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卒中可造成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ofDailyLiving,ADL)能力的损害,为了解恢复期患者ADL能力损害情况反规律,以便有效地指导这类病人的ADL康复训练,本文选取了恢复早期30例,中后期30例,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价。结果ADL能力损害程度早期组大于中后期组(P<0.05),但在ADL10项活动中,除床椅转移和行走两项损害早期组大于中后组(P<0.05)外,余八项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还发现,不论哪一组其洗澡、整洁修饰、上下楼梯、上厕所反穿衣等五项活动多为中重度损害,进食、行走、床椅转移两项多为中度损害,大小便控制基本无改变。提示从恢复早期开始就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ADL训练,并加强对以上五项损害较严重的ADL的训练,以尽早及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ADL评价 Brathel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8例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系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对患者手术的恢复有积极的影响,可提高患者的肺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多发性肋骨骨折 围手术期 系统护理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促进患者胃肠道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5月间在我院行胃肠道手术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用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的治疗组(41例)和术后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评分以及胃肠道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胃肠道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在平均肛门排气时间(48.2±10.6)h、肠鸣音恢复时间(34.9±8.7)h、首次排便时间(65.9±8.7)h、腹胀评分(2.4±0.5)指标上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进行耳穴埋豆联合艾灸可以显著改善其肠道功能,促进患者的肠道各项指标恢复,满意度高,同时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应用。

  • 标签: 耳穴埋豆 艾灸 胃肠道手术 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所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功能恢复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术后3月、6月HSS评分分别为(83.17±6.35)分、(90.32±7.16)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6.23%,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升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功能恢复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施行细致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之上,实施细致化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简明精神病评定表(BPRS)以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治疗护理,其中观察组患者的BPRS、SDSS评分在接受护理之后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评分方面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实施细致化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患者的精神抑郁和焦虑,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恢复期 细致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腧穴推拿配合耳穴压豆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除按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规护理处理外,于手术后6小时开始背部腧穴推拿15min/次,2次/日,耳穴压豆2-3次/分,连续做2-3分钟,2次/日,常规组按妇科腹部手术后常规护理处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少于常规组。结论背部腧穴推拿配合耳穴压豆可有效促进妇科腹部手术患者肠蠕动的恢复

  • 标签: 腧穴推拿 耳穴压豆 肠蠕动 妇科腹部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护理干预对腰痹病患者疼痛改善及功能恢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我院骨三科住院部接诊的112例患腰痹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腰腿疼、直腿抬高以及下肢放射痛等均有明显的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三项表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对腰痹病患者的疼痛改善以及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极大地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 标签: 中医护理 腰痹病 疼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策略。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手术的病态肥胖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40kg/m2,术前无心肺疾病病史,肝肾功能无异常,无低氧血症。术毕带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患者30°~45°头高脚低位。达到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重视疼痛的管理、监测体温等护理策略。待患者达到出室标准后安全送回病房。结果所有患者恢复顺利,恶心7例,呕吐1例,疼痛(VAS>4分)2例,经积极处理后症状缓解。结论在麻醉恢复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缩短患者在恢复室的停留时间,提高恢复质量。

  • 标签: 肥胖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 麻醉恢复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应用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于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204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8.82%,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降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路径 骨科手术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治疗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择选76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两组均采取常规内科治疗,以此作为基础,观察组加施针灸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高于对照组,且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中予以针灸治疗,对于疗效的提高和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有着重要意义,推荐应用。

  • 标签: 针灸 中风 偏瘫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临床处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2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以围手术期所选处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常规处理方法,观察组36例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取预防抗生素处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处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外科患者采取围手术处理,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胃肠外科 围手术期 临床处理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促进患者胃肠道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2月—2018年5月间在我院行胃肠道手术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用耳穴埋豆联合艾灸治疗的治疗组(41例)和术后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评分以及胃肠道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胃肠道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在平均肛门排气时间(48.2±10.6)h、肠鸣音恢复时间(34.9±8.7)h、首次排便时间(65.9±8.7)h、腹胀评分(2.4±0.5)指标上均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进行耳穴埋豆联合艾灸可以显著改善其肠道功能,促进患者的肠道各项指标恢复,满意度高,同时有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值得应用。

  • 标签: 耳穴埋豆 艾灸 胃肠道手术 肠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恢复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茎乳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患者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值得临床应。

  • 标签: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恢复期 针刺 电针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促进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恢复的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18年2-4月择期执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康复组32例。常规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使用常规康复+盆底康复训练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和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前,患者盆底肌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6个月,康复组盆底肌力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性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子宫切除术患者而言,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在改善其盆底肌力的同时,提高其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盆底康复训练 子宫切除术 盆底功能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武鸣县壮族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及基因分型资料,为指导和预防地中海贫血的发生、发展、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红细胞参数和/或血红蛋白分析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对筛查阳性者采用缺口PCR技术(Gap-PCR)和PCR-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everseDotBlot)进行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分析。结果2014年至2015年对武鸣县婚育壮族人群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12000例,其中筛查阳性2820例,筛查阳性率为23.50%。筛查阳性者经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确诊为地中海贫血的患者2050例,基因携带率为17.08%,其中,α地中海贫血1363例(构成比66.49%),β地中海贫血532例(构成比25.95%),α复合β地中海贫血155例(构成比7.56%)。α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2.65%,β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5.73%。α地中海贫血最常见的基因缺失类型依次为为-sea/aa(745例)、-3.7/aa(309例)、-4.2/aa(147例);α地中海贫血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依次为HbCS点突变(198例)、HbWS点突变(111例)、HbQS点突变(8例);β地中海贫血最常见的基因突变类型依次为CD41-42型(306例)、CD17型(230例)、HbE型(48例)、-28型(30例)、CD71-72型(28例)、IVS-II-654型(13例)。392对双方均为同型α或β地贫基因携带者夫妇的胎儿实施产前诊断,诊断结果为重型地中海贫血75例,终止妊娠74例。结论武鸣县壮族人群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率为17.08%,以α地中海贫血为主,基因突变的类型以-sea/aa、-3.7/aa、及CD41-42型为主,有针对性地进行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及诊断,可避免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壮族人群 地中海贫血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pOct4-Neo转基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ESC)株,为进一步研究ESC分化提供有力的保障。方法设置G418不同浓度进行小鼠ESC培养,确定ESC致死G418浓度;电穿孔法转染小鼠ESC,通过G418筛选并挑取阳性克隆,检测所得细胞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Oct4及SSEA-1的表达,通过拟胚体诱导体外分化。结果ESC的致死浓度为350μg/mL,在含400μg/mlG418的培养条件下,所得阳性细胞呈克隆样鸟巢状生长,Oct4、SSEA-1表达阳性,体外可以形成拟胚体和自发分化。结论成功对小鼠ESC进行了pOct4-Neo的转基因,为进一步的小鼠ESC体外分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胚胎干细胞 新霉素抗性基因 转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癌基因bcl-2与神经生长因子(NGF)联合应用对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方法培养PC12细胞至对数生长期,用100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infection,MOI)的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质粒及未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质粒感染PC12细胞。再将其分为A、B、C、D、E、F六组,A组为bcl-2-PC12细胞培养液中不加H2O2及NGF(bcl-2-PC12组);B组为bcl-2-PC12细胞培养液中加H2O2(bcl-2-PC12+H2O2组);C组为bcl-2-PC12细胞培养液中加H2O2及NGF(bcl-2-PC12+H2O2+NGF组)。D组为NC-PC12细胞培养液中不加H2O2及NGF(NC-PC12组);E组为NC-PC12细胞培养液中加H2O2(NC-PC12+H2O2组);F组为NC-PC12细胞培养液中加H2O2及NGF(NC-PC12+H2O2+NGF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采用BCA(bicinchoninicacid)法检测bcl-2基因表达蛋白浓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细胞凋亡率较D组低(u=2.16,0.02<P<0.05),B组较E组低(u=2.38,0.01<P<0.02),C组较B组低(u=2.27,0.02<P<0.05)及较F组低(u=2.83,0.02<P<0.05),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A组bcl-2基因表达蛋白浓度高于D组(t=2.87,0.005<P<0.002),B组高于E组(t=2.75,0.01<P<0.05),C组高于B组(t=2.16,0.02<P<0.05)及F组(t=2.23,0.02<P<0.05),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结论bcl-2基因及NGF均对正常神经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能够增强神经细胞的抗损伤能力,二者联合应用时具有协同作用。

  • 标签: bcl-2基因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细胞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苷类药治疗不同时间段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HBVP)基因焦磷酸测序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焦磷酸测序仪器配套的软件AssayDesignSW在目的区域两端保守区域设计PCR引物及测序引物,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血清中HBVDNA,按照PyroMarkID遗传分析系统用SNP模式进行PCR产物HBV相关位点的焦磷酸测序;40例慢性乙型肝病患者进行P基因变异、突变比率检测的同时测定HBVDNA、HBVM、ALT。结果40例患者中18例发生变异,变异模式以经典突变L180M、M204V/I、A181V/T、N236T突变为主,加少量V173L、S202G突变;突变比率由20%到100%;HBVP基因变异可以在HBVDNA、ALT发生突破前、中、后检出;HBeAg、HBeAb阳性者P基因变异率分别为46.2%(12/26)、41.7%(5/12)(p>0.05),两例HBeAg、HbeAb均阴性者中一例P基因区变异。结论焦磷酸测序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HBVP基因变异;HBVP基因变异模式、突变比率与核苷类药物敏感性密切相关。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P基因变异 焦磷酸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腺癌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基因分型。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宫颈腺癌患者宫颈组织标本中提取的23种人乳头瘤病毒DNA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提取的23种人乳头瘤病毒DNA作为对照,对比不同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状况。结果经染色显色,各膜条上共出现23种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分型。宫颈腺癌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明显较高,P<0.05。宫颈腺癌宫颈组织年龄>50岁人乳头状瘤病毒阳性率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腺癌的发生紧密关联,16和18是感染中最常见的基因分型。临床可根据基因检测辅助宫颈腺癌的防治。

  • 标签: 宫颈腺癌 人乳头状瘤病毒 感染 基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