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选取北川县"5.12"大地震前后2个时相遥感数据,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2期影像植被信息,以此为基础,反演植被覆盖度,采用破坏指数DDI(thedamagedegreeindex)表示3种灾害类型区域震后植被破坏情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共解译滑坡103处,崩塌122处,泥石流10处,灾害面积共计17.5km2,震前85%以上区域处于中植被覆盖度以上级别,震后中植被覆盖度以上级别土地面积减少8.01km2,占灾害区域总面积45.77%;2)滑坡区域植被破坏程度相对较低,中度及重度破坏面积占总灾害面积68.66%,崩塌区域植被破坏程度次之,中度及重度破坏面积占总灾害面积88.15%,泥石流区域植被破坏最彻底,中度及重度破坏面积占总灾害面积99.74%;3)植被破坏海拔、坡度有一定关系,破坏较严重地区主要集中在海拔611~1543m、坡度25°~45°范围内,植被破坏主要集中在重度破坏这一级别,并随海拔、坡度增加而增加,植被破坏坡向关系不大。

  • 标签: 地质灾害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植被破坏指数 北川县
  • 简介:土壤侵蚀影响三峡库区土壤养分流失、河道淤积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重要原因,本文基于GIS技术,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对三峡库区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土壤侵蚀进行计算,并对研究区1990—2010年不同土地利用背景下土壤侵蚀强度时空变化和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三峡库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土壤侵蚀量呈减少趋势,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18356.4507万t,属于中度侵蚀;从空间上看,研究区微度、轻度侵蚀等级分布面积最广。在同一年分内,6种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侵蚀模数依次:旱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水田〉建设用地;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侵蚀差异显著,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贡献率相差很大;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微度侵蚀面积逐渐增加,中度侵蚀及以上侵蚀等级侵蚀面积,都不同程度向低等级转移;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及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库区土壤侵蚀总体上呈现转好趋势,但是局部地区治理工作仍需加强。

  • 标签: RUSLE GIS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 三峡库区
  • 简介:黄河三角洲盐碱地26年生刺槐+臭椿混交林(RA)、刺槐+白榆混交林(RU)和刺槐+白蜡混交林(RF)研究对象,刺槐纯林(RP)和无林地(CK)对照,研究刺槐混交林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结果表明:1)同一林分中,土壤脲酶活性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2)不同林分之间表现为刺槐混交林〉刺槐纯林〉无林地,RP、RU、RF、RA脲酶活性分别是CK4.02、4.74、5.08和5.01倍;3)在影响土壤脲酶活性土壤因子方面,刺槐混交林较其纯林表现为降低了土壤密度、pH值和含盐量,增大了总孔隙度,增强了蓄水性能,增加了全氮、碱解氮和有机质质量分数,增加了细菌和固氮菌数量;4)总孔隙度、细菌、固氮菌、全N和有机质等土壤因子对刺槐混交林土壤脲酶活性影响较大,建议用这些土壤因子作为评价刺槐混交林土壤脲酶活性主要指标。

  • 标签: 刺槐混交林 脲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
  • 简介:摘要2010年实验结果表明:大别山南麓黄棕壤坡地采用种植行距2m香根草等高绿篱水土保持措施,可使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46.7%、75.8%以上;可使临界侵蚀量增加50.6%;可使土壤分散率降低28.1%;可使水稳性团聚体增加27.6%。说明香根草等高绿篱能有效地防治大别山南麓黄棕壤坡地水土流失。

  • 标签: 香根草等高绿篱 土壤侵蚀 土壤抗蚀性
  • 简介:探究不同复垦模式对排土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辽宁省阜新市海州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区内灌木林地(紫穗槐)、榆树林地、刺槐林地、混交林地(刺槐和榆树混交)和荒草地5种复垦模式研究对象,经干筛法和湿筛法测得土壤机械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组成,并以土壤大团聚体稳定性指标(R〉0.25即〉0.25mm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破坏率(PAD)、土壤团聚体直径指标(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土壤分形维数D)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不同复垦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结果表明:大团聚体稳定性、团聚体破坏率和土壤团聚体直径指标在不同复垦模式表层土壤总体呈现出林地优于荒草地趋势,其中灌木林地土壤团聚体破坏率最低,刺槐林地和混交林地土壤团聚体直径指标较好,林地表土层土壤稳定性更好。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指标MWDGMD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形维数D值呈正相关。土壤团聚体从大团聚(〉5.00mm)到转化微团聚体(〈0.25mm)过程中,1.00mm和2.00mm土壤团聚体转化过程中较为关键节点。

  • 标签: 土壤团聚体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团聚体直径指标 分形维数 排土场 复垦模式
  • 简介:崩岗滑坡泥石流工作分别于水土保持和国土资源领域开展研究,研究工作存在异同。通过工作实践总结对比分析崩岗滑坡泥石流相关性,初步研究表明:从学科术语及特征方面崩岗着重于地貌学,滑坡泥石流着重于地质学及灾害学;从研究手段上,崩岗多集中于第四纪覆盖层和浅部强风化层精细化研究,滑坡泥石流除覆盖土层外还涉及风化程度不一岩层,具有更广研究对象,在岩土力学机制理论更为完善,两者可相互借鉴。

  • 标签: 崩岗 滑坡泥石流 对比 借鉴
  • 简介:在对北京怀沙河水质进行调查基础上提出相应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怀沙河水质已重度富营养化,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大部分河段总氮质量浓度严重超过Ⅴ类水环境标准,总磷质量浓度超过Ⅲ类水环境标准,综合评价整个流域,水环境劣Ⅴ类,水资源质量属重富营型,远未达到规划要求Ⅱ类水环境标准.提出相应治理对策有:继续加大水环境保护及治理措施;加大清洁小流域建设力度;对潜在污染因素及早发现,及早治理;采取严格管理措施;加大水环境保护法规宣传,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违法水案件进行严查;加强水质监测和管护工作.该成果对建设清洁型小流域具有参考意义.

  • 标签: 水质监测 水质污染 防治对策 怀沙河
  • 简介:崩岗在水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由沟蚀发展而成最严重土壤侵蚀类型之一,在摸清崩岗现状、分布规律及成因基础上,根据近几年治理崩岗经验,对新邵县崩岗防治提出了相应对策。

  • 标签: 崩岗 现状 成因 防治对策
  • 简介:探讨坡耕地土壤入渗性能退化特征分形机制,对鲁中山区选择典型小流域,运用土壤分形和水文学原理方法,通过测定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和经济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形特征入渗性能,探讨土壤人渗速率土壤颗粒分维及孔隙分维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稳渗速率表现为坡耕地〉弃耕地〉生态林地〉经济林地,土壤颗粒分维数孔隙分维数表现为生态林地〉经济林地〉弃耕地〉坡耕地;2)研究区土壤颗粒分维孔隙分维数之间显著正相关,二者土壤黏粒及粉粒体积分数显著正相关、土壤入渗速率显著负相关;3)霍顿入渗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比较适用于拟合研究区土壤入渗过程入渗速率,而菲利浦模型适用性较差。因此,研究区土壤具有粗骨性砂土物理特性,坡耕地耕作会加剧土壤中粉粒和黏粒等细粒物质流失,降低土壤颗粒分布孔隙分布均匀性及其分维数,导致土壤入渗性能增强但水肥保蓄性能降低。

  • 标签: 土壤结构 土壤入渗 分形维数 坡耕地 鲁中山区
  • 简介:探索沙化草地植被恢复新途径,进而为制止草地退化制定有效措施提供理论支持,在草地严重沙化后形成沙丘,且其上设置有不同年龄(2~3年和4~5年)平行高立式芦苇沙障地段,分别对沙丘不同部位(迎风坡、背风坡和丘间低地)及沙障不同位置(沙障迎风面、背风面和两沙障中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进行测定,并以同类型未设沙障地段作对照,对平行高立式沙障治理严重沙化草地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严重沙化草地设置平行高立式沙障,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组成中,较粗沙粒含量减少,较细沙粒含量增加.

  • 标签: 沙障 沙化草地 土壤有机质 土壤颗粒组成 含量 机械组成
  • 简介: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呼吸在维持全球碳循环及碳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黄土丘陵区油松、沙棘人工林研究对象,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分别观测二者土壤呼吸(Rs)、5cm土壤温度(T)和水分(W),分析2种人工林Rs动态特征及其对T和W响应。结果表明:1)季节尺度油松、沙棘人工林Rs夏季(6—8月)最高(2.31和2.89μmolCO2/m2·s),冬季(12—2月)最低(0.60和0.65μmolCO2/m2·s),年均值分别为1.51和1.92μmolCO2/m2·s,年呼吸总量分别为18.90和22.81tCO2/hm2·a,冬季呼吸量占年呼吸总量比例分别为14.67%和12.65%;日尺度最高值出现在10:00—16:00,最低值均出现在6:00。2)季节尺度2种林分RsT均呈显著指数关系(P〈0.01),W则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且沙棘林全年尺度土壤呼吸Q10值(1.40)显著高于油松林(1.34,P〈0.01)。3)日尺度上,油松、沙棘人工林W分别大于13%和12%时,T对Rs解释量(R2)均有所提高。因此,在充分考虑温度和水分对土壤呼吸影响同时,加强冬季土壤呼吸观测,对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区域碳循环估算模型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黄土丘陵区 人工林 土壤呼吸 土壤温度 土壤水分
  • 简介:137Cs示踪技术土壤侵蚀研究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准确137Cs本底值运用该技术开展研究基础。为了获取区域高空间分辨率137Cs本底值数据,作者基于147个气象站点实测数据和Walling&He137Cs本底值计算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GWRK)相结合方法,预测四川省137Cs本底值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应用PCA法可在保留大部分原始信息同时,有效地消除变量间多重共线性,后续回归分析空间插值奠定基础;2)GWRK插值法综合考虑了降水、空间位置等多个影响因素及其对137Cs本底值影响空间非平稳性,相对于传统普通克里格和全局回归克里格插值法具有更高预测精度,且较准确地表达局部区域137Cs本底值空间分布细节信息;3)实测数据基础、基于GIS技术空间插值方法获取区域高分辨率137Cs本底值空间数据可行途径。本研究有效地揭示137Cs本底值空间分布规律及不同因素对其影响,运用137Cs示踪技术开展土壤侵蚀研究、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 标签: 137^Cs本底值 地理加权回归克里格 137^Cs本底值计算模型 四川省
  • 简介: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本文在分析三明市水环境存在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水环境问题对策措施。

  • 标签: 三明市 水环境 对策措施
  • 简介:长汀县我国南方最严重花岗岩水土流失区之一,其水土流失类型在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具有典型代表性。2000年成立长汀县水保监测站以来,先后布设了1个气象观测哨、4个水蚀控制站、29个天然降雨径流小区、118个固定监测样地,初步形成了监测网络并取得了监测成果。

  • 标签: 水土保持 监测 长汀县
  • 简介:研究近10年来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情况,借助2次水利部土壤侵蚀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现状及其面积在空间上分布,得出2002—2011年间土壤侵蚀变化趋势,并利用土壤侵蚀综合指数EI,对流域片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总面积为2.3万km2。其中太湖流域侵蚀面积0.1万km2,东南诸河地区侵蚀面积2.2万km2,侵蚀等级均以轻度侵蚀为主;但太湖流域轻度侵蚀面积所占比例更大,而东南诸河中度侵蚀及其以上侵蚀等级面积所占比例更大。2002—2011年间,太湖流域片土壤侵蚀面积整体上呈逐步减小趋势,共减少1.08万km2,年均减少1201.24km2;其中,轻度、中度和强烈侵蚀面积减小,而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增加。太湖流域地区EI值远小于东南诸河地区EI值(1.65),表明东南诸河土壤侵蚀总体情况更严重。2002—2011年太湖流域片EI值减小,但少数区域EI值增加明显。建议将其列为重点治理区,进行有针对性治理。

  • 标签: 太湖流域及东南诸河 水土流失 变化趋势 土壤侵蚀综合指数 侵蚀强度
  • 简介:针对黄土高原坡面水力侵蚀调控实体模拟试验中存在验证不充分问题,利用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力侵蚀调控实体模拟试验理论技术,设计黄土坡面水力侵蚀比尺模拟试验,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正态条件下,满足几何、降雨强度、入渗、径流运动、输沙、床面变形等相似条件下所建造坡面模型;在试验条件下,虽然模型原型流型有所偏离,但降雨、径流流态、平均流速、阻力系数、汇流过程、产沙、输沙及床面变形基本相似的。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坡面治理水土流失、优化治理方案,寻求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措施工具。

  • 标签: 水力侵蚀 相似比尺 模拟试验 输沙率
  • 简介:广东省我国崩岗侵蚀最严重省份之一,流失量占广东省水土流失总量43%左右,造成危害大,导致土地退化和区域生态环境恶化,并且治理难度大,已成为广东省山区经济发展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广东省崩岗侵蚀现状,分析了产生崩岗侵蚀主要原因及崩岗治理主要技术原理,对崩岗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崩岗侵蚀 防治措施 广东省
  • 简介:根据密云水库周边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情况,特别是连续干旱导致水库水位急剧下降、水库周边形成大面积裸露地现状,分析水库周边人口资源环境突出矛盾和生态环境存在主要问题,对密云水库周边水土保持和水源保护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探索,提出生态建设总体思路和原则,和库北库区裸露地治理保护,入库口裸露河滩地治理保护,以及小型分散点源污染治理为重点具体措施,同时对加强水库周边水土保持水源保护提出政策及管理措施建议.

  • 标签: 水土保持 水源保护 库滨带 密云水库
  • 简介:台湾水土保持研究开展得早,技术、经验丰富,累积了大量水土保持优良草种。本文介绍了台湾水土保持草本植物种类、生态型分布,以及它们在林下套种、边坡绿化、草坪、崩塌地、弃石区、掩埋场复绿、滩涂定砂方面的应用情况,福建乃至大陆亚热带气候区水土保持植物引进和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台湾 水土保持 草本植物 应用
  • 简介:近年来,闽侯县充分利用区域气候、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山地开发治理,发展特色产业;加强部门协作,加快“青山挂白”治理进度和荒山造林工程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从1995年和2000年土壤侵蚀遥感数据对比看,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县森林覆盖率从2002年55.9%提高到2007年57.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67万hm^2。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措施与成效 闽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