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浙江气象科学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大气环境评价应用软件系统”于1990年4月10日在杭州通过了由杭州大学、环保局、市环保局、石化厅、省电力设计院和气象局等有关专家组成的技术鉴定组的鉴定。该软件系统研究开发了有关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污染气象探测数据处理和污染物浓度估算两个方面共28个程序模块。第一部分主要包括地面测风、小球测风和平衡气球探测资料处理三个系列的程序,并相应配制了历史常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多测点地面风的相关分析、风速幂指数、地面粗糙度、合成风、风的稳定度及大气扩散参数回归分析程序。还研制开发了部分通过显示屏幕或外部设备(xy仪)的图形绘制程序。

  • 标签: 大气环境评价 应用软件系统 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扩散 合成风 平衡气球
  • 简介: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气象局始建于1955年,属国家基准气候站。县局现有职工22人,大学本历有6人,大专学历16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4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4人。主要业务有地面气象观测、高空气象探测、生态环境监测、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御工作和预测预报服务。

  • 标签: 藏族自治州 县气象局 青海省 果洛 专业技术人员 地面气象观测
  • 简介:公元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发生里氏7.1级地震。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70人失踪、12135人受伤。地震使得玉树这片美丽的草原变得满目疮痍,温馨的家园化为废墟,天真可爱的孩童失去了双亲,白发苍苍的老人失去了儿女,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凋零陨落……。地震中,玉树州气象局1名退休职工、

  • 标签: 玉树县 青海省 抗震救灾 气象系统 草原 玉树藏族自治州
  • 简介:利用1954--2010年地面气温、降水观测资料和月环流特征量、NCEP高度场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常规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黑龙江初夏6月气温、降水的气候特点,通过初夏6月气温、降水与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相关分析,建立起与中高纬度环流因子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初夏气候异常与中高纬度环流异常有关,影响初夏气候异常的中高纬度环流因子主要有亚洲纬向环流指数,阿留申低压指数,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鄂霍次克海的阻塞高压指数等。在此基础上分析大气及中高纬度环流因子的背景,考虑外强迫因子海温的间接作用,掌握中高纬度环流因子的变化,是准确预测黑龙江初夏气候的关键前提。

  • 标签: 环流异常 极涡指数 小波分析
  • 简介:1气候概况评述2009年7月福建基本气候概况是:全省气温正常-偏高,降水量大部正常-异常偏多,日照正常。月平均气温偏高0.5℃,月降水量偏多22.2mm(约2成)。8月的基本气候概况是:全省气温显著偏高,降水量正常,日照正常。月平均气温偏高0.9℃。月降水量偏多31.9mm(约2成)。

  • 标签: 气候概况 福建 天气过程 月平均气温 月降水量 偏高
  • 简介:利用NCEP1XT再分析资料,结合地面高空观测资料、FY-2D卫星TBB资料和雷达探测资料,对2015年6月2日21时-3日09时发生在江西北部地区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500hPa高空槽和低层切变线直接导致了此次降水天气过程,低空急流带来的充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与冷锋的抬升作用加剧了降水的强度,降水发生期间的高空槽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少动有利于雨带的维持.2)在江西西北部初生的β-MCS东移过程中逐渐发展成熟,多个成熟并具有高降水效率的β-MCS依次并持续影响江西北部地区.假相当位温的垂直分布和低空急流的相互配合,导致江西北部地区具有极强的不稳定层结和较大的能量输送.垂直上升速度对积云发展的作用证明了降水是由积云处于成熟阶段时产生的,与TBB的分析结果相互印证.3)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从单纯的对流降水逐步过渡到混合云降水,混合云中低层急流核始终处于江西东北部地区,混合云中对流作用较强单体的依次经过是导致该地区持续出现降水强度大于20mm/h、12h降水量大于200mm的重要原因.东西向冷锋触发的对流、东西向的低层切变和偏西风的中高层引导气流导致了此次过程的雨带自西向东移动,表现出明显的“列车效应”。

  • 标签: 暴雨 MCS 低空急流 TBB 列车效应
  • 简介:利用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江西永修地区1961—2015年盛夏(7—8月)气温和汛期(4—6月)降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永修地区盛夏气温和汛期降水均存在25—30a的变化周期,但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两者自1961年以后均未表现出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从大气环流指数和外强迫指数中筛选影响永修地区降水和气温的显著相关因子,并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永修地区盛夏气温预测模型和汛期降水预测模型。模拟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气温、降水预测模型不仅能较好地模拟出1961—2010年永修地区盛夏气温和汛期降水的变化,还能很好地分别预报出2011—2015年永修地区盛夏气温和汛期降水。

  • 标签: 气温 降水 变化趋势 影响因子 预测模型
  • 简介:本文分析了2003年5月13日21时青海东部地区降雹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成雹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条件、成雹的物理机制、云图资料等方面的特征,从冰雹所具备的三个条件入手,计算了一些表征大气的大气稳定度等物理量参数,绘制成图。总结出了几点降雹过程的预报技术要点。对自动站资料的应用,得出这次降雹过程的影响系统为一中β尺度系统。

  • 标签: 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成雹物理机制 动力学 大尺度环流 热力学 卫星云图
  • 简介:2000年1月1日,9210工程主站正式投入业务运行,资料的信息量剧增,资料的时效也有较大的提高,可靠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9210工程建设对地市县局的意义尤其突出,一方面降低原有大量的长途拨号开支,另一方面减少预报员花费在等待、查找、调用资料上的时间和精力,

  • 标签: 业务流程 信息网络 气象台 福建省 9210工程 实时
  • 简介:2003年,青海气象局依托青海气象科学研究所遥感中心和54个气象台站,建成了青海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并投入业务化。5年来,广大气象科技工者将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工作作为服务生态立战略的切入点,在草地、水资源、土地沙漠化、土壤水分、土壤侵蚀、大气沉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碳通量、雪情及雪灾、草原和森林火灾、湿地、湖泊等方面开展动态监测,实时发布监测产品,直接服务于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标签: 生态 监测 评估 服务
  • 简介:1气候概况评述2008年7月福建的基本气候概况是:全省气温正常;降水量偏多~异常偏多;日照正常。8月福建的基本气候概况是:全省气温正常~显著偏高;降水量偏少~显著偏少;日照正常。

  • 标签: 气候概况 福建省 天气过程 降水量 气温 日照
  • 简介:基于辽宁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的海上大风探测资料,与辽宁沿岸海域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风场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有效样本数、获取率、可用性、平均偏差及标准差等数据,采用连续探测全部时间和分级处理风力评估高频地波雷达的工作状态,评判高频地波雷达资料反演的总体性能。结果表明: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总体性能优于盘锦高频地波雷达;大连高频地波雷达风向和风速观测资料的获取性能相当,总体基本满足业务应用需求;盘锦和大连高频地波雷达资料的获取率基本持平,但二者数据的可用性均较低,与实际海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低环境风力情况下(风速小于6m·s-1),大连和盘锦高频地波雷达探测的风场均与实际风场偏差较大;当环境风力超过6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可以整体反应实际风场的变化,盘锦高频地波雷达表现一般;当环境平均风力超过10m·s-1时,大连高频地波雷达的探测性能显著提高。

  • 标签: 高频地波雷达 风场 获取率 可用性 平均偏差 探测性能
  • 简介:对江西气象部门1996年以来组织开展的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归纳出7个方面的成绩和5个方面的不足,并对今后各级政府、农业工作者、气象工作者和农业生产者进一步加强联系和协作,共同搞好农业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

  • 标签: 农业 气候论证 进展 建议
  • 简介:1气候概况评述10月的基本气候概况是:气温正常,降水显著偏少,日照显著偏多。11月的基本气候概况是:气温偏高,降水正常,日照偏少。12月的基本气候概况是:气温偏低,降水偏少,日照正常。10~11月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夏秋气象连旱,12月主要灾害性天气为寒潮。

  • 标签: 气候概况 天气过程 福建省 灾害性天气 气温偏低 降水
  • 简介:利用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3种典型浓度路径(RCPs)预估结果,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估算安徽21世纪近期(2018—2030年)、中期(2031—2050年)和远期(2051—2099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对不同模式在安徽模拟能力的评估可知,气温以多模式集合模拟效果优于单个模式,MIROC-ESM-CHEM对降水的模拟能力较好。未来安徽将持续变暖,北部变暖幅度高于南部,其中RCP8.5情景下变暖趋势更显著;全省降水量将增加,南部增加多于北部。随着气候趋于暖湿化,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增加;与基准年相比,21世纪近期增加不明显,中后期显著增加,空间上南部增加总体高于北部。从气候变化响应来看,安徽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均显著相关,并且对降水量的响应程度更高。

  • 标签: CMIP5模式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气候变化 安徽省
  • 简介:利用富士达—皮尔森强度分类法对1956—2011年黑龙江229个龙卷风样本进行分类,分析龙卷风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典型龙卷风个例的环流背景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956—2011年黑龙江龙卷风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20世纪60—80年代龙卷风活动频繁,90年代龙卷风发生频次最少,2001—2011年龙卷风发生频次略增加。龙卷风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以7月发生最多,且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对龙卷风空间分析发现黑龙江绥化地区是龙卷风多发区,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大气环流特征有关。不稳定的形势场是龙卷风产生的基础,暖湿气流的输送和冷暖空气的强对流运动为龙卷风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龙卷风 富士达-皮尔森强度分类法 强度等级
  • 简介:选取2007—2015年江西1895个地面气象站的降水观测资料,分别统计分析了20mm≤1h降水量〈30mm、30mm≤1h降水量〈50mm、1h降水量≥50mm、3h降水量≥50mm、6h降水量≥50mm短历时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从年际变化来看,1h降水量≥20mm短历时强降水的日数呈现增多的趋势。2)从季节变化来看,短历时强降水天气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6月短历时强降水日数最多,1、2、12月最少;5—8月有超过80%的站点出现短历时强降水天气。3)从日变化来看,短历时强降水易发生在傍晚至上半夜时段,主峰值区出现在17—21时,次峰值出现在08—09时;4)从空间分布来看,不同降水强度的短历时强降水的发生日数均呈"西少东多"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九江地区的降水日数偏少,抚州、鹰潭地区偏多。

  • 标签: 短历时强降水 量级 时空分布 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