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立足于希伯来语圣经的文本和一些考古发现,介绍了古代以色列人宗教的方方面面,包括这个宗教的神的地域性、嫉妒性、报复性等人性、以色列神谱的组成,以色列人对死去人的崇拜和偶像崇拜,百姓的宗教和官方理想化宗教的区别、冲突和协调,以及申命派的宗教改革所导致的以色列宗教后来的发展变化,及其和后来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桥梁。

  • 标签: 以色列 希伯来语圣经 犹太教 基督教 亚卫 旧约
  • 简介:"唯识比量"论辩的主题是色境(对象)是否脱离眼识而存在;它针对的立敌双方是唯识论者与实在论者。它的因支满足因三相,特点是使用了简别语。对于因支简别语"自许"的解释传统上以窥基为代表,他认为"自许"是意许了唯识宗的"不离眼识色"。窥基的解释颇为牵强,因为色境是否不离眼识本身就是双方争论的所在,不需要"自许"为"不离眼识色",否则就有乞求论题之嫌。另外,"自许"也不是对因支"眼所不摄"的简别,因为"摄"字应当理解为包摄的意思,这样一方面与前一个摄字相对应,另一方面对象不为眼根所包括也是立敌双方都认可的,无需加上"自许"的简别。在排除了以上说法之后,简别语"自许"只能是加在因支前半部分的"初三摄"上,其作用在于重新规定比量讨论的范围,即只是讨论在色境、眼识和眼根这三要素,眼识和色境必定具有不相离而相属的关系。但是,此做法的局限性在于论域狭小,论敌可以模仿该比量利用论域的限制提出"相违决定量"。

  • 标签: 唯识比量 简别 自许 玄奘 窥基
  • 简介:佛足迹崇拜是早期佛教对佛陀崇拜的一种重要形态,反映了那个时代佛教徒与佛陀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早期佛教的佛陀观与实践方式。而佛足迹石崇拜又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崇拜类型,不但在佛教崇拜具有支撑与引领的作用,而且在早期的佛教信仰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术界过去对佛足迹崇拜的研究非常薄弱,尤其是对印度佛足迹石崇拜的渊源与特色等问题不甚明晰。通过分析《大唐西域记》关于佛足迹石的记载,对印度佛足迹石的尺寸、纹、崇拜方式及神通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佛足迹崇拜从印度向周边国家尤其是向中国的传播进行了简要梳理。

  • 标签: 玄奘 《大唐西域记》 佛足迹 印度佛教
  • 简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今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深刻反思。工业设计是产品进入人类社会的前奏,引导着人类的消费观念,因此,我们急需调整设计理念,从单一的商业性市场和消费趋势研究转变为注重长远发展的规划性研究;从单一的产品造型设计转变为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寻找替代性消费,大力推进新材料,新能源的使用;从基于制造和生产的物质产品的设计转变为重视提供服务的设计;追求非物质消费高于物质消费,崇尚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发展。

  • 标签: 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 工业设计 可持续设计
  • 简介:当代传媒的伦理现状并不乐观,因人文关怀缺位而导致的冷血新闻频现,因采访不够全面导致的公正报道失衡,因激情战胜理智而导致的煽情主义泛滥,因专业素养欠缺而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因一味迎合受众而导致的舆论引导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承担。肇始于西方传播理论界的社会责任理论强调新闻自由要附有社会责任义务,而我国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也强调媒体应承担舆论引导的职责,因此,媒体应当从培育“媒体人格”做起,塑造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媒体形象。

  • 标签: 媒体伦理 社会责任 媒体人格
  • 简介:现今社会,电脑设计已经广泛运用于平面设计领域,然而手绘设计仍然具有相对的优势。设计的核心是创意构思,手绘设计和电脑设计都是表达的方式。手绘设计能更快、更直接地表达设计师的创意构思,是电脑设计制作的基础,是培养设计思维和启发创意灵感的重要方式,更是表达设计师个性风格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所以,手绘设计是不能被替代的。

  • 标签: 现代平面设计 手绘 意义 电脑设计 设计领域 个性风格
  • 简介:心理学的主体活动理论史明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现在需要理论,不论是国外心理学还是我国心理学。国外心理学之所以需要理论,因为自它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还没有形成过大家公认的统一理论。我国心理学之所以需要理论,因为我国自从有了心理科学以来的八十多年里,未...

  • 标签: 心理学 主体活动理论 人的心理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能量 心理现象
  • 简介:本文在总结现有公债理论的基础上,选择从政治文化和政府体制入手,具体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政治文化和政府体制背景下政府公债的发展状况,着重探讨了地方政府改革地方政府公债的作用和影响。并结合我国地方政府目前的融资状况,努力寻求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地方政府改革 地方政府公债 政治文化 政治体制
  • 简介:在《资本论》及其手稿,马克思通过对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交换和流通手段、贮藏、支付和世界货币的职能的论析而描绘了货币发展的历史,进而揭示了货币概念的逻辑.他透析了货币通过其职能所表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现象,以及这种表现形式之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意味,从而戳破了货币现象的魔术,揭开了货币之谜.马克思指出,货币表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关系,并且只要这种社会关系持续存在,货币就必然产生和存在,并通过其职能的展开而必然表现这种社会关系.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不同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货币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货币的本质.

  • 标签: 货币 表现形式 货币职能
  • 简介:(一)圣经的以色列"以色列"这个名字在圣经是一个常见词,有人统计过,在《新旧约全书》,"以色列"一词出现多达2800多次,其中95%在旧约各书卷。希伯来文"以色列"名字的含义圣经的"以色列"首次出现于《创世记》32:22—32节所记述的一则生动故事

  • 标签: 以色列人 犹太人 以色列国 巴勒斯坦 希伯来 圣经
  • 简介:几年来教学实践证实,科学方法是实施自主能力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训练、自主创新、自主追求等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这样的目标,我们提出了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渗透科学方法训练,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标签: 学生自主学习 训练能力 培养 美术教育 科学方法训练 教学实践
  • 简介:反馈一直是学习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随着学习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反馈的研究逐渐深化与综合化。一方面从自我调节学习的过程模型出发,考察了反馈的不同因素对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作用;另一方面以自我调节学习的社会认知理论为框架,探讨了情绪、学业成绩等个体因素以及目标定向、任务难度等情境因素对反馈作用的交互影响。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内部反馈信息以及学习者元认知监控的调节作用,结合个体和情境因素揭示反馈对自我调节学习的整体动态过程的影响,并设计出促进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反馈方案。

  • 标签: 反馈 自我调节学习 元认知监控 作用机制
  • 简介: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可见人们对文本的形象有着自己的认知和标准,而我们在改编古典文献或经典传说进行动画造型创作的时候就更有难度,因为这些文字描述给人一种形象的感知,而又未能转化成具体的角色形象时,虽给剧本创作留下了想象空间,但要最大程度地接近读者对文本角色形象的理解,还需要创作者去深入挖掘文献本的隐藏信息。在对花木兰的动画造型进行设计时可以对《木兰辞》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根据文本对其参军前、初参军、得胜后、退伍时的描述,把握其年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变化,对其装束、道具等做出符合其时代特征及背景的设计。

  • 标签: 动画造型 隐藏信息 剧本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佛教与儒道二家的关系一直处在非常复杂的互动之中,佛教一方面要捍卫自己的核心理论和基本的价值取向,争取合法的生存地位;另一方面,也要尽量协调与儒、道二家的关系,从教理、行持、制度等多方面,寻求与儒、道二家的会通之处,努力消弥与儒、道二家的严重分歧与对立。在历史上,参与讨论三教关系的佛教理论家非常多,本文则选取慧皎、契嵩、志磐等三位非常有代表性的佛教史家,以各自所处特定时期的佛教历史为基本背景,分别介绍他们从本迹史观的立场对三教关系所作的论述,旨在说明佛教史家们对三教关系的看法与其所处时代佛教的现实情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 标签: 本迹论 三教关系 儒释道
  • 简介:煌莫高窟共490余窟,只有列285的西魏大统四、五年禅窟的壁画,绘著象头人身的誐尼沙(Ganesa),位于大自在天的下面。窟这样的像从来只出现一次,以后便消失了。闻说榆林窟亦有一幅,惜未获睹。誐尼沙在印度教的神话里,地位甚高,他是代表智慧和学问之神(godofwisdom),又是淫婆(Siva)与婆罗和底(Pāravatī)的儿子,从古事纪(Purānas)时代以来即受到崇高的歌颂。何以敦煌石窟只有一见?我在膽拜该窟之后,这个问题一直回旋在脑海中,久未解决。

  • 标签: 敦煌石窟 莫高窟 榆林窟 印度教 西魏 壁画
  • 简介:圣餐礼仪在教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属灵意义,能帮助信徒灵性成长并且更加与主联合。圣餐礼若使用相应的音乐,可以更好地体验上帝的救赎,也可感受音乐给予心灵的满足;当思想与情感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时,人们往往是借着音乐来倾诉。本文尝试探讨在圣餐礼仪之中音乐如何与圣餐礼仪相协调,借着音乐更加衬托圣餐的意义,使信徒在圣餐礼仪借着教会音乐能更深刻体验基督对普世教会的爱,使众人更加与主联合,活出主的形象,彰显神的荣耀。

  • 标签: 圣餐礼仪 圣乐的教育功能
  • 简介:本文着重分析了党的七大、十二大和十六大党章关于党的性质认识和表述的演进,并分析了这些规定的变化和党的学说发展的状况,党的事业发展的进程和党的建设成熟程度的关系.

  • 标签: 党章 党的性质 演进
  • 简介:墓葬是专为亡者而建的地下空间,墓葬内的各种物质和陈设都与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等密切相关。因此以墓葬及随葬器物为对象,通过相关的物质形态、空间分布和文字记载来考察道教文化与信仰的存在状况,是研究道教的重要途径和课题。唐墓是唐代考古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现的数量众多,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并且从早期到晚期的序列较为完整,延续性较强。

  • 标签: 唐代墓葬 道教文化 遗物 宗教信仰 物质形态 地下空间
  • 简介:在全球化与欧洲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法国1982年开始的地方分权改革一改过去中央集权的传统而赋予地方以自主权,深刻改变了中央与市镇的关系,展示了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走向分权化治理的可能路径,为那些因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等原因而不能采取联邦制,又不能继续维持简单、直接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 标签: 法国 地方治理体系 中央集权 公共行政 地方政府 决策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