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凝聚中国各族人民族团结的力量。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日益深入、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的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呈现出多元多样、纷繁复杂的态烤,并深刻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

  • 标签: 多样化社会思潮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代表作 述评
  • 简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把国家划分为“古代国家”和“现代国家”两种形态。马克思的现代国家思想是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为背景,但现代国家不等于资本主义国家。它的性质取决于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当代中国国家建设的目标定位,是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的理论逻辑和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主导“一府两院”的权力运行机制,为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做出了最顶层的制度安排,保证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国家形态 现代国家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本刊特邀七位专家以“马克思主义如何切入现实”为题,围绕切入的方式和途径、切入的问题和问题意识、切入的方法和主体、切入的历史经验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讨论,供读者研究思考。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现象 现实 问题 切入
  • 简介:2016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举办"欧洲替代左翼力量的现实基础与发展空间"学术会议,来自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是中共中央编译局与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法学者高端论坛的系列会议之一。

  • 标签: 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术会议 左翼力量 空间 欧洲
  • 简介:作为西方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自由、平等、博爱"反映了西方文化对于人的本质的设定。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准则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密切相关。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分别立足于人的本质理论中的共同体、物质生产、人与人的关系,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归根结底,人的本质取决于人的需要,这也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的。

  • 标签: 核心价值观 共同体 物质生产 人与人的关系 人的需要
  • 简介:陆剑杰教授的新著《掌握命运创造历史的哲学》,对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前提性批判,回答了如何可能、为何必要的问题,对其中的研究共同体、共同的研究领域、共同的价值担当、理论硬核和逻辑建构等作了深入梳理和创新的论述,提出了历史掌握论等诸多新的理论观点,发出了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倡议书,弥足珍视。

  • 标签: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命运掌握论 元实践论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环境面临深刻变化,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中国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逐渐形成并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处在新的重大历史关头,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趋向、新进展,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成为凝聚党心民心军心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的根本遵循,体现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贯通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实践和制度上的伟大创造.

  • 标签: 十八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进展
  • 简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革命的重要理论基础,又是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也是先重点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再解决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新理念。五大发展新理念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展示了今天中国发展的大趋势,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科学理念。

  • 标签: 发展新理念 经济新常态 四个全面 中国梦
  • 简介:马克思的思想在1843年夏到1847年间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本著名且重要的著作中,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从推崇费尔巴哈到批判费尔巴哈、从人本主义转向历史唯物主义,对异化理论的理解不断深入,对共产主义进行由哲学到经济学的论证,由“人学”走向“历史科学”,完成了人生中极为重要的一次思想变革。

  • 标签: 费尔巴哈 人本主义 异化 分工 共产主义
  • 简介:异化概念源自近代欧洲哲学,通过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论述,逐渐成为重要的哲学命题。马克思在对前人的批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劳动、生产和历史视角的异化观,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之一。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特别是青年,在网络为主导的虚拟生存中出现了异化现象,这既可以放到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分析,又有其时代特点。因此,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诠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并应用于对当代青年在虚拟生存中异化现象的分析,从而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并有助于建立适宜青年发展的良好的虚拟生存环境。

  • 标签: 马克思异化理论 虚拟生存
  • 简介:内容摘要:大学生政治理论型社团在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长春理工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为例,阐述大学生政治理论型社团的教育功能及创新发展思考。

  • 标签: 高校党建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理论型社团
  • 简介:回顾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从第二国际到斯大林教科书体系形成的这段思想史进程,有两个基本的思想史事实是不容质疑的: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创建者,但是这一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停留在“原生态”阶段,淹没在大量思想文本之中,需要挖掘、整理和辨识;二是苏联马克思主义者最终在1930年代中后期完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体系的系统化建构工作,其最终标志是斯大林在1938年完成的《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这两个基本前提下,我们的当代考察工作必须首先从1938年以前基本原理的发展历程和斯大林哲学教科书体系进行。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本原理 断代史 第二国际 教科书体系
  • 简介: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一种"为思辨本身的活动所完善化并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超越黑格尔主义的思辨哲学和包括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旧唯物主义的关键是"实践"概念。实践作为人的改造世界的现实活动,既把思辨哲学的观念批判转变为社会批判,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仅仅把人理解为感性对象的缺陷。

  • 标签: 实践 辩证法 人道主义 新唯物主义
  • 简介: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科学社会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运用它的原理必须以运用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根据新的实践发展理论.列宁提出,无产阶级在建设新制度的进程中,面对新出现的问题必须勇于“自己来找出路”,并推进理论的发展.经典作家的思想和理论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启示的意义.

  • 标签: 科学社会主义 政党 辩证法 中国梦
  • 简介:列宁创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已逾百年,百年之后重新审视列宁的这篇著作,可以看到列宁如何延续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拓科学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列宁延续了前人既有成果又跳脱了窠臼;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站在资本主义对殖民地、世界市场被瓜分的形势下判断了国际格局。列宁对帝国主义的把握中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动态与静态的统一。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用生产关系出发来剖析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方法,开拓了世界体系、全球化理论的先河,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 标签: 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 列宁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