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后的带血管蒂髂骨瓣修复股骨病损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观察2014年8月至2022年5月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行改良带血管蒂髂骨瓣修复股骨病损的患者13例,其中1例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行双侧手术,共14侧髋关节。其中,ONFH 7侧,股骨颈骨折(FNF)6侧,股骨动脉瘤样囊肿(ABC)1侧。术后定期门诊或微信随访,观察指标包括临床Harris髋关节评分、影像学塌陷进展和并发症等。结果随访时间6~98个月,随访期间本组患者影像学塌陷进展2侧,其中1侧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总体保髋成功率92.86%,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89.43分。有1侧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结论改良带血管蒂髂骨瓣修复术可以有效减缓和防止股骨病损的进展,改善临床症状,避免关节置换。

  • 标签: 带血管蒂髂骨瓣 股骨近端病损 手术改良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股骨外展截动力髋螺钉(DHS)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年4月—2021年4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不愈合患者8例。8例均为男性,年龄17~52岁(平均34.1岁),均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股骨外展截DHS固定治疗。患者此次外展截DHS固定手术与其初次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手术间隔时间为4~26个月,平均10.1个月。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Pauwels角及颈干角矫正情况、肢体长度差异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0~240 min,平均134 min。术中出血量200~750 mL,平均为356 mL。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切口及深部感染。本组8例患者术后随访13~23个月,平均18.6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检查均未见明显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塌陷。经股骨外展截DHS固定手术治疗后,8例患者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处以及小粗隆截部位均达到骨折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3.7个月。末次随访时,8例患者颈干角和Pauwels角分别由术前的113.13°±4.64°和67.50°±6.19°改善至140.75°±2.38°和40.50°±2.56°,两侧肢体长度差异由术前的(1.21±0.79)cm减少至(0.36±0.18)cm,Harris评分由术前的66.50(65.00,69.50)分提高至97.00(92.75,99.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7、17.08、3.35,Z=-2.53,P值均<0.05)。结论股骨外展截结合DHS内固定术,通过矫正颈干角降低骨折剪切力,可以有效治疗中青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不愈合;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手术更精准地实施。

  • 标签: 骨折,不愈合 股骨颈骨折 外展截骨 动力髋螺钉 机器人导航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虚拟手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收治的36例复杂肱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3例,女23例;年龄22~86岁[(56.4±4.8)岁]。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0例,四部分骨折16例。应用E-3D数字化骨科软件进行精准虚拟手术设计,根据手术计划实施精确骨折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手术。记录骨折愈合情况;比较虚拟手术和术后1 d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评估依据虚拟手术设计实施手术的效果;比较术后1 d、3个月及12个月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比较术后1 d、3个月及12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外旋及前屈)、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术后1 d内侧柱的稳定性;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38个月[(18.5±1.8)个月]。患者均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6.6~17.2周[(10.2±1.0)周]。虚拟手术与术后1 d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 d、3个月及12个月肱骨颈干角和肱骨头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肩关节外展为(119.4±11.8)°、(155.3±13.7)°,外旋为(37.6±6.3)°、(46.8±7.4)°,前屈为(94.8±10.2)°、(126.9±1.6)°,高于术后1 d的(53.8±4.5)°、(21.6±3.3)°、(44.6±7.8)°(P均<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为(66.8±8.4)分、(82.4±9.6)分,高于术后1 d的(34.3±6.1)分(P均<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VAS为(4.1±0.5)分、(1.2±0.2)分,低于术后1 d的(8.3±1.4)分(P均<0.05)。术后1 d 34例内侧柱稳定,2例不稳定。1例出现螺钉切出关节面,1例出现肱骨头坏死。结论应用计算机虚拟手术辅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骨折,有利于术后复位维持,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肩骨折 肱骨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成像,三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2年3月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1例、女27例;年龄(75.5±18.2)岁(范围35~95岁)。全髋关节置换39例,半髋关节置换19例;生物型假体37例,水泥型假体21例;于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6例、术后52例。骨折通用分型系统(unif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UCS):UCS Ⅳ.3A1型2例、3A2型1例、3B1.1型19例、3B2.1型25例、3B3型2例、3C型9例。骨折部位:股骨A区(大转子)3例、B区(股骨柄周围)46例、C区(股骨柄尖端以远)9例。内固定由主辅固定组成,主要固定方式为钢丝或钛缆环扎、锁定加压钢板、锁定附加钢板固定,辅助固定方式为钛缆环扎,要求覆盖A、B、C三区形成整体平衡固定。比较不同内固定组合的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mHHS)、钢板长度、工作长度及螺钉数。结果随访时间为(54.2±21.6)个月(范围11~86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10.2±1.5)周(范围7~13周)出现骨折愈合征象,术后(19.6±1.3)周(范围17~22周)显示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1例出现应力性骨折,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1例内固定失效,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加大段异体。术后6个月UCS Ⅳ.3B2.1组mHHS评分[(80.3±4.6)分]最低,不同分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72,P<0.001)。单纯内固定组[(91.6±4.2)分]高于翻修联合内固定组[(81.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P<0.001)。UCS Ⅳ.3B1.1型钢板长度及工作长度分别为(24.9±2.5)cm及(12.6±1.7)cm、3B2.1型为(25.4±2.6)cm及(13.6±1.8)cm、3C型为(28.1±2.5)cm及(14.9±1.9)c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3,P=0.005;F=6.78,P<0.001)。A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67,P<0.001);UCS Ⅳ.3B1.1型(6.5±2.3)枚、3B2.1型(6.7±2.2)枚,较3B3型的(3.5±1.5)枚和3C型的(3.7±1.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15,P<0.001);UCS Ⅳ.3B1.1型(2.3±1.6)枚、3B2.1型(2.8±1.9)枚,较3B3型的(1.0±0.5)枚和3C型的(1.2±0.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2,P<0.001);UCS Ⅳ.3B1.1型(3.8±1.9)枚、3B2.1型(3.9±1.7)枚,较3B3型的(2.0±0.5)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行单纯骨折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优于同时行翻修者;UCS Ⅳ.B1、B2型的A、B、C三区螺钉数较B3型多。

  • 标签: 股骨 假体周围骨折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长径<4 cm的胃上部癌远端淋巴结转移少见,行胃切除术即可满足根治要求。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食物淤滞、吻合口狭窄、营养吸收差,都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不断推广,腹腔镜下胃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已经标准化,但是消化道重建方式尚未达成标准共识,而抗反流成为近年临床关注热点。通过间置空肠达到抗反流效果,保留或重建抗反流结构的食管残胃吻合,包括各种抗反流的附加手术,各有优劣。笔者全面详细介绍各种主流抗反流手术方式及其改良方案,以期为同道提供参考,让患者最大化获益。

  • 标签: 胃肿瘤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腹腔镜近端胃切除 消化道重建 胃食管反流
  • 作者: 钱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京江北医院,江苏 南京210000
  • 简介:目的:探讨在治疗肱骨骨折采用锁定钢板联合缝线锚钉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月本院30例肱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锁定钢板治疗)与观察组(锁定钢板联合缝线锚钉),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大结节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Neer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要比参照组优(P<0.05)。结论:在治疗肱骨骨折患者时,采取锁定钢板联合缝线锚钉治疗法可起到必要的加强固定效果,与单纯的钢板治疗相比,整体固定更为牢靠,能够促进各项功能早日恢复,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采纳。

  • 标签: 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缝线锚钉;加强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水囊封堵法与Heartstring对合并钙化升主动脉行吻合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北京安贞医院连续收治的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400例患者临床资料。经术前胸部CT平扫及术中触诊,明确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患者46例,其中男40例,女6例;年龄53~73岁,平均(65.2±5.1)岁;根据吻合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水囊封堵法组(19例)和Heartstring组(27例)。统计两组术后卒中发生率,对比两种方法预防术后卒中的效果。通过术中检测大隐静脉旁路移植血管主干血流量及搏动指数,术后48 h内观察心电图、肌钙蛋白的动态变化,以及术后3个月复查冠状动脉CTA,比较两种方法用于吻合的疗效。结果全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4~13天出院。围手术期无卒中、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发生。两组各有1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放置IABP后均好转。Heartstring组术后1例出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放置IABP后好转。术后3个月复查冠状动脉CTA,两组均未发生吻合口狭窄。结论水囊封堵法和Heartstring在预防合并升主动脉钙化行OPCABG术后卒中的早期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Heartstring相比,水囊封堵法并不会增加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风险。另外,水囊封堵法无需使用昂贵耗材,尤其适用于经费受限的患者,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升主动脉钙化 近端吻合 早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横行游离岛状包皮内板Onaly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型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及术后阴茎头裂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88例型尿道下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3例行传统Onlay术(传统Onlay组),15例行游离Onlay术(游离Onlay组),根据术后阴茎头是否裂开将患儿分为阴茎头裂开组(16例)和阴茎头未裂开组(72例)。比较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统计两组术后的尿量和最大尿流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术后阴茎头裂开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传统Onlay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游离Onlay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66%(18/73) vs.20.00%(3/15),χ2=0.149, P>0.05];传统Onlay组的术后尿量和最大尿流率均低于游离Onlay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茎头裂开组的阴茎头直径、术中冠口距、尿管型号均短于阴茎头未裂开组(均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阴茎头直径、术中冠口距、尿管型号均为影响术后阴茎头裂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游离Onlay术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可增加术后尿量和最大尿流率,阴茎头直径、术中冠口距、尿管型号均会对术后阴茎头裂开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尿道下裂 儿童 尿道成形术 阴茎头裂开
  • 简介:摘要样骨瘤是一种良性骨肿瘤,常见于长骨骨干,具有特征性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关节内样骨瘤少见,通常累及髋部,很少累及肘部。由于肿瘤位于关节内,会产生关节僵硬、疼痛和活动能力下降等类似于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样骨瘤的典型放射学表现是沿着长骨骨干以小的溶灶为中心的丰富的硬化,而关节内样骨瘤的影像学特征通常不典型,因此常导致诊断延误。本文报道2例临床诊断为关节炎的肘关节内样骨瘤,探讨其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为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再次正中开胸行孙氏手术(全弓替换+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主动脉疾病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主动脉外科中心接受再次正中开胸的孙氏手术的55例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14例;年龄(45.4±12.7)岁。首次正中开胸手术的病因包括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瘤、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再次手术的指征残余主动脉夹层瘤样扩张,直径超过55 mm、主动脉瘤扩张、新发A型主动脉夹层,吻合口漏及假性动脉瘤。手术均在全麻,正中开胸下完成,顺行性单侧或双侧脑灌注完成支架象鼻置入和弓部替换手术。结果无术中死亡,术后死亡5例(9.1%,5/55),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呼吸功能衰竭、脑部并发症和消化道出血各1例。除死亡病例外,术后脑部并发症2例(2/50,4%),脊髓损伤(一过性截瘫)5例(5/50,10%);呼吸机辅助14~42 h,中位时间17 h,8例(8/50,16%)超过48 h;肾功能衰竭需要替代治疗2例。完成随访45例(90%),随访(25.9±11.2)个月(10~47个月),期间因脑并发症死亡1例,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4例,行吻合口漏修补术1例。结论再次正中开胸行全主动脉弓替换术+支架象鼻手术(孙氏手术)治疗复杂弓部病变安全有效。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再次正中开胸 全主动脉弓替换术 支架象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性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近期临床疗效以及长期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和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184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7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37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按肿瘤切除范围以及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两组,行胃切除术食管管状胃吻合82例,为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102例,为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为消除两组之间由于缺乏平等分布而产生的潜在偏差,按最近邻匹配法进行1∶1匹配,纳入的13项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术前血糖、术前血红蛋白、术前总蛋白、术前白蛋白、新辅助放化疗、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和病理TNM分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营养状态及长期生活质量(术后1年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和Visick生活质量分级,分级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结果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和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各入组60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均P>0.05)。两组围手术期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半流质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肿瘤长径以及住院总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术后胃管拔除时间和术后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分别为t=-2.183,P=0.023和t=-4.073,P<0.001),淋巴结清扫总数及阳性淋巴结数明显少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分别为t=-5.754,P<0.001和t=-2.575,P=0.031)。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3.3%(26/60),高于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为的26.7%(16/60),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χ2=3.663,P=0.056);肺部感染发生率(31.7%,19/60)及胸腔积液发生率(30.0%,18/60)显著高于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13.3%,8/60和8.3%,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8.711,P=0.003和χ2=11.368,P=0.001)。所有患者的早期并发症在出院前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0.0%(12/60),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则为35.0%(21/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6,P=0.066),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23.3%(14/60),显著高于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的1.7%(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76,P<0.001)。两组术后1年体质量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两组术后1年较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分级均以Ⅰ级为主;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组Visick生活质量Ⅱ、Ⅲ级的患者所占比例为11.7%(7/60),显著低于胃切除管状胃吻合组所占比例的33.3%(2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6,P=0.004);两组均无Ⅳ级患者。结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有优劣,但均安全可行。胃切除食管管状胃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远期生活质量低于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患者。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近端胃切除 全胃切除 管状胃吻合 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患者女,36岁,因骨折史2年、肢体无力1年余、加重伴痛2个月就诊。辅助检查提示缺铁性贫血,血钙、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影像学提示存在典型软化症表现,结合患者数年前行Roux-en-Y胃旁路减重手术,考虑为减重术后营养吸收障碍所致软化症。给予较大剂量活性维生素D、钙剂、普通维生素D补充,患者逐渐恢复正常体力活动,代谢指标明显改善,骨密度增加。

  • 标签: 维生素D缺乏 骨软化症 胃旁路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强化术后水泥移位的治疗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13例水泥移位患者资料。男4例,女9例;年龄(76.5±8.6)岁;骨密度T值-3.3±0.6。依据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可分为4个类型:水泥原位松动4例,水泥松动前移6例,水泥前移伴椎体块后移2例,水泥后移1例;其中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3例,钉棒固定椎板切除联合后外侧减压植融合7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患者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凸畸形cobb角及观察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变化评估疗效,保守治疗患者观察症状评估疗效。结果13例患者治疗后随访时间7(5, 12)个月。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5.0(4.0, 5.0)分、3.0(2.0, 3.0)分、3.0(2.0, 3.0)分]均较术前[8.5(8.0, 9.0)分]显著改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较术后1周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ODI(50.6%±4.2%、37.8%±4.5%、29.3%±5.6%)均较术前(93.2%±3.6%)显著持续改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者术后1周、1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10.0(9.0, 11.0)°、9.0(9.0, 11.0)°、10.0(9.0, 12.0)°]均较术前[12.5(11.0, 14.0)°]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例神经损伤患者术后神经恢复Frankel分级有显著改善。3例保守治疗患者,1例治愈,1例随访无变化,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结论手术治疗可显著改善椎体强化术后水泥移位患者的疼痛、脊柱功能障碍及神经损伤症状。

  • 标签: 骨质疏松 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成形术 骨水泥移位
  • 作者: 王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9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5期
  • 机构: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甘肃天水741020
  • 简介:目的:分析颌囊肿行开窗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基于对照实验形式下,纳入2021年3月-2022年3月收治30例颌囊肿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组间均衡匹配法分为2组,1组为对比组(n=15,行传统颌囊肿刮治术治疗),1组为探究组(n=15,行开窗减压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手术疗效。结果:与对比组相比较,探究组手术时间显著较短,术中失血量显著较少,术后疼痛评分显著较低,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实施开窗减压术治疗颌囊肿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颌骨囊肿;开窗减压术;传统颌骨囊肿刮治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耳硬化症合并残存镫动脉病例。患者,女,14岁,因“双耳听力逐渐降低1年”入院。根据患者纯音测听、盖莱试验和颞骨薄层CT检查结果,考虑诊断为双侧耳硬化症。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人工镫手术时,在镫底板表面约中线处见一细小血管通过,穿过镫足弓下方,与镫底板长轴相垂直,进入面神经水平段管。患者3周后复查听力,左耳听力较术前提高,无搏动性耳鸣、面瘫、眩晕等并发症,对手术效果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外固定支架患者发生针孔感染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行外固定支架患者(n=300)的资料,以术后病例记录中是否发生针孔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发生针孔感染的风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同时采用赋值法构建风险预测等级分级。结果300例外固定支架患者中,发生针孔感染者103例(34.33%),未发生感染者197例(65.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OR=4.726(糖尿病、肺部感染之一)、17.053(糖尿病、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之二)]、术后白蛋白水平[OR=0.082(<25 g/L)]、术后血红蛋白水平[OR=3.715(>90~120 g/L)、9.720(>60~90 g/L)、7.338(30~60 g/L)]、术中出血量[OR=2.196(200~400 ml)、OR=3.256(>400 ml)]及消毒液类别[OR=3.897(氯己定)、3.625(碘伏+氯己定)]是外固定支架患者发生针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出模型≥7分为高风险组,5~6分为较高风险组,4分为中风险组,3分为低风险组,0~2分为较低风险组。结论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骨科外固定架患者发生针孔感染的风险,为医护人员及时识别外固定感染风险提供参考,尽早预防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骨科 外固定器 针孔感染 等级 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组织学分级是和软组织肉瘤指导治疗和预测肿瘤预后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WHO推荐的和软组织肉瘤组织学分级方法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已经使用了几十年,有效地指导了临床进行相应治疗。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进步和对肿瘤精准治疗需求的提升,以肉瘤复杂指数(CINSARC)为代表的分子分级方法也被大家有所重视。本文详细介绍了和软组织肉瘤常用的分级方法及其局限性,并就CINSARC分子分级系统的构成、应用和进展进行了讨论,以期提升临床和病理医师对和软组织肉瘤分子分级的理解和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创伤、骨感染等原因造成的缺损临床十分常见且治疗困难,通常需要移植材料进行修复。目前临床常用的移植材料主要包括自体、同种异体、异种、人工合成材料等,而自体以外的移植材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活性不足。骨髓中含有干细胞、细胞因子等利于成的有效成分,基于高效骨髓利用的骨髓富集修复技术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将自体骨髓中具有促成作用的细胞和细胞因子浓聚于支架材料,快速构建为具有高成活性的移植材料。但该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应用方法、安全性、有效性等尚缺乏科学指导和应用规范。为此,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牵头,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了《自体骨髓富集修复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主要从常用自体骨髓促进修复临床技术特点、自体骨髓富集修复技术适用范围、安全性和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推荐意见,为规范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 标签: 骨髓 骨移植 骨生成 骨移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