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方法将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悬吊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PT、OT训练,采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均为2次/日,45分/次,每周训练6天,共8周,悬吊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训练计划的基础上加用悬吊训练,采用基于Brunnstrom六阶段设计治疗模式,每周6天,每天治疗30min,治疗8周。两组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评测法(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两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前Barthel指数,Fugl-Meyer积分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runnstrom六阶段设计悬吊治疗模式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能降低治疗师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脑卒中 悬吊治疗 下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老年痴呆症病人采用针对性护理,以探究对其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从2019年~2021年间我院老年痴呆症病人抽取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研究期间对所有病人展开分组护理,研究组32例(针对性护理),参照组32例(常规护理)。护理后统计病人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各项评分量表,通过统计学方法中相应的工具进行对比、检验。结果 参照组病人认知功能评分、情绪状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研究组病人,统计结果<0.05 ;两组病人护理后研究组总满意度高达93.75%优势显著,所以统计学P值显示<0.05。结论 根据以上叙述表明,对老年痴呆症病人采用针对性护理,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故此方法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并使用。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认知功能 针对性护理 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老年痴呆症治疗中,采用不同护理模式,总结针对性护理实施效果,与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这个时间段内接诊的进行老年痴呆症治疗病人,本次纳入病例为92人,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随机进行分组,对比组46例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46例病人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总结两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对比组与研究组认知能力得分对照数值较低,(P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认知功能 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对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2021年2月-2022年8月,收治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开展常规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以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的康复护理;比较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BI指数,经护理后,研究组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FMA指标,经护理后,研究组更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对其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积极提升作用,利于后期恢复。

  • 标签: 中医护理原则 脑梗死 康复护理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疼痛评分略低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更好的恢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 效果 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