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林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四川成都610017)【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68-01在中耳炎中,分泌性中耳炎是其中一种,分泌性中耳炎它的特征就是鼓膜内陷、鼓室负压,病人会觉得耳闷、耳堵有听力障碍,这种听力障碍是那种闷、胀,自声增强的那种障碍。病人两个手捂着耳朵的时候会有觉得自声增强,听外界的声音虽然小,但是听自己的声音就声音大了,像趴在一个缸里头说话的感觉。1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第一,根本性病因是咽鼓管堵塞。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就是因为咽鼓管的堵塞,耳朵中耳有一根管子叫咽鼓管,它是中耳通到鼻腔的唯一的通道,它可以维持中耳的大气压和外界相同,这样鼓膜就不会内陷或者外膨。如果咽鼓管堵塞了,中耳通外界的通道就没有了,空气吸收后中耳就会产生负压,负压以后骨膜就内陷就会发闷发堵,所以咽鼓管的堵塞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第二,黏膜发炎及相关炎症引发分泌性中耳炎。造成咽鼓管堵塞的原因并不止这一点,黏膜发炎引起的炎症会也引起堵塞,加上咽鼓管和鼻腔相通,鼻腔周围的组织发炎也会引起咽鼓管堵塞,鼻腔周围有腺样体也叫增殖体,如果在儿童几岁的小孩天生的先天的就会增殖体肥大,会压迫咽鼓管,造成堵塞。此外,鼻腔的炎症,鼻窦炎的炎症或者是下鼻甲肥大,鼻咽部其他的黏膜的肿胀都会造成咽鼓管堵塞。另外鼻咽部长肿物例如鼻咽癌,也会造成这个咽鼓管的堵塞会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第三,呼吸道感染也会引发此类病症。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注入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流感等症状,这些病症都可能引起患者的咽鼓管的肿大,导致中耳中的积液不能及时排出,在长期的积液停留中,会导致中耳部位出现炎症。相对于成人而言,儿童的咽鼓管还没有发育好,更容易被感染。所以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预防感冒很重要,尤其是儿童群体,患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会更多,所以预防呼吸道感染病症是预防中耳炎的有效措施之一。第四,不当的活动方式伤害中耳。一些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患病是急性的,因为在水池中游泳或者是呛水等导致中耳腔内进入一些异物,引发细菌滋生,导致中耳通道阻塞,进而发展成炎症。现在很多儿童游泳训练场所,水中细菌较多,如果游泳中不做好防护措施,很容易导致耳道进水,这种情况很容易引发中耳炎,尤其是对于小儿来说,更需要注意。第五,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患者因为自身的不良用耳习惯也会导致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920248矮小症儿童48例骨龄、身高及体重值分析/杜琳∥南京医学院学报。1991,11(4)。-34748例中垂体性侏儒15例,甲状腺功能减低症8例,体质性矮小10例,营养不良15例,作者对以上四症的骨成熟相当年龄(BA),身高龄HA,体重龄(WH)及实足年龄(CA)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骨龄与身高龄组:15例垂体性矮小症中,BA:HA5例,BA>

  • 标签: 垂体性矮小 矮小症 骨龄 垂体性侏儒 内分泌系统疾病 实足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腺样体刷切,开放咽鼓管通畅,必要时鼓膜切开置管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满意;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的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74耳),年龄在1~12岁之间,病史1月到6月,主诉耳闷、听力下降,耳鸣,无明显的鼻腔炎症/鼻中隔偏曲,耳内镜检查发现鼓室积液,听力检查纯音测听提示传导性耳聋,听力损失大于20db,声阻抗B型图66例,C型图8例,鼻内镜检查发现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占据鼻咽部1/2及以上。通过鼻内镜、耳内镜检查明确是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合并腺样体肥大者,采用全麻下腺样体等离子刷切手术,术后给予鼻腔收缩剂盐酸赛洛唑啉鼻喷剂三天,鼻用激素鼻喷剂(内舒纳),抗生素药物及促排药物口服,一月后复查耳内镜观察鼓室积液恢复情况;如腺样体手术后一月无好转,则行鼓膜穿刺+置管术,术后半年取出置管。结果60例70耳治愈46耳,占62%;好转22耳,占29%;无效6耳,占9%。结论所有患者观察治疗疗程平均1~半年,发现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中耳炎 小儿 分泌性 治疗体会
  • 简介:分泌途径主要由内膜系统构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于分泌蛋白的运输及定位具有重要作用.分泌蛋白的运输包括顺行途径和逆行途径.蛋白质通过质流和受体介导的途径运输到小泡中.在植物中,分泌蛋白的运输主要通过小泡和相连的小管来完成.分子伴侣和质量控制不仅能优化新合成蛋白的折叠和组装,而且去除了有折叠缺陷的蛋白.分泌蛋白的定位需要特定的信号肽,而高尔基体固有蛋白以依赖跨膜长度的方式,沿着分泌途径的细胞器分布.本文对植物表达分泌蛋白的分泌途径及定位、相关的分子伴侣和质量控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分泌蛋白 内质网 高尔基体 蛋白定位 蛋白运输 植物
  • 简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pNENs)占所有胰腺肿瘤的2%~4%,年发病率约为(0.2~2.0)/100万人。根据患者的激素分泌状态和临床表现将其分为功能性pNENs(functioning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F-pNENs)和无功能性pNENs(nonfunctioning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NF-pNENs)。其中,NF-pNENs占胰腺肿瘤的1%~2%,占pNENs的60%~90%。日本pNENs的年发病率为2.23/10万人,占所有NENs的47%。胰腺神经内分泌癌(pancreaticneuroendocrinecarci-noma,pNEC)只有2%~3%。pNENs中除胰岛素瘤外,其他类型肿瘤均有侵袭性行为,约50%会发生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0%~40%。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胰腺肿瘤 肿瘤诊治 NEOPLASM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 年发病率
  • 简介:摘要分泌性中耳炎是较为常见的病症,主要就是由于中耳产生的不是由于化脓而导致的发炎症状。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主要产生的症状为听力受到影响,耳朵会感到疼痛,病状严重的会给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从其概念以及危害入手,然后对其日常护理中需要做到的事项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对其尽心预防的方法。

  • 标签: 分泌性 中耳炎 护理措施
  • 简介:891120小儿内分泌门诊病种分析(摘要)/包美珍∥中华儿科杂志。-1989,27(2)。-71天津市儿童医院于1973年~1987年内分泌门诊共诊治2622例,包括42个病种。1、按疾病类型区分:肥胖病1219例,甲状腺疾病574例,性腺疾病263例,侏儒211例,糖尿病144例,多饮多尿129例,肾上腺疾病51例,甲状旁腺疾病23例,其他8例。2、最常见10种病:依次为单纯性肥胖病、克汀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乳房早发育、垂体性侏儒、单纯性甲状腺肿、垂体性尿崩症、

  • 标签: 内分泌门诊 单纯性甲状腺肿 性腺疾病 甲状旁腺疾病 垂体性尿崩症 中华儿科杂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上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即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对照组2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10例,好转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0.00%。观察组2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痊愈14例,好转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结论通过手术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 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位于人体胃肠道生态系统中,作为人体内一个隐藏的内分泌器官,肠道菌群失调不仅影响各种肠道疾病,还会导致代谢异常的发生,例如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内分泌疾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其中肠道菌群与糖尿病的研究最多,被广泛关注,而对于其他内分泌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还认识不足。从内分泌各腺体角度总结和讨论当前的发现,以阐明肠道菌群在内分泌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及潜在的机制,可能会为疾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

  • 标签: 肠道菌群 甲状腺 下丘脑及垂体 性腺
  • 简介:胰腺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endocrineneoplasm,PEN)约占全部胰腺肿瘤的2%~4%,年发病率约为1/10000。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及分泌的激素水平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PEN。前者以胰岛素瘤最为常见,胃泌素瘤次之,胰高血糖素瘤、血管活性肠肽瘤、生长抑素瘤等较为罕见;后者约占胰腺内分泌肿瘤的30%~50%。另有约10%~20%的患者合并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ultipleendocrineneoplasm,MEN)。除胰岛素瘤约10%为恶性外,其他PEN约60%~80%为恶性,且发现时多已存在肝脏转移。

  • 标签: 胰腺内分泌肿瘤 外科治疗 neoplasm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 血管活性肠肽瘤 胰高血糖素瘤
  • 简介: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已有100多年历史.1895年Beatson[1]对3例晚期及复发性乳腺癌应用卵巢切除,使肿瘤得到控制,从此人们开始认识到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体内内分泌激素有关.20世纪70年代Jensen等分离出雌激素受体,揭示了乳腺癌的激素调控作用与激素受体密切相关,并开始着手研究抗雌激素受体的药物.不久三苯氧胺就逐渐被应用在乳腺癌的治疗上了[2].此后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新药不断涌现,包括抗雌激素制剂、孕酮制剂、芳香化酶抑制剂、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等.本文将重点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现状以及新药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芳香化酶抑制剂 三苯氧胺 托瑞米芬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