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7月自愿到本科室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急诊介入治疗组与延迟介入治疗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药物溶栓治疗,急诊介入治疗组入院后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延迟介入治疗组连续溶栓治疗7d后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对死亡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6个月,延迟介入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急诊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均大于急诊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急诊介入治疗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介入治疗组与急诊介入治疗组心力衰竭、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介入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死亡率均低于急诊介入治疗组与对照组,急诊介入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7d溶栓治疗后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超声心电图 死亡率
  • 简介:目的明确诊断并分析1例新生儿疑似流脑死亡病例可能的传染来源和传播途径。方法对新生儿疑似流脑死亡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有关临床资料,与死亡病例的母亲、祖母进行面对面的深入访谈,与参与其诊断、治疗的医护人员进行专题小组讨论,调查死亡病例居住环境并进行病例的主动搜索及接种率调查。收集死亡病例的血液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咽试子标本并进行菌株的分离培养和分型。结果病例为男性,18天龄。10月16日凌晨4时30分左右,患儿出现发热(体温39.5℃),脑片显示双肺纹理增粗;11时15分,患儿躯干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瘀点,16时40分,血氧饱和度下降至80%左右,躯干皮肤出血点增加;17时,患儿病情进一步加重,皮肤出血点进行性增多,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皮肤苍白,脉搏弱,肢端凉,血压偏低,对光反射稍迟钝;20时20分,患儿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22时25分,患儿死亡。患儿住所卫生条件差,通风不佳。患儿发病前2d其祖母有"感冒史",并与患儿有密切接触。死亡病例的血标本及其密切接触者患儿祖母咽试子标本均分离到B群流脑菌株,2株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根据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病例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死亡病例。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病学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镜下治疗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死亡率及输血量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7月期间接诊非静脉曲张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设置对比性治疗研究,以随机数字表原则设置参照组(n=39)、试验组(n=40)。参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行胃镜下治疗。比较两组出血持续时间、输血量、总失血量、血Hb、24h止血成功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差异。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出血持续时间、输血量、总失血量、死亡率、住院时间低于参照组,Hb、24止血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治疗的实施可在选择性局部药物注射或(和)血管夹闭处理后快速止血,控制患者临床失血量,提升救治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胃镜治疗 临床效果 输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患者1年内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在一年内收治的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将患者按照手术治疗形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关节置换的观察组患者以及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每组患者均为50例。对于患者实施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在一年之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完成后的一年之内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者在一年之内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为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关节置换手术的治疗方法能够显著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在临床上值得对于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使用。

  • 标签: 关节置换 内固定 转子间骨折 死亡率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及新辅助化疗前后对宫颈组织TRAIL死亡受体(DR4、DR5)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宫颈鳞癌IB2期14例、IIA2期8例,在DSA下行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顺铂100mg,每侧动脉各50mg,免疫组化SP法检测化疗前及化疗3周后宫颈癌组织中TRAIL死亡受体(DR4、DR5)表达。观察宫颈癌局部肿块在化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后局部肿块面积缩小,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宫颈癌组织中DR4、DR5的表达量增高,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DR4、DR5的表达量与局部肿块面积变化无相关性。结论新辅助化疗能使肿瘤明显缩小,提高手术切除率,化疗提高宫颈癌组织TRAIL死亡受体(DR4、DR5)的表达,使TRAIL与化疗有协同作用。

  • 标签: 宫颈肿瘤 TRAIL及其受体 免疫组化法 新辅助化疗
  • 简介:2007年1月~2009年5月本院收集外伤引起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患者26例,均进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随机分两组各13例,试验组采用先予超早期钻孔引流加气管插管过度通气抢救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超早期钻孔引流 急性硬膜下血肿 脑疝
  • 简介:目的探讨云南省玉溪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HIV/AIDS)获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therapy,ART)前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及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将HIV/AIDS获得ART前CD4自然变化分为四组,描述不同组间ART后免疫恢复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HIV/AIDS病例ART后免疫无应答(immunenon-responses,INRs)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组间ART后生存曲线。结果777例HIV/AIDS中ART前快速上升组、平缓上升组ART后CD4月均上升速率慢于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RT前CD4自然变化为上升(OR=2.416,95%CI:1.264~4.616,P=0.008;OR=1.997,95%CI:1.067~3.737,P=0.031)、基线CD4值>500cell/μL(OR=6.550,95%CI:3.315~12.941,P<0.001)、ART时年龄≥50岁(OR=4.276,95%CI:1.761~10.3865,P=0.001)的病例ART后更容易出现INRs。ART前平缓上升组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快速下降组(χ^2=8.979,P=0.003;χ^2=4.158,P=0.041),在基线CD4值<200cell/μl层,ART前平缓上升组在ART后累计生存率低于ART前平缓下降组和ART前快速下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HIV/AIDS患者ART前CD4自然变化与ART后免疫恢复、INRs及死亡率存在一定关联。

  • 标签: HIV/AIDS CD4^+T淋巴细胞 抗病毒治疗 生存分析 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