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血液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不同水平变化.方法用簿层层析法(TLC)测定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血液中PAF水平不同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液中PAF水平分别是急性期为(1.521±0.288)nmol/ml,恢复期为(1.045±0.221)nmol/ml,高于非脑血管病组急性期(0.670±0.179)nmol/ml和恢复期(0.661±0.172)nmol/ml及健康对照组急性期(0.714±0.212)nmol/ml和恢复期(0.702±0.201)nmol/ml,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脑出血患者血液中PAF水平分别是急性期为(1.180±0.292)nmol/ml,恢复期为(1.108±0.295)nmol/ml,也均高于非脑血管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PAF在脑血管病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脑梗死 血小板活化因子
  • 简介:目的通过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卒中事件复发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182例有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首发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卒中事件发生率,根据TCD收缩峰血流速度,将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分为3组:中度狭窄组(86例)、重度狭窄组(80例)、闭塞组(16例);根据头部CT、MRI检查显示梗死灶部位将脑梗死分为3类:皮质区域内梗死、交界区梗死和深穿支动脉梗死.在发病6个月内随访,评估卒中危险因素与卒中复发事件相关性.结果182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脑梗死患者,发病6个月内病变同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内卒中复发率为13.2%.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7),重度狭窄患者卒中复发率最高.不同梗死类型患者卒中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以交界区梗死患者卒中复发率最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复发事件与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密切相关(P=0.0015,0.0098).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卒中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及脑梗死类型与患者卒中复发有关.卒中复发机制可能与脑组织低灌注以及动脉栓塞有关.

  • 标签: 大脑中动脉闭塞性病变 卒中 复发率 危险因素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QRS离散度(QRSd)对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预测价值。方法:120例心脏病患者(分室速组40例;无室速组80例)及80例正常人(对照组)接受体表标准12导同步心电图QRSd检测。结果:与无室速患者及正常人相比,室速患者QRSd,QRSmax显著延长(P<0.05),将QRSd>45ms作为室速预测指标,获得了95%敏感性和93%特异性,结论:QRS离散离(QRSd)可用于识别可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紊乱高危患者群。

  • 标签: QRS离散离 心电图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irectthrombininhibitor,DTI)是组不需要辅助因子参与而直接抑制凝血酶活性多肽,它不仅有抗凝血功能,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与其他抗凝药相比,其药理作用及药动学特点更优越,尤其在心血管疾病中有良好用途。现就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心血管疾病 血小板 药理作用 生物学活性 临床应用
  • 简介:高血压病引起左室肥厚是发生各种心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独立危险因素,已被公认是与死亡率相关独立危险因素,因此治疗高血压重要目标之,就是延缓和(或)逆转LVH结构改变.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对左室肥厚逆转作用已被认识并肯定,我们观察安博维对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降压疗效,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评价其对左室肥厚影响.

  • 标签: 安博维 高血压 左室肥厚 并发症 降压药
  • 简介:目的观察葛根素对T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影响.方法建立凝血酶(T)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模型,以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方法观察T及葛根素对VSMC增殖和DNA合成影响.结果T对VSMC有明显促增殖作用,促增殖效应在24小时末达峰,且T浓度在0.1U/L~1.0U/L之间有剂量依赖关系;葛根素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诱导细胞增殖与DNA合成.结论葛根素能抑制T诱导VSMC增殖.

  • 标签: 葛根素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大鼠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比老年与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所见病变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疗效.结果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为(1.8±0.8)支;中青年组平均为(1.4±0.7)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老年组单支病变18例,双支病变14例,3支病变10例;中青年组单支病变33例,双支病变9例,3支病变5例.老年组有心肌梗死史6例(14%),中青年组有心肌梗死史18例(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6个月电话随访生存率为99.2%.问卷随访(21±9)个月,其中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4例,老年组1例,中青年组3例;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不满意者,术后症状未改善,其中老年组2例,中青年组4例(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较重,多支血管病变多见.应选择合适病例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

  • 标签: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状动脉病变 老年人
  • 简介:目的观察佩尔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危象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60岁)高血压危象患者92例。治疗前平均收缩压(236±16)mmHg和/或舒张压(125±11)mmHg,以恒速输液泵持续静滴佩尔地平,剂量为0、5~6μg/(kg·min),根据血压每5min调整次剂量,每次增加5μg/min直至达到目标血压150~160/100~110mmHg,然后维持此血压水平1~3d:结果用药后5min、10min、30min、1h、2h平均血压降至231/125,226/123.217/121,207/118,203/107mmHg,24h后达到最大效应,血压平均为(168±11)/(100±9)mmHg,并稳定至用药结束。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佩尔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危象起效快,降压作用平稳。安全性高。

  • 标签: 高血压危象 佩尔地平 老年人
  • 简介:目的:比较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试验,87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被分为氯沙坦组(54例),依那普利组(45例),治疗8周。结果:两组药物均能明显降低血压(P<0.01),但有效率、降压幅度值无显著差异;氯沙坦组降压谷峰比值较依那普利组高;氯沙坦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依那普利组2例发生咳嗽,因而退出试验。结论:对于轻、中度高血压病,氯沙坦是种有效、安全、易耐受降压药,每日50~100mg能维持24小时降压效应。

  • 标签: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T-Ⅱ受体拮抗剂 氯沙坦 依那普利 疗效
  • 简介:24h室性期前收缩(PVS)达1万次以上者在心律失常中并不多见。本文总结分析55例1万次以上PVS24hDCG资料,比较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PVS分布影响及每hPVS频度变异,旨在探讨高频度PVS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自1992年8月至

  • 标签: 室性期间收缩 PVS 动态心电图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临床特点。方法对142例AMI者,根据溶栓后有无ST段再抬高分为ST段再抬高组(A组)和未再抬高组(B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住院期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充血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A组血管再通率较B组低,A组CK峰值较B组高,而其LVEF低于B组(P〈0.05);A组充血性心衰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B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后ST段再抬高者血管再通率低,易并发充血性心衰、严重心律失常、较无ST段再抬高者临床预后差。

  • 标签: 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ST段再抬高
  • 简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简称LBBB)对合并心肌梗死诊断困难很多。许多内科和心脏病学者认为,LBBB将掩盖心电图(简称ECG)和心电向量图形,致使当合并其它异常时就不能作出诊断。那么ECG究竟能否作出正确判断,这是本文探讨的话题。现将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后

  • 标签: 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 下壁导联 T波倒置
  • 简介:目的:对心电监护下拔牙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参数变化进行总结分析,为老年心血管患者安全拔牙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确诊患心血管疾病,需拔牙老年患者168例,拔牙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护,对比观察术前及局庥后、拔牙中和拔牙后10min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变化。结果:本组病人均成功耐受拔牙,其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心电图异常所占比例分别为3%、5.46%、7.14%;局麻后和拔牙时心率均较拔牙前明显增加(P〈0.05);头晕、胸闷等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心电监护对老年心血管患者安全拔牙具有良好辅助作用。

  • 标签: 拔牙 心电监护 老年 心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水平与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关系。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心内科、神经科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住院病例238例资料,统计脑出血(CH)、脑梗死(CI)、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HF)、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及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在不同SBP、DBP、PP水平发生率。结果C194例(39.5%);CH52例(21,8%);HF46例(19.3%);SAH、AMI分别30例(12.6%),16例(6.7%)。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SBP、DBP、PP水平密切相关。当SBP≥160mmHg,CH、SAH病例占90%以上;CI、HF病例占70%;AMI占50%。DBP≥90mmHg,CH病例占90%以上;HF、AMI病例占85%以上;SAH病例占80%;CI病例占75%以上。PP〉40mm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占90%以上。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并发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CI最高,CH次之,HF第三位。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与SBP、DBP、PP密切相关。SBP≥160mmHg,DBP≥90mmHg,PP〉40mmHg,各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最高。

  • 标签: 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方法:健康对照组46名,轻度OSAS患者83名及中重度OSAS患者78名分别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多导睡眠图监测.比较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睡眠结构对HRV影响.结果:OSAS患者与正常人比较,日间HRV无明显差异,夜间HRV明显降低(P<0.05~<0.01).中重度OSAS组HRV低于轻度OSAS组(P<0.05~<0.01),其非快速动眼睡眠(NREM)Ⅲ~Ⅳ期和快速动眼睡眠(REM)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率(7.36%和11.32%)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与Ⅲ~Ⅳ期和REM期睡眠呈负相关.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受损,HRV与呼吸暂停严重程度和睡眠结构破坏显著相关(r=-0.344,-0.326).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 心率变异性 HRV 动态心电图
  • 简介:原发性高血压(hypertension,HT)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心血管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等)主要危险因素。因此深入理解HT发生、发展中分子机制,对于预防、治疗HT有重要意义。阻力动脉血管张力持续增加是HT基本病理生理机制,而血管平滑肌细胞离子通道活动是血管张力调节主要因素[2]。近年研究发现,

  • 标签: BK通道 β1亚单位 高血压 血管平滑肌细胞 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