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在关于种族的表征政治中,权力与知识互相支持,黑人一猩猩这个种族主义比喻由最初的人类学假设变成了常识。美国种族片中的形象生产继续巩固了对黑性的刻板定见,等级是无条件的,和谐是有条件的,甚至有黑人形象被用来遮蔽历史,转移视线。贝尔·胡克在这样的话语背景下提出的“对抗性凝视”策略是一种对压迫性意识形态机器的抵抗行为。

  • 标签: 黑人-猩猩比喻 贝尔·胡克斯 定型 黑性 表征
  • 简介:本文讨论了美国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有关文学经典的论述,认为他的理论代表了文学批评对待文学经典的立场,跟文化批评的文学经典理论相对立。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布鲁姆对美国经典的重新划分,并根据布鲁姆的经典理论,从身体书写的角度解析当代美国诗人奈德的诗歌入选美国经典的原因,以进一步说明布鲁姆经典理论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文学批评 文化批评 文学经典 美国 诗歌
  • 简介:论文学史作为历史──从盖尔维努的文学史观看近代文学史的形成王建文学史作为概念可分为三个层次:一、客观存在的文学发展过程,它由具体的文学活动构成,如作者的创作,作品的产生与流传,读者的阅读等等;二、以文学发展的客观过程为基础撰写出来的文学史,它以书面...

  • 标签: 文学史理论 历史哲学 文学史观 语文学 施莱格尔 赫尔德
  • 简介:《J.阿尔弗雷德·普佛洛克的情歌》是英国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T.S.艾略特早年的代表作,该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大量引用和模仿了欧洲文学的经典之作。引用和模仿是现代主义的必然要求,因为在这一时期,自我已经死亡,现代主义作品呈现出去个性化的特点。但在现代主义时期,语言也已经僵化,作家如果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必须在作品中加入另外的表达方式,表现新的主题。艾略特本人就主张去个性化,他的惯用手法就是对前人的摹作和引用。这种互文的写作方式在压抑个性的同时,又通过表现新的时代主题,融入新的表达方式形成了新的风格,体现出强烈的现代主义色彩。

  • 标签: T.S.艾略特 《J.阿尔弗雷德·普鲁佛洛克的情歌》 去个性化 风格 互文
  • 简介: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有“病态”与“颓废”的特征,但其中曲折地表达了一种自我扩张与个性自由的理想,这集中地表现在代表作家诺瓦利与霍夫曼的创作中。“死亡诗人”诺瓦利的创作通过歌颂“黑夜”与“死亡”去感悟生命,表达对生命的执着,其间隐藏着一个力图扩张的自我。霍夫曼的创作借离奇怪诞的情节与人物展示了人的双重自我与心理张力。诺瓦利、霍夫曼等德国浪漫派作家关注人的自我,说明了他们对人自身的关注,对人的感性世界、深层心理的关注,表现出了在人文取向上与启蒙文学的明显分野。

  • 标签: 德国浪漫主义 颓废 自我 诺瓦利斯 霍夫曼
  • 简介:<正>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的两个中译本都在1994年与公众见面。一个是萧乾和文洁若合译的,由译林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萧译);另一个由金隄翻译,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上卷,下卷于1996年出版,以下简称金译)。一部外国文学名著,

  • 标签: 《尤利西斯》 中译本 形容词 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 斯蒂芬 忠实于原文
  • 简介:故事以简洁的语言幽默、诙谐地讲述了印第安保留地青年维克多在好友托马斯·生火的帮助下将客死凤凰城的父亲遗体运回保留地的经过。描述了印第安保留地上印第安人的生存状态,展现了保持传统、崇尚冒险、主动与美国主流文化交流的主题和生活态度,强调了口述传统的重要性,塑造了疯狂、外向、爱讲故事、爱梦想的“魔法师”托马斯·生火形象。维克多和托马斯的关系是整个保留地人际关系的缩影,两人共同历险的成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关键的一步,预示了印第安保留地的美好未来。

  • 标签: 谢尔曼·阿莱克西 魔法师 成人仪式 口述传统 故事
  • 简介:通过阅读阿甘《牲人》对于施米特的主权论述的颇具生产性的发展和再阐释,本文认为阿甘提出了一种主权的拓扑学,并将施米特的主权者的具体性和人格性消解在一种内部与外部的无区分空间中。而这一独特的拓扑学空间的构成,相当程度上取决于阿甘对于类比的修辞性使用。通过重读阿甘阅读的中世纪文学文本《狼人之歌》,本文试图表明,这一文或许显示了对于类比的抵抗,并重新将这一拓扑学空间开放给一种人格性决断。

  • 标签: 阿甘本 《牲人》 《狼人之歌》 主权 类比
  • 简介:在但丁的《神曲》中,维吉尔作为朝圣者的向导给予了朝圣者引导与慷慨的帮助。不仅如此,维吉尔《埃涅阿纪》中埃涅阿的“冥府之行”也是但丁写作其史诗的典范。本文选择了《神曲》中的四个片段,从这些片段中,不仅能看到但丁对维吉尔的模仿,也能看到但丁从圣经角度对维吉尔进行的改写。通过这些改写,但丁揭示了其对“喜剧”的理解—它并不仅指诗歌从悲惨到幸福的旅程,也指基督教的内涵:即拯救。

  • 标签: 《埃涅阿斯纪》 喜剧 冥府
  • 简介:翻译过程就是译者主体性展现的过程,尤其是译者再现原文时发挥创造性的过程。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理论视角出发,对霍克英译《红楼梦》进行阐释与解读,重点分析霍克翻译“飞白”的方式及策略,以从中得到翻译“飞白”这一修辞格的经验与启发。

  • 标签: 译者主体性 霍克斯“飞自”修辞格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