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元明戏曲的创作是受到《易》之义理及《易》之卜筮文化影响的。在元明戏曲中,有不少对于《周易》及《易》卦的描写。从内容上说,它是社会生活中沉淀了《周易》文化因素而在戏曲创作中的必然反映;从艺术上看,戏剧家们揉拮《易》卦《易》事进入戏曲描写,也并非闲笔,它有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心理映带等多种作用。

  • 标签: 周易 元明 戏曲
  • 简介:戏曲是中华文化集大成者.处处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隋趣。戏曲对中华文化审美隋趣所提炼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程式性。戏曲的程式性表现于其各个方面,而戏曲表演中的道具使用,就是戏曲程式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中国戏曲的程式化特点,总让我会想到西方的符号学的概念。符号学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由法国和意大利为中心重新兴盛至欧洲各国,它的源头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皮尔斯的实用主义。符号学虽然是一个外来的理论,但我们在研究中国传统戏曲时,不妨套用一下西方的概念。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戏曲程式化特点具有符号学的特征,我仅从中国传统戏曲的道具使用上,谈谈戏曲道具所具有的符号学上的意义。

  • 标签: 戏曲表演 道具 符号性 中国传统戏曲 中华民族 文化审美
  • 简介:作为一种喜闻乐见的叙事文体样式,中国戏曲十分注重叙事的技巧和策略,尤其表现在对叙事'艺趣'的精心构制上,因为这一核心观念体现着中国戏曲的叙事智慧和叙事逻辑。在中国戏曲史上,最早提出'艺趣'这一审美概念的,当推元代的著名剧评家钟嗣成。钟嗣成在其扛鼎之作《录鬼簿》中,以肯定杂剧家

  • 标签: 中国戏曲叙事 叙事逻辑
  • 简介:结构篇豹尾·凤尾上期讲“凤头、豹头”,本期谈“豹尾、凤尾”,下期再着重探讨介于头尾之间、在戏曲结构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熊腰”。剧本结构,开头难,结尾亦不易。有时“尾”的难度更甚于“头”。“尾”,作为剧本的结局,从内容上讲,应该对全剧提出的问题给以总的答案,其中包括:人物行为的评价;是非观念的划清;矛盾冲突的解决;主题思想的深化,等等。这是难点之一。从结构方法上讲,“尾”又是“起承转合”的最后一个

  • 标签: 剧技巧 戏曲編 技巧浅谈
  • 简介:中国戏曲学会于1987年4月28日在北京成立。它是戏曲研究工作者自愿参加的学术性群众组织。其宗旨是团结各方面研究力量,开展学术活动,加强戏曲理论建设,推动戏曲更好地和新时代结合。学会由张庚任会长,副会长为马少波、冯其庸、刘厚生、陈恭敏、赵寻、俞琳、郭汉城、徐朔方、徐晓钟、袁雪芬、薛若琳。

  • 标签: 戏曲学会 袁雪芬 陈恭敏 戏曲理论 戏曲研究 郭汉城
  • 简介:艺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继承中具有艺术活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趣。传统戏曲在艺术创作上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古代戏剧艺术家们通过不断创新,使中国传统戏曲承载了优秀的文化民俗遗产。

  • 标签: 传统戏曲 艺术创新 文化遗产
  • 简介:优秀的中国戏曲艺术,长期来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戏曲文学里有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有崇尚礼义与高尚道德,有纯真爱情及人间真情。戏曲艺术有强烈的人民性,受到中国人民的热爱,而且得到世界人民的向往和追求。一百多年前,外国人不断翻译中国戏曲文学。中国戏曲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世界艺林中独树一帜。

  • 标签: 中国戏曲艺术 翻译家 西厢记 中国戏曲文学 出版社 人民性
  • 简介:宗教与戏曲的关系向来密不可分,传统戏曲中的宗教题材屡见不鲜。但是,台湾的戏曲演出取材中,因为经营者的个人信仰,他们创作“基督教戏曲”,是藉以传扬教义。本文从台湾基督教京剧、歌仔戏的演出现况,梳理宗教与戏曲的关系,并且从“宗教思维”的角度,提出基督教戏曲在台湾出现的合理现象。

  • 标签: 基督教 歌仔戏 京剧 宗教思维
  • 简介:(上接第三期)由于主编流沙先生健康等方面的原因,后期的修改工作主要由副主编万叶先生负责,除了电话和信件联系,他还几次来北京解决江西卷在终审、版式设计、通读核红等遇到的问题,为江西卷的编纂出版不辞辛苦,做出重要贡献。1998年8月,耗时十几年,由近百人参加编纂的126.9万字的《中国戏曲志·江西卷》终于问世,为我们了解和研究江西戏曲的历史和现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中,南宋鄱阳戏曲磁俑、元代景德镇磁戏楼、清代吉安古戏台脸谱、婺源傩面具等一批珍贵的戏曲资料填补了戏曲资料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图说江西 志图说 戏曲志
  • 简介:20世纪50年代末,文化主管部门曾对戏曲声腔剧种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普查,当时全国各地方、各民族戏曲共有368个。1982年,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卷》进行调查统计时发现,减少了51个,还有317个。而到了2005年,根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完成的“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数据显示,

  • 标签: 民族戏曲 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艺术研究院 保护 文化主管部门 戏曲剧种
  • 简介:摘要戏曲的服装,通常人们称为“行头”,主要是以明代戏曲的服装为基本样式。但是,剧中无论何人不论角色大小,要穿着何沖衣服却都要遵循“宁穿破,不穿错”的服装原则。因为戏曲的服装是为了演出而设计的,为了夸张化和美化舞台效果,所以部分服装还是在生活原貌的基础上改变了形状,主要是为配合或强化戏曲舞蹈动作而来,比如,水袖、靠背旗、雉尾等等,都是为了表现特定角色而设计佩带的。

  • 标签: 戏曲 服装
  • 简介:<正>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组成部分、并具有巴蜀文化鲜明特色的川剧艺术,在古代的舞台上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呢?过去一般只能从文字记载中去揣摸,因此,总感到不够具体,想象多于实际.但是,当你观看了由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四川民间戏曲雕刻图片展”之后,这个问题便有了直观而形象的解答.

  • 标签: 雕刻出 民间戏曲 巴蜀文化 川剧艺术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鲜明特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学习及表演经验,简要阐述了具有鲜明中国艺术特色的戏曲表演及现代形式。

  • 标签: 戏曲 表演 形式
  • 简介:李渔戏曲思想丰富复杂,其核心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情事要奇,通过创新使之既出寻常视听之外,又在人情物理之中;二是文词警拔,追求词华之美、音节之谐;三是有裨风教,合乎正道。

  • 标签: 李渔 戏曲思想 《闲情偶寄》
  • 简介:戏曲身段动作具有多层次、多类型、多形态的表演特征,是戏曲演员塑造人物最强有力的表现手段。戏曲运用身段动作刻画人物形象,强调人物个性,身段与行当,身段与人物,身段与性格是内外一致,表里如一的关系。性格是身段动作的基点,身段动作又是性格特征的外显形式。以“人”为核心的戏曲身段,具有“动作追随人物、动作服从行当、动作对应性格、动作配合唱念”的表演功能。这里将戏曲身段依据其动作功能和动作技能划分为七种类型,功能类动作中包括表述性动作、表意性动作、表情性动作、表态性动作;技能类动作中包括主体动作、装饰动作、技术动作。对身段动作分类,目的是使创作者明确思路,优选表现形式;使表演者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 标签: 表述性动作 表意性动作 表情性动作 表态性动作 装饰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