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推拿疗法与温针灸综合应用于腰间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8月收治的80例腰间突出症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将这80例腰间突出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中医推拿疗法治疗腰间突出症,研究组采用中医推拿疗法和温针灸治疗手法结合治疗腰间突出症。对比两组腰间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结果两组腰间突出症的患者之间,对比总有效率中研究组腰间突出症患者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验得出结论,对腰间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推拿与温针灸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效果更显著,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广泛应用。

  • 标签: 中医推拿 温针灸 腰间盘突出症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外侧状半月板损伤17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来我院的17例外侧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7年5月,结束时间为2018年4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关节镜下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负性情绪、治疗效果以及疼痛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与疼痛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侧状半月板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疼痛度,值得进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关节镜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疼痛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与CT检查在腰间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18年10月-2019年9月,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00例腰间突出症患者,采用简单数字分配法,将40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CT检查,实验组患者则给予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将两组间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对照组检出准确率为95.50%,明显低于实验组检出准确率99.00%,,实验组具有明显优势;对照组诊断满意度为96%,明显低于实验组诊断满意度99.5%,统计学显示(P<0.05),即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间突出症患者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能较高检出患者患病情况,从而为进步治疗提供有效诊断数据,该方法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CT检查 核磁共振 腰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仔细探究腰间突出护理中个体针对性护理的应用与有效性分析。方法以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50)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50)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JOA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上,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可获得理想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备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针对性护理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钙抑制光谱CT技术在评估颞下颌关节位置及测量关节后带厚度中的应用。方法对2019年2至7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放射科门诊就诊的23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平均年龄23岁(12~62岁),男性14例,女性9例]行MRI斜矢状位、斜冠状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及光谱CT扫描,共纳入可评估关节45侧,依扫描设备分为MRI测量组及钙抑制光谱CT测量组。采用钙抑制算法对光谱CT进行去钙处理,并重建斜矢状位及冠状位钙抑制光谱CT图像。基于斜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评估关节位置,基于斜矢状位图像测量关节后带最大厚度。结果45侧颞下颌关节位置在MRI图像及钙抑制光谱CT图像上基本致。MRI测量组与钙抑制光谱CT测量组所测后带厚度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843(0.712,0.914),Bland-Altman图分析MRI与钙抑制光谱CT测量关节后带厚度的差值点[95.6%(43/45)]位于95%致性界限内。Wilcoxon配对检验提示MRI测量组[2.57(1.76,3.65)mm]与钙抑制光谱CT测量组[2.67(1.74,4.5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钙抑制光谱CT成像可以准确评估关节位置及关节后带厚度。

  • 标签: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光谱CT 钙抑制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胶原酶溶术治疗21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心理进行评估,加强术前指导,做好术前准备,指导患者在术中配合,加强术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并指导患者饮食、腰肌锻炼。结果胶原酶溶过程顺利,总有效率达96.4%。结论胶原酶溶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创伤小。

  • 标签: 胶原酶 溶盘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颞下颌关节灌洗术治疗不可复性关节前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用200ml乳酸钠林格液对56例不可复性关节前移位患者行颞下颌关节灌洗术,在治疗的同时配合被动张口训练。治疗后随访记录患者疼痛、张口度等相关情况。将颞下颌关节灌洗术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的疼痛指数、下颌双侧向运动度、最大开口度进行统计分析,通过MRI检查治疗前后关节位置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不同时期的下颌运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P﹤0.05),特别在治疗后1个月内增加明显,疼痛亦有显著缓解(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灌洗术能改善不可复关节前移位患者的张口度,能有效地减缓疼痛,能有效改善下颌健侧侧向运动度,关节上腔灌洗术所需器械价廉易得,操作简单,是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关节上腔灌洗术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颞下颌关节流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下颌运动中关节穿孔区域关节上腔滑液的流动模式和压力分布规律.方法选择5例单侧颞下颌关节穿孔早期患者,利用关节上腔造影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相结合的方法获得颞下颌关节在不同下颌骨下降距离时的三维影像学图像,利用Mimics软件及Gambit软件提取患侧关节上腔立体轮廓并进行三维网格划分,应用Fluent软件进行滑液流体动力学分析.利用关节内压测量仪记录开颌运动中滑液压力进行模型验证.结果颞下颌关节上腔滑液的流体动力学模型结果显示:在开颌运动中右侧关节腔内滑液沿逆时针循环.在闭口和小张口位,关节内力小于阈值,上腔滑液形成规律的循环流动;当下颌骨下降距离到达3cm以上,上腔滑液压力增至(11.78±5.14)mmHg达阈值水平,细小穿孔部位张开形成异常流场和上下腔滑液交通,不利于关节的自我修复.结论颞下颌关节穿孔的关节滑液循环仿真模型有助于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可为指导疾病的诊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穿孔早期 滑液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个体针对性护理应用于腰间突出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针对性护理,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疗效。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个体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疗效,临床应用良好,值得推荐。

  • 标签: 个体针对性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 护理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腰间突出症患者临床检查时应用X线片和CT扫描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腰间突出症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所选患者均接受了X线片检查和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结果:CT扫描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P<0.05)。结论:对于腰间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应用CT扫描诊断准确性、操作简单,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X线片 CT扫描 腰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分析运用中医骨伤手法,配合独活寄生汤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探讨。方法:回顾我院2021年期间入院就诊的60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不同的临床医治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传统中医骨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独活寄生汤,将两组患者临床医治效果进行记录并对比之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运用中医骨伤手法医治联合独活寄生汤后腰部功能评分优胜于对照组患者(P < 0.05 )组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同时临床医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患者满意度评价93.33%同样高于对照组96.67%。且治疗组患者疼痛缓解明显、疼痛时间缩短,并降低其并发症产生概率,两组对比差距显著,实现统计意义(P

  • 标签: []中医骨伤手法 独活寄生汤 临床疗效 实施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腰间突出症患者临床检查时应用X线片和CT扫描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查治疗的腰间突出症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所选患者均接受了X线片检查和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结果:CT扫描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P<0.05)。结论:对于腰间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应用CT扫描诊断准确性、操作简单,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X线片 CT扫描 腰间盘突出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腰间突出症患者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腰间突出症患者66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腰间盘突出症 并发症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肢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间突出患者行椎管减压术治疗期间接受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方法:按入院时间单双号法随机抽取我院2021年5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行椎管减压术治疗腰间突出患者56例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28例。参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腰椎JOA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腰椎JOA评分,护理前两组无显著差异,护理后,干预组的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也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间突患者进行椎管减压术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不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椎状况,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可切实保证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运用于临床中。

  • 标签: 腰间盘突 椎管减压术 优质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间突出症患者使用椎管减压术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22.05-2023.05收治的因腰间突出症行椎管减压术的患者56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围术期护理)各28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各项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进行椎管减压术的腰间突出症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能取得更好预后效果,术后患者并发症显著减少,具有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体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腰间突出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选择我院80例腰间突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实施个体针对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住院时间和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从住院时间长短方面来看,研究组较常规组明显缩短(P<0.05);常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个体针对性护理措施对腰间突出患者来讲能够提供更优的服务,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个体针对性护理措施 腰间盘突出 临床效果
  • 简介:背景:文献报道腰椎融合治疗腰椎疾病,有近20%不能达到有效的融合,出现治疗后疼痛、椎间隙塌陷、迟发性后凸畸形等系列并发症。目的:进步验证兔腰椎前柱结构切除后髓核组织对椎体间植骨融合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在L3间水平剥离前纵韧带,使其与L3间前缘形成间隙,植入同种异体髂骨。②切除1/3间组织+植骨组切除L3前1/3间组织,终板间植入同种异体髂骨,缝合同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③切除1/3间组织+内固定组在切除1/3间组织+植骨组的基础上行前柱的内固定。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定: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治疗后12周融合节段垂直拉伸力明显优于其他2组,能够承受更强的外界拉伸力。腰椎侧位X射线检查:切除1/3间组织+植骨组12周植入骨块吸收,椎间隙无新生骨长入;切除1/3间组织+内固定组12周椎间有连续骨桥形成;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12周完全骨性融合。组织学观察:切除1/3间组织+植骨组12周未见骨组织生成;切除1/3间组织+内固定组12周少量的成熟骨小梁及成骨细胞;剥离前纵韧带+植骨组12周大量成熟骨小梁及骨细胞,重塑后的板状骨及哈弗氏结构。结果证实腰椎前柱的稳定性对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切除前1/3间组织后,游离的间、髓核物质影响了植入骨融合,有效地恢复前柱稳定性能够促进椎体间植骨融合,但仍不能达到有效融合。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脊柱 腰椎 椎间盘 椎间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存在上颌窦间隔时应用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种植科,存在上颌窦间隔应用钻法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的病例(24例,女性14例,男性10例),年龄(39.3±11.7)岁(22~56岁)。术后6~8个月行永久修复,根据上颌窦间隔位置分为E类(颧牙槽嵴之前)、M类(颧牙槽嵴之后)和D类(近远中走向)。术前、术后即刻、6个月、1年、2年拍摄锥形束CT。测量术前上颌窦底剩余骨高度(residual bone height,RBH),术后即刻、6个月、1年、2年测量上颌窦底垂直骨高度(vertical bone height,VBH)。统计黏膜穿孔率、种植体存留率。结果2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共植入种植体24枚,患者均无头痛头晕等不适,黏膜穿孔率为0(0/24),种植体的愈合期内存留率为100%(24/24)。术前RBH为(5.26±1.90)mm;术后即刻、6个月、1年、2年的VBH分别为(11.82±1.09)、(10.98±0.52)、(10.66±0.44)和(10.40±0.33)mm,不同观测点的VB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70,P<0.001)。但术后2年与术后1年的VB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1例患者在术后18个月出现种植体周炎。结论在种植位点RBH>2 mm且存在上颌窦间隔时,使用钻经牙槽嵴顶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的患者均未发生黏膜穿孔,成功率高,可获得足够骨高度并完成同期种植,术后2年与术后1年比较未发生明显的骨吸收改建,骨结合形成良好,操作安全可控。

  • 标签: 上颌窦 上颌窦间隔 上颌窦底提升术 盘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