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PTED)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探讨PTED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确诊为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试验组)和常规椎板开窗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局部麻醉、G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TESSYS穿刺技术,内镜下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进行神经根的减压和松解。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单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后随访13~29个月,平均19个月,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JOA评分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PTED组平均手术切口(0.7±0.2)cm,手术出血量(7.2±2.1)ml,手术时间(73.7±11.2)min,术后卧床时间(13.1±5.2)h,术后住院时间(3.5±0.7)天。FD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3.2±0.4)cm,手术出血量(47.5±11.3)ml,手术时间(52.4±8.5)min,术后卧床(98.7±19.6)h,术后住院时间(13.4±2.3)天。两组病例术后ODI、VAS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两组术后1年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和FD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PTE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PTED近期疗效FD相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外科手术 微创性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目的探讨MRI/CT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3,IGFBP-3)、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1自身抗体(apurinic/apyrimidinicendonuclease1autoantibodies,APE1-AAbs)联合应用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1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行MRI/CT检查,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7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血清IGFBP-3、APE1-AAbs水平,分析MRI/CT结果,根据血清IGFBP-3、APE1-AAbs检测水平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比较MRI/CT在不同分组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IGFBP-3为(2.86±1.31)μg/ml,APE-AAbs为2.79(1.14~9.61);对照组研究对象血清IGFBP-3为(4.72±1.14)μg/ml,APE-AAbs为1.91(0.78~5.52),结直肠癌组患者血清IGFBP-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APE-AAb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血清IGFBP-3、APE1-AAbs检测水平将所有患者分为IGFBP-3/APE1-AAbs异常组(45例)和IGFBP-3/APE1-AAbs正常组(82例),IGFBP-3/APE1-AAbs正常组中MRI/CT诊断准确度为66.67%;IGFBP-3/APE1-AAbs异常组中MRI/CT诊断准确度为89.02%,比较差异具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清IGFBP-3呈低表达,APE1-AAbs呈高表达,两者血清水平检测对结直肠癌均具有辅助诊断价值,此外,MRI/CT在IGFBP-3降低或APE1-AAbs升高组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准确性更高,MRI/CT影像学检查和血清IGFBP-3、APE1-AAbs水平检测联合应用可提高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

  • 标签: 结直肠癌 诊断 术前分期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简介:目的探讨围术期米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开腹肝切除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本中心收治的开腹肝癌切除术的77例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2组传统组45例和ERAS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术后胃肠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和术后总住院时间.结果ERAS组患者术前口渴、饥饿和焦虑感明显低于传统组(均P〈0.05),ERAS组患者对比传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2.5±0.7)天vs.(3.3±0.8)天,t=4.551,P〈0.001]和排便时间[(3.1±0.6)天仍.(3.9±0.8)天,t=4.778,P〈0.001]明显缩短.ERAS组比传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缩短[(8.6±2.1)天vs.(9.8±2.5)天,P=0.03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差异(22.6%vs24.4%,P=0.851).ERAS组患者较传统组患者术后疼痛较轻,术后疼痛消除时间较快(均P〈0.05;).结论ERAS理念应用于肝癌围术期,可以保障围术期安全,并不增加开腹肝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术前主观感受、尽早恢复胃肠功能及减轻疼痛评分.ERAS在开腹肝切除术实施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肝切除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目的研究结肠癌组织中MTA1的表达水平及在细胞核、细胞质内的定位情况,分析其结肠癌预后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结肠癌组织芯片(30例肠癌组织、10例转移组织、8例正常组织)中检测MTA1Sox2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定位情况,统计分析二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的相关性;并初步探讨Sox2MTA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①肠癌组织及转移组织中MTA1细胞质染色强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肠癌组织转移组织间MTA1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②MTA1在细胞质的表达强度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3),生存时间〈5年的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细胞质内MTA1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生存时间≥5年的患者组织(P=0.007);③Sox2在肠癌组织细胞核及细胞质内的表达均与MTA1细胞质表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MTA1细胞质过表达提示结肠癌预后不良,这可能与Sox2的过表达相关。

  • 标签: 结肠癌 MTA1 SOX2 肿瘤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超声造影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10个原发性小肝癌和93个转移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比较两组小肝癌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表现的异同。结果(1)303个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消退,转移性小肝癌增强达峰时间和开始消退呈低回声时间明显早于原发性小肝癌(P〈0.05)。(2)超声造影动脉期显示,95.7%(201/210)的原发性和2.3%(2/93)的转移性小肝癌呈高回声(P〈0.05),门脉期及延迟期显示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形态上,原发性小肝癌和转移性小肝癌分别有93.4%(196/210)和35.5%(33/93)的病灶呈整体均匀性增强(P〈0.05);转移性小肝癌中,54.8%(51/93)的病灶周边呈环状或不规则状增强,明显高于原发性小肝癌的5.2%(11/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性和原发性小肝癌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均呈快速增强,但在增强方式和开始消退呈低回声的时间上均存在一定差异。超声造影为原发性转移性小肝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小肝癌 超声造影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X—rayrepaircross—complementinggroup1(XRCC1)RB99Q基因多态性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收集有关XRCC1R399Q基因多态性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软件对各项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的评估。结果国内外共有21篇文献纳入研究(结直肠癌组6229例;对照组106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XRCC1R399Q基因多态性在整个人群中结直肠癌无明显的关联性(ORQQvs、RR=1.10,95%CI=0.90~1.35;ORQQ/RQvs.RR=1.02,95%CI=0.90~1.16;ORQQvs.RR/RQ=1.12,95%CI=0.95~1.33)。通过种族的分层分析发现XRCC1R399Q基因多态性结直肠癌易感性在亚洲人群和欧洲人群中无差异。结论XRCC1R399Q基因多态性结直肠癌间不存在明显的易感性。

  • 标签: XRCC1 R399Q基因 多态性 结直肠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P53基因CD72Arg/Pro多态性中国汉族人贲门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法对67例贲门腺癌患者和138名正常对照组人群P53基因CD72Arg/Pro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病例组P53基因Pro等位基因频率(0.672)和Pro/Pro基因型频率(47.8%)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413和13.0%)(P<0.01);携带Pro/Pro基因型者患贲门腺癌的风险比携带Arg/Arg基因型者显著升高,OR为8.30,95%CI:3.49—19.77(P<0.01)。P53基因型分布和贲门腺癌的病理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P<0.01)。Pro/Pro基因型频率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低分化组(69.6%)>中分化组(42.3%)>高分化组(27.8%)。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ro/Pro基因型频率(63.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35.1%)(P<0.05)。结论P53基因Pro/Pro基因型是贲门腺癌的遗传易患因素,携带Pro/Pro基因型的贲门腺癌患者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 标签: P53基因 CD72Arg/Pro 基因多态性 贲门腺癌 生物学行为
  • 简介: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也称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食管癌患者,收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I3K和AKT蛋白在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D2-40蛋白标记淋巴管,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PI3K、AKT蛋白的表达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中PI3K和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和86.7%,均明显高于癌旁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的4.2%和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组织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PI3K、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PI3K、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食管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蛋白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中LMVD的数量为(13.92±3.02),明显高于PI3K蛋白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的(6.5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T蛋白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中LMVD的数量为(13.84±3.08),明显高于AKT蛋白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的(6.14±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且能够促进微淋巴管的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其表达情况患者的临床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关系。阻断该通路可作为治疗和预防食管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新的研究方向。

  • 标签: PI3K/AKT信号通路 食管癌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诱导肺损伤(RILI)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的关系及两种放疗计划的差异。方法151例肺癌患者分别接受3D-CRT(n=90)和IMRT(n=61),均给予根治性放疗剂量,采用传统分割照射(1.8~2.0Gy/次,1次/天,5次/周),中位剂量60.0Gy。比较两组发生RILI的差异,并分析两组发生≥2级RILIDVH参数的关系。结果3D-CRT组≥2级RILI发生率为17.8%,略低于IMRT组的24.6%;≥3级RILI发生率为8.9%,略高于IMRT组的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3D-CRT组V20可增加≥2级RILI的发生风险(OR=3.780,P=0.030);IMRT组V5、V10、V13、V20和平均照射剂量均可增加≥2级RILI的发生风险(OR:3.575~6.286,P:0.003~0.045)。多因素分析显示V20是RIL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3D-CRT和IMRT对肺癌患者≥2级RILI的发生率影响不明显,但RILI的发生风险均与V20相关。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肺癌 放射性肺损伤
  • 简介: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肺癌分期、近期疗效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确诊为肺癌的患者,化疗前、后常规检查血清CEA、NSE、Cyfra21-1,评估其变化,所有入组患者随访5年.结果96例肺癌患者中,血清肿瘤标志物增高者为66.67%(64/96),其中SCLC为64.71%(22/34);NSCLC为67.74%(42/62);SCLC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增高的发生率分别为8.82%(3/34)、55.88%(19/34)及29.41%(10/34);NSCLC患者分别为35.48%(22/62)、19.35%(12/62)及43.65%(27/62);其中肺腺癌分别为45.24%(19/42)、11.90%(5/42)及38.10%(16/42),肺鳞癌分别为18.75%(3/16)、31.25%(5/16)及56.25%(9/16);SCLC局限期分别为0%、15.79%(3/19)及0%,广泛期分别为100%(3/3)、84.21%(16/19)及100%(10/10);ⅢB期NSCLC分别为9.09%(2/22)、0%及11.11%(3/27);Ⅳ期分别为90.91%(20/22)、100%(14/14)及88.89%(24/27);化疗后,SCLC血清NSE降至正常者为94.74%(18/19),NSCLC血清CEA、Cyfra21-1降低或降至正常者分别为68.18%(15/22)及92.6%(25/27);SCLC血清肿瘤标志物增高的总生存期为18.18个月;NSCLC为16.36个月.结论血清肿瘤指标肺癌分期、疗效及生存时间有关,晚期肿瘤标志物增高,化疗后明显下降,增高的患者预后差、生存时间短.

  • 标签: 肺癌 CEA NSE CYFRA21-1 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09年我科行保肛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腹腔镜辅助Dixon术式和常规开腹Dixon术,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复发资料.结果腹腔镜组开腹组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TNM分期及Dukes分期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稍多开腹组,分别为(16.4±4.3)、(14.1±3.7)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肿瘤下缘安全切缘长度分别为(2.5±0.8)cm和(2.4±0.6)cm,无统计学差异(P=0.545).开腹组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相近.腹腔镜组及开腹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4%及66.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能够达到开腹手术的根治效果,安全可靠,短期疗效良好,长期生存预后不逊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 保肛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开放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国内期刊发表的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开放甲状腺切除术在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瘤方面的文章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篇文献,累计腔镜组702例,开放组854例。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MD=4.48,95%CI:3.00~5.97,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MD=-22.70,95%CI:-23.40~-22.01,P<0.05),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开放组(MD=-2.38,95%CI:-2.49~-2.28,P<0.05),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MD=-5.32,95%CI:-6.01~-4.63,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开放组(OR=0.31,95%CI:0.21~0.48,P<0.05),住院费用多于开放组(MD=1497.65,95%CI:1403.86~1591.44,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且美容效果好,是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的理想入路选择。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META分析 腔镜 胸乳入路
  • 简介: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AFAP1-AS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AAFAP1-AS1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病理学确诊为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制作组织芯片,检测AFAP1-AS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AFAP1-AS1NSCLC预后的关系。结果AFAP1-AS1在N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且AFAP1-AS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AFAP1-AS1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AFAP1-AS1在NSCLC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AFAP1-AS1 长链非编码RNA 非小细胞肺癌 组织芯片
  • 简介: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receptor—β,ER—β)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ER—β启动子甲基化ER—β的表达间的关系,以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ER—β的甲基化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中ER—β的表达较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显著增高(均P〈0.01),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则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化率较子宫内膜癌显著降低(均P〈0.05)。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的阳性表达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均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β的基因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乃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受体Β DNA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 简介:目的探讨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丁酸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0、2.5、5.0、10.0mmol/L丁酸钠作用HeLa细胞24、48、72h后,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2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0mmol/L丁酸钠比较,2.5、5.0、10.0mmol/L丁酸钠处理24、48、72h后HeLa细胞的细胞活力均明显降低(P﹤0.01)。0mmol/L丁酸钠比较,2.5、5.0、10.0mmol/L丁酸钠处理48h后HeLa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和G1期细胞所占比例均明显增高,细胞中cyclinD1、PI3K、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细胞中BAX、p27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0、10mmol/L丁酸钠处理48h后HeLa细胞中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较0mmol/L丁酸钠明显降低(P﹤0.01)。结论丁酸钠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HeLa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增殖。

  • 标签: 丁酸钠 宫颈癌 HELA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雌激素孕激素受体阳性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9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病理学特征。应用#检验比较不同组的差异;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疾病进展相关因素。结果低ER水平(HR5.59,95%CI:2.42~12.95,P〈0.001)、低PR水平(HR0.19,95%CI:0.04~0.90,P〈0.05)和高Ki-67增殖指数(HR5.84,95%CI:1.91~17.85,P〈0.05)的患者复发率更高。ER+/PR+患者ER+/PR+患者在肿瘤体积(P〈0.001)、病理分期(P〈0.001)、Ki-67水平(I〉20%)(P〈0.001)、Her-2阳性表达(P〈0.05)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PR+乳腺肿瘤比ER+/PR+乳腺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性。

  • 标签: 孕激素受体 受体阳性 阳性孕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P53基因突变微卫星DNA不稳定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银染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检测28例内镜活检组织标本,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子基因突变及第2、17号染色体的2个位点的MSI的情况。结果:MSI总检出率为32.1%(9/28),中.高分化腺癌MSI阳性率为60%,显著高于低分化腺癌16.7%(P<0.05)。Ⅰ—Ⅱ期MSI阳性检出率(60%)显著高于Ⅲ-Ⅳ期(16.7%)(P<0.05)。P53基因总突变率为60.7%,P53基因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突变率(84.6%)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的突变率(40%)(P<0.05)。P53基因突变组中,MSI检出率(35.3%)较无突变组(27.3%)有增高趋势,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MSI可能分别代表了胃癌病变过程中的不同分子病理学机理,MSI可能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标志,而P53突变在胃癌的发生中较普遍,并且胃癌发生转移有关。两者不同程度地反映胃癌的细胞生物学恶性行为,这对临床分析胃癌的预后可能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胃癌 P53基因 基因突变 微卫星 DNA不稳定性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一2(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2,TIMP-2)基因多态性胃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52例连续性的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254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部分变性条件下检测所有基因型,用Shesis软件对各基因进行单倍型分析。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方法测定胃癌组织中MMP-2和TIMP-2的表达水平。结果病例组MMP-2—1306C/T基因CC、CT、TF分布的频率分别为80.2%(202/252)、19.0%(48/252)、0.8%(2/252),对照组分别为68.1%(173/254)、28.2%(71/254)、3.9%(10/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03);携带C等位基因(CC+CT)的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是携带TT基因型的1.845倍(OR=1.845,95%CI:1.231—2.767)。病例组TIMP-2—303G/A基因GG、AG、AA分布的频率分别为57.1%(144/252)、38.9%(98/252)、4.0%(10/252),对照组分别为52.0%(132/254)、35.0%(89/254)、13.0%(33/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P=0.001);携带G等位基因(GG+GA)的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是携带AA基因型的1.232倍(OR=1.232,95%CI:0.868~1.750)。病例组TIMP-2—418G/C基因GG、GC、CC分布的频率分别为56.7%(143/252)、34.1%(86/252)、9.1%(23/252),对照组分别为68.1%(173/254)、28.3%(72/254)、3.5%(9/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7,P=0.037);携带G等位基因(GG+GC)的患者发生胃癌的风险是携带cc基因型的0.666倍(OR=0.666,95%CI:0.463~0.959)。TIMP-2—303G/A在未突破浆膜层组GG、AG、AA基因型分布突破浆膜层组中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

  • 标签: 胃癌 MMP-2 TIMP-2 基因多态性 蛋白水平
  • 简介:目的比较经胸经腹食管裂孔手术治疗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食管胃结合部癌切除术92例高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入路(经胸组)47例,经腹正中入路(经腹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胸组相比,经腹组患者获取阳性淋巴结数目更多[(8.1±5.0)枚vs.(5.1±4.4)枚,t=3.000,P=0.003],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1.7±6.9)天vs.(15.9±7.4)天,t=2.773,P=0.00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3.3%vs.44.7%,χ^2=10.895,P=0.001),其中肺部感染(2.2%vs.14.9%,χ^2=4.649,P=0.031)、心律失常(4.4%vs19.1%,χ~2=4.722,P=0.030)发生率均较低。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纵膈或胸腔感染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切缘阳性和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心肺功能差的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比经胸入路手术在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小,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肺部感染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索完整网膜囊切除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在传统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基础上,腹腔镜下尽可能完整的剥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记录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重要血管、脏器损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87.3±31.2)min,网膜囊切除时间(45.3±20.1)min,术中失血(75.5±12.3)ml,术后住院时间(11.3±6.0)d.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31.3%(5/16),包括腹腔感染1例(6.3%)、切口感染1例(6.3%)、肺部感染2例(12.5%)、尿路感染1例(6.3%).无胰瘘、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对进展期胃癌实施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并网膜囊完整切除安全可行,术中应注意重要的解剖标志及正确的解剖层次.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 网膜囊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