠心病 危险因素
  • 简介:胃镜下置放内支架治疗食管梗阻及食管气管瘘,已是常规治疗,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创伤小[1,2],但少数患者因梗阻严重或瘘口巨大,不能经口途径成功置放导丝到达食管下段,导致扩张及内支架失败.我们2004年2月对1例食管气管瘘(瘘口内径约3cm)患者经腹胃切开途径成功置入食管内支架,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食管气管瘘 内支架治疗 胃切开 置入 经腹 2004年2月
  • 简介:目的了解糖尿病对急性综合征(ACS)患者血钾浓度的影响。方法将入院有血钾记录87例ACS患者分组:A组:非糖尿病合并ACS组,B组:糖尿病合并ACS组,C组:正常对照组(非ACS组)。分别检测入院时电解质、第二天晨空腹血糖、血脂水平。结果糖尿病合并ACS组与非糖尿病合并ACS组血钾分别比非ACS组(对照组)下降5.5%和7.8%。(两组P值〈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糖尿病是升高ACS患者血钾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 标签: 糖尿病 ACS 血钾浓度
  • 简介:急性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s,ACS)是包括不稳热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一组病症.为了便于快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建议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将ACS病人分为ST段抬高和ST段不抬高的急性综合征.后者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和病情发展的危险阶段,未经有效治疗,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抗凝治疗是药物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更为安全有效.笔者对中原油田总医院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344例ST段不抬高的急性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评价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低分子肝素治疗 ST段不抬高 临床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
  • 简介: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急性门高压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硬化门高压引起急性出血实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术后未出现再出血,无肝性昏迷、膈下脓肿,无消化道漏等手术并发症,急诊止血率100%,手术死亡率为0。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急性门高压出血,止血确切,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门脉高压症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的水平及罗格列酮对其水平的影响。方法112例急性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监测治疗前后血清hsCRP和IL-6水平,同时与80例健康对照比较。结果(1)治疗前ACS罗格列酮组与常规治疗组的血清hsCRP和IL-6水平无明显差别,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2)治疗后罗格列酮组hsCRP和IL-6分别为(1.96±1.04)mg/L和(10.32±4.16)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常规组治疗组hsCRP和IL-6分别为(2.75±1.20)μg/L和(15.15±4.56)mg/L,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明显下降(P〈0.05)。但罗格列酮组下降更为明显,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罗格列酮治疗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噻唑烷二酮类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观察根尖倒充填治疗戴前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颗戴前牙根尖倒充填术后1年的临床表现及X线片,并与54颗戴前牙常规根管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戴前牙根尖倒充填成功率为93.75%:常规根管治疗成功率为90.74%,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根尖倒充填可作为戴前牙慢性根尖周炎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充填术 前牙 慢性根尖周炎 牙根尖 根管治疗术 临床研究
  • 简介:冠状动脉内支架(CoronaryStentCS)已成为治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ercutaneousPTCA)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和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有效方法。冠状动脉内支架能成功打开血管,粘合撕裂内膜,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建立正常血流。我科自1998年3月-2003年3月实施CS61例,共植入支

  • 标签: 冠状动脉 支架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刺股动脉或切开动脉直视下穿刺,造影明确病变动脉部位及病变长度后,利用导丝或超声消融导管开通闭塞段,球囊导管行扩张成形后置入血管内支架.结果45例(53条患肢)血管腔内支架均释放成功,踝肱指数由0.36±0.14增至术后7d0.77±0.21(t=2.397,P=0.021),45例随访6~54个月,平均23个月,一期肢体通畅率90.6%(48/53).结论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腔内成形术 支架
  • 简介:为比较雷帕霉素洗脱支架(Cypher)与紫杉醇洗脱支架(TAXUS)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多支病变冠心病416例,剔除合并左主干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管重建及合用普遗支架者,随机分为两组:Cypher支架组210例,TAXUS支架组206例,支架置入前两组冠心病危险因素、心功能状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支架术后近期及远期结果。结果表明两组PCI手术成功率、平均支架置入数(3.24±1.25比3.19±1.38枚/例)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随访(19.5±8.9)个月,两组总随访率、心绞痛复发率、造影复查再狭窄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心功能改善率及无事件存活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与Cypher支架组比较,TAXUS支架组术后亚急性血栓发生率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1.0%比0.5%,P〉0.05)。用QCA测量术后6~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MLD),节段内MLD、支架内晚期管腔丢失及节段内晚期管腔丢失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置入Cypher和TAXUS两种药物洗脱支架均能达到成功率高、再狭窄率低、远期临床疗效好的结果.两者疗效及安全性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雷帕霉素 紫杉醇 多支病变 洗脱支架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的变化,预后意义和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内皮素的变化以及和心肌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监测34例行择期PTCA和/或支架且术前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CK-MB)正常的患者术后6,12,18,24h肌钙蛋白Ⅰ和CK-MB;术前,术后即刻,6h,24h的内皮素水平.观察6~10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35.30%行择期PTCA和/或支架且术前肌钙蛋Ⅰ和CK-MB正常的病例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6~10个月随访中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组和肌钙蛋白Ⅰ正常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无显著性差异,但肌钙蛋白Ⅰ升高组中再发心肌缺血均出现在肌钙蛋白Ⅰ峰值大于该组平均峰值者.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示球囊扩张总时间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与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有关.术后即刻血浆内皮素升高,术后6h升高更明显,术后24h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并不少见.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和中期随访中心脏事件发生无明显关系,术后肌钙蛋白Ⅰ较大幅度升高和住院期间再发心肌缺血有关.球囊扩张总时间较长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出现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Ⅰ升高.PTCA和/或支架术后内皮素普遍升高,术后24h应预防痉挛.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术 肌钙蛋白I PTCA 内皮素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总结胆道金属内支架引流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经验和疗效分析.方法:恶性阻塞性黄疸34例,男25例,女9例.胆管癌16例,肝转移瘤5例,胰头癌12例(包括术后胆肠吻合口复发2例)和胆囊癌1例.本组采用金属内支架内引流33例,共使用金属内支架36枚.1例仅行外引流.15例支架置入术后加局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结果:33例采用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管支架获得成功(其中1例经T型管置入另一枚支架).其中31例一次性置入支架.3例先行胆汁引流(PTBD)后,其中2例再放置金属内支架成功,1例因胆管梗阻严重,导丝未能通过梗阻段改行外引流.31例(91.5%)黄疸消退满意.本组仅行支架置入引流者中位生存期6个月,加上放、化疗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金属内支架引流治疗,可用于胆道局限性恶性狭窄不能手术治疗、术后复发及高龄患者.配合肿瘤局部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恶性阻塞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胆道金属内支架引流术 手术治疗 恶性梗阻性黄疸 肿瘤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