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优选贯叶连翘中金丝桃素的超声波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技术,以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溶剂种类、溶剂浓度、料液倍量比、超声波功率、单次辐射时间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优选出的工艺条件为80%乙醇,料液比1∶10(w/v),提取功率400W,单次辐射3s,每次提取20min。在最优条件下,金丝桃素提取率为(96.04±0.25)%,得到浸膏中金丝桃素含量为0.31%。结论:本工艺简单、经济、提取率高,浸膏中金丝桃素含量符合要求。

  • 标签: 金丝桃素 贯叶连翘 正交试验 超声提取 工艺学 制药
  • 简介:【摘 要】目的:建立起一套全面可行的复议氨基酸注射液生产工艺条件,并提出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地对于氨基酸注射液生产工艺当中对质量造成影响的工艺条件进行全面筛选,运用正交法实验来选择出最为合理的活性炭使用量,同时将灭菌时间与灭菌温度控制在最为合理的范围内,同时结合实际需要确定是否需要充氮。结果:通过正交法实验,所确定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活性炭使用量为 0.5‰,温度为 121℃,灭菌时间共用 10min,药品质量达到最高水平。结论:所建立的一套工艺条件体系对于本产品的生产较为有利,工艺科学性较好,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18AA) 工艺条件 筛选
  • 简介: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舍红花七厘散中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评价指标,挥发油为测定指标,优化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的水,浸泡4h,提取5h;最佳包合工艺为A2C3B3,即β-环糊精与挥发油比例8:1(g:mL),包合温度为35℃,包合时间3h.结论该优化工艺简便,包合率较高,可以作为工业生产工艺

  • 标签: 挥发油 Β-环糊精包合物 正交试验 工艺
  • 简介:9351冲剂是由大黄等药物组成,具有减肥降脂之功效,而大黄含大黄素等蒽醌类成份。本文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大黄素及总蒽醌的含量,并探讨9351冲剂的制备工艺对大黄素及总蒽醌含量的影响。1实验部分1.1仪器与材料瑞士CAMAGⅡ薄层扫描仪;硅胶G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产品,规格:100mm×100mm,厚度0.20~0.25mm);大黄素对

  • 标签: 大黄素 总蒽醌含量 制备工艺 对照液 供试液 定容
  • 简介:目的考察无机陶瓷膜微滤精制山茱萸水提液过程中,不同孔径的膜对该体系的适用性,并优化膜微滤过程。方法测定0.8、0.2和0.05μm孔径膜和不同参数下山茱萸水提液高分子截留率、指标成分转移率、膜污染程度及特征指纹图谱的变化。结果孔径为0.05μm的无机陶瓷膜有较好的分离效果,最佳的操作压差为0.1MPa,过膜温度为60℃。结论采用0.05μm的陶瓷膜对山茱萸水提液进行微滤,在适当操作条件下可取得较好的精制效果。

  • 标签: 无机陶瓷膜 微滤 精制 山茱萸水提液
  • 简介:目的优化O-去甲基文拉法辛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对羟基苯乙酸为原料,经苄基保护,依次经过酰化、缩合、还原、氢解脱苄、成盐反应成功合成了目标化合物。结果反应条件得到了优化,避免了使用二甲胺气体、正丁基锂和四氢锂铝试剂,总收率为30%(以对羟基苯乙酸计)。结论该路线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目标化合物经1H-NMR、MS结构确证。

  • 标签: 抗抑郁药 O-去甲基文拉法辛琥珀酸盐 合成工艺
  • 简介:目的优选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及对不同花期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料液比、微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出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在此工艺条件下对不同花期金银花中总黄酮含量进行研究。结果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0、微波功率为500W、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20min;采收时间对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含量影响较大。总黄酮在银花期含量最高,米蕾期中含量最低。结论该提取工艺方法简单合理、稳定可行,不同花期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含量差异较大,为适时采收金银花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标签: 金银花 总黄酮 提取 工艺优化 含量变化
  • 简介:摘要:中药发展的道路是极其漫长而悠久的,从神农尝百草,中国便已经开始了中药制剂治病的医学研究,在我国历史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疗行业也不断地向前稳步发展,中药制剂也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人们对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若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产生了问题,就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面对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控制好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以及聘请专业的工作人员全面合理的分析每味中药本身的性质,并结合临床试验的结果,生产出质量优,效果好的中药制剂。本文将针对院内中药制剂生产工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供参考。

  • 标签: 中药制剂 生产工艺 优化策略
  • 简介:以创新和创业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创新实验教学理念,融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四大化学的实验教学,发展实验手段现代化、教学方法多样化、实验内容综合化的医学和药学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表明,特色鲜明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已经成功地培养了医学和药学的创新和创业型人才。

  • 标签: 基础化学 实验教学 创新和创业型人才培养
  • 简介: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产生的变质现象,会导致某些化学成分含量下降、升高或新成分的产生。了解贮藏过程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改善贮藏条件,可以制定合理的贮藏期。为了保证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的质量,笔者建议,在控制有效成分含量指标的同时,应增加新产生的或含量升高的化学成分的限量指标。

  • 标签: 中药材 质量 相关性 变质 贮存时间
  • 简介:目前,国内部分院校的实验课程设计与药物研发的实际应用缺乏有机融合,药学拔尖人才的培养目标与药物研发的实际需求尚有一定距离。探索药物研发链与专业课程链相融合、将专业课程设计与药物研发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在药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及所面临的问题,为科研与教学交融平台的创设与实践提供可参考手段与方法。

  • 标签: 药物化学实验 “双链”融合 教学改革
  • 简介:目的研究猴耳环PithecellobiumclypeariaBenth枝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免疫活性。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学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考察各化合物的免疫活性。结果从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表没食子儿茶素(1),(-)-5,7,3’,4’,5’-五羟基黄烷(2),(-)-表没食子儿茶素-7-没食子酸酯(3),(-)-5,3’,4’,5’-四羟基黄烷-7-没食子酸酯(4),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5),杨梅树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6),没食子酸(7),没食子酸乙酯(8)。结论化合物3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能显著抑制Con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其IC50为4.4μmol·Lˉ1。更多还原

  • 标签: 猴耳环 黄酮类化合物 黄烷 淋巴细胞增殖
  • 简介: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来华留学生数目不断增多,山东大学MBBS(教育部临床医学英语本科授课专业)项目已招收多年海外各国留学生。对于医学生而言,有机化学是一门必修的预科课程,在多年的教学中,教师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具有不同社会背景、教育背景及文化背景的各国留学生,探索多种教学手段,引入朋辈式场景教学、情感教育及开放式教学等方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全英文教学 朋辈式场景教学 情感教育 开放式教学 MBBS留学生
  • 简介: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制药课程体系的现状,围绕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化学制药理论、实验课程体系进行了系列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医药背景制药工程复合型人才,介绍改革措施与方法。

  • 标签: 制药工程 中医药背景 化学制药课程体系 整合
  • 简介:绞股蓝皂苷为绞股蓝的主要活性成分,属于达玛烷型四环三萜,其在药材中含量高、容易获得,主要生物活性体现在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心脑血管保护等方面。绞股蓝皂苷易受酸、碱、酶的影响而降解,水解后不仅脱去糖生成次级苷,而且苷元的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综述绞股蓝皂苷水解产物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寻找结构新颖、活性更强的先导化合物提供参考。

  • 标签: 绞股蓝 绞股蓝皂苷 水解产物 三萜类化合物 达玛烷
  • 简介:目的:研究南五味子中主要的低极性化学成分。方法:用95%乙醇热提取南五味子,提取液用石油醚(沸程60~90℃)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采用GC-MS法检测其主要成分,将测定结果与标准谱库对比分析,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南五味子石油醚提取部位鉴定出47种化学成分,主要以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占82.35%),脂肪酸及其酯类化合物次之(占5.8%)。其中含量最高的两个化合物为喇叭烯氧化物(Ⅱ)(22.71%)和别香橙烯氧化物(Ⅱ)(11.98%)。13种化学成分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结论:与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CO2提取法、索式提取法相比,采用乙醇提取后石油醚萃取的方法获得的南五味子主要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且本研究提取的成分中脂肪酸和酯类化合物含量较低。

  • 标签: 南五味子 低极性化学成分 倍半萜类 色谱法 气相 质谱法 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