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全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日前在河北省沙河市召开。佶、李淑英、李自岐、王现增等70余名河北省传统村落普查先进工作者被授予“中国传统村落守望者”称号。据悉,这是全国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守望者”称号获得者。本次交流会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中国摄协和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文联、邢台市委市政府主办,21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旨在总结传统村落立档调查成果,交流普查经验与措施,表彰激励先进典型,共商抢救保护传统村落大计。

  • 标签: 传统村落 中国文联 称号 现场经验交流会 余人 调查成果
  • 简介:我一直认为吴文君是个反小说作者———在她大多数已经发表或没有发表的小说中,那种类似于罗伯·格里耶的纯客观"零度叙事"往往像一把利斧把小说原本应该具有的故事性砍得七零八落。吴文君显然是一个不太重视故

  • 标签: 女性欲望 短篇小说 小说作者 故事性 内心 女性作者
  • 简介:在粤剧表演艺术家师曾诞辰110周年之际,由广东粤剧工作者联谊会和红线女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纪念师曾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它对于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弘扬优秀的戏曲艺术,促进粤剧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借着"师曾粤剧艺术研讨会"召开的机会,笔者对师曾的粤剧人生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和读者。

  • 标签: 粤剧 红线女 关汉卿 艺术中心 民族精神 表演艺术
  • 简介:真善美的文学是没有国界的,为和平与发展而献身的作家们,心灵永远是相通的。同新、马文学界朋友们聚首的日子里,我加深了这种认识。1990年11月中旬,南洋学会主办的《迈向21世纪的海外华人社会》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刚闭幕,锡山文艺中心的主要成员散文家莫河、诗人秦林、杂文家孙惠阳,就立即接我去小坡四马路滑铁庐旅社,安排在洁净幽雅、空调卫生设备齐全的709室下榻。

  • 标签: 华文作家 杂文家 四马路 秦林 文艺中心 国际学术讨论会
  • 简介:文化上的同宗并不能改变留学中国大陆地区的华女留学生们感受到强烈的异国感。大马记忆和中国大陆留学岁月的两相叠加形构了她们的双乡纠葛,而她们的异国身份更为其文化省思的书写印上独一无二的标签。在大马、中国大陆以及其他华语地区穿梭往返的离散者们,不断地变换其发声的位置,不停地思考因为身份的位移而带来的文化对撞与融合。离散族群漂泊的经验和寓居的心态多声喧哗,更是散寓族群在不断变换文化场域的过程中留下的时代记忆。

  • 标签: 马华女留学生 双乡纠葛 马华文学 散寓
  • 简介:<正>作家弗拉基米尔·卡宁并不是文学新人,早在25年前他已步入文坛,但直到最近,他才成为苏联以及国外文学评论界特别注意的对象。他的小说受到广泛欢迎,并被译成多种外文,仅在法国,近两年内就连续出版了他的六本书,目前尚无第二个当代俄罗斯作家能超过这一纪录。这位前些年一直居于“无名烈士墓”中,如今已成为苏联文坛代表作家的卡宁有着怎样的成长道路,他

  • 标签: 代表作家 文学评论 题材 文学现象 作品 中篇小说
  • 简介:这个星期的阅读课和学生讲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干城市小文人的诗歌。一个中年以降的旧人和十数个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新鲜孩子争论戴望舒、何其芳、林庚的诗歌那种“三月小病”式的轻愁有没有意义。是啊,我们的想象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应该是革命、反抗、流血和呐喊的时代,尔等浅斟低唱曾经被目为觉悟不高阶级立场不正确。

  • 标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纪录片 散文 精神 九十年代 阶级立场
  • 简介:<正>吉狄加,彝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1961年生于四川大凉山,比我年长4岁,我视其为兄长,也称其为兄长。兰波曾说"诗人皆兄弟"。诗人之间,结下兄弟之谊,当是世间情谊中最可珍贵的那一种。整体而言,吉狄加是一位钟情于精神、沉醉于吟唱的抒情诗人。他的音调是高昂的,因为精神之鹰翱翔于高山之上;他的音色是透明的,因为映照着深情厚意的纯洁内心;他的歌声本身则是动人而悠远的,因为用词的质朴和想象的辽阔。

  • 标签: 吉狄马加 那拉提草原 诗探索 波曾 彝人 问过
  • 简介:与吉狄加相遇,是在洛夫和李元洛主编的台湾尔雅版《大陆当代诗选》上。我开始读吉狄加:一个汉语书写的彝人名字和梦想。语言的相遇处才是文化的相汇处。汉语与梵语相遇,梵语的"佛"被改写为汉语的"禅",丰富了我们,也丰富了世界。汉语与拉丁诸语相遇,却再也不能把拉丁语的"基督"改写成汉语的什么了。汉语"基督"始终是一个译名。

  • 标签: 彝人 吉狄马加 李元洛 洛夫 唐代边塞诗 新边疆
  • 简介:老于当飞机降落在齐齐哈尔空旷的机场时,这里已是深秋。停机坪上,只有一架小型军用飞机。很明显,这是一个边境城市。齐齐哈尔,在达斡尔语中,就是边疆的意思。这个城市的名字总是让我激起一些兴奋,朔风、浪子、浊酒、刺客等等。但现在已经和古代无关,除了一些明显的经过修正复原的比如都军府之类的古迹,这里

  • 标签: 齐齐哈尔 炸弹 生活智慧 达斡尔语 军用飞机 边境城市
  • 简介: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少波先生于2009年11月29日凌晨1点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少波先生生前还曾担任过中国艺术语言研究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会长、文化部振兴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戏曲学院名誉教授等职务。少波先生是我国戏曲改革早期开创者之一,创作有昆曲《西厢记》,

  • 标签: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戏曲学院 剧作家 理论家 顾问 逝世
  • 简介:《米德尔契》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塑造了一百五十多个人物形象,各个栩栩如生、生动真实,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等手法剖析了作者的人物塑造艺术,并以对多萝西娅、卡苏鹏、利德盖特等多位人物的分析来展示《米德尔契》描写的复杂社会关系下的人物魅力。

  • 标签: 《米德尔马契》人物 塑造
  • 简介:·阿尔贝的新作《非自然叙事:小说和戏剧中的不可能世界》是关于非自然叙事学的又一部力作,它建构了“不可能世界”的非自然叙事学,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九种解读非自然叙事的阅读策略和方法。《非自然》从理论上丰富了叙事学的研究领域,从批评实践上对于拓深整个文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扬·阿尔贝 《非自然叙事:小说和戏剧中的不可能世界》 非自然叙事学 不可能世界
  • 简介:吉狄加的长诗《我,雪豹……》(《人民文学》2014年第5期)将生命经验凝练成精密的意象,甚至将经验打磨成更为细腻的灵机闪烁的意识碎屑,然后让其在心灵的悸动与跌宕中弥散、挥洒,呈现出玄幻恣意的审美镜像。诗中到处幻现着奇谲而空灵的审美冲击:“光的纹路”“失重的灵魂”“骨骼的声音”“岩石上的几何”“流淌的颜色”……这“虚无与现实”之间的斑斓,是“意念”“边界”之外的超验,是“光明与黑暗”之外的“缓冲地带”,

  • 标签: 吉狄马加 超验 生命经验 现代主义诗歌 诗歌作品 缓冲地带
  • 简介:本文以新华文文学中的七篇与阿Q相关的文学文本为基点,试图探讨"阿Q"在新的传播、影响和接受情况.通过追踪、比较鲁迅笔下的未庄的阿Q与新华文作家笔下的南洋的阿Q的异同,以期描出新华文文学中的阿Q众相,并进一步讨论阿Q的"南洋"色彩.

  • 标签: 阿Q 新马华文文学 南洋色彩
  • 简介:作为台湾文学史长篇第31号,由诗人陈大为执笔撰写的《最年轻的麒麟——华文学在台湾(1963~2012)》(国立台湾文学馆,2012)是一本相当奇怪的书。因为它属于权威机构的出版品,属于文学史长篇的某个部分,我想读者理所当然地会把它当文学史——或准教科书,作为台湾文学史课程的补充——而非通俗读物,会认真地看待它。我想我这样的基本认知应该是可以成立的,基于我们对学术的一些基本认知。

  • 标签: 马华文学 台湾地区 麒麟 文学史 权威机构 通俗读物
  • 简介:读完知遥的中篇小说《静静的月亮山》(载《民族文学》1990年第4期),再也忘不了那个撕心扯肺的回族“花儿王”马拉西,再也忘不了那个“使你觉得活着还不如死去死去又不如活着”的花儿世界以及花儿世界里的人生。花儿是我国西北特有的一种民歌形式,在回、汉、撒拉、东乡、土等民族中广为流传。专家们撰写了数以百计的文章研究它,虽然在一些方面如起源、流变等仍未取得一致意见,但对它的艺术价值和主要特点还是有了共识。《静静的月亮山》写的就是一个回族“花儿王”马拉西的故事。这部中篇是知遥在艺术探索中的新的成果。十几年来,他从未间断这种探索。他的探索不同于有些作家,将眼光完全瞄向外域,而是死死盯着浸透着自

  • 标签: 马知遥 月亮山 民族文学 活着 取得一致意见 艺术探索
  • 简介:在华语语系文学中,华文学与中华性(广义的,包括政治、文化、美学、习俗等)的纠葛相信是历史最悠久而又极端的个案。华文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中国性经营,大致上可分成政治中华、文化中华与美学中华这三个重要取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特殊的形成背景与变化过程。主观与客观因素经常制约着华族裔的文学书写与文化观念,主观上要建构文学的自主性/独特性,以及客观上又面对来自官方的文化霸权与同质化压抑,使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的心态与认同总是欲理还乱、若即若离,不时在依附/拥抱与稀释/离弃中摆荡。本文尝试从历史的宏观视角,运用具体的文学文本与论述作为例证,探讨华族裔在文学的建构上与中华性的微妙互动以及这种互动中所孕育的积极意义。

  • 标签: 马华文学 文学史 政治中华 文化中华 美学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