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整体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小窗开颅清除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患者,研究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结果经两种护理方法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围术期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手术清除血肿效果,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术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预防老年患者牵引并发症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实施牵引的108例老年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显著高于研究组的9.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牵引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老年 骨牵引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四肢长管状骨折患者采用锁定接骨板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长管状骨折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锁定接骨板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手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术后住院总时间、四肢长管状骨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骨折手术期间仅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10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四肢长管状骨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9%,高于对照组的70.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四肢长管状骨折患者采用锁定接骨板技术进行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肢功能,减少手术期间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 锁定接骨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估填充网袋(bonefillingmeshcontainer,BFMCs)技术在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新鲜单纯椎体压缩性析的42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22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70岁。均为单节段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记录术前及术后3天、3月疼痛评分(VAS法),并测量伤椎高度。对比术前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异,评估伤椎高度及Cobb角的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均无水泥外渗漏,术后3天、术后3月的VAS评分与术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与术后3月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椎体高度抬升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术后3天与术后3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3天、术后3月与术前侧位片Cobb角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填充网袋技术在治疗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中,在改善疼痛、恢复伤椎高度、纠正椎体后凸方面疗效满意,水泥渗漏率较低,安全可靠。

  • 标签: 骨填充网袋 椎体成形术 椎体高度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自体骨膜-组织移植技术在小腿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12.01至今对22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自体骨膜-组织复合体技术。结果22例均获得平均18个月随访,其中骨折复位情况应用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估标准评定解剖复位16例,复位一般6例。除了一例再次摔伤内固定断裂,其中21例均在术后16-18周获得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按照AOFA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优10例,良6例,可3例,差3例(均为Rue-di-ALLgoweIII型骨折)。结论自体骨膜-组织复合体移植技术治疗PILON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技术,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PILON骨折 骨膜 成骨细胞 MIPPO技术 锁定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CT平扫与X射线平片技术在鼻骨折诊断中的优势。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鼻骨折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实验组给予CT平扫技术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采取X射线平片技术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在鼻骨折的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采用CT平扫技术诊断后发现51例患者均被诊断为鼻骨折,诊断的有效率为100%,其中被诊断为单纯鼻骨折患者有23例、鼻中隔骨折患者有13例、复合鼻骨折患者有15例,诊断符合率达到100%。对照组患者采用X射线平片技术发现51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为鼻骨折,有12例为可疑鼻骨折和12例未发现鼻骨折,诊断的有效率为43.1%;被诊断为单纯鼻骨折患者有13例、鼻中隔骨折患者有6例、复合鼻骨折患者有3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6.5%,46.1%,20.0%。结论CT检查技术在鼻骨折的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上优于X射线平片技术,对鼻骨折的具体位置以及骨折类型和骨折程度都有很高的准确性。

  • 标签: X射线平片 CT检查技术 鼻骨骨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跟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诊治的66例跟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L型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手术固定方式,观察组患者临床优良率为90.9%,对照组患者临床优良率则为75.6%,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观察组患者足活动度、AOFAS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折,预后效果良好,促进了踝关节与后足功能的恢复,可以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微创接骨板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解剖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在治疗跟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跟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钢板治疗,观察组采用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解剖锁定钢板在治疗跟骨折中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骨折恢复时间短,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解剖锁定钢板 普通钢板 跟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颌骨折患者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颌骨折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牙弓夹板颌间结扎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各项功能等。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2.9%,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开口功能、咀嚼功能、颌面部功能均比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颌骨折患者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减少对牙周的影响,促进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

  • 标签: 颌间牵引钉 微型钛板内固定 颌骨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通过外踝截空心螺钉固定在踝关节融合术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7月,对11例踝关节严重病损的患者行经外踝截空心螺钉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采取踝关节前侧及外侧入路,将外踝由外上向内下斜行截,再用摆锯将外踝纵形劈开,将劈开的外踝内侧部分做植材料,选用空心螺钉固定踝关节于功能位,将劈开的外踝外侧部分固定于踝关节上。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35.72岁,平均43.6岁。结果:术后随访患者9~28个月,平均、15-3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进行功能评定,踝一后足评分术前(43.6±7.9)分,术后(65.2±5.8)分,P〈O.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加拍踝关节正侧位x片见踝关节均性融合,融合时间9-22w,平均14.6w。无伤口感染及皮肤坏死,伤口均1期愈合。结论:经外踝截空心螺钉固定的踝关节融合术暴露充分,融合接触面积大,操作方便,融合固定牢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治疗踝关节严重病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外科手术 踝关节损伤 关节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融合术的手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11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21例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融合术治疗的患者,对这21例患者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案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2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在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25.5±102.6)毫升,无脑脊液漏发生,无错误定位发生,无感染发生,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在Ⅰ期愈合,经随访6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进行经颈椎前路减压、椎间隙植融合术患者在手术中的良好的护理配合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可显著缩短手术治疗时间,提高患者手术中舒适程度。

  • 标签: 经颈椎前路减压 椎间隙植骨融合术 术中护理配合
  • 简介:目的探究疼痛管理模式在跟骨折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于该院就诊及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跟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30例,对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实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加疼痛管理模式,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之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为(2.13±0.54)分,与对照组患者的(3.68±1.06)分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86.67%)与对照组患者(66.67%)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跟骨折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增加疼痛管理模式的效果较好,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疼痛。

  • 标签: 疼痛管理模式 跟骨骨折 术后疼痛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对创伤患者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骨科未实施CQI管理前(2015年6月~2016年12月)接收的60例创伤患者为对照组,另抽取本院骨科实施CQI管理后(2016年6月~2016年12月)接收的60例创伤患者为干预组,比较2组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CQI管理后,干预组术后不同时段的VAS评分皆低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越显著,经分析,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率高达98.3%,对照组仅为85.0%,经分析,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将CQI管理模式应用于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中,可以明显提高疼痛管理质量,降低术后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骨创伤 疼痛管理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颌间弹性牵引对于颌骨折治疗的辅助效果以及对咬合关系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颌骨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10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对比分析使用颌间弹性牵引以及未使用颌间弹性牵引的术后咬合关系恢复效果。结果82例患者结合骨折情况和实际治疗方案有58例采用了颌间弹性牵引,结果显示采用颌间弹性牵引辅助颌骨折治疗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优良率(89.6%)显著高于未使用颌间弹性牵引的患者(54.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间弹性牵引在颌骨折的治疗中有非常好的辅助效果,能有有效的提高患者咬合功能以及咀嚼功能的康复,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颌骨骨折 颌间弹性牵引 咬合关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2月期间经前路胸膜外,腹膜后途径一期病灶清除,植加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7例,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植全部融合,平均6个月。无结核扩散,无复发和后突畸形加重。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同期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可比较彻底的清除病灶,有效椎管减压,部分矫正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是一种可行的、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脊柱结核 前路手术 病灶清除术 脊柱融合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应用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术治疗的观察。方法选择8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瓣开颅减压术,观察组实施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9.07%,同时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1%,与此同时,在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中,患者的预后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生存率较高,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说,实施标准外伤大瓣开颅术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术后并发症较低,预后效果较理想,降低了致残程度和死亡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持续质量改进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创伤患者,将其随机化分组,两组各有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疼痛管理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3天疼痛评分(3.85±0.75)分、护理后5天疼痛评分(1.63±0.22)分、护理后10天疼痛评分(0.53±0.13)分、护患纠纷发生率(0.00%)、依从率(100.00%)、满意度评分(96.74±2.85)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疼痛管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感,提高满意率。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骨创伤 疼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