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刘晔 王雪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河北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石家庄 050017,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下颌第二磨牙在牙弓后段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受到第三磨牙以及牙弓后段拥挤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阻生受到广泛关注。下颌第二磨牙阻生常表现为中阻生,影响咀嚼效率,与下颌第一磨牙邻接不良而继发龋病、牙周病及牙根吸收。由于下颌第二磨牙位于牙弓末端,传统正畸治疗方法难以施加矫治力,是正畸治疗的难点。本文就其病因及正畸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下颌第二磨牙 近中阻生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采用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1973-2017年长治县国家基本站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和年最低气温等气候要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45年长治县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增温速率为0.18℃.(10a)-1;季平均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冬季,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多年变化基本持平;长治县气候变暖主要是由冬、春、秋三季的升温增暖造成;45年长治县发生两次气温突变,分别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到00年代和21世纪初到20年代。

  • 标签: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6至11月应用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治疗5例弓部主动脉病变的诊疗经验,5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6、18个月复查CTA均显示主动脉塑形良好,所有支架形态良好,分支支架通畅,无内漏发生。我们认为主动脉分支支架避免了复合手术带来的手术创伤、烟囱技术比较高的内漏发生率、开窗技术支架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具有标准的术式,有很合理且精确的定位、释放方式,是一种左锁骨下动脉的重建新方法,但其手术操作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术者不断地总结经验,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牙种植体及无机牛骨(Bio-Oss)骨粉同步植入对牙缺失伴牙槽量缺损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HRQoL评分)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本院进行牙种植体及Bio-Oss骨粉同步植入的牙缺失伴牙槽量缺损患者56例为研究组,单纯牙种植体植入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OHRQoL评分及10、50、100、1 000 mV刺激下牙槽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在10、50、100、1 000 mV刺激强度下的SNAP测量结果均不断提高(均P<0.05),OHRQoL评分均不断降低(均P<0.05);且同一时间点,研究组患者SNAP测量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OHR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牙种植体联合Bio-Oss骨粉植入对牙种植的修复效果显著,其可维持种植体周围正常神经功能稳定,且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牙缺失 牙槽骨骨量缺损 牙种植体 无机牛骨牙骨粉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izarov搬运技术结合载万古霉素水泥垫块在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与软组织缺损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与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21~56岁[(41.5±12.1)岁]。清创后缺损长度(8.1±2.6)cm,软组织缺损面积(16.2±4.7)cm2。首先行骨感染灶清除、缺损区载万古霉素水泥垫块填充,然后行Ilizarov搬运治疗与软组织缺损。记录软组织对合时间、断会师时间、外固定时间、外固定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3~27个月[(17.9±4.5)个月]。软组织对合时间为48~155 d[(101.7±29.0)d],断会师时间为55~167 d[(111.6±29.5)d],外固定时间为154~450 d[(322.9±86.3)d],外固定指数为31.1~61.5 cm/d[(40.8±7.5)cm/d]。末次随访时Johner-Wruhs评分评定效果:优2例,良4例,中5例。AOFAS踝-后足评分为61~94分[(76.6±12.7)分],其中优3例,良2例,可6例。4例患者行二次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会师愈合不良,经Ⅱ期植后骨折愈合。患者均未因软组织缺损行游离或局部转位皮瓣修复。随访过程中无发热、创面流脓、软组织坏死、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Ilizarov搬运技术结合载万古霉素水泥垫块治疗胫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与软组织缺损并发症少,在延长的同时可同时实现软组织的闭合。

  • 标签: 伊利扎罗夫技术 骨髓炎 胫骨 骨粘合剂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术(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患者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采取关节镜探查清理联合OWHTO,对照组采取关节镜探查清理联合腓骨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股胫角、胫骨内侧角、下肢力线比率、胫骨平台后倾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Lysholm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血量与术后下地时间均显著增加(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股胫角均较术前降低、胫骨内侧角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股胫角高于对照组、胫骨内侧角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下肢力线比率及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术前增大(均P<0.05),观察组胫骨平台后倾角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下肢力线比率高于对照组,胫骨平台后倾角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2个月两组HSS评分、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HSS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2个月,两组均未出现显著并发症。结论关节镜联合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性关节炎的手术创伤虽然相对更大,但其力线矫正效果满意,膝关节功能改善幅度更大,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骨关节炎,膝 关节镜 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 腓骨近端截骨术 力线矫正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水泥型与非水泥非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行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水泥组、非水泥组,每组各56例。水泥组患者给予水泥型人工半髋置换手术治疗,男26例,女30例,年龄(72±4)岁。非水泥组给予非水泥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男31例,女25例,年龄(73±4)岁。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观察,对患者在随访期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112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36±5)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引流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水泥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4±3)d]、开始负重时间[(41±9)d]均低于非水泥组[(17±3)d、(46±10)d](t=4.353,2.856,P<0.05)。水泥组手术优良率为87.50%(49/56),高于非水泥组71.43%(40/56)(χ2=4.432,P<0.05)。水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14%(4/56),低于非水泥组的21.43%(12/56)(χ2=4.667,P<0.05)。水泥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在术后6个月[(82±14)分]、12个月[(86±8)分]、24个月[(91±7)分]、36个月[(95±4)分]均优于非水泥组[(76±11、81±9、87±8、91±6)分]。水泥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93%(5/56),低于非水泥组的23.21%(13/56)(χ2=4.236,P<0.05)。结论相较于非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更好,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半髋关节置换术 骨水泥型 人工半髋关节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行双侧下颌牵引成术(MDO)时对颞下颌关节影响最小的牵引力方向。方法(1)利用锥形束CT获取1例15岁男性健康志愿者的颌面部DICOM格式数据,采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 12.0、Workbench 16.2软件建立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2)在验证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进行MDO,荷载6种不同方向的牵引力:沿髁突中点至下颌颏点连线,平行于颌体部表面;沿髁突中点至下颌颏点连线,平行于矢状面;沿下颌体方向,平行于颌体部表面;沿下颌体方向且平行于矢状面;沿下颌升支方向且平行于颌表面;沿下颌升支方向且平行于矢状面。牵引力大小均设定为100 N。(3)测量不同方向牵引力对关节盘应力、截面位移、颞骨应力、髁突压力的影响。结果(1)在关节盘最薄区域,关节盘上、下表面所受应力最小的牵引力方向为"沿下颌体方向,平行于颌体部表面"。(2)在相同大小牵引力作用下,各截面沿牵引方向位移差距不大,效果基本一致。(3)施以"沿下颌体方向,平行于颌体部表面"与"沿下颌体方向且平行于矢状面"2个方向的牵引力时,颞骨的应力(0.424 16、0.466 97 MPa)小于其他4种情况(0.643 87~0.981 17 MPa),且这2种牵引力均为沿下颌体方向,力分解之后对髁突的压力(59.712、60.470 N)亦小于其他4种情况(80.098~99.769 N)。结论采用DICOM数据建模法可以获得满意的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沿下颌体方向,平行于颌体部表面"及"沿下颌体方向且平行于矢状面"方向的牵引力对颞下颌关节影响最小。在设计MDO牵引方向时,除要考虑手术对颌和上呼吸道形态的影响之外,还应权衡牵引力方向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以保证行MDO时对颞下颌关节影响最小。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有限元分析 骨生成,牵张 下颌骨 牵引成骨方向
  • 简介:摘要造成下颌骨病变的病因,包括口腔恶性肿瘤、下颌的先天性畸形、放疗后引起的骨质坏死以及头颈颌面部的外伤等。作为颞下颌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颌的缺陷通常会导致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咀嚼功能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个体化、精准地修复重建下颌的缺损成为头颈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1例右侧牙槽深面滑膜肉瘤侵犯下颌的青年女性患者,运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 CAD/CAM)及3D打印,采用游离骼肌皮瓣精准的个体化修复重建了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术后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最适配比的新型依诺肝素钠水泥与普通水泥在家兔体内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2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购自望都县彤辉养殖有限公司),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只,A组左后肢记为A1组,植入最适配比的新型依诺肝素钠水泥长方体试件,右后肢记为A2组,植入普通水泥长方体试件,B组左后肢记为B1组,植入最适配比的新型依诺肝素钠水泥圆柱体试件,右后肢记为B2组,植入普通水泥圆柱体试件,1 d后A、B两组各随机选出5只家兔,将体内试件取出,A组试件行四点弯曲实验,计算各标本的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B组试件行轴向压缩实验,计算各标本的压缩强度,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4周后将A、B两组剩余家兔体内试件取出,重复上述实验。结果1 d时,A1组弯曲模量为(2.28±0.05) GPa(1 GPa=7.5×108 mmHg),A2组弯曲模量为(2.49±0.13) GPa,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91,F=0.982,P>0.05),A1组弯曲强度为(97.95±0.32) MPa(1 MPa=7.5×103 mmHg),A2组弯曲强度为(99.86±0.47) MPa,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90,F=2.212,P>0.05),B1组压缩强度为(88.75±0.42) MPa,B2组压缩强度为(90.17±0.39) MPa,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3,F=0.791,P>0.05;4周时,A1组弯曲模量为(2.05±0.10) GPa,A2组弯曲模量为(2.44±0.23) GPa,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2,F=0.803,P>0.05),A1组弯曲强度为(94.24±0.29) MPa,A2组弯曲强度为(98.58±0.35) MPa,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2,F=3.241,P>0.05),B1组压缩强度为(86.21±0.22) MPa,B2组压缩强度为(91.67±0.54) MPa,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F=2.470,P>0.05)。结论最适配比新型依诺肝素钠水泥植入家兔体内后其机械性能未发生明显改变,符合临床应用的生物力学要求。

  • 标签: 依诺肝素钠骨水泥 生物力学
  • 简介:摘要X连锁肢肥大性巨人症(X-LAG)综合征是新近描述的由于Xq26.3微重复和G蛋白偶联受体101(GPR101)突变导致的早发性巨人症。与其他原因所致巨人症不同,X-LAG综合征发病年龄早,且具有特殊的组织病理学表现和严重的临床表型,早期识别、诊断和临床管理尤为重要且极具挑战性,本文对目前已有关于X-LAG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连锁肢端肥大性巨人症 G蛋白偶联受体101 巨人症 垂体瘤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吻合技术在个性化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88例,根据患者创面情况,在髂腹股沟区设计个性化皮瓣,并进行游离移植。皮瓣切取方式: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48例,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7例,带髂骨的复合组织瓣19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联合皮瓣8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分叶皮瓣6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6.0 cm~10.0 cm×30.0 cm。皮瓣动脉和受区主干动脉均行侧吻合:与桡动脉吻合36例,与尺动脉吻合12例,与足背动脉吻合18例,与胫前动脉吻合15例,与胫后动脉吻合7例。皮瓣静脉吻合:42例皮瓣吻合2条静脉,分别为同名浅静脉和伴行静脉;46例皮瓣吻合1条同名浅静脉。皮瓣伴行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行侧吻合,同名浅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或皮下浅静脉行吻合。术后随访内容包括皮瓣血运、肢体远端血运、受区和供区的外观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83例皮瓣顺利成活;5例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术后48 h内出现动脉危象,探查后发现1例为动脉血栓形成,1例为动脉被吻合静脉的血管吻合器压迫所致。另外3例72 h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后发现均为静脉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所致。5例出现血管危象的皮瓣经重新吻合血管或血管转位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时间3~24(平均10)个月,皮瓣移植的供区和受区均愈合良好,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肢体远端无血运障碍。结论侧吻合技术适用于髂腹股沟区各种形式的游离皮瓣移植,不仅解决供区皮瓣血管蒂偏细的问题,而且可以保留受区肢体的主干动脉,不影响远端血供。

  • 标签: 端侧吻合 髂腹股沟区 腹股沟皮瓣 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修复跟腱断瘢痕组织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8月—2021年7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1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20~73(43.5±16.0)岁;右侧11例,左侧10例;患者均采用修复跟腱断瘢痕组织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记录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以及日常活动、运动恢复时间;比较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末次随访时患者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Arner-Lindholm评分、单足提踵试验结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30~50 min(平均41.1 min),手术切口4~7 cm(平均5.6 cm);术后无感染、腓肠神经损伤和再破裂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所有患者术后获6~40个月(平均18.5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后恢复日常活动时间(4.4±0.7)个月、恢复运动时间(11.1±1.5)个月。AOFAS的踝-后足评分由术前(63.5±6.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9.9±4.8)分,疼痛VAS评分由术前4(3,4)分降低至末次随访的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5、Z=5.69,P值均<0.001)。末次随访时ATRS达(92.7±3.6)分;Amer-Lindholm评分评价优15例、良6例,优良率为100%;单足提踵试验阳性率9.52%(2/21),单足提踵恢复时间4~7(5.1±0.9)个月。结论修复断跟腱瘢痕组织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具有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腱损伤 跟腱断裂 瘢痕 肌腱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LNA基因变异所致额骨干骺发育不良1型(frontometaphyseal dysplasia 1,FMD1)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表型,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致病基因变异筛查,用Sanger测序法对其父母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男性,2岁9个月,表现为特殊面容:眉弓轻度突出、眼睑下斜、眼距宽,骨骼畸形:双下肢弯曲、右膝外翻、左膝内翻、双手食指及中指轻度畸形、小指屈曲挛缩,左肘关节活动受限。基因测序发现患儿FLNA基因存在错义变异c.3527G>A,p.Gly1176Glu(半合子),父母均未携带该变异。结论FLNA基因变异引起的FMD1在婴幼儿时期即可出现关节挛缩、长骨发育不良,并随年龄增长进展,需要长期随访治疗。本例患儿FLNA基因变异位点尚未见文献报道。

  • 标签: 额骨干骺端发育不良1型 FLNA基因 变异 高通量测序
  • 简介:摘要2014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游离皮瓣中应用血管侧吻合共16例,其中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1例、游离背阔肌皮瓣4例、游离腓肠肌内侧皮瓣1例;受区仅有1条知名血管且确保远端肢体血供,只能采取侧吻合法的有5例(肱动脉上段1例,胫后动脉4例),受区可采用侧法或吻合法、但采取了侧吻合11例(包括桡动脉1例、尺动脉1例、胫前动脉5例、足背动脉4例)。术后随访4个月~5年。结果本组2例游离背阔肌皮瓣在72 h发生静脉危象,及时予以血管探查重新吻合或静脉移植重新吻合处理后成活,其余14例均顺利成活,疗效满意。

  • 标签: 血管吻合 端侧吻合 外科皮瓣 软组织缺损 四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问号钩螺旋体(简称钩体)跨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分子机制。方法采用Transwell法了解问号钩体赖株穿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单层能力。采用透射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HUVEC内吞问号钩体后形成内吞泡情况。采用细胞内吞抑制试验确定HUVEC内吞问号钩体方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法检测HUVEC胞内问号钩体与溶酶体标志分子LAMP1共定位情况。采用暗视野显微镜Petroff-Hausser计数法检测HUVEC胞内问号钩体出胞情况。结果问号钩体赖株能迅速穿越HUVEC细胞单层。问号钩体通过PI3K-微丝依赖的细胞内吞方式进入HUVEC并形成内吞泡。HUVEC胞内问号钩体不与LAMP1共定位,提示问号钩体内吞泡不与溶酶体融合。HUVEC胞内问号钩体通过FAK-微丝/微管途径出胞。结论问号钩体通过跨细胞转运方式穿越人血管内皮细胞导致体内播散并加重病情。

  • 标签: 问号钩端螺旋体 败血症 血管内皮细胞 跨细胞转运 体内播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重度距软骨损伤(OCLT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治疗的26例重度OCLTs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7~49岁[(36.3 ± 10.9)岁]。左足11例,右足15例。均为Hepple Ⅲ~Ⅳ型OCLTs。患者均行自体带骨膜髂骨瓣移植治疗。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 - 后足评分及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同一层面MRI距损伤面积,末次随访CT观察距骨质及关节面愈合情况;观察切口、截部位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2个月[(16.2 ± 3.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2.4 ± 0.9)分、(1.7 ± 0.6)分,较术前(5.4 ± 1.2)分显著降低(P < 0.01),末次随访时VAS较术后6个月显著降低(P<0.01)。AOFAS踝 - 后足评分分别为(71.7 ± 7.8)分、(87.8 ± 6.2)分,较术前(66.5 ± 7.5)分显著提升(P<0.01),末次随访时AOFAS踝 - 后足评分较术后6个月显著提升(P<0.01)。踝关节ROM分别为(58.4 ± 5.5)°、(70.0 ± 4.9)°,较术前(42.3 ± 8.1)°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踝关节ROM较术后6个月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时同一层面MRI距损伤面积为0.67(0.55,0.89)cm2,较术前2.64(1.98,3.68)cm2明显改善(P<0.01)。距CT示移植距骨质融合,骨质未见明显缺损,关节面未见明显台阶。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除8例患者残留局部软骨下骨髓水肿信号、2例出现内踝截延迟愈合外,未见切口感染、皮肤坏死、截不愈合、畸形愈合或严重踝关节紊乱。结论对于重度OCLTs,自体带骨膜髂骨移植治疗可有效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踝关节功能,明显缩小损伤面积。

  • 标签: 距骨 骨折,软骨 髂骨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肥大细胞增生症(SM)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l例中年男性SM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并进行多学科讨论。结果中年男性,全身痛,发现甲状腺结节,多处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检查拟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伴淋巴结及骨转移,病理结果示小梁间可见片状增生细胞,胞质透亮,核形态欠规则;甲苯胺蓝染色示肥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CD117、CD2示增生肥大细胞(+);诊断为SM,广泛累及骨髓。给予沙利度胺、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结论认识SM的疾病特征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及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淋巴结 肥大细胞增生症,系统性 诊断
  • 作者: 范梦科 王玲 齐莉莉 陈伟 张英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创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骨科智能器材实验室,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河北省骨科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骨科智能器材实验室,石家庄 050051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科,石家庄 050051,河北医科大学教学实验中心,石家庄 050051
  • 简介:摘要创伤诱导免疫细胞在损伤部位浸润,并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调节局部损伤的清除和修复。随着创伤免疫学的发展,免疫系统在愈合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得到深入研究。骨折时,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细胞先后到达骨折区并参与骨折吸收与修复。若创伤微环境免疫失调,将导致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协调作用紊乱,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因此,深入系统地探讨创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与免疫细胞、成或破骨细胞之间的信号交流机制相当重要。笔者就创伤后死的清除与修复过程中的免疫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为创伤的免疫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骨折 免疫调节 炎症 骨创伤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肝脏外尤因肉瘤影像学表现1例。患者为42岁男性,CT表现为肝右叶S6、S7段巨大团块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轻度分叶伴假包膜。CT平扫密度不均,内见不规则多灶性囊变坏死区,未见钙化。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内见细小线状肿瘤血管,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实性成分渐进性中度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肿块的假包膜在延迟期强化。周围肝组织和血管等结构受压,门静脉右支未见癌栓,下腔静脉肝段未见侵犯。病理诊断为肝脏外尤因肉瘤。

  • 标签: 肝肿瘤 肉瘤,Ewing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