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某地区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基因型和耐药性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选取本市2014年4月1日-12月31日22539份无偿献血血液标本,使用ELISA双试剂检测筛查出201份双阳性标本,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筛查出99例HBV阳性标本,对其中45例病毒载量大于1000IU/ml的标本进行HBV耐药基因检测(PCR测序法)。分析本市HBV携带基因型与耐药片段变异情况及其关联。结果45例全部为乙肝野生型,无耐药突变。乙肝分型结果显示45例中有43例为B型,占95.6%,2例为C型,占4.4%。乙肝B型的分型率明显高于C型的分型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56,P<0.05)。结论本市献血人群中HBV携带的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耐药性基因主要是野生型,荧光定量PCR阳性的标本中有45.5%的病毒载量高于1000IU/ml,需要跟踪治疗,为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变异 耐药性
  • 简介:目的:了解单采血小板献血外周血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单采血小板捐献情况分为2组,实验组为参加过单采血小板的献血153例,对照组为以往无献血史,首次来血站献血且符合献血条件,共189例,利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WBC、RBC、Hb、HCT、PLT、PDW、PCT、MPV及IPF比例等项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男性献血WBC、P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BC、Hb、HCT、PLT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MPV、IPF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女性献血WBC、RBC、Hb、HCT、PLT、PCT、MP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W、IPF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进行单采血小板捐献,对于男性献血除加快RBC、PLT的骨髓造血功能外,并未加速IPF上升,相反促进PLT成熟。对于女性献血则由于自身早期的生理性周期性失血,女性献血的RBC、PLT等指标已受自身免疫负反馈调节而耐受,但对于多次捐献血小板的女性献血,可能血小板生成能力较男性献血小板增加有关。

  • 标签: 网织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 骨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结核感染发病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历史资料,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2月收集的肺结核患者资料70例,两组患者资料根据预防措施不同分为,接种卡介苗的30例为实验组,没有接种卡介苗的40例为的对照组,且两组患者均进行X线检查和结核菌素实验,检验其感染的发病率和阳性率。结果采取预防措施后,接触性人群中,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和发病率均高于实验组,其数据结果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资料中看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家庭中密切接触结核感染发病较高,但及时采用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降低阳性检出率,减少传染发病的情况,从而提高了接触的生活质量,值得患者信赖和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传染性肺结核 家庭中密切接触者 感染发病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与血清铁蛋白(SF)联合检测在产前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70例地中海贫血孕妇,缺铁性贫血(IDA)70例,健康体检70例,对三组研究对象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地中海贫血和IDA孕妇MCV、MCHC、Hb、MCH、HCT降低,RET、RDW上升,地中海贫血和IDA孕妇MCV、MCHC方面差异显著(P<0.05);三组对象SF水平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SF与MCV联合诊断地中海贫血特异性为97.14%。结论在产前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筛查中,应用SF和MCV联合检测,有利于更加有效地筛查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基因携带者 血清铁蛋白 平均红细胞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为研究资料,以数字随机法分组(46例/组)。对照组常规抗结核联合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拉米夫定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TBIL、HBV-DNA拷贝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肝损率、痰菌阴转率、病灶显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拉米夫定 初治涂阳肺结核 乙肝病毒携带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瓷基台和钛基台用于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的美观效果以及两对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20例单颗上颌前牙缺失患者,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0例,观察组采用瓷基台进行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对照组采取肽基台进行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两年后,评价两的美观效果,并在修复后6和24个月测量种植体周围牙龈出血指数和骨吸收量。结果瓷基台组和钛基台组达到USPHS标准A级的分别为9例和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体周围牙龈组织颜色正常,无炎性反应。修复后两年,观察组牙龈出血指数为1.5±0.5,骨吸收量为0.7±0.2;对照组牙龈出血指数为1.6±0.3,骨吸收量为0.8±0.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基台应用于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中均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并且对种植体周围的软硬组织不产生负面的作用,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瓷基台 钛基台 种植体支持全瓷单冠修复 美观效果 周围软硬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