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日本对台湾的统治长达五十年之久,自1895年4月清政府根据《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到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时止。日本在台湾的统治,以掠夺性的殖民经营为主要特征,但为了满足日本本土的消费和经济发展以及对外扩张的需要,台湾的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工农业生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就业结构、生产经营方式等等,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和发展,使台湾在日本统治时期已经形成了发展现

  • 标签: 台湾光复 社会经济基础 殖民政府 《马关条约》 无条件投降 台湾人
  • 简介: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于1970年制定,并于次年,在第二个马来西亚计划(1971—1975年)中正式提出。它有两个直接目标,它设想通过这两个目标来最终实现民族的团结。第一个目标是“通过提高所有马来西亚人(无论什么种族)的收入水平和增加其就业机会来消灭贫困”。第二个目标是:加速马来西亚社会结构改革的进程,以便纠正经济的不平衡,从而减少和最终消灭对种族与经济功能的等量齐观。新经济政策一直是在“远景规划纲要”(1971—1990年)的框架内加以实施的,如今已行将结束。现在该是为新经济政策以后的时期进行评论和规划的时候了。为了为这一重

  • 标签: 原住民 收入水平 绝对贫困 农业部门经济 消灭贫困 公司部门
  • 简介:近年来,我国与远东地区的贸易及经济技术合作的迅速发展使中俄经济关系步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抚今追昔,回顾和研究一下我国同俄国远东的经济关系,特别是华工在远东开发中的作用,总结历史经验,对我国进一步发展同俄国远东的经济合作乃至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俄国远东地区 旅俄华工 阿穆尔 西伯利亚 远东经济 私营企业主
  • 简介:<正>独立后,为巩固政治独立,把印度建成现代化工业强国,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性措施:实行公私并存的混合经济体制,运用计划控制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宏观经济管理机制;制定灵活有效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充分重视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坚持发展农业生产,努力建立工业基础,灵活发展对外经济。经过四十余年的努力,印度经济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摆脱了殖民时期长期停滞和独立后一段时期内缓慢发展的状况,加快了国

  • 标签: 九十年代 国民经济发展战略 印度政府 经济增长率 印度经济 八十年代
  • 简介:2001年春季,欧盟斯德哥尔摩理事会上通过决议,明确要求成员国进一步贯彻2000年夏季里斯本首脑会议提出的欧盟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宏观经济政策新的战略目标。就促进经济和就业增长并巩固其成果、激活和保障劳动及产品高层的有效运行、强化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改革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等问题,向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优先采取的行动和政策建议,并提出了为实现上述目标所将应对的挑战。

  • 标签: 欧盟 政策目标 就业工作 劳动力市场 公共财政 宏观经济政策
  • 简介:中、老、缅、泰“四角”经济合作计划探析杨晓辉(云南国际问题研究所昆明650041)[文章编号]1008-6099(1999)02-0025-061993年初,泰国政府正式提出“四角”经济合作计划,倡议由泰国北部、中国云南、缅甸东部和老挝西部组成“四角...

  • 标签: 经济区 合作计划 湄公河次区域 泰国北部 经济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
  • 简介:90年代初期,有关“亚洲奇迹”的文献大量出现。这些文献对于实绩优良的亚洲经济实体,即东亚HPAEs[高业绩亚洲经济(High-PerformingAsianEconomies)]所取得的非凡的增长速度作出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几乎都一致肯定了教育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东南亚地区 教育体制 经济发展 新加坡 马来西亚 泰国
  • 简介: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与中日合作关系高连福近两年,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出现了较快发展的新形势,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亚太各国都在积极筹划本国的应对之策。中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的两个大国,在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中国和日本对亚太经济合作采取...

  • 标签: 亚太区域 中日合作 亚太地区经济 亚太经济 茂物 区域经济
  • 简介:几十年来,泰国的贫困率持续不断地降低.尽管这个时期的收入不均程度仍有所加重,但绝对贫困人口确实是减少了.贫困率的降低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密切相关,但贫富差距的扩大则不然.泰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与它逐步向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开放有关.本文还探讨了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来降低贫困率的可能性,并认为这种措施并不能有效地降低贫困率.

  • 标签: 贫困率 经济增长 全球化 绝对贫困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 贫富差距
  • 简介:本文评估在东盟存在发展差距情况下的缅甸经济现状,并预计其未来前景。进行这种评估是一件令人为难的事,因为难以获得高质量的资料。根据官方数据,缅甸自1999—2000年以来始终如一地宣布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在那个时期,缅甸的经济增长率是世界最高的增长率之一,而且是该地区大多数其它国家增长率的两倍。然而,一些国际组织对这些国内生产总值两位数增长率却持有保留意见。更重要的是,这些增长率难以符合其它发展指标,缅甸也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结构性改革。而且,缅甸和其它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仍然像过去那样巨大。本文在结论部分指出了缅甸为取得持续发展所迫切需要进行的一些改革:发展金融部门和奠定“发展基础”。

  • 标签: 经济增长 结构性改革 发展差距 发展基础 缅甸.
  • 简介: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长格列夫2001年1月25日向新闻界宣布,俄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超过预计水平,达到7.6%。格列夫说,去年俄罗斯经济形势良好,工业产值增长约9.5%,农业产值增长约3%;轻工业、医疗机器制造等行业增长更多。居民实际货币收入增长9.6%,工资增长20%.失业

  • 标签: 俄罗斯 外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巴黎俱乐部 财政体制
  • 简介:俄罗斯从1992年起开始的经济改革,其特点是由中央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经济改革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以严格的信贷政策和强制性的限制预算赤字为方针的货币调整模式。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抑制通货膨胀发展。在1992年初,由于大规模地推行了价格自由化,使价格指数的螺线迅速旋转上升起来。这实际上是放弃了多年来在国家直接指令性价格调控下发展起来的俄罗斯经济。使这一时期不具有成熟的价格体系。这种条件下,也就是说在这种没有绝对地供应水平不断升高的条件下,建立比较成热的价格体系是不可能的。同时,1992—1993年度俄罗斯经济财政稳定政策的矛盾性也阻碍了这一时期经济改革进程的完成。

  • 标签: 俄罗斯经济 问题分析 通货膨胀 俄罗斯改革 经济改革 生产潜力
  • 简介:本文对印度经济改革以来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和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是印度的通货膨胀水平在大多数年份都是比较严重的,而且消费物价水平上涨快于批发物价水平,意味着通货膨胀对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影响更大;供给因素的变化对同期通货膨胀水平有显著影响,而需求方面的因素对同期通货膨胀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印度政府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应根据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而不是盲目的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

  • 标签: 印度 经济改革 通货膨胀
  • 简介:<正>自80年代初开始,世界经济进入了战后以来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继50、60年代的高速增长阶段和70年代的滞胀阶段之后,进入了一个调整阶段。一般认为,调整阶段将持续至本世纪末。作为这一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世界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普遍进行了带根本性、转折性的经济改革与调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医治滞胀顽症,在战后实行几十年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采纳了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进行了

  • 标签: 世界经济 发展趋势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新阶段 发展中国家 基本特点
  • 简介:独立以来,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缓慢到快速进步,这是印度在全球化过程中迎头赶上知识经济潮流的重大转变。为此,印度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培养大量科技知识精英,开拓信息化等高科技产业,从而使得现代高等教育成为现代化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印度现代高等教育是科技产业和人才的摇篮,是印度知识经济崛起的基地。

  • 标签: 印度 知识经济 现代高等教育
  • 简介:x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东南亚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格局和趋势。各国既经历了参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也遭受到经济全球化而引发的巨大冲击。本文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东南亚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和同步性,从贸易、金融与生产三个基本层面概述了东南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进展。

  • 标签: 全球化 东南亚 经济发展
  • 简介:关税同盟理论认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会产生贸易创造及贸易转移等效应。在实践中,欧盟是目前世界上最典型的区域经济体,其成功的经济一体化已经证明了关税同盟理论的正确性。在此背景下,今年5月中东欧十国正式加入欧盟将对欧盟以外的国家及地区产生怎样的经济贸易影响?本文将从主要从美国、俄罗斯、发展中国家三方面出发,从实务的角度来综合分析欧盟东扩的对外经济贸易影响。

  • 标签: 欧盟 欧盟东扩 对外经济贸易 区域经济一体化 贸易转移
  • 简介:<正>二、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独立以来,印度一直把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中国家中,它是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经验比较丰富并取得较大成效的国家之一。(一)概况印度利用外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外国私人直接投资,包括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等;二是外国贷款,包括外国政府、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以及私人的贷款。截止目前,外国在印度的直接投资总额约364.8亿卢比,外资企业总数大约为6,000个。

  • 标签: 利用外资 印度政府 引进技术 发展中国家 合资企业 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