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化交流过程中,误读是不可避免的。姜智芹在其所著的《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一书中,深入讨论了英国文学对“中国形象”的表述历史,考察了英国文学中对“中国形象”的误读。在姜智芹看来,“从一个国家的文化视野来看待异国形象,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体察和认识,属于异质文化交流的范畴。但在吸收、借鉴异质文化、同异质文化进行交流时,总要在自身文化最本质的特征过滤下进行。

  • 标签: 文化利用 中国形象 文学想象 误读 文化交流
  • 简介:2012年导演王竞的电影作品《万箭穿心》得到了广泛好评,被誉为“2012年最好看的国产电影”。电影改编自武汉著名作家方方的同名小说,在武汉多处实景拍摄,影片中演员均使用武汉方言。该片获得了包括原作者方方在内的众多武汉市民的认可,影片很好地诠释了武汉人性格和武汉城市文化形象特征,对于武汉文化的发扬及武汉形象的宣传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将以《万箭穿心》这部作品为出发点,

  • 标签: 电影作品 形象传播 城市文化 武汉方言 国产电影 著名作家
  • 简介: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的文化自信,这是“文化强国”的目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最重要的是挖掘出中国故事中的“中国精神”,这才能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像叙事便是中国故事传播的最好载体和中介。因为,民俗文化这张最接地气的中国名片,不虚妄、不做作,来自于本土,被国人认可并追从。

  • 标签: 影像叙事 中国故事 电影叙事 李小龙 王家卫 中国功夫
  • 简介: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对媒介研究之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和引领性的贡献,它将媒介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理论,赋予其批判的和矫正的功能。从这方面看,戴维·莫利(DavidMorley)的著作举足轻重。追随于斯图亚特·霍尔(StuartHall)的概念及其理论研究,莫利将分析思考与经验调查紧密地结合起来,为一个社会学的和矫正性的接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莫利的研究成果对于开展媒介世界的质性民族志勘察,

  • 标签: 文化研究 新唯物主义哲学 金惠敏 受众 教授 媒介研究
  • 简介:西部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文化的交汇和相融,使它有着跟东部文化截然不同的独特魅力。同时,西部文化又有着极强的封闭性,很难为外界所同化,差异性极大。西部民歌(如凉州贤孝)和大手印文化分别代表了西部文化的两个重要方面:当下关怀和终极超越。贤孝文化代表了西部文化包罗万象的入世智慧,而大手印文化则完成了西部文化的超越。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体用.代表了西部文化的博大和精深。这两种文化思想融入了我的血液。渗透了我所向往的文学精神,供给了足以让我们灵魂安宁、大气、慈悲、和平、博爱的养分。

  • 标签: 西部文化 凉州贤孝 大手印文化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先锋诗人的文学史意识空前高涨,有不少诗人都自备了详细的“创作活动年表”;有的诗人明确提出要为文学史写作;更多的诗人由于不满学院派批评家的规范尺度和审美准则,在创作之余更是直接介入到理论批评的写作以及诗选集、诗论集的编纂、出版工作之中。90年代的当代先锋诗坛,诗人们上演了一场“自己的诗歌自己做主”的戏。诗人们这种直接参与到理论研究以及文学史写作中的热忱,大大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土改写了当代先锋诗歌的研究格局。

  • 标签: 先锋诗人 先锋诗歌史 诗歌史 命名
  • 简介:2017年,湖南中短篇小说创作秉承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以敏锐而细腻的文思触及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文化症侯。文章分别从婚姻情感的沉沦与救赎、群体性精神焦虑及其突围、人性善恶的开掘与质询、工业文明对传统社会的;中击等四个方面反映时代生活变革,呈现当代人的个体心理矛盾与生存困境。湖南中短篇小说作家对众生相的深描与社会各个角落的扫描,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现场感,更多的是给予我们对于时代文化症候的思辨。

  • 标签: 情感救赎 群体性焦虑 人性善恶 传统文明
  • 简介: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热衷于对来华传教士的书写,如范稳的《水乳大地》(2004年)、《大地雅歌》(2010年)等,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2009年)和李锐的《张马丁的第八天》(2011年)等,它们或引用《圣经》故事和语句,或依据历史文献材料,

  • 标签: 马丁 基督教 《水乳大地》 叙事 信仰 文化
  • 简介:  评述张悦然的小说能保持一种平衡心态或分寸感实为不易.张悦然从《葵花走失在1980》出发,经过《樱桃之远》、《十爱》、《水仙已乘鲤鱼去》等,至《誓鸟》,不断推出新作,可谓成果丰硕.……

  • 标签: 中幻想 互证关系 小说中
  • 简介:"人"是现代文化与现代哲学的核心命题。但在后现代视域中,"人"的主体性却在哲学、艺术诸领域被反复批判、彻底颠覆。从尼采的"上帝之死"到福柯的"人之死"、罗兰·巴特的"作者之死",文学创作活动的主体性都遭到了消解。但无论如何,"人"始终是"意义丛"的发生地、接收者与构建者,是文学创作无法忽略的资源。中国当代实力派女诗人巫春玉的散文诗集《假如庄子重返人间》(以下简称《人间》)便是如此,诗人立足于自我体验,在极富张力的语言中,展开并实现了对人生困境的思考。

  • 标签: 现代哲学 人生困境 审美经验 文化救赎 庄子 文学创作活动
  • 简介:展读邢海珍先生的《中国新诗三剑客》,洋洋四十余万言,自有其厚重的文化含量。对于虽惯于手不释卷但读书向来没有“速度”的我,这次竞是一鼓作气地读完。以当代新诗主流代表人物为评论主角的这部书.集中赏评了目前居住在东北的沈阳和哈尔滨的三位在中国诗歌界鼎鼎有名的诗人:李松涛、王鸣久、马合省,研究了他们的主要成长历程、诗人之路、代表作品和在诗歌界的历史地位与现实地位,展示了中国诗坛的发展风貌。

  • 标签: 中国新诗 诗歌文化 诗坛 东北 雕像 文化含量
  • 简介:大学的性质和内涵决定了大学不仅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同时也具有传承发展文化的功能和使命。大学传承发展优秀文化,一靠教书育人,二靠研究阐发,三靠传播推广,四靠文化交流互鉴。教书育人在大学传承发展优秀文化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大学通识教育的性质、目的和内容决定了它在教书育人、传承发展优秀文化中角色重要,作用重大。贵州大学推行通识教育2014年7月以前实行的是'全校通选课模式'。2014年7月采取新建阳明学院形式,采用新生学院模式,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集中开展本科通识教育。贵大阳明学院成立以来,认真学习和实践通识教育与阳明思想,稳步推进通识教育与阳明思想融合,在育人和传承发展阳明文化方面初见成效。

  • 标签: 通识教育 阳明文化 贵州大学
  • 简介:本文从法律文化的角度出发,借助华裔美国文学《吃一碗茶》的文本,探讨“唐人街”小说的文本所显现的独特性及华人文化的独特性。在《吃一碗茶》中,中国的“家法族规”在维护家族声誉、保持唐人街社会秩序方面有其重要作用。“家法族规”呈现的是“民间法”的形态和表现。这一独特的法律文化在唐人街上的实践作用,使唐人街这个中国文化的“飞地”具有独特性的表现,中国“民间法”的法律实践显示了中美文化差异的深层形态。而唐人街“民间法”与美国“国家法”的不同特点和共存性,也表明了美国现代法律文化多元共存中移民文化的特色。

  • 标签: 《吃一碗茶》 法律文化 唐人街 家法族规 文化差异
  • 简介:如同托马斯·哈代之于威塞克斯、贾平凹之于商州、莫言之于高密东北乡,广西作家龚桂华也找到了一个讲述系列故事的独特载体——他生于斯长于斯的桂北农村。近年来,龚桂华精心发掘着这片给他滋养和灵感的神奇土地,把这里的世事沧桑、人生悲欢演绎成了祖居高尚坪的黄、秦、令三大家族与不同历史事件交织在一起而经久争斗的现代“三国故事”。

  • 标签: 长篇小说 文化思考 叙事情境 家族 三国故事 历史事件
  • 简介:"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为什么今天还要提出来并加以讨论呢?因为自晚清以来,到"五四"《新青年》直至1980年代,都曾有过"传统与反传统"的讨论,并成为了一种话语方式。在《新青年》创办100周年之际,重提这个问题,应以历史态度和辩证眼光,厘清"五四"新文化的传统与反传统问题。1990年代以来,当代社会、政治和学术领域出现了呼唤传统文明的文化潮流,"重建传统"、"新国学"、"新儒学"成为显学,重释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明代心学和乾嘉小学的价值意义,意在从传统伦理,从风、雅、颂、赋、比、兴的诗性智慧里,重新发现传统的价值,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在回归传统时,却将古代传统的失传栽赃到“五四”头上,否定“五四”传统的革命性意义,将新文化虚无化和妖魔化。

  • 标签: 传统教育 文化特性 话语方式 新国学 西方思想文化 刘半农
  • 简介: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欧洲的一个文化危机时代.他们一方面陶醉于工业文明的巨大进步,一方面感受着神与人的相继失落.托尔斯泰以一个先知的姿态预言了欧洲文明的失范,同时也对基督教会的教义加以否定.因为,文明在带来火车和电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传统伦理的沦丧;而基督教在带给人们救赎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智性的寂灭.因此,托尔斯泰在晚年的时候致力于建立一种能够拯救欧洲,并在全世界实现乐园的新学说.他在70岁之后几乎放弃了文学创作,醉心于在世界文化的范围内寻找这种新学说的依据.

  • 标签: 托尔斯泰 救赎 拯救 误读 文学创作 寻找
  • 简介:对主体性实践哲学的系统评论──读谷方同志《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杨柄一股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潮最近十余年,主体性实践哲学或曰人类学本体论在中国思想界占有很大的市场。它被颂扬为“创造性的启蒙哲学”,“这一哲学建构不仅是面向中国的,而且是面向世界的”。这...

  • 标签: 实践哲学 李泽厚 主体性哲学 社会主义性质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