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戏剧是移民社会族群认同的载体,移民族群认同亦影响着戏剧的形态、功能及传播。台湾歌仔戏深受闽南移民族群认同影响,同时亦对闽台乃至东南亚闽南人的族群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歌仔戏之发生看,日本侵占时期闽南族群认同不再是台湾闽南移民的主要心理与情感需求,歌仔戏在此时此境中产生,不仅是时代社会使然,也是由移民社会趋向定居社会时期台湾闽南移民的文化需求。歌仔戏向闽南与东南亚的传播以及闽南人的接受则从反向印证了歌仔戏承载的族群认同。

  • 标签: 歌仔戏 闽南 族群认同 移民
  • 简介:厦门市歌仔戏剧团自2005年在中国戏剧节上推出自己创作的剧目歌仔戏《邵江海》,几年间,囊括了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剧目奖、文华大奖、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评比展演一等奖等同家级大奖,

  • 标签: 歌仔戏 厦门市 审美特点 中国戏剧节 精神文明建设 《邵江海》
  • 简介:歌仔戏是台湾的代表剧种,它的形成与漳州的锦歌、闽南的车鼓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歌仔戏从小戏发展为大戏过程中.福建戏班赴台演出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台湾解严后闽台两地多次组织了歌仔戏的演出和研讨,使歌仔戏的交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 标签: 歌仔戏 闽台戏曲 互动
  • 简介:流行于闽台的歌仔戏是台湾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戏剧,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受闽台广大民众的欢迎。喜欢歌仔戏的人都知道,其在唱腔上的最大特色就是“苦调”特别多,台湾学者黄得时先生曾经说:“歌仔戏是在台湾产生的,其中最特别的是哭调仔。除去苦调,歌仔戏就没有生命力。”

  • 标签: 歌仔戏 唱腔 乡土气息 戏剧 闽台 先生
  • 简介:在文化部、福建省文化厅、中国戏曲学院及厦门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厦门友邻地区文化部门领导和广大歌仔戏同仁的大力支持下,1998年9月,由中国戏曲学院和厦门戏曲舞蹈学校联合创办了学制2年的“中国戏曲学院歌仔戏表演大专班”,她是中国戏曲学院第一个地方戏曲大专班,也是歌仔戏史上第一个大专班,为歌仔戏事业的发展培养了高层次表演人才,她是海峡两岸文化艺术在继承、创新和发展中的大胆尝试。

  • 标签: 歌仔戏 中国戏曲学院 表演 戏曲舞蹈 地方戏曲 文化艺术
  • 简介:闽南芗剧(歌仔戏)与台湾歌仔戏是同根同源的戏曲姐妹花,在漳州歌仔(锦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各自在发展道路上虽呈现不同风格,但万变不离其“宗”,再变也是同腔同调的同一剧种。它是闽台文化同亲同祖同根同源的见证,是维系两岸亲情的纽带,是闽南文化生态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联系两岸亲情、发展两岸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就漳州的歌仔(锦歌)与歌仔戏的关系及闽南与台湾的歌仔戏形成做个阐述,并提出几点保护意见。

  • 标签: 歌仔戏 保护 芗剧 文化生态环境 闽台文化 闽南
  • 简介:保护、传承、复兴芗剧,一要保护其文化空间,即庙宇、宫殿等演出场所;二要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传承环境,保护地域文化生态;三要拓展芗剧(歌仔戏)传承形式,构建闽南文化聚落,并建立档案资料,使其活态繁衍下去。

  • 标签: 闽南地区 芗剧(歌仔戏) 活态保护 文化标本
  • 简介:台湾宜兰本地歌仔由明清时期传播台湾的漳州"歌仔"和闽南"车鼓小戏"身段发展而来,是歌仔戏最初的表演形态。从土俗唸歌发展成为接近戏曲形态的歌舞小戏,其形成发展过程、行当脚步手路、对白说唱、表演内容是闽台民间艺术文化的交融,充分展现歌仔戏兼收并蓄的特点。

  • 标签: 歌仔戏雏形 宜兰本地歌仔 歌舞小戏
  • 简介:歌仔戏已经走过了八十多年的岁月,它所经历的曲折和裂变,所传递的情感和共鸣,牵动着两岸人民的心。历史的分分合合,总是让血亲相连的骨肉心牵魂萦,在悲欢离合的歌仔戏故事中,离多于合,悲多于欢,回想八十多年的岁月中,真正的合又有多少呢?短短的八十多年间,有一半以上的时间,两地艺术是处在一种隔绝的状态,

  • 标签: 歌仔戏 大陆 台湾学者 剧团 海峡两岸 台湾歌仔戏
  • 简介:任何戏曲剧种都会发生变异,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我们既要强调保护剧种的个性,又要认识到剧种变异的不可避免。不要为了维护剧种的个性而划定创作题材的范围,而应该通过剧种的革新来提高它的艺术表现力。当一个剧种产生某种变体,不要为了维护剧种的纯正性而加以歧视,而应该承认新剧种的诞生。按照后现代主义的文化逻辑,剧种之间的界线可以打破和混淆,剧种的属性是动态发展的;在这一点上,海峡两岸存在分歧,但是,对立的观点形成一种张力,对推动戏曲的发展是有利的。

  • 标签: 剧种划分 芗剧 歌仔戏 胡撇子戏
  • 简介:歌仔戏根于闽南成于台湾,是两岸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两岸人民共同的精神和情感纽带。文章详细论述了歌仔戏的渊源,并探讨了歌仔戏的曲调特征的形成因素与其溯源之间的关系。认为歌仔戏的曲调主要有三大特征:结合台湾当地民歌;结合闽南方言音韵;结合闽南民俗文化。歌仔戏的传承和改良既要满足观众需求,又要能够立足其本质特征,唯有在其基本曲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才不会使歌仔戏变调。

  • 标签: 歌仔戏 曲调特征 台湾民歌 闽南方言 民俗 传承
  • 简介:鹭江道上的老人歌仔戏,绝对是一道风景。原以为这样的队伍最多两支,经采访,才知道竟有六支!有厦门市离退休歌仔戏宣传队、厦门市老年大学开元分校歌仔戏队、厦门市离退休联合会晚霞歌仔戏队、厦门市群艺馆歌仔戏队等等。看着那群花甲甚至耄耋的老人吹拉弹唱,粉墨登场,不由感叹他们生命的活力以及对艺术的热情;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更蜿蜒曲折,很有味道。

  • 标签: 歌仔戏 艺术 风景 采访 老人 厦门市
  • 简介:在审美历史主义视域下,从共时性与历时性两个维度描述歌仔戏百余年传播史,绘制其公共观演进程与时代精神变迁的互文关系,能够敞开现代性话语对民间社会的渗透轨迹,解析当中繁复多变而又颇具异趣的社会历史地层。“由歌而戏”的歌仔戏,出身草莽而流播乡野,积极响应历史现代性征召,一度跻身都会商业剧场,跨界联姻新兴电子媒体,其历经坎坷的发展历程,体现为连续性与断裂性相伴而生的文化症候。歌仔戏具有“声色之美”与“嬉戏之趣”的感性娱乐功能,契合庶民阶层的道德伦理与审美理想,并且在新旧交汇的跨文化语境中注入新质的人文关怀。

  • 标签: 歌仔戏 审美理想 公共观演 民间记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5-07
  • 简介:对窦天章主观心理时间的强调,新编歌仔戏《窦娥冤》没有遵循现实时间,实际上这就是由于强调心理时间而造成的时间结构的改变

  • 标签: 控诉新编 新编歌仔戏 时空控诉
  • 简介:对窦天章主观心理时间的强调,主观心理时间就是审美时间的重要体现之一,实际上这就是由于强调心理时间而造成的时间结构的改变

  • 标签: 控诉新编 新编歌仔戏 时空控诉
  • 简介:新编歌仔戏《窦娥冤》没有遵循现实时间,[关键词]新编歌仔戏《窦娥冤》时间结构时序 ,本文将从上述的三个方面分析新编歌仔戏《窦娥冤》的时间结构

  • 标签: 控诉新编 新编歌仔戏 时空控诉
  • 简介:闽南歌仔戏作家姚溪山,继承并发扬了歌仔戏的草根性,保留本剧种的特色,地方色彩浓郁,作品深受群众喜爱。本文从其剧作的乡土题材,对民间习俗的展现及运用方言写作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对地方戏特色的传承。

  • 标签: 歌仔戏姚溪山地方特色
  • 简介:<正>流变情况对于近50年来台湾传统文化流变的时期划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如,按照政治情况的变化,可以分为:1945年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1949年至60年代初;60年代越战至70年代;80年代以来。但是,如果从政治、经济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从文化自身的流变状况看,则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一)抗战胜利后的传统文化繁盛期;(二)外来文化和经济大潮冲击下的传统文化转型期;(三)文化反思后的传统文化复苏期。

  • 标签: 传统文化 台湾歌仔戏 无形文化 近50年 文化流变 台湾人民
  • 简介:歌仔戏《蝴蝶之恋》是首次两岸深度合作的大戏,由厦门市歌仔戏剧团与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剧团共同创作演出。它以“梁祝”爱情故事为主轴,以歌仔戏为载体,讲述了两岸一对歌仔戏艺人,相恋相爱,因历史原因而两地相隔,三十八载杳无音讯却两地相思、同心相守的感人爱情故事。

  • 标签: 歌仔戏 题材特征 音乐设计 时代风格 蝴蝶 个性