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危重症病的抢救过程中早期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小儿危重症患儿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根据危重症疾病分类的不同,给予对症急救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抢救过程中早期应用最适宜的血管活性药物,再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血管活性药物早期应用于小儿危重症病的抢救过程中,可有效地促进患儿的治疗效果,提高治愈率,因此,其也值得在小儿危重症的治疗中早期、合理、广泛应用。

  • 标签: 小儿危重症 早期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超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超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超早期妊娠妇女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给药剂量的不同将其分成超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65例。比较两组妇女的治疗结局。结果超小剂量组完全流产19例,流产成功率29.2%,阴道平均出血量(7.94±1.32)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3%(8/65);常规剂量组完全流产20例,流产成功率30.8%,阴道平均出血量(15.88±4.45)ml,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5%(27/65),流产成功率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超小剂量组的孕妇阴道出血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常规剂量组,且P<0.05。结论超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超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与常规剂量相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小剂量 米非司酮 米索前列醇 超早期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在高血压肾病早期检测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某院采用免疫比浊法对40里肾功能与血压正常患者(对照组)、52里高血压无肾病患者(高血压无肾病组)以及57里高血压肾病患者(高血压肾病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对三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该院对照组的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分别是(1.00±0.33)mg/L与(1.30±0.80)mg/L,高血压无肾病组的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分别是(1.04±0.28)mg/L与(1.40±0.86)mg/L,高血压肾病组的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分别是(1.91±0.54)mg/L与(3.60±1.22)mg/L。三组相较之下,高血压肾病组的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最高。结论因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含量随着高血压肾病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增加,使得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可以作为检查早期高血压肾病的相关指标,从而使高血压肾病能够得到早期的发现与治疗。

  • 标签: 高血压肾病 早期检测 血清胱抑素C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目的:研究在青海地区通过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早期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片)治疗及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激素组(A组)及非激素组(B组)。皮疹面积诊断标准按手掌法评分”(用患者手掌估算皮疹面积的大小。患者本人手掌,包括手指掌面,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1%,大面积为〉3%,中等面积为1~3%,小面积为〈1%)。医护实施动态准确疼痛评估、生活质量评估、并给予及时有效的皮肤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观察。减少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疼痛,降低疼痛的发生率,预防激素对患者产生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结果:采用中小剂量的激素(强的松20mg/日)作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辅助疗法,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较大的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缓解神经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结论: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片)治疗及配合积极有效、准确的护理干预对减轻青海地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高生活质量是有效的。

  • 标签: 青海地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糖皮质激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积极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病所致脑出血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5例高血压病所致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32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第7天和第14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手术组3个月的mRS评分和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结论早期积极行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术对高血压病所致脑出血的临床预后疗效肯定,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5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与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同时,用酶法检测血清尿素(Urea)、血清肌酐(Cr)。结果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胱抑素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可作为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血清学指标。

  • 标签: 胱抑素C 视黄醇结合蛋白 糖尿病 肾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住院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5例,随机分成3组,A组(贝那普利组10mg/d)27例,B组(贝那普利10mg/d+厄贝沙坦组150mg/d)23例,C组(贝那普利10mg/d+厄贝沙坦150mg/d+阿托伐他汀组10mg/d)35例,全部病例连续治疗12周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以及治疗后三组间上述各项指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MAP)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C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和MAP与A组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C组治疗后TC、TG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C组治疗后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及24h尿白微量蛋白定量较其他2组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贝那普利、厄贝沙坦和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可明显降低血压、血脂及显著改善血清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蛋白排泄率。

  • 标签: 贝那普利 厄贝沙坦 阿托伐他汀 糖尿病 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及血尿酸(BUA)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正常蛋白尿N(A)组、微量蛋白尿(MA)组、临床蛋白尿(CDN)组及6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析三项指标的浓度变化以及单项检测、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及血尿酸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DN组的cys-c、mALB和BUA的含量均高于NA组和MA组;MA组中的cys-c、mALB含量明显高于NA组;三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明显提高。结论cys-c、mALB和BUA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有临床意义;Cys-c、mALB含量的增高反应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的程度,而BUA的浓度和mALB浓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糖尿病肾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对高尿酸血症应引起高度重视,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不容忽视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 标签: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 胱抑素C(Cys-c) 尿微量白蛋白(mALB) 血尿酸(BU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的量(mALB)将2型糖尿病患者135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另选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CysC、Hcy、及NEFA的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单纯糖尿病组及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CysC、Hcy、及NEF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24h尿mALB水平增加血清CysC、Hcy、及NEFA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血清CysC、Hcy、及NEFA水平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监测病程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胱抑素C 同型半胱氨酸 游离脂肪酸 尿微量白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0例作为观察对象,住院分娩期间发生DIC者47例作为DIC组,其余153例为高危组。另选健康临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动态监测D-二聚体含量、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采用对照研究分析各指标演变特点。结果D-二聚体含量:DIC组〉高危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IC组FIB、血小板计数呈进行性下降趋势,APTT先缩短后延长,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产科DIC的诊断指标,敏感性高,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计数联合测定能提高早期产科DIC诊断的准确性。对高危患者的D-二聚体进行动态监测能及早发现产科DIC。

  • 标签: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产科 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