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要想持续提升生猪养殖的质量,就必须加强对疫病的关注,因为疫病是决定生猪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通过对猪病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呼吸道疾病、繁殖综合征、免疫抑制性疾病等是较为普遍的疾病,其危害非常明显,这不仅对提高养猪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很大的不利作用,同时,在疫病影响下,也会对养猪的生产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了严重的饲料和人工的浪费,使得畜产品的安全性很难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猪病防治工作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防治工作中,有些防治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低,加之缺乏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 标签: 猪病 流行特点 防治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在追踪和分析传染病传播、慢性病发病率以及环境健康影响等方面。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回顾了流行病学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描述性研究、解析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以及新兴的大数据和生物统计方法。 结果:研究发现,不同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各有优势和局限。描述性研究有助于初步了解疾病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解析性研究能够更深入地探索疾病的原因和效果关系;实验性研究则提供了评估干预措施效果的最强证据。 结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可用资源和数据类型来决定。在现代公共卫生研究中,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跨学科合作以及利用新兴技术是关键。此外,考虑到数据质量和伦理问题也是进行有效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 标签: 流行病学调查 描述性研究 解析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大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后本市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种类及其与年龄分布的关系。方法 收集2022年10月9日-2023年3月17日检验科分子室374例肺炎患儿的鼻咽部分泌物应用PCR法试剂检测结果阳性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人鼻病毒、肺炎支原体、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4例子标本中阳性率78.5%,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1.9%、腺病毒2.6%、人鼻病毒15%、肺炎支原体14%、甲型流感病毒45%、乙型流感病毒0%;其中6个月以内患儿以呼吸道合胞(RSV)病毒为,6个月-3岁患儿以腺病毒、人鼻病毒为主,年长患儿以甲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为主,新冠病毒患儿1例,乙型流感病毒0例。结论 我市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种类主要有甲型流感病毒、人鼻病毒、肺炎支原体等,采用PCR法进行检测能识别病毒,提高阳性率,有利于实现早期诊断和针对性治疗。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 小儿肺炎 病原体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15岁及以上人群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在河南省20个区县开展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利用修订后的一般健康问卷(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GHQ-12)作为初步筛查工具,将调查对象按照评分分为高危、中危、低危3组,然后由精神科主治医师采用DSM-Ⅳ轴Ⅰ诊断定式临床访谈诊断量表(SCID)初步对被调查人员进行诊断,采用卡方检验对定性资料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精神分裂症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完成本次调查共23 846名,其中男11 865名,女11 981名,分别占总人数的49.76%和50.24%;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24例,精神分裂症调整后终生患病率为5.56‰,时点患病率为5.04‰;农村83例,城市41例;男54例,女70例;受教育程度情况:文盲26例,小学39例,初中47例,高中或中专9例,大专或本科及以上3例;婚姻状态:未婚31例,初婚78例,再婚3例,离婚11例,丧偶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受教育水平(χ2=33.903,P<0.01)以及不同婚姻状况中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7.143,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城乡(Wald χ2=37.296,P<0.01)、性别(Wald χ2=13.131,P<0.01)、受教育程度(Wald χ2=48.338,P<0.01)、婚姻状态(Wald χ2=54.495,P<0.01)、家族史(Wald χ2=107.340,P<0.01)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河南省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与国内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精神分裂症防治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制定针对性措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流行病学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A(H1N1)pdm09]本地流行株的支系更替特征,了解并掌握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在当地的流行情况,比较历年流感疫苗与本地流行株支系的匹配程度,为本地区流感的防控策略微调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法对2009—2020年期间A(H1N1)pdm09病毒本地流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随机选取的覆盖12个连续监测年度、10次流行高峰的208株代表性流行株进行血凝素基因(HA)全序列测定。通过与疫苗株和各支系参考株的序列比对,分析其基因变异情况、遗传进化和流行株支系更替特征。结果自2009年大流行以来,A(H1N1)pdm09亚型成为了本地近10年来最主要的季节性流感之一,常常与甲型H3N2、乙型流感共同流行。在2009—2020年连续12个监测年度里,由A(H1N1)pdm09亚型引起的流感流行高峰高达10次。通过H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本地A(H1N1)pdm09亚型流行株支系来源复杂,变异切换快速。各个流行高峰的流行株与北半球当季流感疫苗推荐株相比较,常常出现因支系更替所造成遗传距离增加的现象。结论本研究提示每年更新疫苗推荐株非常必要,同时需要加强对A(H1N1)pdm09病毒流行和支系更替等特征的监测和分析,结果对指导下个流行季A(H1N1)pdm09流感病毒流行的防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流感病毒 甲型H1N1亚型 血凝素 支系
  •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减少流腮的发生,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大兴区2007~2011年流腮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2007—2011年大兴区流腮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每月均有发病,以4~8月最多;发病年龄以2~14岁组为主;幼托儿童和学生为发病的主要人群;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聚集的镇(街道);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发病数高于有免疫史的;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学生、幼托儿童是防控的重点人群,外来人口聚集地区是防控的重点地区,通过有效地综合防控措施,尤其是做好预防接种是控制腮腺炎流行的最经济、有效措施。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接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方法定义腮腺炎调查病例,对所有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主动搜索;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腮腺炎病例的分布特征。结果共调查在校学生1074名,发生流行性腮腺128例,罹患率为11.92%,男女性别比为1.4∶1;疫情发生于2011年10月14日至2012年1月6日,持续时间为84d,期间出现3个发病高峰,分别在10月29~31日、11月18~23日和12月6~15日;全校各年级均有病例发生,一年级至四年级共发病106例,占82.81%;全校学生既往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为73.48%,有免疫接种史的病例数为44例,占总病例数的34.38%;经过隔离患者、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综合防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次疫情的发生、发展与早期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未得到及时隔离治疗有关,今后应在学校加强本病的宣传教育及预防控制工作。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调查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资中县近5年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9-2013年的腮腺炎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3年资中县累计报告腮腺炎病例108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16.50/10万,5~7月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49.59%,男女性别比为1.751,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的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3.25%,其中学生占51.16%。结论加强15岁以下儿童腮腺炎疫苗接种,提高履盖率,落实晨检和缺课追踪等综合措施,以有效防控腮腺炎的发生和流行

  • 标签: 流行性 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型和乙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儿童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儿科门急诊诊治的407例流感儿童病例资料及鼻咽拭子样本,通过免疫层析法对患儿感染病毒类型分为甲型流感(n=283)和乙型流感(n=124)。对比分析甲/乙型流感儿童一般资料、流行病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差异。结果甲型流感男146例,女137例,年龄(5.13±1.17)岁;乙型流感男63例,女61例,年龄(5.19±1.15)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型流感儿童就诊时间早于乙型流感儿童、服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乙型流感儿童、峰值体温38.0~39.0 ℃患儿比例低于乙型流感儿童、峰值体温>39.0 ℃患儿比例高于乙型流感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型流感儿童以幼托儿童居多[41.70%(118/283)],乙型流感儿童以小学生居多[41.94%(52/124)];甲型、乙型流感儿童均以同学接触感染病例居多[44.52%(126/283)、47.58%(59/124)]。甲型流感儿童时间分布、接触情况、疫苗注射情况与乙型流感儿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甲型流感儿童白细胞计数(4~10)×109/L所占比例高于乙型流感儿童[85.16%(241/283)比74.19%(92/124)],分类中中性粒细胞<70%所占比例低于乙型流感儿童[70.32%(199/283)比80.65%(100/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型流感儿童高热病例较多,就诊时间较早,服药后体温恢复速度较快,白细胞较为正常但中性粒细胞比例较高,应在冬春季节注意流感预防及治疗,尤其注意同学间流感病毒传染。

  • 标签: 甲型流行性感冒 乙型流行性感冒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西全州县199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由基层专业人员采用个案调查的方法对广西全州县199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广西全州县199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1484例,报告发病率为0.19%;发病病例男性多于女性(P<0.05);1999年至2012年期间,病例主要集中分布在2001年、2009年和2011年;在年龄分布上,病例集中分布在0~10岁的人群;全年发病高峰为4、5、6月份;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全州镇、龙水镇、才湾镇和石塘镇;在校中小学生为发病高危人群。结论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加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知识的普及工作;提高麻腮、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对易感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6年-2011年漳州市流行出血热(EHF)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6年-2011年漳州市66例EHF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2006-2011年漳州市EHF年均发病率为0.23/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6月,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②66例患者中急性肾衰竭54例(81.82%),其中12例患者接受血液净化治疗1-13次(平均4.42次)。66例患者中64例(96.97%)痊愈,无死亡病例;③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血清肌酐与年龄、血清白蛋白及Stettergrend评分相关(P<0.05)。结论近年来漳州市EHF疫情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对漳州市EHF疫情监测;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标签: 出血热 临床特征 流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暴发的原因和规律,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总结疫情控制的有效经验。方法选择一起具有互相传染流行的多数人感染的疫情进行调查,分析腮腺炎暴发流行的三间分布。结果本次疫情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128例,男女性别比为1.41,罹患率为11.92%,疫情持续时间为84天,全校各年级均有病例发生,经过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应预防为主,宣传教育、隔离病人、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措施,是控制该病发生和发展的最有效办法。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暴发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流行性腮腺炎是我国法定的丙类传染病,在全球广泛流行,北京市为了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在2006年9月1日将麻风腮疫苗纳入北京市计划免疫之内。为掌握北京市顺义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现对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计划免疫 疫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人群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2021年我地区92例健康人员,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不接受疫苗接种也不予以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接受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比较组间流行性感冒发生情况、医院就诊情况。结果:结合一年的随访结果,观察组健康人员发生流感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健康人群 流行性感冒疫苗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治策略。通过调查分析发现,社交密集活动、个人卫生不佳、接触感染源和校园环境等因素是学生流行性腮腺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为应对这一挑战,本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加强健康教育、提倡个人卫生习惯、加强校园卫生管理和及时隔离患者等。这些措施的综合实施有望有效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学生的健康安全。本研究的发现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流行性腮腺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促进公共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学生 流行病学调查 防治措施 传播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治疗以肾损害为突出表现的黑热病病例的诊疗过程,为该病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1例于2020年6月30日至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的以肾损害为突出表现的黑热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诊疗经过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56岁,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2 ℃)、畏寒症状。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红蛋白(55 g/L)、红细胞(2.68 × 1012个/L)、白细胞(1.06 × 109个/L)及血小板计数(8.00 × 109个/L)均降低,肾功能示尿素氮及尿肌酐异常,脾大等,经血和骨髓杜氏利什曼原虫检测确诊为黑热病合并肾功能不全。在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辅助下,经L-AmB小剂量起始缓慢加量并小剂量维持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血常规示三系细胞逐渐升高,肾功能示尿素氮及肌酐逐渐下降,脾脏回缩;6个月后复查随访无复发,且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L-AmB治疗以肾损害为突出表现的黑热病安全有效,患者不仅病原学治愈,且肾功能得以恢复。

  • 标签: 黑热病 肾损害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发热患者采取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对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期间接受的100例发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100例非发热者作为常规组,均进行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检测,比较常规组与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结果:观察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介素-6、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介素-6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发热患者 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加拿大PICUs内患儿活动情况,面临障碍和相关不良事件。设计全国2天点发生率研究。场所全加拿大13家PICUs。对象在指定研究日时已在PICU住院至少72h的患儿。干预无。测量方法和主要结果关注的预后指标包括运动活动性质和发生率,康复资源,不良事件以及与下床活动和治疗师提供的活动相关的因素。两家PICUs(15%)有早期临床活动指南,1家(8%)PICU报告有让家属参与患儿活动的正式流程。活动发生率为110/137(80%)患者日。最常见形式为下床活动(87/137,64%患者日);46(34%)患者日无主动活动。33%的患者日,治疗师提供了活动。活动最常由护士(74%)和家庭成员(49%)实施。家庭参与与下床活动密切相关(OR 6.4,P=0.001)。插管机械通气患儿在18/50(36%)患者日被动下床活动。但气管插管、血管活性药物输注和年龄≥3岁与未能下床活动独立相关。障碍报告于58/137(42%)患者日,22/387(6%)的活动中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活动是常见和安全的,加拿大PICUs中大多数儿童正在下床活动,即使正接受机械通气。家庭参与PICU内康复正在增加。这项研究提供了令人鼓舞的证据,表明可以克服常见障碍以使PICU儿童得以安全活动。

  • 标签: 重症监护 儿科 康复 物理治疗 职业治疗 发育儿科学 重症监护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