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息肉样子宫内膜异位症(PEM)是一种罕见而特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亚型。本文报道1直肠PEM患者,并复习相关的文献。本例患者50岁,因排便不畅伴便血于9年前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在停用GnRH-a后因排便不畅伴便血入院;影像学检查提示直肠内占位性病变,予手术切除病灶后治愈;病理确诊为PEM。PEM罕见而表现多样,诊断困难。临床医师应提高对PEM的认识,准确判断,避免误诊为恶性病变,并应避免过度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renal oncocytoma,RO)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加深对RO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2021年1—3月收治的术前误诊为肾癌患者2的影像、病理资料,复习文献并进行讨论。结果2患者肿瘤均位于左肾,肿瘤长径分别为2.7 cm和3.2 cm,分别行后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术和后腹腔镜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RO。结论RO是一种少见的肾良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增强CT有一定的鉴别意义,确诊有赖于病理结果。

  • 标签: 腺瘤,嗜酸粒细胞 误诊 肾肿瘤 诊断,鉴别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病理学,临床 肾切除术
  • 作者: 孙雪 刘娜 刘洁 曹素艳 张岩 杜俊 赵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北京医院特需医疗部及全科医学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医院消化内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北京医院病理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 1007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胃底腺型胃癌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及治疗,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3胃底腺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因腹胀、腹痛症状就诊,1因胃癌术后复查胃镜。结合白光胃镜和放大内镜、病理及免疫组化等结果,诊断胃底腺型胃癌。同时复习1990年1月至2021年4月报道的胃底腺型胃癌195,分析并总结该疾病的内镜特点、病理特征和诊疗经验等。结果胃底腺型胃癌198,男女比1.6∶1.0,年龄39~87岁,平均年龄65.3岁,79.82%(91/114)患者幽门螺杆菌阴性。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平均直径8.97 mm,89.9%(178/198)患者病变浸润至黏膜下。91.98%(149/162)患者为主细胞优势型,98.86%(130/140)患者为无淋巴血管侵犯,97.6%(162/166)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胃底腺型胃癌为罕见的低异型高分化胃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老年人多发,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明显相关,主细胞优势型为主,内镜、病理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多数预后良好。

  • 标签: 胃底 胃肿瘤 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眼部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MMA患儿13纳入研究。患儿均于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检查9;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3;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6;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6;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3。结果13患儿中,男性6,女性7。首次就诊眼科平均年龄为45个月。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伴癫痫、婴儿痉挛症分别为9、2;发育迟缓11;生长发育期伴反复肺部感染13;脑积水4;高血压、肾功能不全1。8患儿有基因检测结果记录,均发现MMACHC:c.609G>A:p.W203*突变位点。角膜溃疡1;眼球震颤10;黄斑病变4;伴远视、内斜视3。行BCVA检查的9,BCVA为光感~0.6;行OCT检查的3中,黄斑区视网膜变薄、光感受器细胞层萎缩2。行FFA检查的3中,黄斑区可见类圆形透见荧光2。行FVEP检查的6中,不同程度P100波峰时延迟及振幅降低5;行FERG检查的6中,a、b波各反应振幅降低4。结论MMA患儿眼部临床表型多样,严重程度不一;多伴有眼球震颤,眼底病变以黄斑区病变常见;出现黄斑病变者视力损害较重。

  • 标签: 婴儿 甲基丙二酸血症 黄斑病变 眼球震颤 MMACHC基因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40岁男性患者,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行手术治疗。术后纵隔引流液培养提示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考虑合并复杂纵隔感染。行纵隔清创引流术,负压封闭引流,培养导向的抗感染治疗,多器官功能支持等综合治疗。术后57天好转出院。

  • 标签:
  • 简介:摘要按蚊伊丽莎白菌多引起重症感染如脑膜炎、败血症,但临床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早产儿按蚊伊丽莎白菌颅内感染,总结其抗感染及脑积水治疗过程,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原菌的认识。

  • 标签: 按蚊伊丽莎白菌 早产儿 颅内感染 脑室腹腔分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脲原体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新生儿脲原体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以“新生儿”、“早产儿”、“脲原体”、“解脲支原体”、“脑膜炎”、“颅内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infant”、“neonate”、“newborn”、“ureaplasma”、“mycoplasma urealytium”、“meningitis”、“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brain”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2年3月的相关文献,总结新生儿脲原体脑膜炎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预后。结果病例1,女,胎龄33+3周,生后第2天发现颅内出血及脑室扩张,脑脊液检测示脑膜炎、培养阴性,抗感染治疗无好转。生后30 d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及23S rRNA检测提示解脲脲原体感染。多西环素治疗21 d,mNGS转阴但停多西环素23 d后脑脊液mNGS、解脲脲原体培养再次提示解脲脲原体感染,改多西环素和红霉素二联抗感染。随访至6月龄无神经系统发育迟滞。病例2,男,胎龄26周,生后第10天发现颅内出血及脑室扩张,脑脊液检测示脑膜炎、培养阴性,抗感染治疗无好转。生后28 d脑脊液mNGS及23S rRNA检测提示微小脲原体感染,红霉素治疗32 d。随访至5月龄无神经系统发育迟滞。共检索到27篇文献,41新生儿脲原体脑膜炎患儿,结合本组2共纳入43。足月儿17,早产儿26。脑脊液白细胞、葡萄糖和蛋白水平中位数分别为566个/mm3、0.2 mmol/L、2.2 g/L。27应用脑脊液培养诊断,6应用mNGS诊断,4应用脑脊液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诊断,6应用其他方式诊断。14全程仅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8大环内酯类与另一种抗生素联用,9应用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2未予抗脲原体治疗。17足月儿均存活,合并脑积水8次。26早产儿死亡8,合并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8次,脑积水15次。结论早产儿脲原体脑膜炎脑脊液葡萄糖水平明显降低,脑积水为常见并发症,病因不明且治疗无效的颅内感染可应用mNGS技术检测病原,单用或联合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要治疗方式。

  • 标签: 脲原体 脑膜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危险因素,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0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新生儿脑梗死患儿(n=45)的人口学基线资料、临床表现、颅脑影像学特点,并以1∶2比例选择出生年月和胎龄与脑梗死患儿匹配的90无脑血管病变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单因素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45临床诊断新生儿脑梗死的患儿中小于胎龄儿8,巨大儿3;中位发病日龄为1 d(1~2 d),71%(32/45)以抽搐为首发症状,以呼吸暂停、呼吸窘迫为主诉入院者分别占4%(2/45),以反应差为主要表现者占11%(5/45),9%(4/45)无明显临床表现;颅脑MRI及血管成像检查发现病变位于左侧大脑半球者25(56%),右侧者16(36%),双侧均有病变者4(9%);病变累及丘脑、基底节者11;病变区域供血动脉为大脑中动脉的17(38%),大脑前动脉1,大脑后动脉4,大脑前中动脉4,大脑中后动脉16,大脑前中后动脉3。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小于胎龄儿[18%(8/45)与6%(5/90),χ2=5.15]、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18%(8/45)与1%(1/90),χ2=10.85]、羊水胎粪污染[33%(15/45)与9%(8/90),χ2=12.68]、宫内窘迫[20%(9/45)与3%(3/90),χ2=8.34]、生后窒息[16%(7/45)与2%(2/90),χ2=6.56]的比例均较高(P值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于胎龄儿(OR=3.981,95%CI:1.075~14.742,P=0.039)、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OR=17.959,95%CI:2.032~158.698,P=0.009)、宫内窘迫(OR=5.756,95%CI:1.129~29.331,P=0.035)是新生儿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脑梗死多以抽搐为首发症状,亦存在无明显症状者,病灶多累及大脑中动脉。小于胎龄儿、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和宫内窘迫可能增加新生儿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脑梗死 婴儿,新生 抽搐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以糖尿病合并佝偻病和白内障起病患儿的诊疗经过。患者为12岁10个月男孩,主因“视物模糊10余天,易饥多食6 d”入院,入院后通过芯片捕获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儿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患儿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LRP5)基因第23号外显子存在纯合突变,该基因的编码区4643位的碱基G突变为T(c.G4643T),为错义突变。该基因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在骨形成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该通路还可影响胰岛素分泌进而导致血糖异常。LRP5的隐性突变还可导致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其也与Wnt信号通路有关。该文通过对相关临床表型发病机制的报道研究,有望对儿童糖尿病合并佝偻病和白内障提出更合适的诊疗方案。

  • 标签: 糖尿病 佝偻病 白内障 儿童 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5 Wnt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房间隔夹层是一种罕见疾病,多为心脏介入治疗及外科术后并发症,胸部钝性创伤所致者较少。临床表现因夹层大小、部位、腔内有无血栓形成及夹层是否破裂而不同,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可出现脑梗死、心力衰竭等。该文报道1中年女性不明原因反复脑梗死,最终确诊为房间隔夹层并行夹层介入封堵术,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房间隔 房间隔夹层 超声心动描记术 脑梗死 介入封堵术
  • 简介:摘要高血压性脑出血多单发于基底节区、丘脑、脑桥等部位,其他脑区同时出血相对少见,仅占全部出血性脑卒中的5.6%,而双侧大脑对称性出血极为罕见。文中报道1双侧基底节区对称出血病例,供临床参考。

  • 标签: 基底节区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迟发性运动障碍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发现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113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以收集资料,主要研究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居住环境、工作性质、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引起运动障碍的药物、服药至发生运动障碍的时间、运动障碍部位、运动障碍病程和干预措施。将数据录入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定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描述性分析,对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将单因素分析中P≤0.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3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中,16(14.16%)痊愈,27(23.89%)症状明显好转,25(22.12%)症状轻度好转,26(23.01%)症状无明显变化,15(13.27%)症状轻度恶化,4(3.54%)症状明显恶化。预后良好率为60.18%,预后不良率为39.82%。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52岁(χ2=15.07,P<0.001)、文化水平在中学及以下(χ2= 8.58,P=0.003)、工作以体力劳动为主(χ2=4.66,P=0.031)、合并高血压(χ2= 16.38,P<0.001)、合并糖尿病(χ2 =6.06,P=0.01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和钙离子拮抗剂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引起的运动障碍(P<0.001)、运动障碍病程>2年(χ2=7.05,P=0.008)和不良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迟发性运动障碍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合并高血压(OR=3.60,95%CI 1.17~11.05,P=0.025)和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钙离子拮抗剂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引起的运动障碍(OR=3.14,95%CI 1.21~8.16,P=0.019)。结论大部分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预后良好,合并高血压和第一代抗精神病药、钙离子拮抗剂或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引起的运动障碍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运动障碍 抗精神病药 预后 危险因素 队列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底腺来源肿瘤包括胃泌酸腺腺瘤(OGA)和胃底腺型腺癌(GA-FG)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2年4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诊断的10胃底腺来源肿瘤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资料、内镜特征、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全组男性4,女性6,年龄43~70岁。肿瘤主要位于胃底、胃体,病变以浅表隆起型(Ⅱa型)多见,累及黏膜层4,浸润黏膜下层6。突触素弥漫中~强阳性表达,cyclin D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为20%~60%。结论OGA和GA-FG可能是同一谱系的独特胃肿瘤,具有相似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点及分子生物学表现,OGA可视为GA-FG的黏膜内阶段。cyclin D1、突触素蛋白检测能辅助胃底腺来源肿瘤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s,GC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2年1月上海市肺科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的5肺GCT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肺GCT患者平均年龄46岁(范围24~54岁),女性3,男性2。其中1发生于支气管内并肺内多发结节,2发生于支气管开口处,2呈肺内孤立性结节。肿瘤最大径12~15 mm,平均14 mm。镜下特征是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由实性巢团或条索状排列的圆形或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边界清楚或不清,无明显异型性,胞质呈粗颗粒状、嗜酸性,核圆形、卵圆形,核仁明显,5病例均未见核分裂象及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5S-100蛋白、SOX10、波形蛋白均阳性,其中4TFE3阳性,4CD68阴性表达,Ki-67阳性指数平均2.2%(范围0~5%)。特殊染色显示3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及淀粉酶消化后PAS染色均阳性。其中2行TFE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2均未见所检测的信号异常。随访4(2~6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肺GCT是一种罕见发生于肺的具有施万细胞分化的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该肿瘤预后好,应避免误诊为其他肺原发性疾病或转移性的恶性肿瘤,防止造成不适当的治疗。

  • 标签: 肺肿瘤 颗粒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荧光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病理库中的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病例,由高年资泌尿病理医师对HE切片进行复习,总结其形态学特点,部分病例加做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诊断,同时总结其临床影像学资料及预后,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学及切片资料的患者45,其中男性34,女性11,男女比3.1∶1.0,中位年龄36(13~80)岁。术前诊断为息肉者23,肿瘤19,结石3。临床症状以血尿(13)、腰腹痛(9)及无症状(9)为主。多发息肉29,单发16;左侧息肉32,右侧13;上段息肉29,中段9,下段7。无泌尿系相关病史27,泌尿系结石病史10,其余患者具有支架、狭窄或肿瘤病史。手术方式多样,以输尿管局部切除断端吻合术最常见(20),其次为输尿管镜下息肉切除术(12)。从病理确诊到随访截至2022年3月:4患者失访,其余34随访时间为60个月(3~85个月),13个月后息肉复发,12年后息肉复发,其余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或狭窄,2复发者均为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患者。纤维上皮性息肉大体表现多样,可为细长形息肉,可为乳头状或息肉样隆起型小肿物,也可为较大乳头状肿物。镜下分为1、2及3型,其中以3型最多见(28);本组单纯性纤维上皮性息肉41,息肉恶变为尿路上皮癌2,息肉与尿路上皮癌伴发1,息肉被覆上皮为尿路上皮原位癌、间质为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1。结论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临床表现及病理形态学特点多样,镜下3种类型易与炎性息肉、腺囊性炎、乳头状瘤等一系列输尿管良恶性疾病相互混淆,牢记鉴别要点,必要时辅助相应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输尿管 息肉 病理学,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小汗腺汗孔癌的效果。方法回顾2016—2020年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治疗的5小汗腺汗孔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结果5年龄52 ~ 80岁,男2,女3,病史1 ~ 50年。皮疹分别位于头皮、面部、腹部、大腿、足部,直径1 ~ 6 cm。沿皮疹周围1 cm切除,深度至筋膜浅层,切缘组织病理阴性行皮瓣或植皮闭合缺损面,阳性则继续扩切,切净为止。5患者随访1 ~ 5年未见复发,1因肝癌转移术后2年死亡。结论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治疗小汗腺汗孔癌可确保肿瘤切净,并减少正常组织的损失。

  • 标签: 小汗腺汗孔癌 改良Mohs显微描记手术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玫瑰痤疮眼型眼部损害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门诊诊断为重度玫瑰痤疮眼型患者2834眼,将患者按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A、B两组,A组1316眼,局部联合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及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B组1518眼,局部仅使用0.3%玻璃酸钠滴眼液。两组患者前2周口服盐酸米诺环素100 mg/d,后6周口服盐酸米诺环素50 mg/d,均辅以睑板腺按摩、眼睑局部热敷及睑缘清洁等相同的物理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的LogMAR视力、泪膜破裂时间(BUT)、眼表疾病评分量表(OSDI)评分以及睑板腺功能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差异。结果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相比,A、B组视力均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3.10、2.15,P值分别为0.007和0.046),泪膜破裂时间明显提高(t值分别为3.44、2.85,P值分别为0.003和0.011),OSDI评分均显著下降(t = 7.12、9.33,均P < 0.001),睑板腺功能评分亦显著下降(t = 13.73、16.82,均P < 0.001);治疗后两组间视力(P = 0.721)、泪膜破裂时间(P = 0.189)、OSDI评分(P = 0.808)以及睑板腺功能评分(P = 0.1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最长随访时间8个月,眼部皮损均未见复发。结论不联合局部使用抗生素,口服盐酸米诺环素片联合局部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可有效治疗重度玫瑰痤疮眼型眼部损害,并能控制复发。

  • 标签: 红斑痤疮 眼疾病 治疗结果 米诺环素 玫瑰痤疮眼型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 玻璃酸钠滴眼液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