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为了检验不同数值模式及多个模式的集合平均对山东地区10m日最大风速、2m日最高温度、2m日最低温度及降水的预报效果,利用2011年MM5、WRF-RUC、T639、日本及德国数值模式进行不同模式组合的集合平均,并对各组合进行TS评分检验。结果表明:晴雨预报,T639模式TS评分最高;对大雨以下等级降水的预报,T639模式24h预报的TS评分最高,MM5、WRF-RUC、T639、日本和德国模式集合平均48h和72h预报的TS评分最高;MM5、WRF-RUC和T639模式集合平均对大雨和暴雨24h预报的TS评分略高于单个模式。对3级以下弱风,T639模式预报准确率最高;对4级以上大风,WRFRUC及WRF-RUC三层集合平均的预报准确率最高;与单个模式相比,MM5、WRF-RUC和T639模式集合平均仅对3级风力预报准确率有所提高。MM5、WRF-RUC和T639模式集合平均对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最高,但集合平均对最高温度预报并未提高。

  • 标签: 多模式 集合平均 TS评分
  • 简介:河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项目由河北国土资源厅立项,河北国土资源利用规划院承担完成了,成果荣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优秀成果一等奖。目的是落实《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重要环节,是落实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确定了我省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布局,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 标签: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河北省 国土资源厅 土地管理制度 合理利用 保护耕地
  • 简介:为了了解河南冬小麦晚霜冻的发生规律,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防灾减灾,从而实现冬小麦高产稳产,本文选取冬小麦晚霜冻有害积寒和频度(危险性)、冬小麦种植面积(暴露性)、灌耕比和单位提灌面积机井数(脆弱性)等风险评价指标建立风险评价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指标权重,构建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模型。基于1984~2013年气候数据对河南冬小麦晚霜冻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冬小麦晚霜冻风险评价模型,应用ArcGIS进行栅格计算,得到河南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图。结果显示:商丘东部、周口、漯河、驻马店大部、信阳和南阳局部晚霜冻风险指数高,在0.289~0.483之间,为晚霜冻高风险区;而三门峡、洛阳、济源、焦作以及郑州、安阳、鹤壁、新乡等地区大部晚霜冻风险指数较低,在0.123以下,为晚霜冻低风险区。最后根据历史统计资料计算的晚霜冻指数和本文研究结果对河南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图的提取值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达到0.78,表明本文所得到的河南冬小麦晚霜冻风险区划结果和历史统计结果相符。

  • 标签: 层次分析法 危险性 暴露性 脆弱性 风险评估模型 有害积寒
  • 简介:近日,河北省委发布《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河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围绕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实施矿山复绿工程,加快矿山生态环境整治,恢复和提高山区生态功能。今后张承地区及太行山区的矿业开发将受到严格限制。

  • 标签: 矿业开发 太行山区 河北省 生态环境整治 五年规划 社会发展
  • 简介:详细分析了国家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在满足国家数据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省级建库需求对数据结构进行扩展设计,扩展后的数据结构符合国家整合规范的要求,更适应省级数据库的建设需求。

  • 标签: 数据整合 结构设计 属性扩展
  • 简介:利用富士达—皮尔森强度分类法对1956—2011年黑龙江229个龙卷风样本进行分类,分析龙卷风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典型龙卷风个例的环流背景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956—2011年黑龙江龙卷风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20世纪60—80年代龙卷风活动频繁,90年代龙卷风发生频次最少,2001—2011年龙卷风发生频次略增加。龙卷风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以7月发生最多,且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对龙卷风空间分析发现黑龙江绥化地区是龙卷风多发区,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大气环流特征有关。不稳定的形势场是龙卷风产生的基础,暖湿气流的输送和冷暖空气的强对流运动为龙卷风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 标签: 龙卷风 富士达-皮尔森强度分类法 强度等级
  • 简介:利用1961—2010年黑龙江62个气象站资料,基于5—9月平均气温和水稻冷害等级行业标准,利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水稻延迟型轻度、中度和严重冷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黑龙江水稻延迟型冷害的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961—2010年黑龙江水稻延迟型冷害主要集中发生在黑河、齐齐哈尔、哈尔滨东部、牡丹江西部和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其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994年后转入新的较少发生阶段,2000年后黑龙江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明显减少。黑龙江水稻延迟型轻度冷害和中度冷害存在21a和9a左右的变化周期,水稻延迟型严重冷害存在21a左右的变化周期。

  • 标签: 水稻 延迟型冷害 周期
  • 简介:以豫西山区无水文资料的典型小流域洛河上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洛河流域及周边自动雨量站的逐小时降雨资料、1∶50000数字高程模型及地表水力糙度等数据,采用水动力模型FloodArea对2010年7月24日暴雨诱发山洪过程进行模拟,将实地考察与模拟获得的淹没水深和时间进行对比分析、模型验证,并通过雨量情景设定方法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结果表明,FloodArea模型对洛河上游小流域暴雨诱发洪水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好;雨量情景设定方法可以作为确定致灾临界面雨量的有效方法,利用该方法建立了洛河上游地区的熬家村、渠首闸和碾子沟3个预警点4种小时雨量分配方式下淹没水深与4h面雨量的关系,根据4个风险等级的淹没水深判别条件,推算了流域内3个预警点的致灾临界面雨量;4种小时雨量分配方式在同一风险等级下确定的致灾临界面雨量相差较小,但均以"前少后多"分配方式确定的阈值最高;各预警点之间,以碾子沟预警点的致灾临界面雨量阈值最小,因此可将碾子沟预警点面雨量阈值作为洛河上游小流域暴雨诱发山洪的预警指标。

  • 标签: 暴雨山洪 临界面雨量 FloodArea模型
  • 简介:利用1971—2010年河南均匀分布的110个地面气象站的霜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率和单相关分析法,对近40a河南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气温的响应进行研究,并利用M-K法分析霜期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0年河南平均无霜期为221.3d,纬度与初霜期(R=-0.806)和无霜期(R=-0.707)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终霜期(R=0.557)呈显著正相关;初霜期以2.6d/10a的速率呈明显推迟(P〈0.01),而终霜期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无霜期以4.7d/10a的速率呈明显延长(P〈0.01);初霜期、终霜期和无霜期的突变点均在1998年。从各地区看,初霜期在各地区呈明显推迟,豫西地区推迟趋势最大(3.5d/10a,P〈0.01);终霜期仅在豫西和豫南地区呈显著提前;除豫东地区外,无霜期在其余5个地区均呈明显延长,豫西地区延长趋势最大(7.7d/10a,P〈0.01)。从各观测站霜期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来看,初霜期显著推后、终霜期显著提前和无霜期明显延长的站点分布在豫西和豫南地区。河南初霜期与10月、终霜期与3月气温因子相关性较大;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主要由气温升高引起的,其中平均最低气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初霜期推迟和终霜期提前导致无霜期延长。

  • 标签: 初霜期 终霜期 无霜期 突变 气候响应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农村的安全饮水问题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村安全饮水项目也由此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农村安全饮水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了云南宣威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云南省宣威市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问题 对策
  • 简介:为给砂宝斯金矿床的勘探和利用提供依据,本文总结了多年的野外观察资料,并通过镜下鉴定、人工重砂、电子探针等方法对该矿床的矿石矿物、金矿物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矿石类型为贫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次为毒砂,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自形、他形、交代、固溶体分离结构,浸染状或细脉浸染状构造。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其赋存状态以硫化物中包裹金和脉石粒间金为主,主要为微粒金及次显微金,呈微细分散状态。除Au元素外,矿床中其他元素均不具有综合利用价值,有害元素含量低。

  • 标签: 砂宝斯金矿床 矿石矿物 金矿物 黑龙江省
  • 简介:蒙特卡罗方法也称为统计模拟方法,是一种以概率统计理论为指导的数值计算方法,被广泛的应用于金融工程学、宏观经济学、计算物理学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介绍了蒙特卡罗法的基本数学原理及在地热资源评价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河北雄县地热田,阐述了地热资源评价过程中蒙特卡罗计算模型的建构方法,随机变量经验分布函数的构造、抽样方法,以及资源量分布函数的建立方法。评价结果显示,在回收率为0.1%~1%的条件下,热储100年内可开采热能位于1.53×10~(17)J~9.49×10~(17)J之间的概率为90%,平均可开采热能值为5×10^(17)J,100年内可开采的热能大于2.39×10~(17)J的可能性为90%,评价结果可为雄县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未来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地热 蒙特卡罗 热储 分布函数 随机数
  • 简介:利用地面和高空、卫星TBB、多普勒雷达和GFS(0.5°×0.5°)逐6h再分析等资料,对2011年6月10日江西西北部一次短历时暖区暴雨中尺度结构及发生维持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在有利的高、低空系统配置下发生在梅雨锋南侧的暖区暴雨,边界层急流和低空急流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增强低层热力不稳定;高空分流区使大气动力不稳定发展,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作用为MCS维持提供了必备的不稳定机制;中低层热力不稳定,中高层对称不稳定,形成此次对流性强降水。2)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非锋性斜压带、能量锋的抬升作用为MCS生成和发展提够了启动机制。3)低层强盛的水汽输送、层结不稳定和地面持续而强的中尺度抬升使得多个雷暴单体在江西西北部连续传播,形成"列车效应",降水强而集中。4)在水汽和不稳定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暖区对流性强降水发生在强低层辐合与强高层辐散相重迭的区域。

  • 标签: 暴雨 暖区 MCS 中尺度锋区 维持机制
  • 简介:利用CMORPH卫星与自动气象观测站的逐时降水量融合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技巧评分及针对细网格模式的面向对象诊断检验方法MODE,评估T639细网格模式对2014年陕西秋淋天气降水预报的效果。结果表明:T639模式整体较好的表现了2014年陕西秋淋天气过程降水的空间分布,但预报的降水量级显著偏小;逐12h降水EOF分析表明,此次降水过程可分为系统性和对流性降水两种模态,T639模式对系统性降水的预报性能较好,空间模态与观测一致,但对局地性和对流性降水的预报性能相对较弱;模式整体预报能力较好,晴雨预报TS评分和ACC相关系数平均达0.6以上;空间和时间上预报降水频次偏多,是影响TS评分和ACC等晴雨评分技巧下降的主要原因。MODE检验表明,T639模式对大面积降水对象预报偏多,对局地性降水对象预报偏少;对中等强度降水对象偏多,对强降水及弱降水对象预报偏少;预报对象与观测对象的整体匹配性较好,但两者的面积存在一定差异。

  • 标签: 细网格模式 秋淋 EOF MODE
  • 简介:采用WRF中尺度模式,对2014年6月21—22日发生在江西的一次连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式输出的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开展了江西东北部复杂地形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建立在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等系统基础上的一次降水。低空急流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低空切变线上中尺度系统活跃,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θse的垂直分布结构有利于中低层气旋的发展,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暴雨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之一。2)地形对这次暴雨的强度有很大影响。武夷山脉阻挡了切变线的南压。当武夷山脉存在时,山脉北侧在西南风环境中为迎风坡(以辐合为主),山脉以南在西南风环境中为背风坡(以辐散为主)。移除武夷山脉后,其北侧和东北侧辐合减弱,南侧辐散减弱。武夷山主峰附近(117.6°E)的经向环流也表明,山脉移除后,主峰北侧(浙赣铁路沿线附近)的上升运动减弱,最终致使该地区降水减弱。

  • 标签: 暴雨 数值模拟 控制试验 敏感性试验 地形
  • 简介:总结了张家口涿鹿县Ms4.3级地震应急调查工作,了解到震区一带的震感现象和地震影响的分布情况.依据《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南》,以《中国地震烈度表(GB/T17742-2008)》为烈度评定标准以及其对现场实地调查的要求,确定了此次地震震中区一带的地震影响烈度为V度,并圈定了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区域.同时,依据震源机制解和现场调查情况,分析了此次地震的特征.

  • 标签: 地震调查 涿鹿地震 地震特征
  • 简介:黑龙江柳树河盆地始新统八虎力组发育多层油页岩。通过对油页岩样品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研究了其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分析了油页岩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常量元素以富Al2O3、Fe和CaO,贫SiO2、MgO、Na2O和K2O为特征,微量元素总体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亏损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平均为140.7×10-6,表现出轻稀土元素轻度富集特征。稀土元素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油页岩沉积时物源和沉积环境较为稳定。Mn/Ti值表明油页岩组成物质的搬运距离随着时间变化经历了远→近→远的变化,反映水体深度经历了深→浅→深的变化。Sr/Cu值和Rb/Sr值表明油页岩沉积时为相对炎热干旱的环境。Sr/Ba值反映当时为炎热干旱气候条件下的过渡相咸水湖泊沉积环境。V/(V+Ni)值、δEu和有机碳含量表明油页岩沉积时处于缺氧的还原沉积环境中。总体上,柳树河盆地油页岩发育于炎热干旱气候、咸水、缺氧条件下的湖泊沉积环境中。

  • 标签: 黑龙江省 柳树河盆地 油页岩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始新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